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实用数据手册

昆虫实用数据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舒畅,汤建国 著
图书标签:
  • 昆虫学
  • 昆虫识别
  • 昆虫图鉴
  • 昆虫资料
  • 农业昆虫
  • 园艺昆虫
  • 害虫防治
  • 昆虫分类
  • 昆虫生态
  • 昆虫行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34157
版次:1
商品编码:1013075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页数:8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昆虫实用数据手册》是一册专门介绍昆虫数据的实用性工具书。编撰了我国有史料记载以来昆虫(含螨类、蜘蛛)14个目,162个科,共计1094个种的数据。其内容主要包括昆虫的形态特征、发生期、虫态历期和分级标准等。可供昆虫工作者、科技人员、植保干部、农林院校师生,以及农业生产者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使用说明
一、双翅目
(一)大蚊科
1.土大蚊
2.稻大蚊
3.折翅菌蚊
(二)眼蕈蚊科
韭菜迟眼蕈蚊
(三)尖眼蕈蚊
尖眼蕈蚊
(四)摇蚊科
1.二带萍摇蚊
2.大红摇蚊
3.稻摇蚊
(五)瘿蚊科
1.小麦吸浆虫
2.芦苇瘿蚊
3.枣瘿蚊
4.茉莉花蕾蛆
5.苕蛆
6.花椒瘿蚊
7.食蚜瘿蚊
8.柑橘芽瘿蚊
9.柑橘花蕾蛆
10.桑瘿蚊
11.桑芽瘿蚊
12.桑橙瘿蚊
13.菊花瘿蚊
14.黑森瘿蚊
15.蘑菇瘿蚊
16.稻瘿蚊
17.糜子吸浆虫
(六)水蝇科
1.麦鞘毛眼水蝇
2.稻水蝇蛆
3.稻茎毛眼水蝇
4.菲岛毛眼水蝇
5.稻小潜叶蝇
(七)寄蝇科
1_普通怯寄蝇
2.稻苞虫赛寄蝇
(八)实蝇科
1.芒果实蝇
2.瓜小实蝇
3.瓜实蝇
4.南瓜实蝇
5.柑橘小实蝇
6.柑橘大实蝇
7.蜜柑大实蝇
8.墨西哥实蝇
(九)食蚜蝇科
大灰食蚜蝇
(十)花蝇科
1.双色泉蝇
2.灰地种蝇
3.麦地种蝇
4.粟秆蝇
5.种蝇
6.萝卜地种蝇
(十一)斑腹蝇科
甜菜根蛆
(十二)蝇科
1.葱蝇
2.高粱芒蝇
(十三)黄潜蝇科:
1.麦秆蝇
2.稻秆蝇
(十四)潜蝇科
1.大豆根蛇潜蝇
2.白翅潜蝇
3.水稻潜叶蝇
4.麦叶灰潜蝇
5.豆秆黑潜蝇
6.油菜潜叶蝇
7.紫云英潜叶蝇
8.甜菜潜叶蝇
9.美洲斑潜蝇

二、半翅目
(一)土蝽科
1.侏地土蝽
2.青革土蝽
(二)长蝽科
1.大豆长蝽
2.小长蝽
3.长须梭长蝽
4.甘蔗异背长蝽
5.瓜束长蝽
6.红脊长蝽
7.豆突眼长蝽
8.斑脊长蝽
(三)划蝽科
1.四毛划蝽
2.暗纹划蝽
(四)尺蝽科
白条尺蝽
(五)仰蝽科
1.小仰蝽
2.华仰蝽
3.黑纹大仰蝽
(六)网蝽科
1.贝肩网蝽
2.角菱背网蝽
3.香蕉冠网蝽
4.茶脊冠网蝽
5.樟脊冠网蝽
6.梨花网蝽
7.梨网蝽
8.梨冠网蝽
9.膜肩网蝽
(七)负子蝽科
负子蝽
(八)花蝽科
1.南方小花蝽
2.黄冈仓花蝽
(九)龟蝽科
1.多变圆龟蝽
2.筛豆龟蝽
(十)盲蝽科
1.三点盲蝽
2.中黑盲蝽
3.甘薯跳盲蝽
4.苜蓿盲蝽
5.牧草盲蝽
6.烟盲蝽
7.绿盲蝽
8.黑肩绿盲蝽
(十一)盾蝽科
1.油茶宽盾蝽
2.春藤圆盾蝽
(十二)猎蝽科
1.仓双环猎蝽
2.红缘真猎蝽
3.齿缘刺猎蝽
(十三)兜蝽科
1.大皱蝽
2.小皱蝽
3.细角瓜蝽
4.九香虫
(十四)蝽科
1.二星蝽
2.广二星蝽
3.赤条蝽
4.角胸蝽
5.华稻绿蝽
6.荔蝽
7.茶翅蝽
8.弯刺黑蝽
9.宽蔓蝽
10.珀蝽
11.菜蝽
12.新疆菜蝽
13.珠蝽
14.黄蝽
15.麻皮蝽
16.梭蝽
17.斑须蝽
18.硕蝽
19.稻黑蝽
20.稻褐蝽
21.稻绿蝽
22.绿岱蝽
23.滴蝽
24.壁蝽
(十五)缘蝽科
1.小点同缘蝽
2.瓦同缘蝽
3.平肩棘缘蝽
4.红背安缘蝽
5.异稻缘蝽
6.曲胫侏缘蝽
7.点伊缘蝽
8.点蜂缘蝽
9.黄伊缘蝽
10.暗黑缘蝽
11.稻棘缘蝽
12.瘤缘蝽
(十六)跷蝽科
娇驼跷蝽

三、同翅目
(一)大蚜科
云杉大蚜
(二)群蚜科
山核桃刻蚜
(三)蚜科
1.大豆蚜
2.玉米蚜
3.红腹缢管蚜
4.桃粉大尾蚜
5.花生蚜
6.麦二叉蚜
7.麦长管蚜
8.麦蚜
9.菊姬小长管蚜
10.绣线菊蚜
11.高粱蚜
12.橘蚜
13.桃蚜
14.桃瘤蚜
15.梨二叉蚜
16.棉蚜
(四)根瘤粉蚜科
1.梨黄粉蚜
2.葡萄根瘤蚜
(五)叶蝉科
1.一点叶蝉
2.一点木叶蝉
3.二点叶蝉
4.小绿叶蝉
5.小字纹小绿叶蝉
6.大青叶蝉
7.双纹斑叶蝉
8.电光叶蝉
9.白边大叶蝉
10.白翅叶蝉
11.柿血斑叶蝉
12.凹缘菱纹叶蝉
13.桃一点斑叶蝉
14.桑斑叶蝉
15.桑拟菱纹叶蝉
16.拟菱纹叶蝉
17.秧青小叶蝉
18.菱紫叶蝉
19.假眼小绿叶蝉
20.黑尾叶蝉
21.紫黑叶蝉
22.葡萄斑叶蝉
23.葡萄二点叶蝉
24.棉叶蝉
(六)沫蝉科
1.赤斑黑沫蝉
2.板栗巢沫蝉
(七)蜡蝉科
1_中华象蜡蝉
2.白蛾蜡蝉
(八)广翅蜡蝉科
柿广翅蜡蝉
(九)长头蜡蝉科
中华透翅蝉
(十)蝉科
黑蚱蝉
(十一)角蝉科
黑圆角蝉
(十二)木虱科
1.山杨木虱
2.龙眼角颊木虱
3.桑木虱
4.黄栌丽木虱
5.柑橘木虱
6.梧桐木虱
7.梨木虱
(十三)飞虱科
1.长绿飞虱
2.白背飞虱
3.甘蔗扁飞虱
4.灰飞虱
5.伪褐飞虱
6.拟褐飞虱
7.粉白飞虱
8.褐飞虱
9.稻飞虱(总称)
(十四)粉虱科
1_大豆根绒粉蚧
2.玉米耕葵粉蚧
3.柑橘粉虱
4.桂花粉虱
5.黑刺粉虱
6.温室白粉虱
7.柑橘黄粉虱
8.桑粉虱
(十五)仁蚧科
芦苇日仁蚧
(十六)盾蚧科
1.长白蚧
2.月季白轮盾蚧
3.中国晋盾蚧
4.矢尖盾蚧
5.红圆蚧
6.考氏白盾蚧
7.拟竹须盾蚧
8.柑橘黑点蚧
9.柿绒蚧
10.茶牡蛎蚧
11.梨圆蚧
12.梨夸圆蚧
13.桑白盾蚧
14.黑点蚧
15.褐圆盾蚧
16.椰圆蚧
17.蛇眼蚧
18.茶树蛇眼蚧
19.褐软蚧
20.蔷薇白轮盾蚧
21.糠片蚧
(十七)粉蚧科
1.甘蔗粉蚧
2.竹巢粉蚧
3.柳绒粉蚧
4.枣葵粉蚧
5.堆蜡粉蚧
6.菠萝粉蚧
(十八)硕蚧科
1.吹绵蚧
2.苹果大拟绵蚧
3.油茶绵蚧
4.柑橘绵蚧
5.柿长绵蚧
6.柿绵蚧
7.新黑地珠蚧
8.新疆胭珠蚧
9.桑虱
(十九)蜡蚧科
1.水木坚蚧
2.日本蜡蚧
3.白蜡蚧
4.多角绵蜡蚧
5.红蜡蚧
6.龟蜡蚧
7.角蜡蚧
8.背刺禾蜡蚧
9.朝鲜球坚蚧
(二十)棉蚧科
棉珠蚧
(二十一)链蚧科
1.茶树链蚧
2.栗链蚧
(二十二)球链蚧科
蔓荆山球链蚧

四、直翅目
(一)蝼蛄科
1.东方蝼蛄
2.华北蝼蛄
(二)蟋蟀科
1.大蟋蟀
2.大扁头蟋
3.中华蟋蟀
4.斗蟋
5.油葫芦
……
五、脉翅目
六、弹尾目
七、蜚蠊目
八、膜翅目
九、缨翅目
十、鞘翅目
十一、鳞翅目
十二、螳螂目
十三、蜱螨目

前言/序言

  经昆虫学家们长期的辛勤观察和研究,对昆虫生物学积累了大量实用性的数据。这些宝贵数据对进一步研究、分析、开发和应用于生产实践是不可少的。但因这些数据大多分散在书籍、杂志和文献里,查找运用十分不便。并且表述十分混乱。
  鉴于此,笔者收集并整理了我国有史料记载以来,研究得比较详尽的昆虫共计1094种的生物学数据,将其规范编辑成册。其内容主要包括昆虫的各虫态形态特征、各地各代各虫态发生(为害)期和虫态历期,以及龄期、蛹级、发生量和为害程度的分级标准等。全书按昆虫分类系统编排,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简洁明了,极易查阅,确属一册必备的工具书。
  本手册所搜集的数据,是我国广大昆虫学者长期不懈的实验、观察和研究所得,是他们劳动成果的集中展示。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江西省植保植检局的鼎力资助,脱稿后并经邹金光推广研究员精心审阅,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笔者水平和资料搜集的局限,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好的,以下是一本关于《昆虫实用数据手册》的图书简介,其中不包含该书的任何内容: 书名: 探索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从结构到功能的全景解析 内容简介 在这个宏观世界的背后,存在着一个肉眼难以察觉、却对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微观领域。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个充满活力的微生物世界,聚焦于细菌、古菌、真菌、原生生物以及病毒等各类微生物,系统地阐述它们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以及人类健康中的核心作用。 本书并非对特定物种的简单罗列,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用以理解这些微小生命体的复杂生命活动和生态意义。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结构与多样性 本部分首先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切入,详细解析了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基本构造。对于细菌和古菌,我们将深入探讨其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细胞膜的脂质特性,以及核区(Nucleoid)的组织方式,区别于真核生物细胞的复杂内部结构。我们将探讨鞭毛、菌毛等运动和附着结构的功能,以及孢子(Spore)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原生生物部分将着重介绍其多样化的细胞骨架和运动机制,包括纤毛、伪足和鞭毛等。真菌的细胞结构,特别是细胞壁中几丁质的构成及其在分类学上的重要性,也将被详细剖析。此外,我们还将比较病毒的非细胞结构,关注其衣壳蛋白、囊膜以及核心遗传物质(DNA或RNA)的排列组合,理解它们如何通过结构实现感染和复制。 在多样性方面,我们将超越传统的分类学划分,探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多样性。例如,不同微生物如何利用不同的能量源(光合作用、化能自养、异养)维持生命,以及它们在代谢途径上的巨大差异。这部分内容将为后续理解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微生物的生长、遗传与调控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动态且高度可调控的。本部分将聚焦于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遗传机制。我们将详细阐述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细菌的二分裂(Binary Fission)及其生长曲线的数学模型,真菌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 遗传物质是理解微生物功能的核心。我们将深入探讨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例如著名的 lac 操纵子模型,以及涉及的转录因子、启动子和增强子。同时,我们将比较真核微生物(如酵母菌)的基因调控网络,讨论其与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异同。 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是微生物进化的关键驱动力。我们将系统分析接合(Conjugation)、转化(Transformation)和转导(Transduction)的分子机制,并探讨HGT在抗生素耐药性扩散和新代谢通路获得中的作用。对于病毒,我们将解析其复制周期——从附着、进入、脱壳、复制到组装释放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它们如何劫持宿主细胞的机制。 第三部分:微生物的生态学角色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微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核心驱动力。本部分将把视角从单个细胞扩展到宏观生态系统,探讨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将详细阐述氮循环(Nitrogen Cycle)中的关键步骤,如固氮作用(Nitrogen Fixation)、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和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明确哪些微生物群落负责这些转化。同样,碳循环(Carbon Cycle)中的分解作用,特别是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真菌和细菌,将作为重点。硫循环和磷循环中微生物的参与机制也将得到充分阐述。 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本书将探讨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潜力,如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降解石油烃和重金属的机制。同时,我们将讨论极端微生物(Extremophiles)如何适应高盐、高温、高压或强酸强碱环境,揭示生命适应性的极限。 第四部分: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应用前景 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多变的,既有共生也有致病。本部分将深入分析微生物群落(Microbiota)的概念,特别关注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结构、功能多样性及其与宿主代谢、免疫系统之间的“对话”。我们将探讨微生物失调(Dysbiosis)如何与炎症性肠病、肥胖乃至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联。 在致病性研究方面,我们将侧重于微生物毒力因子(Virulence Factors)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如细菌分泌系统(Type III, IV, VI Secretion Systems)如何将效应蛋白注入宿主细胞。对于病毒性疾病,我们将分析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的策略。 最后,本书将展望微生物应用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这包括合成生物学在工程化微生物以生产生物燃料、疫苗和新型药物方面的进展;益生菌和后生元(Postbiotics)在改善健康中的潜力;以及微生物组技术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前景。 本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清晰的逻辑结构,旨在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学以及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学生和专业人士,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微生物学参考书。它将帮助读者超越“细菌”或“病毒”的简单概念,真正领略到这个看不见的生命王国的广阔与精妙。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昆虫摄影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我拍摄技巧的书籍。我希望能够拍摄出更具艺术感、更能展现昆虫神韵的照片,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它不仅仅展示了大量精美的昆虫照片,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如何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精彩瞬间。我学到了如何根据昆虫的习性去预测它们的行为,如何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进行拍摄,以及如何利用构图和景深来突出主体。这本书还分享了许多关于拍摄不同种类昆虫的技巧,比如如何靠近安静的蝴蝶,如何拍摄在夜晚活动的飞蛾。每次翻阅,我都能获得新的灵感,也让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拍摄之旅。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导师,时刻在我身边指导我。

评分

我一直对昆虫的分类和鉴别感到好奇,但市面上的许多图鉴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信息不够全面。这本书的出现,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册,更像是一个百科全书,将各种昆虫的特征、分布、生活史等信息囊括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它提供的详细描述,那些关于昆虫形态、颜色、触角、翅脉的细致刻画,让我即使在野外,也能更容易地将自己观察到的昆虫与书中的信息进行比对。而且,它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进行野外采集和保存样本的方法,这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研究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它去野外,去验证书中的知识,去发现更多未知的惊喜。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更自信地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

评分

啊,终于找到一本能让我安心钻研的工具书了!我一直对各种稀奇古怪的昆虫着迷,但很多时候,只是看图片或是在野外偶遇,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特别想知道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的行为模式有什么规律,以及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它们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这些深入信息的书籍,一本能够解释那些细微之处,让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也能理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微观世界,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那些在草叶间、树干上,甚至是泥土里忙碌的身影。我渴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如何观察,如何记录,甚至是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与这些小生命进行更亲密的接触。毕竟,了解它们,也是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满足我对深度探索的渴望,成为我学习昆虫世界的得力助手。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一直头疼不已,总是陷入各种复杂的化学药剂和不确定的方法中。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很多问题是可以从更根本、更自然的层面去解决的。它让我明白了,原来不同的害虫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而这些习性恰恰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弱点”。比如,了解一种害虫的繁殖季节,就能在最有效的时候进行干预;了解它的天敌,就能想办法保护这些“盟友”。这本书提供的实用信息,让我不再盲目,而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更科学、更环保的防治方案。我特别欣赏它提供的一些案例分析,让我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现在,我越来越有信心去应对各种病虫害的挑战,也为能够为生态环境做出一点贡献而感到欣慰。

评分

最近,我开始对昆虫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和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昆虫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在很多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这扇门。我了解到,原来许多昆虫是重要的授粉者,它们对农作物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还有些昆虫是天然的生物防治剂,能够帮助我们控制害虫;更有趣的是,一些昆虫还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资源,比如丝绸、蜂蜜,甚至是药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昆虫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也让我对它们充满了敬畏之情。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