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實用數據手冊

昆蟲實用數據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舒暢,湯建國 著
圖書標籤:
  • 昆蟲學
  • 昆蟲識彆
  • 昆蟲圖鑒
  • 昆蟲資料
  • 農業昆蟲
  • 園藝昆蟲
  • 害蟲防治
  • 昆蟲分類
  • 昆蟲生態
  • 昆蟲行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134157
版次:1
商品編碼:10130756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9-01
頁數:88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昆蟲實用數據手冊》是一冊專門介紹昆蟲數據的實用性工具書。編撰瞭我國有史料記載以來昆蟲(含蟎類、蜘蛛)14個目,162個科,共計1094個種的數據。其內容主要包括昆蟲的形態特徵、發生期、蟲態曆期和分級標準等。可供昆蟲工作者、科技人員、植保乾部、農林院校師生,以及農業生産者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使用說明
一、雙翅目
(一)大蚊科
1.土大蚊
2.稻大蚊
3.摺翅菌蚊
(二)眼蕈蚊科
韭菜遲眼蕈蚊
(三)尖眼蕈蚊
尖眼蕈蚊
(四)搖蚊科
1.二帶萍搖蚊
2.大紅搖蚊
3.稻搖蚊
(五)癭蚊科
1.小麥吸漿蟲
2.蘆葦癭蚊
3.棗癭蚊
4.茉莉花蕾蛆
5.苕蛆
6.花椒癭蚊
7.食蚜癭蚊
8.柑橘芽癭蚊
9.柑橘花蕾蛆
10.桑癭蚊
11.桑芽癭蚊
12.桑橙癭蚊
13.菊花癭蚊
14.黑森癭蚊
15.蘑菇癭蚊
16.稻癭蚊
17.糜子吸漿蟲
(六)水蠅科
1.麥鞘毛眼水蠅
2.稻水蠅蛆
3.稻莖毛眼水蠅
4.菲島毛眼水蠅
5.稻小潛葉蠅
(七)寄蠅科
1_普通怯寄蠅
2.稻苞蟲賽寄蠅
(八)實蠅科
1.芒果實蠅
2.瓜小實蠅
3.瓜實蠅
4.南瓜實蠅
5.柑橘小實蠅
6.柑橘大實蠅
7.蜜柑大實蠅
8.墨西哥實蠅
(九)食蚜蠅科
大灰食蚜蠅
(十)花蠅科
1.雙色泉蠅
2.灰地種蠅
3.麥地種蠅
4.粟稈蠅
5.種蠅
6.蘿蔔地種蠅
(十一)斑腹蠅科
甜菜根蛆
(十二)蠅科
1.蔥蠅
2.高粱芒蠅
(十三)黃潛蠅科:
1.麥稈蠅
2.稻稈蠅
(十四)潛蠅科
1.大豆根蛇潛蠅
2.白翅潛蠅
3.水稻潛葉蠅
4.麥葉灰潛蠅
5.豆稈黑潛蠅
6.油菜潛葉蠅
7.紫雲英潛葉蠅
8.甜菜潛葉蠅
9.美洲斑潛蠅

二、半翅目
(一)土蝽科
1.侏地土蝽
2.青革土蝽
(二)長蝽科
1.大豆長蝽
2.小長蝽
3.長須梭長蝽
4.甘蔗異背長蝽
5.瓜束長蝽
6.紅脊長蝽
7.豆突眼長蝽
8.斑脊長蝽
(三)劃蝽科
1.四毛劃蝽
2.暗紋劃蝽
(四)尺蝽科
白條尺蝽
(五)仰蝽科
1.小仰蝽
2.華仰蝽
3.黑紋大仰蝽
(六)網蝽科
1.貝肩網蝽
2.角菱背網蝽
3.香蕉冠網蝽
4.茶脊冠網蝽
5.樟脊冠網蝽
6.梨花網蝽
7.梨網蝽
8.梨冠網蝽
9.膜肩網蝽
(七)負子蝽科
負子蝽
(八)花蝽科
1.南方小花蝽
2.黃岡倉花蝽
(九)龜蝽科
1.多變圓龜蝽
2.篩豆龜蝽
(十)盲蝽科
1.三點盲蝽
2.中黑盲蝽
3.甘薯跳盲蝽
4.苜蓿盲蝽
5.牧草盲蝽
6.煙盲蝽
7.綠盲蝽
8.黑肩綠盲蝽
(十一)盾蝽科
1.油茶寬盾蝽
2.春藤圓盾蝽
(十二)獵蝽科
1.倉雙環獵蝽
2.紅緣真獵蝽
3.齒緣刺獵蝽
(十三)兜蝽科
1.大皺蝽
2.小皺蝽
3.細角瓜蝽
4.九香蟲
(十四)蝽科
1.二星蝽
2.廣二星蝽
3.赤條蝽
4.角胸蝽
5.華稻綠蝽
6.荔蝽
7.茶翅蝽
8.彎刺黑蝽
9.寬蔓蝽
10.珀蝽
11.菜蝽
12.新疆菜蝽
13.珠蝽
14.黃蝽
15.麻皮蝽
16.梭蝽
17.斑須蝽
18.碩蝽
19.稻黑蝽
20.稻褐蝽
21.稻綠蝽
22.綠岱蝽
23.滴蝽
24.壁蝽
(十五)緣蝽科
1.小點同緣蝽
2.瓦同緣蝽
3.平肩棘緣蝽
4.紅背安緣蝽
5.異稻緣蝽
6.麯脛侏緣蝽
7.點伊緣蝽
8.點蜂緣蝽
9.黃伊緣蝽
10.暗黑緣蝽
11.稻棘緣蝽
12.瘤緣蝽
(十六)蹺蝽科
嬌駝蹺蝽

三、同翅目
(一)大蚜科
雲杉大蚜
(二)群蚜科
山核桃刻蚜
(三)蚜科
1.大豆蚜
2.玉米蚜
3.紅腹縊管蚜
4.桃粉大尾蚜
5.花生蚜
6.麥二叉蚜
7.麥長管蚜
8.麥蚜
9.菊姬小長管蚜
10.綉綫菊蚜
11.高粱蚜
12.橘蚜
13.桃蚜
14.桃瘤蚜
15.梨二叉蚜
16.棉蚜
(四)根瘤粉蚜科
1.梨黃粉蚜
2.葡萄根瘤蚜
(五)葉蟬科
1.一點葉蟬
2.一點木葉蟬
3.二點葉蟬
4.小綠葉蟬
5.小字紋小綠葉蟬
6.大青葉蟬
7.雙紋斑葉蟬
8.電光葉蟬
9.白邊大葉蟬
10.白翅葉蟬
11.柿血斑葉蟬
12.凹緣菱紋葉蟬
13.桃一點斑葉蟬
14.桑斑葉蟬
15.桑擬菱紋葉蟬
16.擬菱紋葉蟬
17.秧青小葉蟬
18.菱紫葉蟬
19.假眼小綠葉蟬
20.黑尾葉蟬
21.紫黑葉蟬
22.葡萄斑葉蟬
23.葡萄二點葉蟬
24.棉葉蟬
(六)沫蟬科
1.赤斑黑沫蟬
2.闆栗巢沫蟬
(七)蠟蟬科
1_中華象蠟蟬
2.白蛾蠟蟬
(八)廣翅蠟蟬科
柿廣翅蠟蟬
(九)長頭蠟蟬科
中華透翅蟬
(十)蟬科
黑蚱蟬
(十一)角蟬科
黑圓角蟬
(十二)木虱科
1.山楊木虱
2.龍眼角頰木虱
3.桑木虱
4.黃櫨麗木虱
5.柑橘木虱
6.梧桐木虱
7.梨木虱
(十三)飛虱科
1.長綠飛虱
2.白背飛虱
3.甘蔗扁飛虱
4.灰飛虱
5.僞褐飛虱
6.擬褐飛虱
7.粉白飛虱
8.褐飛虱
9.稻飛虱(總稱)
(十四)粉虱科
1_大豆根絨粉蚧
2.玉米耕葵粉蚧
3.柑橘粉虱
4.桂花粉虱
5.黑刺粉虱
6.溫室白粉虱
7.柑橘黃粉虱
8.桑粉虱
(十五)仁蚧科
蘆葦日仁蚧
(十六)盾蚧科
1.長白蚧
2.月季白輪盾蚧
3.中國晉盾蚧
4.矢尖盾蚧
5.紅圓蚧
6.考氏白盾蚧
7.擬竹須盾蚧
8.柑橘黑點蚧
9.柿絨蚧
10.茶牡蠣蚧
11.梨圓蚧
12.梨誇圓蚧
13.桑白盾蚧
14.黑點蚧
15.褐圓盾蚧
16.椰圓蚧
17.蛇眼蚧
18.茶樹蛇眼蚧
19.褐軟蚧
20.薔薇白輪盾蚧
21.糠片蚧
(十七)粉蚧科
1.甘蔗粉蚧
2.竹巢粉蚧
3.柳絨粉蚧
4.棗葵粉蚧
5.堆蠟粉蚧
6.菠蘿粉蚧
(十八)碩蚧科
1.吹綿蚧
2.蘋果大擬綿蚧
3.油茶綿蚧
4.柑橘綿蚧
5.柿長綿蚧
6.柿綿蚧
7.新黑地珠蚧
8.新疆胭珠蚧
9.桑虱
(十九)蠟蚧科
1.水木堅蚧
2.日本蠟蚧
3.白蠟蚧
4.多角綿蠟蚧
5.紅蠟蚧
6.龜蠟蚧
7.角蠟蚧
8.背刺禾蠟蚧
9.朝鮮球堅蚧
(二十)棉蚧科
棉珠蚧
(二十一)鏈蚧科
1.茶樹鏈蚧
2.栗鏈蚧
(二十二)球鏈蚧科
蔓荊山球鏈蚧

四、直翅目
(一)螻蛄科
1.東方螻蛄
2.華北螻蛄
(二)蟋蟀科
1.大蟋蟀
2.大扁頭蟋
3.中華蟋蟀
4.鬥蟋
5.油葫蘆
……
五、脈翅目
六、彈尾目
七、蜚蠊目
八、膜翅目
九、纓翅目
十、鞘翅目
十一、鱗翅目
十二、螳螂目
十三、蜱蟎目

前言/序言

  經昆蟲學傢們長期的辛勤觀察和研究,對昆蟲生物學積纍瞭大量實用性的數據。這些寶貴數據對進一步研究、分析、開發和應用於生産實踐是不可少的。但因這些數據大多分散在書籍、雜誌和文獻裏,查找運用十分不便。並且錶述十分混亂。
  鑒於此,筆者收集並整理瞭我國有史料記載以來,研究得比較詳盡的昆蟲共計1094種的生物學數據,將其規範編輯成冊。其內容主要包括昆蟲的各蟲態形態特徵、各地各代各蟲態發生(為害)期和蟲態曆期,以及齡期、蛹級、發生量和為害程度的分級標準等。全書按昆蟲分類係統編排,以錶格的形式齣現,簡潔明瞭,極易查閱,確屬一冊必備的工具書。
  本手冊所搜集的數據,是我國廣大昆蟲學者長期不懈的實驗、觀察和研究所得,是他們勞動成果的集中展示。在齣版過程中得到瞭江西省植保植檢局的鼎力資助,脫稿後並經鄒金光推廣研究員精心審閱,在此一並緻謝。
  由於筆者水平和資料搜集的局限,錯誤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行專傢和讀者批評指正。
好的,以下是一本關於《昆蟲實用數據手冊》的圖書簡介,其中不包含該書的任何內容: 書名: 探索奇妙的微生物世界:從結構到功能的全景解析 內容簡介 在這個宏觀世界的背後,存在著一個肉眼難以察覺、卻對地球生態係統至關重要的微觀領域。本書旨在帶領讀者深入探索這個充滿活力的微生物世界,聚焦於細菌、古菌、真菌、原生生物以及病毒等各類微生物,係統地闡述它們在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以及人類健康中的核心作用。 本書並非對特定物種的簡單羅列,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用以理解這些微小生命體的復雜生命活動和生態意義。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結構與多樣性 本部分首先從結構生物學的角度切入,詳細解析瞭不同類型微生物的基本構造。對於細菌和古菌,我們將深入探討其細胞壁的化學組成、細胞膜的脂質特性,以及核區(Nucleoid)的組織方式,區彆於真核生物細胞的復雜內部結構。我們將探討鞭毛、菌毛等運動和附著結構的功能,以及孢子(Spore)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策略。 原生生物部分將著重介紹其多樣化的細胞骨架和運動機製,包括縴毛、僞足和鞭毛等。真菌的細胞結構,特彆是細胞壁中幾丁質的構成及其在分類學上的重要性,也將被詳細剖析。此外,我們還將比較病毒的非細胞結構,關注其衣殼蛋白、囊膜以及核心遺傳物質(DNA或RNA)的排列組閤,理解它們如何通過結構實現感染和復製。 在多樣性方麵,我們將超越傳統的分類學劃分,探討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多樣性。例如,不同微生物如何利用不同的能量源(光閤作用、化能自養、異養)維持生命,以及它們在代謝途徑上的巨大差異。這部分內容將為後續理解微生物的生態功能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微生物的生長、遺傳與調控 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是動態且高度可調控的。本部分將聚焦於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遺傳機製。我們將詳細闡述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細菌的二分裂(Binary Fission)及其生長麯綫的數學模型,真菌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過程。 遺傳物質是理解微生物功能的核心。我們將深入探討原核生物的基因錶達調控係統,例如著名的 lac 操縱子模型,以及涉及的轉錄因子、啓動子和增強子。同時,我們將比較真核微生物(如酵母菌)的基因調控網絡,討論其與多細胞真核生物的異同。 水平基因轉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是微生物進化的關鍵驅動力。我們將係統分析接閤(Conjugation)、轉化(Transformation)和轉導(Transduction)的分子機製,並探討HGT在抗生素耐藥性擴散和新代謝通路獲得中的作用。對於病毒,我們將解析其復製周期——從附著、進入、脫殼、復製到組裝釋放的每一個環節,以及它們如何劫持宿主細胞的機製。 第三部分:微生物的生態學角色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微生物是地球生態係統的核心驅動力。本部分將把視角從單個細胞擴展到宏觀生態係統,探討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將詳細闡述氮循環(Nitrogen Cycle)中的關鍵步驟,如固氮作用(Nitrogen Fixation)、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和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明確哪些微生物群落負責這些轉化。同樣,碳循環(Carbon Cycle)中的分解作用,特彆是分解木質素和縴維素的真菌和細菌,將作為重點。硫循環和磷循環中微生物的參與機製也將得到充分闡述。 在環境微生物學領域,本書將探討微生物在汙染治理中的應用潛力,如生物修復(Bioremediation)降解石油烴和重金屬的機製。同時,我們將討論極端微生物(Extremophiles)如何適應高鹽、高溫、高壓或強酸強堿環境,揭示生命適應性的極限。 第四部分:微生物與宿主相互作用及應用前景 微生物與宿主之間的關係是復雜且多變的,既有共生也有緻病。本部分將深入分析微生物群落(Microbiota)的概念,特彆關注人類腸道微生物組的結構、功能多樣性及其與宿主代謝、免疫係統之間的“對話”。我們將探討微生物失調(Dysbiosis)如何與炎癥性腸病、肥胖乃至神經係統疾病相關聯。 在緻病性研究方麵,我們將側重於微生物毒力因子(Virulence Factors)的産生和作用機製,如細菌分泌係統(Type III, IV, VI Secretion Systems)如何將效應蛋白注入宿主細胞。對於病毒性疾病,我們將分析病毒與細胞受體的結閤、逃逸宿主免疫反應的策略。 最後,本書將展望微生物應用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嚮。這包括閤成生物學在工程化微生物以生産生物燃料、疫苗和新型藥物方麵的進展;益生菌和後生元(Postbiotics)在改善健康中的潛力;以及微生物組技術在精準醫療中的應用前景。 本書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清晰的邏輯結構,旨在為生命科學、環境科學、醫學以及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學生和專業人士,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微生物學參考書。它將幫助讀者超越“細菌”或“病毒”的簡單概念,真正領略到這個看不見的生命王國的廣闊與精妙。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之前對植物病蟲害的防治一直頭疼不已,總是陷入各種復雜的化學藥劑和不確定的方法中。直到我接觸到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很多問題是可以從更根本、更自然的層麵去解決的。它讓我明白瞭,原來不同的害蟲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性,而這些習性恰恰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弱點”。比如,瞭解一種害蟲的繁殖季節,就能在最有效的時候進行乾預;瞭解它的天敵,就能想辦法保護這些“盟友”。這本書提供的實用信息,讓我不再盲目,而是能夠根據具體情況,製定齣更科學、更環保的防治方案。我特彆欣賞它提供的一些案例分析,讓我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聯係起來,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現在,我越來越有信心去應對各種病蟲害的挑戰,也為能夠為生態環境做齣一點貢獻而感到欣慰。

評分

最近,我開始對昆蟲在人類社會中的價值和應用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認為,昆蟲不僅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甚至在很多方麵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的方式,為我打開瞭這扇門。我瞭解到,原來許多昆蟲是重要的授粉者,它們對農作物的産量有著直接的影響;還有些昆蟲是天然的生物防治劑,能夠幫助我們控製害蟲;更有趣的是,一些昆蟲還能為我們提供寶貴的資源,比如絲綢、蜂蜜,甚至是藥物。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昆蟲更廣闊的應用前景,也讓我對它們充滿瞭敬畏之情。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對生命價值的重新審視,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保護環境,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評分

啊,終於找到一本能讓我安心鑽研的工具書瞭!我一直對各種稀奇古怪的昆蟲著迷,但很多時候,隻是看圖片或是在野外偶遇,總覺得少瞭點什麼。我特彆想知道它們在自然界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們的行為模式有什麼規律,以及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中,它們又是如何生存下來的。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提供這些深入信息的書籍,一本能夠解釋那些細微之處,讓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也能理解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走進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微觀世界,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那些在草葉間、樹乾上,甚至是泥土裏忙碌的身影。我渴望能夠通過這本書,學習到如何觀察,如何記錄,甚至是如何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與這些小生命進行更親密的接觸。畢竟,瞭解它們,也是瞭解我們所處的這個星球。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滿足我對深度探索的渴望,成為我學習昆蟲世界的得力助手。

評分

我一直對昆蟲的分類和鑒彆感到好奇,但市麵上的許多圖鑒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信息不夠全麵。這本書的齣現,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圖冊,更像是一個百科全書,將各種昆蟲的特徵、分布、生活史等信息囊括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它提供的詳細描述,那些關於昆蟲形態、顔色、觸角、翅脈的細緻刻畫,讓我即使在野外,也能更容易地將自己觀察到的昆蟲與書中的信息進行比對。而且,它還提供瞭很多關於如何進行野外采集和保存樣本的方法,這對於我這樣想要深入研究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迫不及待地想帶著它去野外,去驗證書中的知識,去發現更多未知的驚喜。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基礎,讓我能夠更自信地探索昆蟲世界的奧秘。

評分

作為一個對昆蟲攝影情有獨鍾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升我拍攝技巧的書籍。我希望能夠拍攝齣更具藝術感、更能展現昆蟲神韻的照片,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記錄。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在這一方麵的空白。它不僅僅展示瞭大量精美的昆蟲照片,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瞭如何去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精彩瞬間。我學到瞭如何根據昆蟲的習性去預測它們的行為,如何在不同的光綫條件下進行拍攝,以及如何利用構圖和景深來突齣主體。這本書還分享瞭許多關於拍攝不同種類昆蟲的技巧,比如如何靠近安靜的蝴蝶,如何拍攝在夜晚活動的飛蛾。每次翻閱,我都能獲得新的靈感,也讓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拍攝之旅。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攝影導師,時刻在我身邊指導我。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