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变频技术原理与应用 第2版
原价:29.00元
作者:吕汀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111113645
字数:374000
页码:235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教材主要介绍变频技术的基本概念,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交-直-交变频技术,脉宽调制技术,交-交变频技术,变频器的选用和安装调试,变频技术的综合应用等。内容系统、简洁,图文并茂,实用性较强。
本教材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机电一体化及电气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变频技术
1.2 变频技术的发展
1.3 习题
第2章 电力电子器件
2.1 半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2.2 门极关断晶闸管
2.3 大功率晶体管
2.4 MOS器件
2.5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2.6 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2.7 功率集成电路
2.8 习题
第3章 交-直-交变频技术
3.1 实现交-直-交变频的基本电路
3.2 脉冲调制型变频
3.3 谐振型变频
3.4 工程应用实例
3.5 习题
第4章 脉宽调制技术
4.1 PwM调制方法与控制技术
4.2 SPWM逆变器的控制技术
4.3 电流跟踪型PWM逆变器控制技术
4.4 PWM变频技术在调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4.5 习题
第5章 交-交变频技术
5.1 交-交变频的工作原理
5.2 交-交变频类型
5.3 习题
第6章 变频器的选择和容量计算
6.1 变频器的分类
6.2 变频器的选择
6.3 变频器容量计算
6.4 习题
第7章 变频器的安装接线、调试与维修
7.1 变频器的原理框图及接线
7.2 变频调速系统的主电路
7.3 主电路电线
7.4 变频器的控制电路
7.5 控制电路电线
7.6 变频器的安装
7.7 变频器的抗干扰
7.8 可编程控制器与变频器的连接
7.9 变频调速系统的调试
7.10 变频器的维修与检查
7.11 变频器的保护功能及故障诊断
7.12 变频器实例
7.13 通用变频器发展趋势
7.14 新型变频器简介
7.15 习题
第8章 变频技术综合应用
8.1 变频技术应用概述
8.2 变频技术在照明和电源设备上的应用
8.3 变频技术在空调设备上的应用
8.4 变频技术在机床设备上的应用
8.5 变频技术在电梯设备上的应用
8.6 变频技术在生产线中的应用
8.7 变频调速技术在教学实验设备中的应用
8.8 其他变频家电简介
8.9 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在头颈影像学领域的深厚造诣。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非常巧妙,逻辑清晰,使得读者能够系统地掌握头颈部影像学的核心知识。我特别被书中对各种影像学技术的阐述所吸引,它不仅介绍了CT和MRI的基本原理,还详细说明了它们在头颈部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比如,书中对MRI不同序列在脑膜、神经、血管等结构成像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对于我理解和解读MRI影像非常有帮助。此外,我被书中对各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的详细描述所震撼,它从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并且对比了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学差异,这对于精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更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描述影像特征,而是将其与临床表现、病理结果紧密结合,展现了影像学在疾病的早期发现、分期、疗效评估和随访中的关键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头颈影像学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次能有幸读到这本关于头颈影像学的专著,简直是太幸运了!虽然我不是放射科医生,但因为工作需要,我对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和相关的影像表现一直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病例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影像解剖入手,一步步深入到各种常见和少见的病变。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图片质量不高,很难将文字描述和实际影像对应起来。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影像图片,并且配以精炼的文字说明,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不同病变在不同影像序列下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疾病,而是强调了影像学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监测中的作用。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早期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这对于临床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即使我不是专业的放射科医生,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对临床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会为头颈影像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新的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和讲解之细致,着实令我赞叹不已。作为一名对头颈部影像学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这一领域知识的著作。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我尤其欣赏它在图像呈现上的精益求精,每一幅影像图例都清晰锐利,对比度适宜,并且配以准确的标注,让我能够轻松地将文字描述与实际影像联系起来。书中不仅对正常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尽的描绘,更对各种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强调了在不同影像技术下的表现差异。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疑难病例的影像学分析尤为精彩,它不仅列举了可能的诊断,还详细阐述了排除其他鉴别诊断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此外,我喜欢书中在讲解病变时,常常会提及该病变的临床意义和治疗预后,这使得影像学知识的应用更加落地,也让我对头颈部疾病的整体诊疗过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让我对头颈部影像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初学者,我曾经对这个领域的复杂性感到有些畏惧,尤其是面对大量的解剖结构和纷繁多样的病变时,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但是,这本书的出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将头颈部影像学知识娓娓道来,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一个关键点。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每一个影像表现的描述都基于扎实的解剖学基础,并且引用了大量的临床实例。书中对不同影像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各自在头颈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非常有帮助。而且,我发现这本书在内容上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头颈部所有重要的解剖部位和常见疾病。即使是一些比较少见的病变,书中也给出了详细的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的思路。我坚信,这本书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深切体会到在头颈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精准的影像学评估是多么关键。每次遇到复杂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或者需要评估炎症、创伤等情况时,都依赖于清晰、准确的影像信息来指导后续的治疗决策。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我最欣赏它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影像学本身,而是紧密结合了临床实际。书中对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且特别强调了在鉴别诊断中的要点和难点,这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总结。我之前在学习和工作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影像学上的细微差别而感到困惑,而这本书恰恰就解答了我很多疑问。它提供的影像图例非常丰富,涵盖了CT、MRI等多种成像方式,并且对不同序列的影像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罕见病变的讨论,这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影像学教材,更是一本帮助临床医生提升诊疗水平的宝贵参考书,它的价值不言而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