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帧和排版方面,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出乎意料地舒适。厚厚的精装本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给人一种踏实感,似乎握住了沉甸甸的知识重量。纸张的选择恰到好处,既没有那种廉价书籍的反光,也不会过度吸光导致阅读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字体和行距的设置,对于这样文本密度极高的哲学著作来说,合理的留白是减轻阅读负担的关键。在阅读那些涉及具体哲学论证的段落时,那种清晰的字体和恰到好处的字号,使得长时间沉浸其中也感到眼睛不易酸涩。尽管内容本身是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但装帧设计上的用心,无疑为这段漫长的求知之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物理环境。可以说,这本书在细节上的打磨,是对读者智力投入的一种尊重。
评分这次翻阅罗素的这本大部头,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次思想的马拉松。我本以为会枯燥地啃下那些古老的哲学思辨,但伯特兰·罗素的叙事功力实在高超,他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向导,带着我们穿越了漫长而曲折的西方思想史隧道。他对于早期希腊哲学家们的阐述,那种兼具历史的厚重感与逻辑的锐利性,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尤其是对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梳理,那种将庞杂的形而上学、伦理学和逻辑学融会贯通的笔法,清晰得如同手术刀下的解剖。读者不需要具备深厚的哲学背景,罗素总能找到一个最恰当的切入点,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概念,用极其清晰、甚至带着几分英式幽默的语言阐释出来。他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在进行一种批判性的重构,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前人思想中的弱点,这种坦诚和自信,恰恰体现了分析哲学的精神。读完这一部分的叙述,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俯瞰了整个古代思想的波澜壮阔。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非常高,这对于一部涉及大量专业术语的西方哲学史著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译者显然对原文的语境和罗素的独特腔调有着深刻的理解,没有出现那种生硬的、直译的晦涩感。相反,译文流畅自然,无论是面对古希腊的复杂术语,还是面对近代哲学的精妙辩论,都保持了一种高度的清晰度。我偶尔会对照原文的一些关键论断,发现译者在把握罗素那种略带讽刺和批判色彩的语气时,做得非常到位,没有丢失掉原文中那种“智慧的火花”。一本伟大的著作,如果翻译不佳,无异于美酒装入了破瓶。庆幸的是,这本译本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我们得以直接领略到这位二十世纪思想巨匠的智慧光芒。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段历史时的笔法。当思想的锁链开始松动,从神权向人权的过渡时期,罗素的文字变得更加具有批判性和前瞻性。他对于培根的经验主义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对比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他没有简单地将二者并列,而是深入探讨了他们各自方法论的内在逻辑和对后续科学发展的潜在影响。那种对思想“基因”的挖掘,让我明白,很多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都是在那个时代奠定的基础。他甚至会穿插一些他自己对科学革命的独特见解,让历史的叙述不至于沦为简单的年代记录,而是充满了活生生的思想交锋。这种将哲学史与科学史紧密结合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令人沉迷的节奏感,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干巴巴地堆砌事实,而是充满了罗素个人鲜明的印记。他对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论述尤其精彩,那种对思辨哲学的“不耐烦”和对其局限性的精确把握,读起来酣畅淋漓。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本人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带着一种近乎怀疑论者的审慎态度,去评判每一个时代的思想主张。他处理宗教哲学和世俗哲学交织的部分时,尤其展现了他的洞察力——他能敏锐地捕捉到,当理性被神学框架所束缚时,思想是如何扭曲和退化的。这种叙事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始终保持着一种距离感,让你既能理解当时的背景,又不会完全被那个时代的思维定式所裹挟。每读完一个哲学流派的兴衰,都会引发我对自己所处时代的重新审视,这远超了一本历史教科书所能提供的价值。
评分布面精装,有完好塑封,很不错。
评分罗素文集(第8卷):西方哲学史(下)
评分应该说,非常得感谢他,正是通过看他的哲学史,使我心中对于哲学发展的大的框架清晰了。他的哲学史比起我们国内一些人编的哲学史来说,可以说谈的是真正的哲学。我个人认为:哲学是个要求纯净的东西,正如叔本华所说:哲学不是娼妇,而是处女,你想亲睐她,还还不一定亲睐你。但是我们国内的哲学家里面,在哲学史中加入了太多的错误的诠释,尤其是意识形态的诠释,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加入太多的这种非哲学的东西,而且还不断地强调这些垃圾,必然使哲学本身的智慧、哲学史本身的重大启示被蒙蔽。 因此,心中十分佩服罗素思维的清晰、条理、严谨。罗素不愧为数学家出身,对于哲学的研究也像对待科学一样认真,这表明在他思维、论证的精细。除此之外呢,他在书体现的对知识的怀疑精神以及对于哲学的公正的态度最令人佩服。对于任何一个哪怕是再伟大的哲学的观点,他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常人的位置,从不忘记用常识去批判他们,对于哲学本身的理解,他永远站在一个人本主义者的立场,不偏不倚。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想谈一谈我所理解的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重大缺陷。这缺陷来自于罗素的哲学本身,即他的分析实证哲学。在他的哲学史里,他几乎否定了一切的情感派哲学家,第一个是卢梭,他认为是他开启了思想方面的罪恶的源头。接着,伟大的康德,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相继被他否定。尤其是对于尼采,他简直是冷嘲热讽,更不乏人身攻击。他亲睐的只是理智派、经验派哲学家,如休谟、马克思。因此,初学哲学的人不能不提高警惕,时刻不忘带着批判地阅读。 这同时也给了一个启示,可以算是我读这本哲学史的另一个最重大的收获。就是说,既然如此伟大的罗素,都不明白情感的哲学,何况世人呢?难怪这个世界是个如此沉闷与压抑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为此而怪罪于作者,虽然本书有如此重大的缺陷,但这不是作者本身的居心不良,而是由他个人的哲学思想体系决定的,是没有办法的。而我前面所说的那几点优点就足以使他的哲学史成为最伟大的哲学史之一。 最后,我想摘录他对哲学说的一句经典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哲学探索的意义不在于对于这个不确定的世界给出最终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使我们生活在不确定性中确定地生活。 有哲学界的“专家”以为,此书也就是一写给大众的通俗著作。且不论它在学术史的地位吧。很多人由此书开始喜欢哲学问题,当是不争的事实。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最初印象深刻是译者优美的中文。
评分物流依然很快,优惠力度也很给力
评分罗素文集(第8卷):西方哲学史(下),买吧,就是有点贵了
评分抢到神券后帮朋友下单的,搭配满减开心极了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应该说,非常得感谢他,正是通过看他的哲学史,使我心中对于哲学发展的大的框架清晰了。他的哲学史比起我们国内一些人编的哲学史来说,可以说谈的是真正的哲学。我个人认为:哲学是个要求纯净的东西,正如叔本华所说:哲学不是娼妇,而是处女,你想亲睐她,还还不一定亲睐你。但是我们国内的哲学家里面,在哲学史中加入了太多的错误的诠释,尤其是意识形态的诠释,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加入太多的这种非哲学的东西,而且还不断地强调这些垃圾,必然使哲学本身的智慧、哲学史本身的重大启示被蒙蔽。 因此,心中十分佩服罗素思维的清晰、条理、严谨。罗素不愧为数学家出身,对于哲学的研究也像对待科学一样认真,这表明在他思维、论证的精细。除此之外呢,他在书体现的对知识的怀疑精神以及对于哲学的公正的态度最令人佩服。对于任何一个哪怕是再伟大的哲学的观点,他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常人的位置,从不忘记用常识去批判他们,对于哲学本身的理解,他永远站在一个人本主义者的立场,不偏不倚。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想谈一谈我所理解的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重大缺陷。这缺陷来自于罗素的哲学本身,即他的分析实证哲学。在他的哲学史里,他几乎否定了一切的情感派哲学家,第一个是卢梭,他认为是他开启了思想方面的罪恶的源头。接着,伟大的康德,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相继被他否定。尤其是对于尼采,他简直是冷嘲热讽,更不乏人身攻击。他亲睐的只是理智派、经验派哲学家,如休谟、马克思。因此,初学哲学的人不能不提高警惕,时刻不忘带着批判地阅读。 这同时也给了一个启示,可以算是我读这本哲学史的另一个最重大的收获。就是说,既然如此伟大的罗素,都不明白情感的哲学,何况世人呢?难怪这个世界是个如此沉闷与压抑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为此而怪罪于作者,虽然本书有如此重大的缺陷,但这不是作者本身的居心不良,而是由他个人的哲学思想体系决定的,是没有办法的。而我前面所说的那几点优点就足以使他的哲学史成为最伟大的哲学史之一。 最后,我想摘录他对哲学说的一句经典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哲学探索的意义不在于对于这个不确定的世界给出最终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使我们生活在不确定性中确定地生活。 有哲学界的“专家”以为,此书也就是一写给大众的通俗著作。且不论它在学术史的地位吧。很多人由此书开始喜欢哲学问题,当是不争的事实。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最初印象深刻是译者优美的中文。
评分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