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迪钢琴六手联弹曲集(套装版)

梅洛迪钢琴六手联弹曲集(套装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梅洛迪·伯贝尔著茅为蕙译 著
图书标签:
  • 钢琴曲
  • 钢琴联弹
  • 六手联弹
  • 合奏
  • 古典音乐
  • 乐谱
  • 教材
  • 梅洛迪
  • 儿童钢琴
  • 钢琴练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552310276
商品编码:10268598307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作  者:(美)梅洛迪·伯贝尔 著;茅为蕙 译 著作 定  价:96 出 版 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01日 装  帧:盒函装 ISBN:9787552310276 《梅洛迪钢琴六手联弹曲集·1适用于初级水平的4首作品原版引进》
拍手歌
午夜猫头鹰
在开阔的水面上航行
三点整报时
《梅洛迪钢琴六手联弹曲集·2适用于初级水平的4首作品原版引进》
忧郁的星期二
三个墨西哥小伙伴的狂欢节
在幽灵鬼屋中
胜利日大游行
《梅洛迪钢琴六手联弹曲集·3适用于初级水平的4首作品原版引进》
……
《梅洛迪钢琴六手联弹曲集·4适用于中级水平的4首作品原版引进》
《梅洛迪钢琴六手联弹曲集·5适用于中级水平的4首作品原版引进》
《梅洛迪钢琴六手联弹曲集·6适用于中级水平的4首作品原版引进》
G大调前奏曲
风中细雨
d小调塔兰泰拉舞曲
三个人的庆祝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梅洛迪·伯贝尔为儿童创作的六手联弹作品集。它的编排由浅至深,旋律通俗易懂。六手联弹是一种既有活力又激动人心的演奏方式,组合可以多种多样:一位老师和两个学生,一位家长和两个孩子,还有*喜欢的——三个好朋友。演奏六手联弹时令人兴奋,排练时更因为大家都在分享对音乐的爱而其乐无穷。 (美)梅洛迪·伯贝尔 著;茅为蕙 译 著作 梅洛迪·伯贝尔,当代美国活跃于钢琴音乐教育领域的音乐人。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音乐教育系毕业时获得*高荣誉奖,之后叉从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获音乐表演硕士学位。她不但拥有自己的音乐工作室,也是一位拥有二十余年公共学校音乐授课经历的很好教师。她擅于通过独具特色的创作,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茅为蕙,有名钢琴家、教育家,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艺术学博士,中国儿童音乐教育领军人物,多次靠前钢琴比赛金奖得主,靠前钢琴比赛评委,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施坦威艺术家之一。她曾与欧美和东南亚的五十多个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其独具一格的“茅为蕙携百名师生多钢琴音乐会”使成千上万的琴童和老师感受到舞台魅力。
经典与创新:世界著名钢琴协奏曲选粹(初级至中级钢琴学习者适用) 书籍简介 本书精选了自巴洛克时期至浪漫主义高峰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深受喜爱且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钢琴协奏曲选段或完整作品的改编版本。旨在为初、中级钢琴学习者提供一个系统、渐进的接触和演奏伟大协奏曲作品的桥梁。我们深知,完整的钢琴协奏曲对初学者而言难度过高,因此,本选集侧重于选取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旋律性最强、技巧难度适中的乐章或片段进行精心编排与改编,确保学习者在掌握基本演奏技巧的同时,能够领略到协奏曲这一宏大体裁的魅力所在。 核心特色与内容构成 本选集共分为四个主要单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者进入协奏曲的世界: 第一单元:巴洛克时期的光辉与灵动(约占全书25%) 本单元侧重于巴赫(J.S. Bach)和维瓦尔第(A. Vivaldi)等作曲家的协奏曲风格。协奏曲的早期形式,如双重或三重协奏曲中的钢琴(或羽管键)部分,强调清晰的对位线条和清晰的织体。 选曲特点: 结构相对清晰,节奏感强,注重双手协调和对位模仿的练习。 精选内容举例: 巴赫《D小调大键琴协奏曲,BWV 1052》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再现段的改编。此段落速度适中,有助于练习快速的琶音和清晰的音阶跑动,同时训练学生在“独奏”与“乐队”的想象中切换。 维瓦尔第《四季》中部分小提琴主旋律的钢琴独奏改编,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协奏曲中快速、跳跃的“自然”意象的表达。 教学目标: 建立精确的时值感,掌握巴洛克时期装饰音(如颤音、回音)的规范演奏法,培养织体清晰度。 第二单元:古典主义的典雅与平衡(约占全书40%) 古典主义时期是钢琴协奏曲体裁成熟的黄金时期,海顿(Haydn)和莫扎特(Mozart)的作品奠定了后世协奏曲的结构基础。本单元的选曲力求体现古典主义音乐的“歌唱性”与“结构美”。 选曲特点: 旋律优美,结构工整,对演奏者的触键和情感处理要求较高,但技术难度控制在中级水平。 精选内容举例: 莫扎特《C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K. 467》第二乐章(著名的“柔板”)的主题片段。该片段极具抒情性,要求学生学会如何用钢琴模拟弦乐组的连贯与柔和,这是学习钢琴歌唱性(Bel Canto)的绝佳范例。 海顿《D大调钢琴协奏曲,Hob. XVIII:11》第一乐章的呈示部片段。该选段活泼明快,包含大量的装饰性音型,为学生准备学习更复杂的技巧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呈示部、再现部等奏鸣曲式结构的基本元素;训练踏板的细腻运用,使钢琴音色更加圆润饱满。 第三单元:贝多芬的激情与英雄气概(约占全书20%) 贝多芬的作品标志着协奏曲从“伴奏性”向“对抗性”的转变。本单元选取了贝多芬早期和中期作品中易于掌握且情感冲击力强的片段。 选曲特点: 强调力度变化(Dynamics)和节奏的驱动力。 精选内容举例: 贝多芬《C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 15》第一乐章开头乐队齐奏后的钢琴呈示段。该选段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对学生的力度控制和手指独立性提出了初步挑战。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 37》第三乐章(回旋曲)的片段。该片段节奏感强,适合练习双手交替的跑动和重音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理解“英雄性”主题的表现方式,学习如何清晰地区分独奏声部与“想象中的”乐队声部,培养强有力的触键。 第四单元:浪漫主义的色彩初探(约占全书15%) 浪漫主义时期协奏曲规模宏大,技巧繁复。本单元仅选取了肖邦(Chopin)、门德尔松(Mendelssohn)等早期浪漫主义大师作品中,旋律优美且技巧难度适中的段落,作为学生向高阶协奏曲迈进的“预备练习”。 选曲特点: 引入了更宽泛的和声色彩和更复杂的琶音结构。 精选内容举例: 肖邦作品中具有练习曲性质的、旋律流畅的段落(非正式练习曲选段),如慢板乐章中宽广的歌唱性旋律。 门德松《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 1》中富于情感的抒情部分改编。 教学目标: 体验更丰富的和声色彩,初步接触大跨度的琶音和八度技巧,为日后学习大型协奏曲做好技术和审美的铺垫。 本书的特别编排与附加资源 为了最大化教学效果,本书在每一单元的选曲后都附有“技术要点分析”和“演奏提示”: 1. 技术要点分析: 针对该选段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难点(如特定的手指组合、和弦的连奏、装饰音的节奏处理等),提供具体的、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和分解步骤。 2. 演奏提示(风格解读): 简要介绍该作品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不同乐段的情感处理方向(例如,在莫扎特部分强调优雅,在贝多芬部分强调能量)。 目标读者 本书特别适合: 已完成基础钢琴教程(如巴斯蒂安、拜厄、哈农初级部分)的学习者。 正在进行钢琴十级或同等水平考级准备,希望将技巧训练与经典曲目相结合的学生。 渴望在不承受完整协奏曲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感受协奏曲体裁宏大结构和美妙旋律的钢琴爱好者。 通过这本精心策划的选集,学习者将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从独奏曲的世界平稳过渡到宏伟的钢琴协奏曲殿堂。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入手这本《俄罗斯五人组:钢琴改编作品集》纯粹是出于对民族乐派的好奇心。我厌倦了那些充斥着德奥传统的教材,想找点更具异域风情和民间色彩的东西来放松一下。这套书里收录的格林卡、鲍罗金等作曲家的钢琴改编作,确实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些充满东方色彩的和声进行和旋律线条,听起来既宏大又带着一丝质朴的野性。书的装订采用了非常耐用的胶装,即便我经常需要将它平压在琴架上进行研究,它也能保持平整,这点很值得称赞。其中几首穆索尔斯基的民间旋律改编,简直就是对钢琴音色的“野蛮”开发,听起来非常过瘾。不过,我必须指出,由于这些作品很多是从管弦乐或歌剧改编而来,有些段落的钢琴表现力确实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大乐队音响的还原上,纯钢琴版本听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这或许是改编作品的宿命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带来新鲜感的练习曲集。

评分

我最近购入的这本《巴赫平均律键盘曲全集》简直是钢琴学习者的一本“圣经”。作为一名严肃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我深知巴赫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技巧的试金石,更是对和声学、对位法理解的终极考验。这套书的排版非常人性化,双钢琴对位的部分,两声部的清晰度区分得很好,这在阅读复杂赋格时至关重要,避免了视觉上的混乱。我尤其欣赏编辑团队在序言部分对巴赫创作背景的深入剖析,这让我对C大调前奏曲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指法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哲学和精神层面。当然,难度是毋庸置疑的,我已经尝试攻克了几个升F小调的赋格,那复杂的声部交织,简直让人头脑发热。但每一次成功地演奏出清晰的旋律线条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唯一的不足可能在于,对于初学者来说,直接面对全集可能会有些望而生畏,或许增加一些针对性练习的导读会更好,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这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

我一直对浪漫主义时期那些充满激情的炫技作品情有独钟,所以这本《李斯特炫技练习曲精选》对我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李斯特的音乐总是那么张扬、那么光芒四射,他把钢琴的潜力挖掘到了极致。这本选集收录的曲目质量非常高,包含了《森林之歌》、《钟》以及几首不太常见的帕格尼尼练习曲的改编版。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里包含了大量的演奏批注,这些批注看起来像是出自某位早期李斯特学生的笔记,对于理解那些看似疯狂的琶音和快速音阶的“意图”非常有帮助。比如在处理《钟》的时候,书中强调了对击键力量的控制,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速度,这个细节让我的演奏瞬间有了质感。虽然书的开本稍微小了一点,在钢琴旁边摊开时,有时需要频繁翻页,影响了连续练习的流畅性,但我依然愿意为了这些宝贵的演奏指导而忍受这个小小的缺陷。它成功地激发了我对“指尖速度”的探索欲。

评分

这套《肖邦夜曲精选集》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那种典雅的深蓝色封皮,配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就感觉充满了艺术气息。我一直很喜欢肖邦的音乐,尤其是他的夜曲,那种独属于深夜的宁静与忧郁,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选集收录的曲目非常全面,从Op.9的几首经典到后期的作品,几乎涵盖了肖邦夜曲的精华。我对其中Op.48 No.1的演绎版本非常满意,指法标记清晰到位,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能得到这样专业的参考简直太棒了。不过,我个人觉得在一些复杂的踏板处理上,书中的提示可以更细致一些,毕竟夜曲的音色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踏板的微妙控制。尽管如此,光是能系统地研习这些不朽的作品,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我打算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就沉浸在这套书的旋律里,慢慢体会肖邦笔下的“夜之歌”。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墨迹清晰,即使长时间练习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是对演奏者非常友好的细节。

评分

作为一位从事音乐教育多年的教师,我对于教材的选择极为挑剔,而这本《德彪西印象派钢琴小品集》完全符合我的教学理念。德彪西的音乐是色彩的海洋,是光影的流动,而这本书出色地捕捉到了这种“印象”的精髓。选曲方面非常恰到好处,既有《月光》这样的入门级名作,也有一些更具挑战性的《版画》中的选段,非常适合从中级向高级过渡的学生。书中的印刷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尤其是那些和弦的排列和模糊的乐句标记,在清晰度上做到了极致,完全避免了因看错音符而导致的教学延误。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和弦结构时,对“模糊性”的尊重,不像一些传统教材那样过于强调清晰的轮廓。唯一的遗憾是,对于德彪西作品中特有的踏板模糊效果,本书虽然有所提及,但没有提供一个统一的符号系统来指导如何逐步实现这种“雾蒙蒙”的音响,这需要教师额外补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