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科学人文系列:一点就通的人格心理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人类思维进行了解读,认为人类思维是由三个内力和一个外力共同作用的,创造性地提出了“思维惯性力”、“思维阻尼力”、“思维复原力”、“思维的外界扰动力”等概念,建立了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即:思维惯性力十思维阻尼力十思维复原力一外界扰动力。对于这一模型,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了论证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什么是人格、什么是幸福、婚姻为什么会破裂、教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同时也向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主流学派及代表理论提出了质疑。作为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究多年的教授,作者借他山之石独辟蹊径,提出的这一数学模型对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戚心源,船舶及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教授(已退休)。1937年生于吉林市,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退休前从事船舶、电子通信、海洋工程等专业研究35年,曾任中国造船学会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学会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无锡市政协委员等职,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03年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终身科学成就奖,表彰其在海洋工程水动力学领域的贡献。
退休后从事金融工程学、西方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精神病学、易经预测学、科普等领域的研究和工作。近年先后发表过多篇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论文,创作过诗歌《退休颂》,该诗歌获上海市2007年市民诗歌大赛最佳作品奖,其音乐作品《我是那藤》(合著)获2011年文化部全国原创歌曲大赛三等奖。
出版书籍五种:
1.《船舶运动力学》(1966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合着)
2.《海洋工程设计基础》(1988年,海洋出版社,合著)
3.《给上帝发个Email》(200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4.《走进深海大洋》(2007年,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合著)
5.《你可以活几年?易经告诉你》(2011年,台湾晨星出版社)
现除有时客座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博士生答辩委员会委员外,主要从事易经及西方心理学研究。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质疑弗洛伊德
一、弗洛伊德其人
二、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概述
三、质疑弗洛伊德
四、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和系统响应概述
五、质疑奥尔波特
第二章 内在思维力与外界扰动力
一、内在思维力综述
二、思维惯性力
三、思维阻尼力
四、思维复原力
五、内在思维力的特点
六、思维的外界扰动力
第三章 响应
一、实验室中的启发
二、人格与系统响应
三、响应的特点
四、关于响应的几点感想
第四章 内力的较量
一、重复与强化
二、抑郁、痛苦是内力冲突的结果
三、杀人犯的内力状态剖析
四、未成年人犯罪的思维动力学概述
五、婚姻的动力学分析
六、梦的动力学分析
第五章 人格的形成与稳定
一、人格的早期二进制教育
二、教育与人格的形成
三、教育与未来
四、逆反心理是人格独立的开始
五、质疑华生、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六、质疑凯利的值域系心理学理论
第六章 实例
第七章 心理分析与应用
第八章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尽管群体的人格比较复杂,但复杂并不等于神秘,也不等于不可思议。响应因人而异,致使人们的人格各异,但不能由此就匆匆得出结论,认为人类群体不存在统一的规律。笔者认为尽管每个人人格各异,但他们都有食欲、性欲、金钱欲、指挥欲、表现欲等,他们的这些欲念只有程度的差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每个人都有道德、法律、人性、爱心、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所构筑的思维阻尼力,对每个个体而言,他们的思维阻尼力不同,甚至千差万别。每个人内在的思维复原力也各不相同,尽管个体内在思维力存在程度上的差异,但并不会影响“每个人在外界环境力的作用下都必然会产生响应”这一规律。而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旨在探索人类思维的共同规律,奥尔波特以人格的差异否定人类思维的共性,从而否定人格所遵循统一的规律是错误的。
奥尔波特整个学术生涯都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他被誉为心理学大师,他的学术思想在西方广为流传,对任何大师,我们都必须持有两种态度:一是要尊重,二是不要迷信,对奥尔波特.亦是如此。奥尔波特断言,作为人类群体,思维没有共同规律可言,其实并不是人类思维没有共同规律,而是在他有限的生命中,还没有发现共同的规律。奥尔波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这就是任何一个人的智慧都不能,也无法取代全人类的智慧,科学永远在不停地发展,历史不会止步不前。半个多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海浪此起彼伏,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言,即使给你一生的时间,你也无法找到两条完全相同的海浪记录曲线。
……
前言/序言
笔者年逾古稀,风风雨雨中走过了人生大半旅程。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一本霍尔所著的《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的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由于弗洛伊德的独特天赋能力,他注定要在20年后发现动力学规律不仅适合于人的躯体,同样也适用于他的人格。发现这点后,他就立即着手创建动力心理学(dynamic psychology),研究人格中能量的转换和改变。这就是弗洛伊德的最大功绩,是现代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霍尔文中的“动力心理学”五个字令从事动力学研究数十年的笔者久久不能平静,便认真地拜读了霍尔的这部名著。读后写下了感想:笔者以为,思维是一种运动,一种不规则运动,运动取决于力——是力,而不是能量;思维是在外力作用下的各种思维内力联合作用的一种结果。既然思维是一种运动,那么就一定存在一种可以描述它的数学模型。对于任何一个看似复杂的现象,若能建立起数学模型,便可以对这种复杂的现象予以诠释,这在工程界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便着手探索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并写下了笔者有关思维的第一篇文章《人类思维的数学模型及系统响应》,后来将此文纳入我的一本书《给上帝发个E-MAIL》的最后一章中,该书于2005年1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科学人文系列:一点就通的人格心理学 开启探索自我的奇妙旅程 你是否曾好奇,为何有些人总是热情洋溢、乐于社交,而有些人则偏爱独处、沉静内敛?为何有些人勇于冒险、敢于尝试,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谨慎行事、规避风险?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独特的思想模式、情感反应和行为习惯?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核心——人格。 《一点就通的人格心理学》是一本旨在带领你深入理解人格奥秘的读物。本书并非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为你揭示人格的形成、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体现。它将带领你踏上一段奇妙的自我探索之旅,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在人际关系、职业发展乃至于人生选择上,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人格的基石——认识自我,洞察本质 何为人格? 本书将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为你清晰界定“人格”究竟是什么。它不是短暂的情绪波动,也不是后天习得的某个技能,而是相对稳定、贯穿个体一生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我们将探讨人格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它与气质、性格、能力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你将了解到,人格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成长经历等,而这些因素又如何交织影响,最终塑造出我们独一无二的“我”。 人格理论的演进:从经典到前沿 为了让你对人格有更全面的认识,本书将回顾人格心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精神分析学派(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潜意识、童年经历和本能驱力对人格的影响)、行为主义学派(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人格是环境塑造的结果)、人本主义学派(如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主观体验和成长潜能),以及近现代占主导地位的特质理论(如大五人格模型,探讨五种核心人格特质的普遍性)。你将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理论视角,理解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局限,并从中找到最能解释你自身体验的理论框架。 人格特质的维度:认识“大五” 在大五人格模型的基础上,本书将详细解析构成人格的五个基本维度: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神经质(Neuroticism)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你将学会如何评估自己在每个维度上的倾向,理解这些特质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方式,例如: 外向性: 你是热爱社交、精力充沛,还是更倾向于独处、沉静思考?外向性高的人可能在团队协作中表现出色,而内向性高的人则可能在需要深度专注的工作中发挥优势。 宜人性: 你是善良、乐于助人、信任他人,还是更倾向于独立、批判性思维,甚至有些怀疑?高宜人性的人通常在人际关系中受到欢迎,而适度的独立性也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尽责性: 你是条理清晰、有计划性、认真负责,还是更灵活、随性,不太在意细节?高尽责性的人在完成任务、达成目标方面往往更有效率,但也可能因此显得有些刻板。 神经质: 你是否容易感到焦虑、抑郁、担忧,还是更情绪稳定、沉着冷静?理解神经质的维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应对压力。 开放性: 你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索,还是更偏爱熟悉的环境和常规?高开放性的人往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而对于一些人来说,稳定和可预测性更能带来安全感。 本书将提供易于理解的描述和真实的例子,帮助你准确地认识自己在这些维度上的得分,并理解这些特质如何影响你的感受、想法和行为。 人格的测量与评估:工具箱的奥秘 如何科学地了解自己的人格?本书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人格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如MBTI、16PF、大五人格问卷等)和投射测验(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我们将讨论这些工具的原理、优点和局限性,并强调人格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个体,而非简单地贴标签。通过了解这些评估工具,你将能够以更客观的视角看待自己,并为进一步的自我探索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人格的互动——理解他人,和谐共处 人际关系中的人格密码 人格不仅仅是个人的内在特质,它更是影响我们与他人互动方式的关键。本书将探讨不同人格特质如何影响我们的沟通风格、情感表达、冲突处理方式以及对亲密关系的期待。你将了解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核心人格特质,是建立健康、稳定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我们将分析不同人格组合可能产生的互动模式,例如: 外向型与内向型伴侣的相处之道: 如何在享受彼此陪伴的同时,尊重对方不同的社交需求? 高尽责性与低尽责性在团队合作中的挑战与契合: 如何找到平衡点,既保证效率,又不失灵活性? 高宜人性与低宜人性在决策过程中的考量: 如何在顾及他人感受与坚持己见之间找到最佳方案? 职业选择与人格匹配:找到你的“天职” 不同的职业对人格特质有着不同的需求。本书将结合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分析哪些职业更适合某些人格特质的人。例如,外向、高宜人性的人可能更适合销售、客户服务等需要大量人际互动的岗位;而内向、高开放性的人可能在研究、艺术、写作等需要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领域大放异彩。通过理解人格与职业的匹配度,你将能够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到一份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带来满足感的工作。 人格与社会适应:在复杂世界中找到位置 我们如何适应社会、与社会环境互动,也深受人格的影响。本书将探讨人格特质在应对压力、适应变化、追求成就等方面的作用。例如,高神经质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受到压力,但也可能因此更加警惕和细致;高开放性的人在面对新环境时可能更容易适应,但也可能更容易感到不稳定。理解这些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人格的成长与改变:可能性与局限 很多人认为人格是固定不变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本书将探讨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虽然核心的人格特质在成年后相对稳定,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在经历重大事件、接受新的教育或进行有意识的自我成长后,我们的人格特质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我们将讨论哪些方面的人格更容易改变,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努力去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部分:人格的实践——应用所学,活出精彩 认识你的“情绪黑洞”与“快乐源泉” 你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又是什么让你感到快乐或沮丧?本书将结合人格特质,深入剖析情绪的产生机制,并指导你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你将学会如何面对焦虑、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源泉”,建立更积极、健康的心态。 提升沟通效率,建立深度连接 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基于人格理解的沟通技巧,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面对挑战,激发内在潜能 生活充满了各种挑战。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应对策略。本书将引导你如何运用自己的人格优势去克服困难,如何在劣势面前寻求支持或加以弥补,最终激发内在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拥抱多元,理解差异 世界因差异而精彩。通过深入理解人格心理学,你将能够以更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欣赏他人的不同,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在与不同背景、不同人格的人相处时,展现出更多的智慧和同理心。 本书特点: 通俗易懂: 语言平实,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每个人都能轻松阅读。 案例丰富: 结合大量真实的案例和生活情境,让理论更具象化,易于理解和应用。 实践导向: 不仅讲解理论,更注重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互动性强: 鼓励读者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开启一段有意义的自我探索之旅。 科学严谨: 虽以通俗易懂为导向,但内容根植于扎实的人格心理学研究基础,确保科学性。 《一点就通的人格心理学》是你开启自我认知、洞察他人、提升生活品质的得力助手。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希望更深入了解自己和身边人的普通读者,这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窗口,让你在理解人格的旅途中,收获成长,活出更精彩的自己。让我们一起,从“一点就通”开始,探索人格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