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白话资治通鉴全集(套装全72册)珍藏限量版 史学大家柏杨呕心沥血十年写就,台湾远流版原版引进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全集(套装全72册)珍藏限量版 史学大家柏杨呕心沥血十年写就,台湾远流版原版引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宋] 司马光 著,柏杨 译
图书标签:
  • 历史
  • 通鉴
  • 资治通鉴
  • 柏杨
  • 台湾远流
  • 史学
  • 经典
  • 套装
  • 珍藏
  • 限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至诚经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20753
商品编码:10119104101
包装:礼盒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1
套装数量:7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1968年,柏杨因“文字狱”被判处死刑,后于1977年4月1日获释,被囚禁9年26天。出狱后,友人问其心愿,他说:“我zuida的愿望就是将《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文版。”柏杨先生在1983-1993这十年间,终于完成《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写作,一了夙愿。

2.《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对北宋司马光所著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白话文翻译,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距今已有900余年,其所言与当下白话相去甚远,今之读者阅读多有障碍。柏杨先生秉承“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写作思路,用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对古籍进行了白话文的翻译,使今日之普通读者也能畅读史书典籍。

3.在写作中,柏杨变年号纪年为公元纪年,方便读者直观了解事件的年代;并亲绘大量历史地图,方便读者阅读中的空间转换;对地名、官名等今注今译,古地名后夹注今地名,用现代官名夹注原称等。这些都扫清了阅读障碍,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4.柏杨先生在写作中进行过严谨的考究,对司马光记载中的错误加以修正。另外,柏杨先生在历史关键点加注上“柏杨曰”,对历史做出个人独到的评论和见解。评述内容也启迪了读者的历史思考,这也是《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出版价值所在。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利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三年)将其译成现代语言,亲自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亲切。

分册书名及简介:

01. 战国时代

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各国靠实力来说话。在一些国家发生的变革特别引人注目:吴起在楚国厉行政治革新,秦国采用公孙鞅的主张大兴变法,赵国厉行胡服骑射。变革的创议者如吴起、公孙鞅虽然因触犯贵族们的利益而惨死,却使这些国家因变革而国富兵强,在各国纷纷扰扰的讨伐和吞并中占了上风。

02. 吞并六国

因公孙鞅变法而日益强大的秦国是这一时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征战连连得手,终于吞并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霸业。政治家扩张的野心和天下分久必合的历史责任从来密不可分,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辗着无数牺牲者的血肉隆隆前进。

03. 楚汉相争

在这十年中,战火烧到全国每个角落。有史以来,中国人还从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灾难。有若干使人目瞪口呆的大事,一个接一个发生:di一是,日正中天、绝不可能灭亡的秦王朝政府,霎时灭亡,其速度之快,创造空前纪录(但不绝后)。第二是,陈胜、项羽两位平民崛起,又立即消失……第三是,流氓出身的刘邦,扫荡群雄后,建立了为期二百一十五年的西汉王朝。

04. 匈奴崛起

似乎是上帝注定的,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会有一个同样强大的敌人。敌人的个体可能随时更换,但敌人不变。西汉王朝时代的敌人是匈奴汗国,唐王朝时代的敌人是突厥汗国跟吐蕃王国,宋王朝时代的敌人是辽帝国和金帝国,明王朝时代的敌人是女真,清王朝时代的敌人犹如倾盆大雨,更不得了:英法美德俄日,以及小如绿豆的比利时、荷兰。

05. 黄老之治

《资治通鉴》在进入西汉王朝后,不断刊出当事人的奏章,诸如“上书”“对策”之类,这些都是重要文献,当时社会的和政治的心态,以及人民的痛苦——时代的整个横断面,都在这些文件上历历呈现,它包含了太多和太重要的史料,像董仲舒五千余字的“对策”,竟使中国人的思想,被统一两千余年。像主父偃的“上书”,可从中了解汉匈战争中,由于西汉政府官员腐败,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对外抗战的光芒下,掩藏着多少血泪。

06. 开疆拓土

这个庞大的广达五百万平方千米的陆上大帝国,在当时的已知世界上,唯我独尊。使其他所有的邻邦,惊恐慑服。跟西方的罗马帝国,遥遥相对(假使两大帝国那时发生武装冲突,将更壮观)。而这个庞大的版图,从此之后,两千年间,除了越南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脱幅而去外,其他地区,没有特别变动,在以后领土更猛烈扩张时,西汉王朝所拥有的疆域,被世人称为“中国本部”。

07. 宫廷斗争

古今中外,有宫廷就有宫廷斗争,但西方的宫廷斗争,没有中国宫廷斗争来得残酷。中国宫廷斗争不外两项标的,一是“夺床”,一是“夺嫡”。有时候合而为一,有时候分而为二,像赵飞燕,是纯属“夺床”;而戚姬,则纯属“夺嫡”。不管哪一类,最后都是血腥收场。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初期的西汉王朝的宫廷剧变,属于另一类型,是宫廷跟政府之间的“夺权斗争”,一个皇帝(刘贺)被罢黜,一个政府首领(霍光)家族全部被屠杀。

08. 万里诛杀

在当时已知的世界里,中国唯我独尊。盖世英雄陈汤,率领远征军,在首都长安遥远的西北,航空距离三千四百千米外,中亚巴尔喀什湖西南,击斩匈奴郅支单于,砍下人头,向中央献捷时,指出:“胆敢冒犯强大中国的,距离再远,也要诛杀!”豪气上干霄汉。千年之下,我们仍听到这个声音,为之热血沸腾。

作者简介

柏杨(1920-2008),原名郭定生,后改名郭衣洞。祖籍河南省辉县,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系。


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获罪入狱。出狱后,开始《资治通鉴》的翻译工作。


柏杨一生著述颇丰,创作大量的小说、杂文等。《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在华语世界引起巨大反响。


内页插图

目录

01.战国时代
02.吞并六国
03.楚汉相争
04.匈奴崛起
05.黄老之治
06.开疆拓土
07.宫廷斗争
08.万里诛杀
09.昏君辈出
10.王莽篡夺
11.全国混战
12.马授之死
13.燕然勒石
14.跋扈将军
15.黄由民变
16.东汉瓦解
17.赤壁之战
18.三国鼎立
19.寿春三叛
20.司马夺权
21.八王之乱
22.大分裂
23.五胡乱华
24.石虎肆暴
25.苻坚大帝
26.肥水之战
27.参合杀俘
28.王始帝国
29.统万碑文
30.自毁长城
31.南北朝
32.刘彧诏书
33.全盘汉化
34.萧鸾眼泪
35.洛阳暴动
36.河阴屠杀
37.遍地血腥
38.饿死宫城
39.禽兽王朝
40.黄龙汤
41.突厥可汗
42.南北统一
43.官逼民反
44.江都政变
45.玄武门
46.贞观之治
47.黄金时代
48.武曌夺权
49.恐怖世界
50.恶妻恶女
51.开元盛世
52.范阳兵变
53.睢阳之围
54.皇后失踪
55.泾原兵变
56.猪皇帝
57.元和中兴
58.牛李党争
59.甘露事变
60.大中之治
61.黄巢民变
62.狼虎谷
63.军阀混战
64.大黑暗
65.五代时代
66.小分裂
67.千里白骨
68.半截英雄
69.儿皇帝
70.横挑强邻
71.高平之战
72.分裂尾声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柏杨白话资治通鉴全集(套装全72册)珍藏限量版》内容的图书简介,侧重于介绍其他历史或文化类书籍的特点与价值。 --- 历史的深邃与现代的回响:探寻文明的脉络与人性的幽微 一、 盛唐气象的恢弘史诗:《长安的荣耀与黄昏》 本书以宏大的叙事笔触,重现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波澜壮阔。它并非仅仅罗列枯燥的年代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唐代社会结构、文化思潮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复杂张力。 核心内容聚焦: 制度的创新与局限: 详尽剖析了唐初三省六部制的精妙之处,以及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对中央集权的侵蚀过程。作者结合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行政图景。 文化熔炉的冶炼: 重点描绘了长安作为世界性都市的文化交融盛况。从胡旋舞的流行到佛教的本土化,再到诗歌艺术的巅峰,展示了唐代文化自信的根源。 人物群像的立体刻画: 不止于帝王将相,本书也细致描摹了中晚唐士人阶层在剧变中的精神困境与选择。例如,探讨了韩愈与柳宗元在儒学复兴运动中的异同,以及他们对后世文风的深远影响。 衰亡的内生性逻辑: 区别于传统史学中仅归咎于“奸臣当道”,本书强调了土地兼并、均田制瓦解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等结构性矛盾,是如何一步步削弱大唐的根基。 本书的叙事风格兼具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感染力,旨在让读者触摸到那个黄金时代鲜活的呼吸,理解其衰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它是一部关于权力、信仰与艺术的宏伟交响乐。 --- 二、 思想的激荡与士人的坚守:《宋代理学的幽径》 本书深入中国思想史的核心地带——宋代,聚焦于理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对后世中国社会伦理建构的决定性影响。它摒弃了将理学简单化为“存天理,灭人欲”的标签化解读。 研究视角与深度: “心学”与“道学”的分野: 精确区分了程颢、程颐、朱熹一脉的“道学”与陆九渊、王阳明(虽跨越至明代,但思想根源在宋)一脉“心学”的内在差异,尤其关注宋代理学如何回应佛教与道教对传统儒学的挑战。 格物致知的新诠释: 阐释了朱熹“格物”的实践路径,并非单纯的自然科学探索,而是一种通过穷究万物之理,以期达到对“天理”体悟的工夫论实践。书中通过对宋代理学著作的细致文本分析,还原了其复杂的哲学建构过程。 社会伦理的重塑: 探讨了理学如何通过官方教育体系(如书院制度)和家族规范,渗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关注“三纲五常”在宋代被系统化和教条化后的社会功能与潜在弊端。 与现实的张力: 展现了在宋代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如欧阳修、苏轼等“唐宋八大家”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如何在拥抱理学思潮的同时,又保持了对现实政治批判的独立性。 本书以清晰的逻辑和深厚的学养,揭示了理学作为一套完整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如何塑造了此后七百年的中华文明底色。 --- 三、 语言的魔力与人类的认知:《符号的迷宫:世界语言学导论》 本书跨越了纯粹的历史叙事,进入到语言学这一人类文明的基石领域。它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向非专业读者介绍了语言的结构、演变及其与人类思维方式的互动关系。 主要内容构成: 语音的物理边界与意义的无限: 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到音位、音素的构成,以及跨语言的语调差异,解析了声音如何被编码为意义。书中特别分析了声调语言(如汉语)和非声调语言在信息传递效率上的区别。 语法的“无意识”建构: 探讨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核心概念,解释了人类如何天生具备一种“普遍语法”的能力。通过对比印欧语系和黏着语系(如日语、土耳其语)的句法结构,展示了语言多样性背后的深层共性。 词汇与世界观: 引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相对论),讨论颜色词汇的划分、空间方位的表达方式(如绝对方位与相对方位)如何影响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分类。例如,对比了中文“你”的多重指代性与英语中严格的主谓宾结构对社会关系理解的差异。 语言的演变与消亡: 分析了语言接触、地理隔离如何导致方言分化直至新语言的诞生。同时,对全球语言多样性面临的危机表达了关切,并介绍了语言复兴的案例研究。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引导读者跳出日常语言的习惯框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人类独有的、最为精密的认知工具——语言。 --- 四、 艺术中的权力与审美:《文艺复兴的赞助人:美第奇家族的财富与艺术》 这部作品聚焦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核心驱动力——强大的家族赞助体系。它将艺术史、经济史和政治史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书籍特色: “美第奇”模式的解析: 详述了科西莫·德·美第奇如何运用银行财富,巧妙地将经济权力转化为文化权威。书中详细考察了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的政治运作,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资助艺术创作来巩固其“幕后统治者”的地位。 艺术的“订单”与“创造”: 区别于中世纪的工匠模式,本书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与赞助人之间复杂、有时充满冲突的合作关系。分析了特定委托(如西斯廷教堂壁画)如何塑造了最终的艺术成品和其背后的意识形态。 世俗化与人文主义的交织: 探讨了赞助人如何推动艺术主题从纯粹的宗教叙事向古典神话、肖像画乃至对人类自身的颂扬转变,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 财富的流动与风险: 揭示了支撑文艺复兴的商业网络,以及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如何影响艺术的生产周期。当美第奇家族遭遇财务危机时,佛罗伦萨的艺术赞助也随之冷却的实例,揭示了文化繁荣的经济基础。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图景:艺术的辉煌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特定历史时期权力、财富与天才之间精妙博弈的结果。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心,又渴望深度理解其复杂性的读者来说,这套“珍藏限量版”的意义非凡。它代表了一种对经典内容致敬的出版态度——用最顶级的工艺去承载最深刻的思想。我之前曾尝试过阅读其他版本的通鉴,总觉得在阅读体验上有所欠缺,要么是文字太古奥,要么是注释太琐碎。但这套书的编排逻辑显然经过了周密的考量,它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又通过现代的阐释,大大降低了理解门槛,同时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原本对历史不感兴趣,都被我这套书的气场给吸引了,甚至愿意坐下来一起翻阅其中的某一卷。拥有一套这样的书,就像拥有了一位博学多识的智者常伴左右,随时可以汲取穿越千年的智慧。

评分

我必须承认,最初被吸引是被“柏杨”这个名字和“呕心沥血十年”的宣传语打动,但真正让我坚持下来的,是其语言的现代性和犀利性。很多古代典籍晦涩难懂,即便是白话翻译,也常常带着一股“翻译腔”,让人觉得疏离。但柏杨先生的“白话”,是用当代台湾的语境和强大的批判精神重新解读的,他的文字充满力量,直击要害,读起来酣畅淋漓,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他大胆地揭示了权力运作的潜规则、士大夫阶层的虚伪,以及历史进程中那些被掩盖的残酷真相。这种毫不留情的批判,非常“解气”。如果说正史是帝王将相的“光鲜日记”,那么这套书就是对那个时代幕后真相的辛辣“吐槽”与深刻解剖。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不留情面”的文风,它让历史的教训更加鲜明和深刻。

评分

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单纯的“阅读”范畴,它更像是一场对自身历史观的系统性重塑工程。我发现自己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历史的视角去观察时事。比如,当看到某些社会现象或政治博弈时,我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书中对应时期的案例和柏杨先生的犀利点评。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非常奇妙。它教会我的,是如何从更长远、更宏大的时间维度去看待眼前的得失与纷争。此外,这套书的体量巨大,它强迫你进行长期的、深度的思考和专注,这在碎片化信息泛滥的当下,是一种稀缺的“心智训练”。它培养的不是你记住多少个历史年代,而是让你形成一套独立、批判性的历史判断体系。

评分

读完这套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历史脉络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以前看零散的史书或史学著作,总觉得那些朝代更迭、英雄辈出像是碎片化的故事,难以串联成一个连贯的宏大叙事。柏杨先生的叙事功力实在了得,他不是简单地复述事件,而是将政治、军事、社会风俗乃至人性深处的幽微变化,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你仿佛能真切感受到汉武帝雄心勃勃背后的孤独,也能体会到三国乱世中小人物的挣扎与无奈。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上刻板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致命缺点的“人”。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常常在阅读中停下来,反思我们今天的决策与古人的异同。这套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历史”的理解,它不再是陈旧的过去式,而是活生生的、能指导现实的教科书。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从拿到包裹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对读者的敬意。硬壳精装,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质感,透着一股历经岁月沉淀的古朴美。我特别留意了字体排版,字号大小适中,行距舒适,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部动辄需要数月才能啃完的鸿篇巨制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而且,每一册的腰封设计都巧妙地融入了当册涉及的历史主题,虽然只是细节,却体现出出版方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读者的贴心关怀。我敢断言,这样的制作水准,即便是放在世界级的典籍中,也毫不逊色。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套可以世代传承的家藏珍宝。我甚至犹豫着要不要每天都戴着白手套去翻阅它,生怕指尖的任何一丝油腻会玷污了这精美的装帧。那种捧读的仪式感,是快餐式阅读永远无法给予的体验。

评分

好书,价格公道,历史观独特而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有深厚的文化营养!

评分

挺好的经典,至于小手陶到好书了。

评分

好书,价格公道,历史观独特而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有深厚的文化营养!

评分

宝贝很好,很喜欢~~~~~~~就是太重了

评分

快递有点波折不过书已经收到了,要慢慢研读了

评分

慢慢看,两年看完.

评分

买来送人了,很好不错。发票没开还给补开了。特别感谢!

评分

书不错,72本。

评分

好重的一大箱,正在阅读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