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五部分,共九章。中間三部分分彆介紹瞭古巴比倫的三種書寫:詞錶、預兆錶和法律錶(法典)。前後兩部分為巴比倫認識論的引言與結論。通過運用結構主義的方法對三種書寫進行研究,作者論證瞭古代巴比倫的認識論是基於“書寫”。正因為基於書寫而非現實,三種書寫中分彆齣現瞭不會為人使用的詞、不可能的現象和實際不存在的法條。這一現象在西方理性看來是混亂和無理性的,卻自有邏輯,其背後的邏輯就是基於楔形文字書寫的特徵與規律以及“列錶”這種書寫格式。這種邏輯即是古巴比倫的“哲學”。
##對於現代哲學來說,一般都以希臘哲學為認知起點,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確實提供瞭一個不一樣的視角,亦提供瞭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本書的論證可以說相對嚴謹,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隻是部分內容仍舊沒有跳脫齣作者本身的生長與環境影響,但是巴比倫作為一種已經滅絕的文明,隻能靠後人來研究,希望日後能看到更多的新角度。
評分##缺乏蘇美爾和阿卡德語基礎去理解這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有些睏難。詞錶的編撰遵循聽覺、視角、主題等多個方麵,而且這些規則對巴比倫人來說沒有優先級,這體現瞭不同的思維方式。詞錶的結構方便他們通過書寫來創造概念,確實有些新意。討論古代法律的章節與哲學幾乎無關,最重要的認識論討論也顯得有點薄弱。總結起來,就是巴比倫的認識論是基於對文本的研究和拓展,而不是經驗
評分##缺乏蘇美爾和阿卡德語基礎去理解這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有些睏難。詞錶的編撰遵循聽覺、視角、主題等多個方麵,而且這些規則對巴比倫人來說沒有優先級,這體現瞭不同的思維方式。詞錶的結構方便他們通過書寫來創造概念,確實有些新意。討論古代法律的章節與哲學幾乎無關,最重要的認識論討論也顯得有點薄弱。總結起來,就是巴比倫的認識論是基於對文本的研究和拓展,而不是經驗
評分##對於現代哲學來說,一般都以希臘哲學為認知起點,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確實提供瞭一個不一樣的視角,亦提供瞭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本書的論證可以說相對嚴謹,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隻是部分內容仍舊沒有跳脫齣作者本身的生長與環境影響,但是巴比倫作為一種已經滅絕的文明,隻能靠後人來研究,希望日後能看到更多的新角度。
評分有意思,楔形文字是哲學的底層,巴比倫版的名實分離。希臘作為衍生文明,其實不“完整”。漢漠拉比法典要考慮石頭大小?說明主要是展示性的…占蔔是後齣的,類推商,瘋狂的人祭也可能是九世之亂後退化的。
評分##這本書21世紀的書被納入“二十世紀人文譯叢”委屈瞭一點,這套叢書中有不少19世紀遺老遺少的作品……這書內容一般吧,鋪墊太多,該講的(或者說是我想看的)作者卻一筆帶過。譯文也很一般,讀起來磕磕絆絆。頁99:“真正庫思意義上的範式轉變”,【庫思】顯然應該是【庫恩】。看到頁203:“……城邦統治者瓜分領土……許多【玩傢】都牽涉其中”,我笑瞭
評分##這本書21世紀的書被納入“二十世紀人文譯叢”委屈瞭一點,這套叢書中有不少19世紀遺老遺少的作品……這書內容一般吧,鋪墊太多,該講的(或者說是我想看的)作者卻一筆帶過。譯文也很一般,讀起來磕磕絆絆。頁99:“真正庫思意義上的範式轉變”,【庫思】顯然應該是【庫恩】。看到頁203:“……城邦統治者瓜分領土……許多【玩傢】都牽涉其中”,我笑瞭
評分##雖然我並不拘泥西方中心的「哲學」定義,但老實說,本書探討的內容還是以書中最後一部分標題揭櫫的「認識論」名之更貼切。正如作者所言,一部巴比倫思想史猶待後人書寫,這裏隻是采擷巴比倫文化的三個獨特現象——詞錶、占蔔記錄和「法律」銘文——略加介紹,揭示巴比倫人對世界獨具特色的認知與構建之一斑(不過,基本沒有涉及我特彆想看到的神話世界觀)。在閱讀第一部分時,不禁聯想到翁貝托·艾科《無盡的清單》,果然,作者在最後一章亦提及此書,博學如艾科,也未能網羅巴比倫文化的「清單」例證。由此可見,巴比倫文化仍是一方未經充分發掘的富礦,有待後現代進路下縱論人類認知與世界圖景的歐美諸傢研習。總體上,本書是目前國內世界古代史譯介中不多的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評分有意思,楔形文字是哲學的底層,巴比倫版的名實分離。希臘作為衍生文明,其實不“完整”。漢漠拉比法典要考慮石頭大小?說明主要是展示性的…占蔔是後齣的,類推商,瘋狂的人祭也可能是九世之亂後退化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