◆在一个害怕表现出对低级品位不敬的时代,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伟大的电影3》中100部佳作,选自罗杰·伊伯特生命即将画上句点之时,这是情真意切的推荐,不卑不亢的批评。
◆一句话唤出一个场景, 一部电影打开一扇窗。好的电影使人明智,能够让人跟那些与自己生活迥异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伟大的电影3》是伊伯特留给每一位电影爱好者的遗赠,因为他对每一位读者都有所希冀。
————————————————
【内容简介】
《伟大的电影3》是世界知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系列的完结篇。在本书出版十六个月之后,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书中收录的100篇影评,被作者视为构成“伟大的电影”框架的最后基石,也见证了伊伯特如何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重启隔周一次的影评写作。在追问“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的过程中,伊伯特重温了伯格曼的四部经典,重拾对喜剧电影兴致,甚至对一些争议作品重新下了判断。
入木三分的惊鸿一瞥带来了更深的愉悦和更大的反思。《伟大的电影3》中的伊伯特,是一位对自己品位相当自信的“自命不凡者”。他依然幽默,依然毒舌,还能感受到他正“时不我待”地将另类至极的佳品、屡被低估的影人、回怼粉丝的“敬语”统统塞进书中。罗杰·伊伯特证明了带着热情去观看电影,就可以开辟一条理解生活的路。
##伊伯特与其他影评人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能用一句话唤出一个场景,只需要引用一段台词,他就能直切一部电影的核心。在阅读他的影评时,你甚至恨不得马上去看一遍文中谈到的电影,哪怕你之前以及看过它很多遍了。
评分##电影真是美好,爱电影真是美好的事——尽管并没有直接写出来,但伊伯特爷爷传达出的这一“脑电波”作为影迷轻易就能捕捉到;勇于承认自己从前对某部电影存在“判断偏差”的资深影评人,面对如今的电影市场和一些新型观众,这份坦诚着实难能可贵,他书写的是热爱电影之人的直觉型的真实纯粹的感受,而不是抽象、晦涩或是过于高高在上的,有些电影与经历紧密相连,有些仿佛镌刻在人生路途上,我们影迷都深有体会,“生活不是穿着长风衣上演的一幕幕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而是含糊不明、可能招致死亡的日常遭遇”,《影子部队》一篇读得我内牛满面,忆起了那个2015年电影节看完此片在影城门口流泪的自己
评分##90年代后的电影少得可怜,让人不禁觉得电影的黄金时代随着电影技术的升级换代已经过去了。
评分##看了前十部放弃了 觉得应该先看完一定量的电影再来看这本书
评分##终章在写作方向上微调:篇幅更紧凑,“套路”更明晰——剧情复述+作品简介(本作品在系列/影史中的位置)+名场面解析+幕后/修复花絮,对生命的流逝、时间的无状态推进、恐惧的侵袭,都较之前作更突出,与其个人状态不无关系,因而在选片上也偏向于此——伯格曼竟有四部,特写镜头对准面容凝视的瞬间,仿佛窥见灵魂的黑洞;“透过孩子们记忆的棱镜来观看”万物正在发生,《芬妮与亚历山大》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电影。 不吝对各大摄影师屡屡赞美,对构图角度、光线运用、镜头设置的分析是最爱的一部分;摒除晦涩专业词汇,糅进源于自身真情实感,体悟“伟大的电影既让我们受教,又令我们愉悦。”电影(默片)对我的全部意义在于“创造出了一种令人陷入遐想的状态,沉入到关于生命与时间本质的冥想之中。”我和我所爱的一切,都发生在这场梦里。
评分##封面引人无限遐想…
评分##片子都是好片子,写法、观点其实并无太多独到之处。喜欢他写Johnny Guitar的那句:你对这家酒馆、这座小镇以及在这块无人居住的土地上上演的悲剧思考得越多,你就越会发现他们其实是赌上自己的性命来掷骰子。转起轮盘来,我喜欢听它的声音。
评分##15/100。三本里面看过的电影,一本比一本少了。
评分##395页,圣女贞德受难 译成贞德的激情 敢说不是机翻 RN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