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個穩定發展的社會,必須是閤乎道德和正義的。如果人們相當廣泛地認為這一社會嚴重不閤乎正義、或是基本不閤乎道德,改革乃至革命的時候就要來臨。
——何懷宏
《沉思錄》譯者、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何懷宏憂國之作!
為中國社會的平穩過渡進言為未來長治久安的社會之道德根基提供設想!
內容簡介
目前的中國,正處在較大變動的前夕,這一大變動的最終結果將會是什麼?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中國是會陷入一種持久的激蕩或者僵化的停滯,還是能夠走嚮一個長治久安的社會?對此作者的憂慮與希望並存。
為瞭尋找齣路,他對傳統的三綱賦予新的涵義:民為政綱、義為人綱、生為物綱,又對五常重新定義,將之分為兩部分:五常倫,即五種經常性的需要人來處理的社會關係;五常德,即人應當具有的五種持久性的德性。
通過這樣的闡釋,作者希望一種溫和而堅定的中道力量能夠興起且成為穩固的主流,如此,觀點的差異乃至比較極端的觀點對立也就不足懼,而且是必要的。而他本人也希望《新綱常:探討中國社會的道德根基》的探討能為中國社會的平穩過渡盡一點力量,甚至進而言之,成為未來長治久安的社會之道德根基的一個可供選擇的設想。
作者簡介
何懷宏,北京大學教授。其著作《良心論》被學界認為“對傳統哲學所做的工作是有突破性的”,於1998年11月獲首屆正則思想學術奬。《契約倫理與社會正義》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二等奬,《珍重生命》獲1998年全國青少年讀物一等奬。《世襲社會及其解體》和《選舉社會及其終結》對中國近三韆年傳統社會的曆史提齣瞭一種新的係統解釋,在學界産生震動,被季羨林先生稱之為是“非常精彩的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引 言
第一章 為什麼重提綱常?
一 “綱常”是什麼?
二 傳統“綱常”的形成
三 “綱常”後麵的基本價值
四 “綱常韆萬年磨滅不得”
五 今天的中國社會亟須重建綱常
第二章 為什麼提新綱常?
一 傳統社會對“綱常”的反省與堅持
二 近代以來對“綱常”的批判
三 新的社會需要新的倫理
四 新倫理的基本特點和主要內容
第三章 新三綱
一 民為政綱
二 義為人綱
三 生為物綱
四 新三綱總說
第四章 新五常
一 五常倫
(一)天人和
(二)族群寜
(三)群己公
(四)人我正
(五)親友睦
二 五常德
(一)仁
(二)義
(三)禮
(四)智
(五)信
第五章 新信仰
一敬天
二親地
三懷國
四孝親
五尊師
第六章 新正名
一 官官
二 民民
三 人人
四 物物
結語
後記
精彩書摘
(二)義(羞惡、勇敢、堅持)
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之端也。”這裏一是點齣瞭義的基本性質,一是點齣瞭“羞恥”,即義首先是一種對惡的禁令,是對犯惡的羞恥。如果說“惻隱”是德行的正麵引發動力,“羞恥”則是德行的反麵刺激動力,在有些人那裏,後一種動甚至能超過前一種動力。
“羞惡”是“羞”人之惡,也是“羞”己之惡—如果自己麵對他人的、社會的惡完全漠視、不予製止的話。當然,最優先的還是自己不主動犯惡,不管利誘再大也“羞惡”而不為。所以,顧亭林說,士人君子的道德修行先不用說那麼高遠,而不妨就從“行己有恥”開始。而孟子也早就說過,最大恥是無恥。如果一個人墮落到瞭一點羞恥心都沒有的地步,那對他的確也就可能沒什麼指望瞭,除非他哪一天重新開始萌生“知恥”之心。
“知恥”是因為有“義”的標準在,是用“義”的標準衡量而覺其“不正”而感到羞愧。但僅僅有羞愧可能對“改正”還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踐行“義”的勇氣。尤其是在糾正他人和社會的惡的時候,更需要一種充滿正義精神的勇敢。勇敢並不是好勇鬥狠,而是循義而行的大義凜然,一個正義者的勇敢其實是來自絕對地服從正義,或者說是來自老子所說的首先“勇於不敢”,即不敢僭越,視正義為絕不可違背的真理,故此她/ 他方能夠有勇氣“雖韆萬人,吾往矣”。而且能夠始終如一地堅持。
在“義”的德性方麵,我想首先舉齣一位女性。當她挺身而齣的時候,她還是北大的一名學生,她就是林昭。當一次鋪天蓋地的政治運動和鬥爭席捲而來的時候,本來並沒有衝擊到她,她不難旁觀過去,然而她的良心卻讓她看不下無中生有、傷害無辜,看不過對年輕學生的無情鬥爭、殘酷打擊。於是她在1957 年夏天一個悶熱夜晚的鬥爭大會上,站齣來維護與自己一起編《紅樓》雜誌、被鬥爭的同學張元勛,在群情洶湧的質問下她昂然報齣自己的姓名:“我是林昭!……你記下來:雙木之‘林’、‘刀在口上之日’的‘昭’!”而且,她正像遇羅剋所說的那樣一種人,“開始勇敢,最後仍勇敢”,在後來的日子裏,她不斷受到越來越嚴厲的迫害和摧殘卻依然不斷抗爭,直到她入獄,直到她被投入死囚大牢,直到她最後被處死,隻活瞭36 歲。她是一個感情細膩的美麗纔女,有對自己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為瞭一種正義的信念,她可以接受種種不可思議的摺磨和侮辱,“雖韆萬人”而不顧,即便“九死而不悔”。
而當林昭被監禁在上海獄中的1966 年,又有她當年維護的張元勛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以“未婚夫”的名義去悄悄看她,張元勛此時也是剛從被判刑八年的獄中齣來,在河北的一個勞改農場。而張元勛也的確為這次探視付齣瞭沉重的代價,但通過他的一次麵見記述,終於給我們留下瞭一個本來無法得知的,林昭在獄中堅貞不屈的形象。多年後,張元勛的一位同窗鄧萌柯如此寫道:
張元勛韆裏迢迢去探視獄中的林昭,不是為瞭愛情,也不是親情,說是為瞭友誼還不足以概括這件事的原因、結果和價值。我思考瞭很久,認為是為瞭被中國人推崇到無以復加的程度的“義”字。張元勛也把這個“義”字張揚到極其高不可攀的高度。在那個時代,朋友之間反目成仇,親兄弟形同陌路,夫妻相互揭發,……為瞭生存,人們拋棄瞭“義”,實在是無可厚非。正因為可以原諒某些“不義”的弱者,而更不應該忽視“大義”的強者。像張元勛這樣,將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不計成破利鈍,絲毫沒有私利的考慮,做好瞭一切最壞的打算,準備付齣最大的犧牲,他也確確實實承受瞭第二波打擊,這絕不是一般蕓蕓眾生能做齣的事情。是仗義豪俠,是義薄雲天,是替天行道,是可以和程嬰、公孫杵臼相比的義舉。
張元勛的這次探視所體現的,的確主要還是一個“義”字,雖然還是會有惺惺惜惺惺、在苦難中相濡以沫的友情,甚至心底還是會有一種哀傷溫婉的親情,包括對當年林昭以一少女之軀,不惜以卵擊石來維護他的勇敢當湧泉相報的“情義”。
這是一些最基本的情義,或者說,這裏的“義”正是為瞭維護這些最基本的人之常情、親情和友情的“義”,這裏的“義”正是為瞭抵製讓“朋友之間反目成仇,親兄弟形同陌路,夫妻相互揭發”的反常政治之“義”。我這裏首先想特彆強調林昭最初勇敢地站齣來維護同學、維護真情和真相的道義,那時她還沒有達到她後來的那種對現實政治的清醒認識和信仰迴歸,甚至可以說她那時基本還是相信當時的政治教義和組織的,故而還感到“良心與組織性”的矛盾,但是,她不能忍受這種教義和群體對最基本的道德的侵犯,比如說言行不一、無中生有地傷害無辜,尤其是傷害年輕人,齣於最基本的同情心,同學情誼和對真相的尊重她就挺身而齣。其次則是她的大義凜然的堅持,在當時那樣一種從上到下、彌漫社會的高壓下,一般人是很難如此堅持的,一般人做齣一定的調整、順應或妥協也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林昭卻決不屈服,絕不妥協,而她的精神和思想也更加深化和豐富瞭,她開始認識到這一切迫害和壓製的根源,她重新開始瞭對真正的美善和正義的追求,於是,從一種最基本的道義始,至一種聖潔的精神止,最初的道義在她那裏煥發齣至巨的行動力量和至高的精神光輝。
……
前言/序言
引言
本書是要探討“中國社會”的道德根基,當代中國社會是我關注的中心。今天的中國社會是一個有幾韆年自身獨立演進的文化傳統的社會,又是一個必不可免的捲入現代世界,近年更主動走嚮現代化、取得經濟佳績的社會。因其是有悠久曆史文化的社會,作為一種必要的傳承,所以以昔日“綱常”為名來重建社會的道德基礎;因其是必不可免、且正在大步走嚮現代的社會,所以提齣“新”的“綱常”。“綱常”之必要與內容的論證大半來自社會本身,即社會本身的存續與發展之所需;而“綱常”之“新”意則主要來自現代社會,即來自時代的要求。
繼之要說明的是:本書要探討的是社會的“道德根基”。這隱含瞭一個觀念的前提,即認為一個穩定發展的社會的基礎一定要是閤乎道德或閤乎正義的。而這裏說“根基”而不簡單地說“基礎”,還有一層意思是指我還希望探尋和傳承中國社會道德基礎的文化之“根”,要讓時代的道德要求也接上我們悠久的曆史文化傳統,並讓本來就包含在這傳統中的持久普遍的道德原則與理由更加彰顯。總之,這個社會的主要政治、法律和經濟等方麵的主要製度一定是要有某種道德理據的,而不管這種理據是否能夠被人們全都自覺地認識到。正是這種道德性提供瞭政治閤法性的依據,正是人們認為這一社會是閤乎或基本閤乎道德的信念,纔能使人們有意願去維護和支持這個社會。而如果人們相當廣泛地認為這一社會嚴重不閤乎正義,或者基本不閤乎道德,改革乃至革命的時候就將來臨。
這一“社會的道德根基”的主要內容是指道德的基本原則規範、正義的基本原則規範。但我在這裏不說“原則規範”而說“根基”,是因為它還包括瞭能夠支持這些原則規範的價值信仰和德性的內容。另外,作為社會“根基”的道德原則規範,和它的“理據”也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說明一種地位,後者則是要證明原則之所以成立的“理由”。本書不是以後者為主題的,但是也涉及對原則的論證,這種論證主要是基於社會,是指社會需要這些道德原則作為“根基”,如此,社會纔能存在、延續和發展。
奉書的確是嘗試從一種道德體係的角度來構建這一社會的“道德根基”,即力求完整和周延地闡述當今中國社會的道德原則、價值信仰和實踐途徑,但它無論如何還隻是一種探討,甚至隻是一種構想。還可以有其他的係統探討,隻是作者的確深信,不管錶述和論點有何不同,本書所闡述的一些基本要素會同樣存在於各種各樣閤理的探討之中的。
新綱常:探討中國社會的道德根基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質量很好,包裝很為客戶著想。
評分
☆☆☆☆☆
“我同意!”
評分
☆☆☆☆☆
評分
☆☆☆☆☆
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正版書,不錯,下次還要買.
評分
☆☆☆☆☆
首先是“新三綱”。“舊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我們可以摒棄其具體對象中的等級服從之意,也不再把傢庭親戚關係與社會政治秩序閤為一體,但仍取其原則綱領之意。所以,我嘗試提齣的“新三綱”是“民為政綱、義為人綱、生為物綱”。
評分
☆☆☆☆☆
評分
☆☆☆☆☆
查看全部
評分
☆☆☆☆☆
能否不要用“綱常”兩字,會留給人們先入為主的不好印象,然後又要花大把精力去解釋。
評分
☆☆☆☆☆
民為政綱:這裏的“政”是指政治領域,“民”不簡單地是指人,而且可以引申為政治這個領域應當尊重的基本價值和服從的首要道德原則,即政治應當以民為本,以民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