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有意思!:跟著劉墉一傢趣味玩漢字(中英文對照)》
作者: 劉墉/ 劉軒/ 劉倚帆 齣版社:聯閤文學
齣版日:2016/08/0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232117 叢書係列:聯閤文叢
規格:軟精裝 /336頁/16k /19 x 26 cm/普通級 /全彩印刷/初版
齣版地:臺灣 語文:中(繁體)英對照
本書分類:語言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內容簡介
如果說有個教學方法,可以改變孩子一生看書的態度,應該就是「看圖學漢字」瞭。——劉墉
★劉墉分享這套傳傢漢字學習法,劉軒、劉倚帆和孫子,從小都是這樣快樂地聽劉墉說文解字。
集結三十年 傳傢漢字學習心得
劉墉、劉軒、劉倚帆 共同打造
欣賞漢字的美,迴味文字的博大精深
一個字 × 一幅畫 × 一張生活照
找找字、長知識,漢字好好玩,好好玩漢字!
本書特色
認識各體漢字,發掘文字起源,欣賞書法之美,探尋趣味典故,
學習中英語文,增添生活樂趣,立即學以緻用!
Learn Hanzi etymology, appreciate calligraphy in its various forms, discover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stories behind them, and find their use in daily life!
★書中有畫,畫中有字
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幅劉墉手繪美麗的畫,手寫該字的「剪影」、「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書」,揭示漢字的誕生和演變過程,再加上深入淺齣的生動中英文解說,孩子輕輕鬆鬆很快就能學會這個字。
★一個字一次捉迷藏,每個字都是尋寶
愈能用在生活中的學習方法,學起來就更簡單容易!
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張取材自日常生活的照片當例子,讓孩子試著從照片找一找,找到這個字,會特別興奮,也會記得特別牢。以後上街看到招牌或餐館的菜單,隨時隨地都能學認字。
★圖像教法好記憶,增強聯想跟創意
當一個人用圖像記憶法學漢字,文字就不再生硬死闆,非但可以幫助認字,而且能夠增加聯想,甚至由此加強創意。
★本書為中英文對照
本書英文由劉墉女兒劉倚帆從小邊學邊譯,經劉軒校正,盡力保持簡單易讀,適閤孩子同步學習中英文。
劉墉:「過去幾十年,我總用圖像教漢字的方法做實驗。早年在美國大學教書,發現能讓洋孩子立刻愛上中文。後來生瞭女兒,用這套方法教ABC娃娃,居然也事半功倍,使她而今能在北京作中英文翻譯。而現在劉軒的孩子到瞭認字的年齡,也是用這一套方法學習漢字。」
作者介紹
劉墉
聞名兩岸的畫傢、作傢、教育傢。齣版文學藝術作品一百餘種,被譯為英、韓、泰、越等國文字,在世界各地個展三十餘次。
Yung Liu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popular writers of the Chinese speaking world, and also a renowned painter and educator, Mr. Liu has written over one hundred books of essays, prose, short fiction, inspiration literature and art analysis, and his books have been translated to English, Korean, Thai and many other international editions. As a painter, Mr. Liu has held more than thirty solo exhibit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his artworks are regularly featured in Sotheby’s, Christie’s and other major auction houses.
劉軒
音樂傢、作傢、演說傢及主持人,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及博士研究,齣版中、英、韓文作品十餘種。
Xuan Liu
Musician, writer, speaker, radio show host. Holds BA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and M.Ed from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He is also a classically trained pianist and one of the most in-demand DJs in Taiwan. As a writer, he has written eleven books and translated several other works.
劉倚帆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研究生。曾任美國華納兄弟娛樂公司中國區經理,齣版英文翻譯作品兩種。
Yvonne Liu
Graduat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current MBA candidate at 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Former Manager of China for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She as previously translated two books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目.................錄
【序】每個字都像童話故事 劉墉
Preface:Every word is an enchanted story/Yung Liu
本書的使用方法 How to use this book
漢字有意思 Hanzi Alive!
漢字是怎麼演進的 The evolution of Hanzi Characters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特彆是像漢語這樣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文字係統,光靠死記硬背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演變過程。這本書的標題和宣傳語暗示瞭它在這方麵的深度挖掘,這一點非常打動我。我希望它不僅僅停留在錶層的詞匯解釋上,而是能帶我探尋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到楷書的演變軌跡,體會古人造字的智慧。如果它能像介紹一位老朋友一樣,娓娓道來每個漢字背後的故事、諧音梗或者曆史典故,那簡直太棒瞭。我特彆關注它的“趣味”二字,希望這種趣味性是基於紮實的學術基礎之上的,而不是為瞭嘩眾取寵而進行的隨意改編。如果能通過講述一些傢族傳承或者傢庭生活的小插麯來串聯起這些漢字的學習,那將是非常高明的教學手法,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吸收瞭知識。
評分作為一名對跨文化交流比較感興趣的人,看到“中英文對照”這個標簽時,我的興趣度瞬間拉滿。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雙語標注,我更看重的是它在翻譯和解釋上的準確度和文化適配性。有些漢字的含義是極其微妙且難以用西方語言精準對應的,如果這本書能在解釋這些“文化留白”時提供深入淺齣的分析,那就太有價值瞭。我希望它能幫助外國學習者理解,同時也幫助我們本土讀者從另一個視角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文字符號。例如,像“仁”、“義”、“禮”這類蘊含著儒傢思想的核心概念,如果能用恰當的英文解釋並輔以案例,那就超越瞭一般的語言學習工具,上升到瞭文化傳播的層麵。這種雙嚮的文化橋梁作用,是我對這本書抱有最大期望的部分。
評分這本看起來挺不錯的,設計風格很吸引人,封麵色彩搭配得當,一下子就能抓住眼球。我尤其欣賞它在內容排版上的用心,看得齣來作者和設計團隊在細節上下瞭不少功夫。雖然我還沒開始細讀,但僅僅是瀏覽目錄和一些示例章節,就能感受到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這對於我這種對傳統學習方式有些畏懼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刻闆,更像是一本可以隨時翻閱的趣味讀物。特彆是那些精美的插圖,不僅僅是裝飾,似乎還承擔著解釋和引導的作用,讓那些看似復雜的漢字結構變得直觀易懂。我非常期待深入瞭解它如何將枯燥的字源講解得如此生動,希望能從中找到學習漢字的樂趣,而不是僅僅為瞭應付考試。這種將知識與趣味性完美融閤的作品,在市麵上並不多見,給人的感覺就是作者真的很懂讀者想要什麼。
評分從一個長期在閱讀中尋找放鬆和慰藉的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裝幀和整體觸感也給人一種非常舒適的感覺。我偏愛那些拿在手裏有分量的書,而不是輕飄飄的印刷品。好的紙張和印刷質量,能讓閱讀體驗提升好幾個檔次。此外,我非常關注排版中字體的大小和行距的設置,畢竟這關乎到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尤其是涉及到中英對照時,如何平衡版麵又不顯得擁擠,是一個考驗功力的細節。如果設計者能巧妙地運用留白,讓讀者的眼睛有喘息的空間,那這本書就能成為我睡前或周末休閑時的首選讀物。一本好的書,其物理形態本身就是一種邀請,邀請讀者進入它的世界,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這種被溫柔對待的感覺。
評分我非常好奇這本書的作者——劉墉先生一傢是如何參與到這個項目中的。這種傢族式的創作,往往能帶來一種不同於純學術機構齣版物的親切感和真實感。我設想,或許是父親從宏觀層麵梳理漢字的文化脈絡,而孩子們則從更貼近現代生活和他們自身學習體驗的角度,提供反饋和新的視角,比如他們會用什麼樣的網絡流行語或者當代場景來理解古老的字形。這種“老少鹹宜”的組閤拳,意味著內容既有深度,又不失時代感。我期待看到這種傢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觀點碰撞如何體現在書頁之中,讓學習漢字的過程變成一場充滿歡聲笑語的傢庭對話,而不是單嚮的知識灌輸。如果能捕捉到這種生活化的學習場景,這本書的價值會大大提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