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简易套路24式》的目的在于继承传统套路,并不以技击为主,所以只在动作方面作为详细的说明,对于技击作用则从略。另外,作者尽量将过去其师教导他的对每个姿势所提出的要求写出,未曾增减,公诸同好,以为楷式。在图照方面,有76幅是按照作者老师原有拳照加以摹绘的,其他是根据练法和动作分解上的需要而添绘的。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尤其是对于侧面和背面的动作展示,简直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很多太极拳谱的图示要么过于模糊,要么角度单一,导致读者难以判断身体重心的转移和关节的角度。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使用了多角度的摄影来捕捉每一个关键定格瞬间,尤其是在一些需要身体扭转或交叉步法的动作中,立体感非常强。更难得的是,图示旁边还配有极其精炼的文字标注,精准地指出了容易出错的部位,比如“膝盖不要超过脚尖”、“腰胯要带动下沉”等等,这些标注如同随时的“错误提醒”,有效避免了我在练习中形成不良习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对于注重形神兼备的太极拳练习来说,是决定性的优势。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讲解结构设计得非常科学和有逻辑性。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二十四式的名称和图示,而是将整个套路拆分成了若干个小的段落和组别,每个组别都有明确的练习侧重点和衔接说明。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思路,让学习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全局。比如,在讲解完第一组动作后,作者会特意安排一个“复习与体会”的小节,引导读者回顾并感受之前所学动作之间的气韵连贯性。这种设计非常巧妙,它强迫读者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巩固旧知识,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此外,书后附带的练习计划建议也十分实用,根据不同的练习频率给出了具体的阶段性目标,让人对自己的进步程度有清晰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How-to”的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Why”的哲学启蒙读物。在介绍完所有的招式技巧之后,作者花费了相当的篇幅,去探讨太极拳背后的阴阳辩证关系以及“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阐释,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价值。我从中领悟到,太极拳练习并非只是简单的肢体运动,它更是一种对身心平衡的追求。作者的文字里充满了对传统智慧的敬畏与传承的热忱,读完后,我感觉对这门武术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招式,而是上升到了对一种生活态度的领悟。这种由内而外的熏陶,是任何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都无法给予的宝贵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吸引人,封面采用了一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遒劲有力的书法字体书写书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传统武术的韵味。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光滑细腻,印刷的清晰度很高,即便是复杂的动作分解图也看得非常清楚。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排版上的用心,图文的穿插布局合理,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不会让人觉得信息量过载。而且,这本书的尺寸拿在手里非常顺手,不管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翻阅都很方便。他们似乎在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扉页上那段关于太极精神的引言,虽然简短,却让人心神宁静,为接下来的学习定下了一个很好的基调。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推广传统文化应有的尊重与专业。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叙述风格非常平易近人,一点都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武术宗师腔调,读起来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身边耐心指导一样。作者在描述每一个招式的要领时,不仅详细讲解了动作的物理层面——手型、步法、眼神的配合,更深入地剖析了内在的劲力运行和呼吸的配合,这点对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他没有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使是初次接触太极的人也能很快领会到“松”、“沉”、“圆活”这些核心概念的实际意义。特别是对于容易混淆的几个过渡动作的处理,作者用了好几种不同的比喻来解释,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写作方式,让枯燥的招式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评分很好,只是不易学习,有的看不懂怎么回事
评分全面
评分书本的纸质很好,是正品,光盘还没用,等我学会了再来晒图
评分东西不错,有图解,不难
评分不错正在学习
评分挺好的。发货也很及时。谢谢了。
评分正版图书,内容不错,光盘内容更易学习。
评分很好啊,经常看。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