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揣测与媒介:媒介体现象学》以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档案的存留管理方式及其意义为视角,通过各种哲学,社会学新思想对媒介体本体的揣测进行分析与哲学思辨。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亚媒介空间,概述了《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揣测与媒介:媒介体现象学》研究的缘起,分析视角以及意义,简述了亚媒介主体和符号流,以及媒介体作为讯息时的情况;第二部分分别借助对莫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曼纳、乔治·巴塔耶和雅克·德里达等多位当代欧美哲学大师在媒介体领域见解的研究分析,得出揣测,时间与媒介体之间的紧密关系,并提出了不少独具慧眼的哲学思索,值得阅读与研究。
内容简介
当今的艺术往往以揣测为源:艺术展现的只是日常的表象,人们总在琢磨其背后隐匿的秘密。只有某种诡谲的、色彩斑斓的画面才会彻底唤起我们的注意。《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揣测与媒介:媒介体现象学》中向我们解释了揣测怎样在不同的媒介中起作用,以及为什么自马勒维奇与杜尚以来,人们总是在为“现代艺术中究竟何为艺术,何为俗物”这类问题争论不休。
艺术是值得人们去揣测的东西,就好比将一把铲雪锹或者一小撮米放在博物馆中一件广受认可的艺术品旁边,任由人们去讨论,这就一定会引起揣测。这类争论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可能为在物质上有限的艺术作品开启了一个潜在的可以无限反思的空间。通过《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揣测与媒介:媒介体现象学》作者论证了艺术与媒介间广泛的现象学,同时也把其先前一本著作《论新事物》中的一些论题进行了拓展。
作者简介
鲍里斯.格罗伊斯1947年生,纽约大学俄罗斯和斯拉夫学系全球杰出教授(gIoba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设计大学艺术与媒介学院资深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整体艺术品斯大林割裂的苏联文化》(1988)、《论新事物》(1992)、《思考的艺术》(2008)等。 张芸,1965年生,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研究生毕业,德国艾希斯泰特天主教大学博士。 刘振英1960年生,德国海德堡大学日耳曼语言文学硕士,现任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论
I 亚媒介空间
亚媒介主体和符号流
媒介真相及其例外状况
媒介本体揣测与哲学怀疑
媒介真诚性的现象学
他者的目光
媒介成了讯息
特例情况与媒介真理
Ⅱ 揣测经济
莫斯:象征交换或水下文明
克洛德·列维一斯特劳斯:曼纳或漂浮不定的能指
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me):与太阳较劲的破它来示
雅克·德里达:紧缺的时间及其幽灵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搭乘过山车的崇高
符号的时间
揣测就是媒介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媒介真相及其例外状况
在媒介表面流动的符号流不可能是真正无限的——这也就像人们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假设一个无限神性的主体性来设想在亚媒介的空间中藏匿的、暗中左右着符号流的主体。单一的一“自然的”或者通过技术生产的——媒介载体基本上都要对符号进行两种运作:存储和传输。操作符号的整个媒介经济就是通过这两种运作来进行运转。符号只能通过这两种运作流动,而且是通过特别建立的媒介渠道从一种符号的存储器转移到另外一种。所有符号载体的存储能力以及联系着它们渠道的传输能力是受限制的和有限的(bcgrcnzt und endlich)。仅这一点就足以使关于无限符号流的言论变得不足为信。
实际上,哪种符号载体能够承载无限的符号游戏或者无限的符号流呢?符号可以是物质的——它们首先是物品,是世界中的物件。符号和媒介载体也同样是真实的、物质的和有限的:书本、银幕、电影、计算机、博物馆、图书馆以及石块、动物、人类、社会和国家。所有媒介经济的运作都仅仅是通过这些有限的媒介载体来进行,因而与符号打交道的可能性也只是有限的几种。在任何地方人们都不可能遇上无限数量的符号和无限的符号流——这仅仅是出于非常简单的原因,因为既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着用于存储无限数量的符号或者进行传输的,能够具备无限存储能力的符号载体。这样关于符号的无限海洋和无限符号流的话语听起来尽管很美,但鉴于现有媒介载体的有限性和由此形成的可估算性以及它们之间进行交换吋种种操作的可能性,这个话语实际上十分不可信。
这就意味着,人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个有限符号经济的、在暗中左右和控制着这种交换的有限主体。应该强调的是,这里并不涉及标记的过程。如果愿意这样看,人们或许可以宣称,不存在一个有限的——甚至是无限的——一主体能够生产与控制在媒介的经济框架之内储存和交换的符号意义。事实上,在这种运作中可能产生的意义和效果是无法估测和无法控制的。这里涉及的是亚媒介的、操纵性的主体,它并不顾及符号的意思、意义及所指来使用符号。符号经济的主体不能理解为意义的生产者,生产者凭借它自身的意图赋予符号意义并通过自我意识的清晰性和准确性来保证符号意义的稳定性。这样一个生产意义和控制意义的开明主体会理所应当地遭到后结构主义的完全解构。
……
前言/序言
自晚清曾文正创制造局,开译介西学著作风气以来,西学翻译蔚为人观。百多年前,梁启超奋力呼吁:“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时至今日,此种激进吁求已不再迫切,但他所言西学著述“今之所译,直九牛之一毛耳”,却仍是事实。世纪之交,面对现代化的宏业’有选择地译介国外学术著作,更是学界和出版界不可推诿的任务。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隆重推出《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在林林总总的国外学术书中遴选有价值篇什翻译出版。
王国维直言:“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則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所言极是!今日之中国已迥异于一个世纪以前,文化间交往日趋频繁,“风气既开”无须赘言,中外学术“互相推助”更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广。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互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的交往互动;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觉日益高涨。于是,学术的本土化迫在眉睫。虽说“学问之事,本无申西”(王国维语),但“我们”与“他者”的身份及其知识政治却不容回避。但学术的本土化绝非闭关自守,不但知己,亦要知彼。这套丛书的立意正在这里。
“棱镜”本是物理学士的术语,意指复合光透过“棱镜”便分解咸光谱。丛书所以取名《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意在透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if)史面貌和当代进展,并反映出选编者的理解和匠心,进而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标。
本丛书所选书目大抵有两个中心:其一,选目集中在国外学术界新近的发展,尽力揭橥域外学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新趋向和热点问题;其二,不忘拾遗补缺,将一些重要的尚未译成中文的国外学术著述囊括其內。
众人拾柴火焰高。译介学术是一项崇高而又艰苦的事业,我们真诚地希望兔多有识之士参与这项事业,使之为中国的现代化和学术本土化作出贡献。
丛书编委会
2000年秋于南京大学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揣测与媒介:媒介体现象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好书,读起来很有收获。
评分
☆☆☆☆☆
编辑推荐
评分
☆☆☆☆☆
艺术是值得人们去揣测的东西,就好比将一把铲雪锹或者一小撮米放在博物馆中一件广受认可的艺术品旁边,任由人们去讨论,这就一定会引起揣测。这类争论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可能为在物质上有限的艺术作品开启了一个潜在的可以无限反思的空间。通过《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揣测与媒介:媒介体现象学》作者论证了艺术与媒介间广泛的现象学,同时也把其先前一本著作《论新事物》中的一些论题进行了拓展。
评分
☆☆☆☆☆
艺术是值得人们去揣测的东西,就好比将一把铲雪锹或者一小撮米放在博物馆中一件广受认可的艺术品旁边,任由人们去讨论,这就一定会引起揣测。这类争论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可能为在物质上有限的艺术作品开启了一个潜在的可以无限反思的空间。通过《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揣测与媒介:媒介体现象学》作者论证了艺术与媒介间广泛的现象学,同时也把其先前一本著作《论新事物》中的一些论题进行了拓展。 当今的艺术往往以揣测为源:艺术展现的只是日常的表象,人们总在琢磨其背后隐匿的秘密。只有某种诡谲的、色彩斑斓的画面才会彻底唤起我们的注意。《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揣测与媒介:媒介体现象学》中向我们解释了揣测怎样在不同的媒介中起作用,以及为什么自马勒维奇与杜尚以来,人们总是在为“现代艺术中究竟何为艺术,何为俗物”这类问题争论不休。
评分
☆☆☆☆☆
很不错的书。京东快递特给力。
评分
☆☆☆☆☆
很好,京东的东西放心。。。
评分
☆☆☆☆☆
书的质量很好,购买方便,送货很快。
评分
☆☆☆☆☆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媒介文化系列·揣测与媒介:媒介体现象学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