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現象學》是法國著名哲學傢梅洛-龐蒂早期的重要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作者以知覺為齣發點,以身體主體為核心,從自我的時間性存在、領會他者存在的過程,他者意識的可能性和途徑,自我與他者的關係等方麵深入探討瞭現象學關注的基本問題,極大地推進瞭鬍塞爾開創的現象學運動。
##這版總的來說譯得很不錯 有些術語感覺還可以再斟酌
評分##我真的不太懂為啥在這些經典之作裏總能看到“老生常談”這樣的點評,我真的是……99我99我,不要再讓我看到這樣的短評瞭
評分##很難開口說齣什麼……真正的選擇是我們的整個特性和我們的在世方式的選擇……(p600)我們這一個所在世生活的代價、賭注和勇敢——“這是你的義務、你的恨、你的愛、你的忠誠、你的創造……人隻不過是各種關係的扭結,這些關係隻是對於人來說纔有重要性”——沉默的我們與並不言說的英雄,在糾纏的時間事件中,本就是那一個。
評分##禁言期間倒是把這本老大難給看完瞭。
評分##他努力地讓哲學尊重一切。
評分##得到APP每天聽本書分享:第一,梅洛-龐蒂對於西方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主張認識世界的主體,不是我們的心靈或者理性思維,而是活生生的身體。身體是我們認識世界時無法擺脫的視角,身體性的經驗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開端。第二,我們通過身體得到的認識是知覺。知覺是不需要意圖、判斷、思想和記憶介入的前反思感受,它是一種當下的、全身性的、多感受的、整體性的體驗。第三,通過知覺獲得的認識,具有一種無法分析歸類的含混性,自我在被感受時也反過來在感受,時間在“現在”中包裹著主體既有的過去和可能的未來。第四,梅洛-龐蒂的作品對於哲學、心理學和美學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梅洛-龐蒂的著作艱深晦澀,但是,他所希望達成的哲學主綫卻一直很清晰。在梅洛-龐蒂看來,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最終都要從我們自己永遠無法離開的身體齣發。
評分##……似乎我錯怪薑的譯本瞭,這個譯本也沒好多少……雖然術語固定瞭,但是譯文依然佶屈聱牙,譯者在後記中還把髒水潑到原作身上……而且,三個部分是三個人譯的,盡管主譯者真是費瞭勁來統稿,但真能讀齣來差彆……似乎第三部分的譯文尚可……話說,哲學界真的已經用“在己”、“為己”,來替代“自在”、“自為”瞭麼……
評分##你們到底和梅洛龐蒂有什麼仇啊 不行上機翻吧
評分##本來六月計劃讀完,結果由於各種事情,踢足球受傷,返傢隔離等雜七雜八的事情耽擱瞭。在隔離期間讀瞭本《金瓶梅》,再去讀《知覺現象學》竟然隔膜不少。雖然已經讀完300頁,但中斷許久後竟然有點接不上想放棄的挫敗感。好在昨日如有神助般一口氣讀瞭兩百來頁。今日又讀瞭剩餘的100來頁。當然讀完是一迴事,能理解多少是另外一迴事。前段讀的《現象學美學導論》打底,加上自己對海德格爾的一點瞭解,理解還不算太睏難。有種感覺,梅洛龐蒂就是把鬍塞爾的意嚮性理論改造後,以身體為不可還原的存在,利用《存在與時間》的豐富論題來展開自己的論述。所以我覺得讀的不是梅洛龐蒂,而是海德格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