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地价参数测算与基准地价水平比较研究

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地价参数测算与基准地价水平比较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葵 著
图书标签:
  • 云南省
  • 地价
  • 城镇地价
  • 基准地价
  • 土地估价
  • 房地产
  • 经济地理
  • 区域经济
  • 城市研究
  • 土地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82095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653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8
字数:2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地价参数测算与基准地价水平比较研究》采取文献综述法、统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模型模拟法、德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了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地价参数测算和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基准地价水平比较。

作者简介

  杜葵,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人,1965年4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评为副教授,同年,任原云南工业大学城建系副主任;1998年合并到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晋升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不动产估价及土地资源管理。共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持省级以上横向科研课题1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5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曾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取得全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房地产经纪师、注册土地估价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从事大量不动产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规划、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等技术服务工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第1章 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地价参数测算及基准地价比较研究的科学意义与应用前景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态
2.1 地价评估参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态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基准地价及其比较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态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3章 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地价参数测算及基准地价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地价参数测算
3.2 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基准地价水平比较研究
第4章 本书相关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方法
4.1 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地价参数测算的技术路线
4.2 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基准地价水平比较研究的技术路线
4.3 本书相关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第二部分 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地价参数测算
第5章 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土地质量指数的计算
5.1 云南省城镇土地综合质量指数计算
5.1.1 因素因子的选择
5.1.2 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
5.1.3 计算各县(市)土地综合质量指数
5.2 计算等指数
第6章 土地价格评估方法与地价参数概述
6.1 剩余法
6.2 市场比较法
6.3 成本逼近法
6.4 收益还原法
6.5 路线价法
6.6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6.7 地价参数的确定及测算依据
6.7.1 地价参数的确定及分类
6.7.2 地价参数测算的依据
第7章 剩余法涉及的相关地价参数研究
7.1 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
7.2 开发成本、费用
7.2.1 开发成本、费用的基本内涵
7.2.2 房屋重置价格
7.3 房地产开发利润
7.3.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
7.3.2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法
7.3.3 典型项目法
7.3.4 德尔菲专家调查法
第8章 市场比较法的相关地价参数研究
8.1 估价期日修正系数
8.1.1 地价指数测算方法
8.1.2 测算地价指数
8.2 容积率修正系数
8.3 交易情况修正系数
8.3.1 交易方式介绍
8.3.2 测算交易方式修正系数
8.4 区域因素与个别因素
8.4.1 区域因素
8.4.2 个别因素
8.5 土地使用年期修正
第9章 成本逼近法的相关地价参数研究
9.1 土地取得费及其税费
9.1.1 土地取得费及其税费的基本内涵
9.1.2 土地取得费的测算
9.2 土地开发费
9.2.1 土地开发费的基本内涵
9.2.2 测算土地开发费
9.3 利息
9.4 土地开发利润
9.5 土地增值收益
9.5.1 土地增值收益的基本内涵
9.5.2 土地增值收益的测算
……

第三部分 云南省不同等级城镇基准地价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前沿探索:基于多源数据的城镇地价评估与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前城市土地管理与规划领域的核心议题——城镇地价的科学测算、评估体系的构建以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全书聚焦于如何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一套科学、动态且符合市场规律的地价评估模型,以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细化管理。 第一部分:地价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革新 本书首先梳理了地价理论的演变脉络,从传统的区位理论、剩余生产法到现代的多元回归分析、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测模型,系统阐述了地价形成机制的复杂性。 1.1 现代土地价值理论的再审视: 剖析了影响城市土地价值的宏观经济环境、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城市内部的区位、基础设施配套等关键要素。重点讨论了土地的“公共属性”与“市场属性”之间的平衡机制,为后续的参数选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1.2 评估方法的集成与优化: 传统的地价评估方法往往受限于样本量和主观性。本书着力于集成多种现代评估技术,提出一种“多方法耦合”的评估框架。 A. 基于空间统计学的地价聚类分析: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技术,识别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聚集区、孤岛效应和影响衰减规律。通过克里金插值、反距离加权等方法,构建初步的空间价格面。 B. 机器学习在价格预测中的应用: 引入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树(GBDT)等非线性回归模型,处理地价数据中复杂、非线性的影响因素关系。重点在于特征工程的构建,如何将规划指标、交通可达性、环境质量等转化为模型可识别的有效变量。 C. 动态时间序列分析: 针对房地产市场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引入时间序列模型(如ARIMA或状态空间模型)对历史地价数据进行分解和趋势预测,以应对不同市场阶段的评估需求。 第二部分:影响地价的关键驱动要素与参数体系构建 本书将大量的篇幅用于解构影响城镇地价的微观驱动因素,并建立一套可量化、可操作的参数体系。 2.1 交通可达性与网络分析: 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网络分析技术(Network Analysis),取代传统的直线距离计算,精确量化不同地块对主要交通节点(如轨道交通站点、高速公路出入口、商业中心)的实际通勤/可达时间成本。构建了基于“时间成本衰减函数”的交通贡献度参数。 2.2 基础设施配套的量化评估: 探讨了教育资源(学区质量)、医疗服务、市政配套(水、电、气、排污能力)对地价的溢价效应。引入“配套指数”的概念,通过对比周边类似地段的配套差异,计算出具体的附加值系数。 2.3 土地利用性质与规划限制: 深入分析了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规划指标对土地使用强度和最终价值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性质(商业、居住、工业)土地之间的交叉溢价与相互制约关系,特别是“商业价值系数”和“居住舒适度系数”的设定标准。 2.4 土地市场供需与政策导向: 分析了土地供应规模、出让方式(招拍挂、协议出让)以及宏观调控政策(限购、限贷)对地价预期的即时和滞后影响。构建了基于市场活跃度与库存压力的供需平衡调节因子。 第三部分:基于GIS平台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本书的实践部分着重于如何将上述理论和参数转化为实际可用的空间信息系统工具。 3.1 地价空间数据库的集成与标准化: 描述了如何整合国土、规划、房管、统计等多部门数据源,进行空间校准和数据清洗。重点解决了不同空间尺度数据(宏观行政区划 vs. 微观宗地)的兼容性问题。 3.2 空间模拟与情景分析: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构建了地价敏感性分析模型。用户可以输入不同的规划变量(如新增一条地铁线、提高容积率限制),系统能够实时模拟出对周边地价的影响范围和幅度,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量化的“如果…将会…”的模拟结果。 3.3 评估结果的可视化与解释性: 强调评估成果的可读性。除了生成传统的等值线图,本书还提出了基于“地价热力图”和“地价风险象限图”的可视化方法,帮助管理者快速识别地价高估或低估的区域,以及市场风险点。 第四部分:地价评估结果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地价评估成果的落地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4.1 支撑基准地价的动态更新与分级: 讨论了如何利用精细化的宗地地价测算成果,反向验证和修正宏观层面的基准地价区域划分的合理性。提出了“以点带面、逐级校验”的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基准地价的时效性。 4.2 促进城市更新与征地补偿的公平性: 详细阐述了在地价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如何科学、透明地确定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地票”价值或“征地补偿价格”,有效降低因评估争议导致的社会成本和项目延误。 4.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绩效考核: 将地价评估模型作为衡量土地利用效率的工具。通过分析实际地价水平与理论潜力地价之间的差距,为政府制定土地出让底价和评估特定地块的“闲置浪费成本”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战略目标。 总结: 本书汇集了地理信息科学、计量经济学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前沿研究成果,旨在为土地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机构以及土地评估专业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化、工具化和实战化的城镇地价测算与应用解决方案。它超越了传统的经验主义方法,强调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是推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迈进的重要参考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立刻想到的是它可能包含的丰富实践案例。云南省的城镇化进程,尤其是在近几十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乡村到城市,从分散到聚集,土地价值的变化轨迹无疑是其中最令人关注的部分之一。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为我们呈现出不同等级城镇真实的、生动的地价演变故事。比如,书中是否会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城镇,对其地价变化过程进行案例分析,探究其中的特殊因素和经验教训?是否会探讨在不同城镇发展阶段,适用的地价参数和评估方法会有所不同?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例如如何根据城镇等级和发展阶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基准地价,又或者如何利用地价杠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远超学术探讨。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在于它能否为我们揭示出云南省城镇地价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动因。地价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资源禀赋、政策导向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产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数字游戏,去探究不同等级城镇地价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例如,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如何影响城镇的吸引力和地价?是否会探讨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老龄化、人才引进政策等,对地价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如果书中还能触及到一些前沿的土地经济学理论,比如地租理论、区位论在云南的实际应用,或者探讨绿色发展理念如何融入地价评估体系,那么这本书将会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性和前瞻性,为我们理解中国区域发展和城镇化演进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听起来就很有学术深度,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严谨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我一直对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土地价值变化很感兴趣,尤其是像云南这样地理特色鲜明、经济发展差异大的省份,其地价的形成机制和区域差异必然充满复杂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价值脉络的绝佳窗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等级城镇在土地利用、经济活力、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详细对比,进而剖析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地价水平的。如果书中还能对这些参数的测算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例如采用了哪些统计模型、数据来源是什么、如何处理异常值等等,那就更加完美了。毕竟,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保证结论可信度的基石。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能够对云南省的城镇地价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更能理解背后驱动这些价格波动的深层原因,或许还能从中窥探到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潜在趋势。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确实抓住了我的眼球,尤其是“基准地价水平比较研究”这一部分。基准地价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管理工具,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不同等级城镇的基准地价进行系统性的比较研究,其意义不言而喻。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界定“不同等级城镇”的,是按照行政级别、经济体量,还是人口规模?以及在比较基准地价水平时,会侧重哪些维度的指标?是单纯的价格高低,还是包含容积率、用途等附加条件?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不同等级城镇基准地价的详细数据图表,并辅以深入的分析,解释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我期待它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直观的云南城镇地价版图,帮助我们理解土地价值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预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对土地经济学和区域规划的浓厚兴趣。云南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城镇化发展模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地价数据的简单罗列和对比,更能深入挖掘影响地价的关键驱动因素。例如,书中是否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升级、生态环境的保护政策等因素对不同等级城镇地价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是否分析了政府的土地政策、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甚至人口迁移的趋势是如何塑造这些地价参数的?如果书中能够引入一些经济学模型,比如计量经济学模型,来量化这些因素与地价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具有说服力的测算结果,那么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我期待它能够成为一本在土地价值评估、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研究领域具有参考价值的专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