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狄爾泰與曆史主義的危機

海德格爾、狄爾泰與曆史主義的危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查爾斯·巴姆巴赫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目錄
曆史現象學研究叢書 1
海德格爾、狄爾泰與曆史主義的危機 1
緻謝 7
導論:現代性與危機 1
第一章科學主義與曆史主義夾縫中的德國哲學 15
第一節後黑格爾哲學中的閤法性危機 15
第二節現代哲學的笛卡爾式焦慮 22
第三節德國精英文化的危機 27
第四節危機意識與笛卡爾式的科學 34
第二章文德爾班的科學分類學 41
第一節新康德主義對曆史方法問題的關注 41
第二節文德爾班對哲學作為價值科學的定位 45
第三節校長就職演講:“曆史與自然科學” 47
第四節歐洲的科學分類(從柏拉圖到密爾) 50
第五節文德爾班的睏惑:方法的邏輯問題和自由的形而上學問題 55
第三章海因裏希•李凱爾特的曆史科學知識論 59
第一節李凱爾特對當代哲學危機的迴應 59
第二節哲學作為與世界觀對抗的科學 61
第三節李凱爾特與康德先驗觀念論的關係 63
第四節自然科學方法與曆史方法 69
一、自然科學概念和曆史概念之構成原理 69
二、個案化和通則化的科學 69
三、曆史方法的價值問題 71
第五節文化科學與自然科學 73
第六節曆史科學的價值和客觀性 74
第七節因果關係和價值觀:李凱爾特的先驗哲學和梅尼剋的曆史主義 77
第八節李凱爾特對曆史主義問題的迴應 80
第九節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 85
第四章威廉•狄爾泰的“曆史理性批判” 91
第一節狄爾泰的計劃 91
第二節《精神科學引論》(1983)的統一性 95
第三節狄爾泰與實證主義、觀念論和曆史學派的關係 97
第四節康德的提問方式和狄爾泰的“曆史理性批判” 102
第五節狄爾泰與危機哲學 106
第六節狄爾泰的體驗概念及其與精神科學的關係 109
第七節曆史性和詮釋學 116
第八節曆史相對主義的危機 122
第九節自我矛盾的“曆史”理性:真理的曆史性和人對科學方法的訴求 128
第五章“時間的斷裂”:青年海德格爾對曆史主義的解構 135
第一節神學的革命性話語:卡爾•巴特的《羅馬書》 135
第二節信仰危機 139
第三節學院哲學的狀況 148
第四節海德格爾的解構實踐 153
第五節海德格爾的危機和西方思想的危機 157
第六節海德格爾與新康德主義者的分歧 163
第七節希臘的存在論和基督教的契機:海德格爾對存在的形而上學的解構 169
第八節狄爾泰的提問方式和海德格爾對曆史意義的追問 174
第九節《存在與時間》中的曆史性和曆史 178
第十節曆史性、危機和抉擇:海德格爾對尼采的復興 183
第十一節 “時代召喚”思考的危險 187
後記 196
參考書目 201
索引 205
封底推薦語 231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本書是倪梁康、卓立主編的“曆史現象學研究叢書”中的第一本,由查爾斯·巴姆巴赫著,書中對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早期的所謂“曆史主義的危機”進行瞭解釋。他將曆史主義的危機簡要概括為:許多德意誌知識分子在1900年代對曆史研究中之方法和對象的過多關注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他尤其強調兩種影響:一是相對主義對絕對價值的解構,二是專注於過去而對當下的解構。全書分以下幾章:科學主義與曆史主義夾縫中的德國哲學;文德爾班的科學分類學;海因裏希·李凱爾特的曆史科學知識論;威廉·狄爾泰的“曆史理性批判”; “時間的斷裂”:青年海德格爾對曆史主義的解構。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飛機上看完。相較於海德格爾研究也許有新意?反復和有點重復講crisis,有點囉嗦瞭。對新康德主義有比較工整的迴顧,但也以緻於好奇到底要不要拉這麼長,因為最後落在海德格爾,纔是重點,結果再迴過看,文德爾班那些基本上不講也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廢話好多

評分

##作者試圖在曆史主義的譜係中為海德格爾尋得一個位置,而之前的新康德主義西南學派(文德爾班 李凱爾特)和狄爾泰都算是鋪墊。 講的並不是很清楚,好處是比較詳細。 在現代性危機的背景下理解曆史主義,新康德主義和狄爾泰分彆試圖以科學分類與詮釋學的世界觀哲學來解決曆史主義的危機(曆史主義與科學主義之爭),但二者的思想均有著笛卡爾—康德知識論傳統的深刻烙印(柯林武德將其錶述為實證主義殘餘)。而青年海德格爾則以對人類曆史性的本體論闡述“解決”瞭這一危機,同時也昭示瞭後現代思想的興起。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