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 作者 | 周新城 |
| 定价 | 10.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93831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55000 | 页码 | 124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考察当今我国社会中的各类经济问题,从理论上高屋建瓴地把握有关经济规律、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市场经济、经济改革等基本问题,强调唯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才能保证我国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开展。作者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分析辨释了一些复杂深奥的理论问题,全书脉络贯通、泾渭分明,是是非非、一目了然。 |
| 作者简介 | |
| 周新城,男,1934年12月生,江苏武进人。著名经济学家、理论家、教育家,苏联东欧问题研究泰斗。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参加工作。1955年—196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读本科、研究生。1962年毕业留校工作。先后在经济系、苏联东欧研究所任教师。1979年聘为讲师,1983年聘为副教授,1984年经国务院特批,聘为教授。1986年5月—1990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90年5月—2000年10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任院长(副校级),兼任苏联东欧研究所所长。2000年10月后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苏联东欧经济。 |
| 目录 | |
| 前言/1 一 关于经济规律问题/5 二 关于基本经济制度问题/13 三 关于分配问题/33 四 关于市场经济问题/53 五 关于经济改革问题/82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考察当今我国社会中的各类经济问题,从理论上高屋建瓴地把握有关经济规律、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市场经济、经济改革等基本问题,强调唯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才能保证我国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开展。 作者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分析辨释了一些复杂深奥的理论问题,全书脉络贯通、泾渭分明,是是非非、一目了然。 |
| 文摘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关注的是它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为我们提供一套有力的分析框架。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些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我想象着,周新城教授或许会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剖析这些国际经济新动向的本质,并探讨中国如何在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同时,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贡献中国智慧。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演变,以及如何在高科技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是否会分析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其背后蕴含的经济学逻辑?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书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论辨析,这种道路既区别于传统的西方资本主义模式,也不同于过去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它究竟包含哪些独特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释清楚这些问题,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普通读者,我尤其关注这本书在理论层面能否解答我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比如何时会触及到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以及如何在发展中解决这些挑战?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过去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更加注重内需驱动和创新发展?我非常期待看到关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带来的冲击与挑战,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回应这些新问题的。书中是否会讨论如何构建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如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福祉?更进一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中国如何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理论构想,例如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如何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等。我渴望从中获得一种清晰的、体系化的理解,帮助我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经济的复杂性与活力。
评分我对书中对“政治”和“经济”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充满了期待。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魅力就在于其将经济现象置于政治权力、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进行分析。在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的互动无疑更加复杂和多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中的领导作用,这种作用是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体现在经济运行中的?书中是否会讨论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优势,以及这种政治优势如何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我同样关心书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应对全球经济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和主动性的分析。例如,在国际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的背景下,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如何支撑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因素如何深刻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和国际地位,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经济的独特性和成功之道。
评分我很好奇这本书在理论的“新”字上下了多少功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顾名思义,它必然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代中国经济的特殊性和发展规律所进行的理论创新。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是理论范式的创新,还是分析方法的创新,抑或是对中国经济实践中涌现的新概念、新范畴的理论升华?比如,在意识形态层面,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经济学含义?在实践层面,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读者认识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不断发展的、充满活力的理论体系,并且能够清晰地展现其与时俱进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有一种学术的厚重感,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一探究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几个词汇组合在一起,就预示着一场关于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深刻对话的展开。我特别好奇作者周新城会如何梳理和阐释这些“理论问题”。要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分析资本主义运行规律的经典理论,如何在当代的中国语境下被继承、发展和创新,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意义重大的课题。我期待书中能触及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核心矛盾,比如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清晰的理论视角,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以及这种发展对于指导未来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我想象中,这本书的论述会严谨而深刻,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乏现实的温度,能够引领我们深入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未来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