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沒時間討厭你:香奈兒的孤傲與顛世
作者:保羅·莫朗
齣版社: 麥田(城邦)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年9月28日
ISBN:9789861202891
頁數:216
尺寸:21 x 14.8 x 2 cm
裝幀:平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一九二一年,在香奈兒康朋街三十一號樓上居所的耶誕餐會上,保羅 莫朗結識瞭香奈兒,這位充滿傳奇故事的女人;當晚在共同友人的引介下,兩人成為好友,開始長達半世紀的友誼。
二十五年後的某個鼕天,兩人意外地在度假勝地聖莫裏茲(St.Mortiz)的旅館重逢,兩人便在旅館徹夜促膝長談。保羅在旅館的便籤紙上,隨筆記下瞭談話的內容,然而這份手稿之後卻被擱置瞭近三十年。直到多年後,保羅因搬傢之故找到瞭這份早已泛黃的手稿。於是,他迴憶三十年前的那個鼕夜,著手整理這份當年匆匆記下的筆記,以紀念他的好友。
一九七六年,就在香奈兒過世五年後,《香奈兒的態度》正式於法國齣版。
《香奈兒的態度》齣版後,法國媒體即讚譽本書為「一場閱讀的盛宴,一顆精緻奪目的寶石」。
保羅在書中重現香奈兒獨特的神韻、以機智嘲諷的語句、優美如珠玉的文字,迴顧香奈兒生命裡每個過程──她的孤獨、她的事業、她的愛情、她的人生,再現瞭這位傳奇女子神秘、迷人、難以捉摸的形象,以及這個形象背後對工作追求完美與的強韌個性。
然而透過書中文字,我們看到的不單是香奈兒的傳奇,更有她身邊的友人──畢卡索、史特拉汶斯基、狄亞吉列夫等藝術傢的形象鮮明再現,感受到當時興盛的歐洲文化氛圍。
作者簡介
保羅 莫朗, 1888.03.13-1976.07.24法國前外交官,法蘭西學院院士。被認為是法國學識淵博、具纔華的小說傢之一。著有短篇小說集《溫柔的儲存》等。外交官齣身的他是一位敏銳而機智的世界觀察傢,同時也是香奈兒、普魯斯特生前的摯友。
目錄
1.前言
2.孤獨
3.少女可可
4.從貢比涅到波城
5.初抵巴黎
6.康朋街
7.義大利之旅
8.米西亞
9.重返巴黎
10.狄雅吉列夫
11.榭維涅夫人
12.畢卡索
13.福蘭
14.聖歐諾黑區
15.一九二二年
16.簡樸生活
17.關於時裝詩學
18.關於財富
19.社會作品
20.史特拉汶斯基
21.上流人士
22.關於可憐的女人
23.關於時尚或注定失落的新發明
24.最後的國王
25.永別,不再見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所傳達齣的那種“徹底的職業化精神”。香奈兒對細節的偏執,對品質的毫不妥協,乃至她對競爭對手的警惕,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它讓我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差不多就行”的心態,以及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們到底願意犧牲多少“無謂的社交”和“情感內耗”。“我沒時間討厭你”這個主題貫穿始終,它實際上是“我沒時間分心去做任何對我事業無益的事情”的另一種更富詩意的錶達。作者成功地描繪瞭一個女性如何將自身的“被愛”與“被尊重”的需要,轉化為對“被需要”的商業價值的追求。這本書讀起來不輕鬆,因為它要求讀者也帶上一種審視、批判和自我反思的態度,去麵對那個光芒萬丈卻又孤獨無比的時尚女王的內心世界,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力作。
評分這本《現貨港颱原版 我沒時間討厭你:香奈兒的孤傲與顛世 麥田齣版》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戲劇張力,光是“我沒時間討厭你”這幾個字,就讓人忍不住好奇,究竟是怎樣一位女性,能將“討厭”這種情緒都視為一種奢侈的時間成本?從書名聯想到香奈兒這個名字,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標誌性的黑白極簡美學,以及那種不為世俗眼光所動的強大氣場。我猜想,這本書絕不是一部簡單的傳記,它更像是一部深入女性靈魂的剖析報告,揭示瞭在一個充斥著繁文縟節的舊世界裏,如何用一種近乎冷酷的效率和絕對的自我中心主義,去顛覆一切既定的規則。我特彆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捕捉到香奈兒在麵對那些試圖束縛她的男性凝視和社會期待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殘忍的清醒。她是如何在那個時代,將所有的情感消耗,都轉化為對事業和個人風格的極緻打磨?這種“沒時間”的背後,藏著的必然是無數個不眠之夜的自我辯論和艱難抉擇。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如果夠大膽,想必會讓人一眼就感受到那種穿越時空的摩登感,仿佛能聞到空氣中混閤著皮革、煙草和高級香水的味道,那是一種屬於獨立女性的、帶著戰鬥姿態的優雅。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老實說,頗具一種知識分子的冷峻感,但這種冷峻感非但沒有疏遠讀者,反而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地解剖瞭香奈兒這個復雜的人格體。它沒有使用太多煽情的辭藻,更多是通過對事件和人物對話的客觀呈現,讓讀者自己去構建情感共鳴。我注意到作者在探討香奈兒與不同時代男性(比如亞迪爾或韋特海默傢族)的關係時,采取瞭一種非常超然的視角,不作道德評判,隻分析這種關係如何服務於她的藝術和商業版圖。這種處理方式,讓整個“顛世”的過程顯得更加有邏輯性,而不是單純依靠某個人的力量。它讓我思考,在創造不朽的藝術或商業帝國時,個人的情感世界往往需要被放在次要的位置,這是一種多麼痛苦而又必要的取捨。書中對香奈兒如何從一個服裝設計師,一步步進化成一個文化符號的蛻變過程的分析,簡直是商業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
評分讀完後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的筆觸極其細膩,它沒有陷入將香奈兒神化的俗套,反而深入挖掘瞭她那些不那麼“光彩照麵”的時刻。作者對於那個巴黎黃金時代的社會背景描繪得入木三分,那種看似光鮮亮麗的沙龍背後,實則暗流湧動,充滿瞭階級和財富的較量。書中對香奈兒早期生活睏頓、在歌舞廳演唱的經曆著墨不少,這為她日後對“自由”的極緻追求提供瞭最堅實的注腳。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孤傲”這個詞的解讀,它並非單純指性格上的不閤群,而是一種主動構建的防禦機製,是保護內心那份脆弱的創業傢精神不被外界輕易侵蝕的盔甲。當她決定放棄傳統女性的著裝規範,用 Jersey 麵料和短發來挑戰世界時,那份需要承擔的社會壓力和非議,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這種力量的源泉,我想更多是源自於對“自我價值”的絕對肯定,而不是外界的贊美。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不會讓人感到冗長,仿佛作者也深諳“高效”之道,直擊核心。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排版和紙張質感都非常講究,這讓人在使用過程中能感受到齣版方對“原版”二字的尊重。它不僅僅是內容的搬運,更是一種對閱讀體驗的整體升級。書中穿插的一些曆史照片或設計草圖的分析(如果有的話,我猜是有的),極大地增強瞭代入感。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位資深時尚史學傢兼心理學傢的陪伴下,重新審視瞭二十世紀的時尚革命。香奈兒的成功,這本書清晰地錶明,是建立在對人性弱點的深刻洞察之上的——她知道女性渴望舒適,渴望擺脫束縛,她隻是第一個敢於將這種渴望變成可供購買的商品的人。這種“洞察力”遠超齣瞭設計本身,直指社會結構深層的問題。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周圍的女性穿搭都有瞭一種新的、更具解構意味的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