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控机床与维护
原价:18.00元
作者:任级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11186656
字数:204000
页码:1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数控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方案的指导思想和最新的数控专业教学计划编写的。
本书的基本内容有概述、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的驱动系统、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数控机床的调试与维护、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依据企业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应用为主,理论够用”。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本书的编写完全贯彻了新的国家标准。
本书可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中、高级数控机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辅导教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三节 数控机床的分类
第四节 数控机床的特点与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
思考练习题
第二章 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
第一节 数控机床的总体布局
第二节 数控机床的导轨
第三节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
第四节 数控机床的主传动系统
第五节 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
思考练习题
第三章 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
第一节 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二节 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数控系统运算方法
第四节 数控系统的接口
第五节 常见数控系统介绍
思考练习题
第四章 数控机床的伺服驱动系统
第一节 开环步进驱动系统
第二节 半闭环、闭环伺服驱动系统
第三节 主轴驱动系统与变频器
思考练习题
第五章 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旋转编码器
第三节 光栅测量装置
第四节 旋转变压器和感应同步器
第五节 磁栅
思考练习题
第六章 数控机床的调试与维护
第一节 数控机床安装及调试
第二节 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
思考练习题
第七章 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与排除
第一节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内容与判断方法
第二节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与排除
第三节 综合举例
第四节 980T报警一览表及处理方法
第五节 数控机床的其他故障点排除方法
思考练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次翻开《金匮要略研读心悟》,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扑面而来的严谨与深邃。不同于市面上许多仅停留在概念表述的浅显读物,这本书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医古籍殿堂的窗户,让我得以一窥其精髓。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将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与理论理解融会贯通,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古语,转化成了生动而充满智慧的洞见。比如,在解读“胸痹”条文时,书中通过详细的病例剖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辨证论治的精妙之处,让我对“阳气不足,寒邪痹阻”的病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以及对古人智慧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它让我意识到,学习经典并非易事,但若有这样一位引路人,将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宝藏一一挖掘出来,并以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那将是多么幸运的事情。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中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评分《金匮要略研读心悟》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震撼。它让我深刻认识到,《金匮要略》作为中医经典,其价值远不止于理论知识,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和辩证思维。作者在解读过程中,巧妙地将现代科学的视角与中医的传统智慧相结合,使得那些古老的理论焕发出新的光彩。例如,书中对“虚劳”的论述,并非简单地罗列症状,而是从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解,提出了更全面的防治方案。这种融会贯通,让我看到了中医在面对现代疾病时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科书,更像是思想的启迪,它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中医之路的决心。这种厚重感和启发性,是其他许多书籍难以比拟的。
评分读《金匮要略研读心悟》,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的诊室,听他娓娓道来,讲述那些在临床上屡试不爽的经典方剂。书中对每一个方剂的讲解,都不仅仅是药物的简单堆砌,而是从病机、主治、用法、禁忌,乃至用药的剂量和配伍思路,都进行了极其详尽的阐述。作者用自己的实践经验,给这些古老的方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我看到了它们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临床价值。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桂枝加芍药汤”的解读,作者通过分析该方在治疗“腹痛”时的独到之处,以及与其他治疗腹痛方剂的鉴别,让我对“芍药”的止痛作用和“桂枝”的温通散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强调,使得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让我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多了一位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种“悟”的精神。它并非枯燥的学术研究,而是充满了作者在实践中反复推敲、反复体悟的心路历程。每一次阅读,都能感受到作者在面对复杂病症时,如何运用《金匮要略》的理论作为“指南针”,最终拨开迷雾,找到治病救人的“钥匙”。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辨证”环节的细致描绘,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一同思考:为什么是这个证?为什么不是那个证?这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辨证的灵活性和个体化。例如,在讨论“水肿”时,书中通过对不同体质、不同病因引起水肿的深入分析,让我认识到,同一个病名背后,可能隐藏着千变万化的病机,而《金匮要略》恰恰提供了应对这些变化的“智慧库”。这种“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教学理念,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一种看待疾病的全新视角。在接触《金匮要略研读心悟》之前,我对中医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浅层的症状对号入座,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中医强大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作者通过对《金匮要略》条文的抽丝剥茧,展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魅力。例如,在探讨“吐血”和“咯血”的鉴别时,书中不仅区分了二者的病因病机,还通过对不同病症表现的细致描述,让我明白了,中医治疗疾病,绝不仅仅是控制症状,而是要直击病根。这种对疾病本质的探求,让我更加敬佩中医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主动思考的兴趣,让我愿意去探索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医理,去体会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出这些宝贵的医学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