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寫作教程(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師範教育麵嚮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由我國寫作學界的中青年學術骨乾編寫。全書分緒論以及上、中、下三編,共十二章。它吸納瞭近些年來寫作學科建設的新成果,緊密結閤當前的寫作實踐,以新的視角、新的範例,具體深刻地論述瞭寫作原理、寫作文體和寫作教學,形成瞭高等院校寫作學科新的科學體係。《現代寫作教程(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既有理論的指導性,又有實踐的示範性,教學操作性強,適應瞭加強學生綜閤素質培養的教學需求。《現代寫作教程(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既可作為高等院校文科學生的教科書,也可作為理科、工科學生的選修教材,還可以供中小學語文教師和社會讀者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現代寫作的含義與作用
一、現代寫作的含義
二、現代寫作的作用
第二節 現代寫作的特性
一、個體的創造性
二、實踐的操作性
三、動態的綜閤性
第三節 高師現代寫作課的任務
一、傳授寫作理論
二、鍛煉綜閤素質
三、增強教練本領
第四節 現代寫作教程的框架體係與學習方法
一、現代寫作教程的框架體係
二、現代寫作“教”與“學”的方法
[思考與練習]
上編 寫作原理論
第二章 寫作主體與客體
第一節 寫作主體的素質
一、寫作主體的生活素養
二、寫作主體的學識修養
三、寫作主體的人格品位
四、寫作主體的審美理想
第二節 寫作主體的能力
一、寫作主體的觀察能力
二、寫作主體的感受能力
三、寫作主體的思維能力
四、寫作主體的想象能力
第三節 寫作客體的構成
一、對象化的自然景觀
二、群體化的社會生活
三、個體化的人生狀態
四、外在化的精神産品
第四節 寫作主客體的關係
一、寫作主客體的對照關係
二、寫作主客體的同型關係
三、寫作主客體的雙嚮建構
四、寫作主客體聯係的中介
[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寫作載體與受體
第一節 寫作載體的內質
一、材料的含義與作用
二、材料的選擇與使用
三、主題的含義與特性
四、主題提煉的要求與方法
第二節 寫作載體的外形
一、結構的含義與形式
二、結構的單位與要求
三、語言的特性與功能
四、語言的要求與素養
第三節 寫作受體解讀的特徵
一、寫作受體解讀的素質
二、寫作受體解讀的特徵
三、寫作受體解讀的原則與方法
第四節 寫作受體與寫作載體的關係
一、寫作受體對寫作載體的選擇
二、寫作載體對寫作受體的製約
三、寫作受體與載體的雙嚮建構
[思考與練習]
第四章 寫作行為過程
第一節 寫作感知
一、寫作感知的特性
……
中編 寫作文體論
下編 寫作教學論
精彩書摘
1.精選動詞
由於動態的意象較之靜態的意象更能吸引讀者的審美注意,所以詩語在傳達詩美意象時,首先可做的工作是精心錘煉錶現意象動態的動詞。一個詩歌意象往往因一個優美、確切的動詞而熠熠生輝,如古詩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僧敲月下門”的“敲”。又如,2011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詩句“房屋關閉著,陽光從窗口擠入”,詩人用“擠”字,賦予“陽光”這一意象以情感,使其要錶達的熱烈與急切呼之欲齣,非常生動。
2.嫁接詞語
漢語和其他語言相比,語法較為自由,詞性較不固定。詩歌作者可以利用漢語的這一特點,改變某些詩句中詞語的性質,使詩歌意象呈現齣新奇、陌生的形態。南北朝時期陸凱的《贈範嘩詩》:“摺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詩人大膽地用“一枝”這一量詞與“春”嫁接,賦予詩歌意象跳動的靈性。颱灣詩人洛夫的詩句:“左邊的鞋印纔下午/右邊的鞋印已黃昏瞭。”“下午、黃昏”本來是錶時間的名詞,這裏嫁接為動詞,整個意象便生動活潑起來。
3.-詞多義
小說、散文的語言為瞭避免歧義,往往隻顯示一種意義,而在詩歌語言裏,詩歌作者為瞭意象的多義和內涵的豐富,卻有意創造一詞多義的詩旬。這種手法在古詩中運用較多,其中,李商隱的《無題》是吟誦多年的經典:“東邊日齣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張燁的《妙齡時光》也曾這樣寫道:“你又站得遠遠瞭/微笑著注視我的琴聲/你會永遠記住初練的琴聲嗎”,詩句錶層講“初練的琴聲”,但它的另一層含義是“初戀的情聲”,一個詞明顯地隱含著兩層不同的意義,顯得含蓄多情。
4.跳躍省略
小說、散文因為側重再現意象,其語言形態比較平實細密,講究句與句之間清晰的銜接。詩歌側重於錶現主觀心靈,再加上篇幅限製,它必須藉助跳躍和省略,跨躍一些過程性的敘述,省略一些小說、散文語言中必不可省的連接語和轉摺語,創造一種“語不接而意接”的詩歌語言,以此來引發詩歌讀者豐富的自由聯想。如美國“意象派”代錶詩人龐德的《地鐵車站》:“人群中這些麵孔幽靈一般顯現/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許多花瓣。”全詩從原有的30行刪減為2行,在語言的精練和跳躍中,既完整地錶達瞭詩歌意境,又留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
5.超常組閤
跳躍省略是以刪減詞句的方式來增加內涵,超常組閤則是故意違反一般的語言常規,利用漢語多變的詞性和組閤關係,機智地把一些互不相關的詞語嵌連成一個詩句。這種嵌連,可以是具象動詞與抽象概念相接,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覺詞語交錯,旨在通過這種陌生的變形的詩句,使詩歌意象傳達齣作者微妙的情感體驗。臧剋傢《春鳥》裏寫的“歌聲/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聽越燦爛”,就是典型的例證。
6.句法多變
這是在詩句的詞序和句式上製造新奇感的手段。像徐誌摩的“輕輕的我走瞭/正如我輕輕的來”中倒裝語序,改變瞭正常語句順序,製造齣一種陌生化的效果。這一方麵加強瞭詩歌的整體意境,利於錶達作者獨特的內心感覺;另一方麵也打造瞭詩歌的獨特語感,使得詩歌讀起來錯落有緻、朗朗上口。
(三)用豐富神奇的想象組閤詩歌意象
詩歌作者在把意象詞語化的同時,還要藉助想象把一個一個的意象組閤為整體的詩歌意境,傳達齣特定的詩美體驗。詩歌意嚮的組閤方法比其他文學文體意嚮的組閤方法更自由、更大膽、更齣其不意。一般人很難發現的意象之間的聯係,在詩歌作者獨特的主觀心靈體驗下,往往奇妙地聯結組閤為一個藝術結構,産生令人驚奇的詩歌意境。詩歌意象的組閤雖然韆變萬化、形態各異,但也有基本規律和基本類型,下列幾種主要的組閤類型可供詩歌作者藉鑒。
1.並置式組閤
這種方法是把錶麵上看來跳躍很大、一般人認為互不相乾的意象,通過詩歌作者的內在感情體驗聯結起來。這種組閤方式常常從意象開始又結束於意象,讀者幾乎無法直接讀到詩人隱藏很深的情感,而需要透過這些並置的意象係統來細心咀嚼它的深意。鄒荻帆在《蕾》一詩中,一口氣並列排齣5個意象來描繪花蕾的風姿:“一個年輕的笑/一股蘊藏的愛/一壇原封的酒/一個未完成的理想/一顆正待燃燒的心”。詩人把花蕾感覺為“笑”“愛”“酒”“理想”“心”,這是非常獨特的詩美體驗,當詩人將它們全部並列為一個意象係統時,具象的花蕾與這些意象所共同錶達的抽象情感連接起來瞭。五種意象的並列,強有力地渲染瞭一種對青春的禮贊。
2.交錯式組閤
這種方法是指詩歌作者有意把完全相反、互相矛盾的意象組閤在一起,構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係統,創造齣一種齣人意料、發人深省的審美效果。這種意象組閤方式在中國古詩中十分常見,“硃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都是典型詩例。在新詩寫作中,這種組閤方法也很常見。何宜陵的《變遷》這樣寫道:“田野上的花/被愛她的人/關進琺琅瓶藍色的圍牆/急流中的船/被嬉戲的浪/擱置在金色的沙灘/在一部人間的喜劇裏/在一部人間的悲劇裏”,花長在田野與關進花瓶,船的前進與擱淺,這些矛盾的意象交錯組閤,在對比中突齣瞭“喜劇與悲劇”的主題,給人的啓迪比一般的陳述更為醒目和深刻。
……
《實用現代寫作指南:技巧、範例與創新》(第六版) 引言 在信息爆炸、溝通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清晰、準確、富有感染力的寫作能力,已不再是少數專業人士的專屬技能,而是每個人在學習、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您是學生,需要撰寫學術論文、報告;是職場新人,需要起草郵件、方案;是營銷人員,需要創作引人入勝的廣告語;還是普通讀者,希望更有效地錶達思想、分享觀點,一本優質的寫作指南都將成為您最有力的助手。 《實用現代寫作指南:技巧、範例與創新》(第六版)正是這樣一本力求卓越的著作。它不僅涵蓋瞭寫作的基礎理論與核心技巧,更緊密結閤時代發展,融入瞭最新的媒介傳播趨勢和創新寫作理念,旨在幫助讀者在瞬息萬變的語境下,寫齣既符閤規範又具個性、既有深度又易於理解的優秀作品。本書的編寫團隊由一群在文學創作、新聞傳播、教育教學等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資深學者和實踐者組成,他們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生動的實踐視角,為讀者構建瞭一套係統而實用的寫作知識體係。 第一篇:寫作的基石——理解與準備 本篇將帶領讀者從宏觀層麵認識寫作的本質,為後續的技巧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第一章:寫作的意義與價值 寫作的社會功能: 探討寫作在信息傳遞、知識傳承、文化交流、情感錶達、思想塑造等方麵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們將分析寫作如何成為連接人與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以及其在現代社會民主進程、輿論引導、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寫作的個人價值: 深入剖析寫作對個人能力發展的多重裨益,包括邏輯思維的鍛煉、語言錶達能力的提升、信息整閤與分析能力的強化、創造力的激發以及個人品牌形象的塑造。我們將強調寫作如何幫助個體更好地認識自我,整理思緒,並將其轉化為清晰可見的成果。 寫作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詳細列舉寫作在學術界、新聞界、文學界、商業界、政務界、互聯網等不同領域的具體錶現形式和核心要求,使讀者能夠根據自身需求,明確寫作學習的方嚮。 第二章:明確寫作目標與受眾 目標確立的重要性: 強調在動筆之前,清晰界定寫作目的(如告知、說服、娛樂、抒情等)是寫作成功的首要條件。我們將探討目標模糊如何導緻寫作方嚮跑偏、內容失焦。 受眾分析的藝術: 教授讀者如何深入分析目標讀者,包括其知識背景、興趣偏好、閱讀習慣、心理期待等。我們將提供實用的方法,如情景模擬、用戶畫像等,幫助讀者站在受眾的角度去構思和錶達,從而撰寫齣更具針對性和吸引力的內容。 目的與受眾的互動影響: 分析寫作目的與目標受眾之間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確保內容既能實現預期目標,又能獲得受眾的認同。 第三章:素材的搜集與管理 多渠道素材獲取: 指導讀者如何高效地從書籍、期刊、報紙、網絡、訪談、實地考察、個人經驗等多種渠道搜集寫作素材。我們將介紹各類信息源的特點與適用性。 批判性篩選與評估: 強調素材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本書將教授讀者如何運用批判性思維,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真僞辨彆、價值評估、可靠性判斷,避免被虛假或低劣信息誤導。 素材的係統整理與分類: 提供多種行之有效的素材管理方法,如筆記法、卡片法、電子數據庫、思維導圖等,幫助讀者建立起個性化的素材庫,並能迅速檢索和調用,為寫作提供堅實後盾。 第四章:提綱的構建與邏輯梳理 提綱在寫作中的核心作用: 闡釋提綱不僅是文章的骨架,更是思路的藍圖,它能幫助作者保持寫作的條理性、連貫性和完整性。 不同結構類型提綱的示範: 介紹並示範多種常見的文章結構,如總分總結構、並列結構、遞進結構、因果結構、時間順序結構等,並指導讀者如何根據寫作目的和內容選擇閤適的結構。 邏輯關係的確立: 強調在構建提綱時,要清晰地梳理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係,如段落之間的過渡、論點與論據的關係、不同觀點的對比等,確保文章整體邏輯嚴密,層次分明。 第二篇:寫作的技法——錶達與錘煉 本篇將聚焦於具體的寫作技巧,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層層深入,指導讀者如何將思想轉化為生動、準確、有力的文字。 第五章:精煉的語言——詞語的選擇與運用 詞語的準確性與豐富性: 講解如何選擇最貼切、最能傳達細微情感和意義的詞語。我們將分析近義詞辨析、專業術語運用、避免陳詞濫調等技巧。 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詳細介紹並示範比喻、擬人、排比、對偶、誇張、反語等常見修辭手法,指導讀者如何在恰當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運用它們,增強文章的錶現力和感染力。 詞語的色彩與風格: 探討不同詞語所攜帶的感情色彩和語體風格,幫助讀者根據文章類型和錶達需求,選擇能營造特定氛圍的詞語。 第六章:生動的句子——句式結構與變化 句子的清晰與簡潔: 強調避免冗長、復雜的句子,提倡使用清晰、簡潔的錶達方式,讓讀者易於理解。我們將分析如何精簡句子成分,去掉不必要的修飾語。 句式的多樣性與節奏感: 指導讀者如何通過長短句結閤、主動與被動語態轉換、肯定與否定句式交替等方式,使句子富有變化,形成自然的閱讀節奏,避免單調乏味。 特殊句式的錶達效果: 介紹倒裝句、省略句、設問句、感嘆句等特殊句式的特點及其在特定語境下的錶達功能,如增強語勢、引發思考、抒發情感等。 第七章:段落的組織——主題句、支撐句與過渡 段落的主題句: 講解如何寫齣明確、概括性強的段落主題句,確保每個段落都有一個清晰的核心思想。 支撐句的充實與連貫: 教授讀者如何運用事實、數據、例子、分析、引用等多種方式,有效地支撐段落的主題句,使其內容充實、論證有力。 段落間的過渡: 強調平滑、自然的過渡是保持文章連貫性的關鍵。我們將提供多種過渡詞、過渡句以及邏輯關係的運用方法,幫助讀者實現段落間的順暢銜接。 第八章:章法的布局——謀篇與結構 文章的開篇藝術: 詳細介紹引人入勝的開頭技巧,如設置懸念、提齣問題、引用名言、描繪場景、講述故事等,以及如何根據不同文體選擇最閤適的開篇方式。 文章的結尾藝術: 指導讀者如何寫齣有力、深刻、令人迴味的結尾,如總結升華、呼應開頭、提齣展望、引發思考等,確保文章的首尾呼應,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段落與章節的邏輯安排: 結閤第一篇的提綱構建,進一步強調如何根據文章的整體結構,閤理安排段落的順序,使論點層層遞進,思路清晰流暢。 第九章:敘事、描寫與議論的融閤 敘事技巧的深化: 講解記敘文的各種要素,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以及如何運用倒敘、插敘、順敘等手法,豐富敘事結構,增強故事性。 描寫技巧的生動性: 教授如何運用細節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景物特點、色彩、聲音、氣味)、感官描寫(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使文章畫麵感強,引人入勝。 議論的精準與深刻: 指導讀者如何提齣有價值的觀點,並以充分的論據(事實論據、道理論據)進行論證。我們將分析歸納法、演繹法、類比法等論證方法,以及如何避免以偏概全、偷換概念等邏輯謬誤。 敘議結閤、議敘結閤的藝術: 探討如何在敘事中融入議論,使敘事更有深度;如何在議論中穿插敘事,使議論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從而達到敘議相得益彰的效果。 第三篇:寫作的進階——創新與實踐 本篇將超越基礎,探討更高級的寫作理念和方法,幫助讀者在掌握基本功後,實現寫作的飛躍。 第十章:不同文體的寫作特點與範例 學術寫作: 論文(畢業論文、期刊論文)、研究報告、讀書報告的結構、語言風格、引用規範、論證要求。 新聞寫作: 消息、通訊、特稿、評論的要素、語言特點、時效性要求。 文學創作: 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的構思、人物塑造、情節設計、語言風格、情感錶達。 應用文寫作: 商業信函、工作報告、策劃書、演講稿、宣傳文案的實用性、目標導嚮、語言精煉度。 新媒體寫作: 博客、社交媒體短文、微信公眾號推文、視頻腳本的特點、互動性、碎片化閱讀的適應性。 每種文體都配以精心挑選的範例,並進行詳細點評。 第十一章:修飾與潤色——修改的藝術 修改的重要性與心態: 強調“好文章是改齣來的”,培養作者耐心、細緻的修改習慣和虛心接受意見的態度。 從宏觀到微觀的修改步驟: 指導讀者如何先從整體結構、邏輯思路、論點清晰度等方麵進行修改,再到段落的連貫性、句子的流暢性,最後到詞語的選擇、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 自我審閱與他人互審: 提供實用的自我檢查清單,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同行評審,從不同視角發現問題。 第十二章:寫作的創新思維與風格塑造 發掘個人獨特視角: 鼓勵讀者關注生活,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形成自己獨特的觀察角度和思考方式。 跨界融閤與新概念運用: 介紹如何藉鑒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知識和理念,豐富寫作的內容和形式。 實驗性寫作與個性風格探索: 鼓勵讀者嘗試新的錶達方式、結構布局,探索屬於自己的語言風格,形成鮮明的個人印記。 把握時代脈搏: 探討如何將時代精神、社會熱點、前沿科技等融入寫作,使作品更具時代感和生命力。 第十三章:寫作中的倫理與責任 知識産權與引用規範: 詳細講解著作權、版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確引用他人作品,避免抄襲。 信息真實性與避免誤導: 強調作為寫作者的社會責任,確保所傳播的信息準確無誤,不製造或傳播虛假信息、謠言。 客觀性與獨立思考: 引導讀者在寫作中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尊重事實,鼓勵獨立思考,不人雲亦雲。 語言的包容性與尊重: 倡導使用尊重不同群體、避免歧視性語言的寫作方式。 附錄:寫作練習與資源推薦 分類寫作練習題: 提供針對不同文體、不同技巧的綜閤性寫作練習,幫助讀者鞏固所學。 優秀範文賞析: 精選古今中外經典寫作範例,並附帶賞析,供讀者學習藉鑒。 寫作工具與軟件介紹: 推薦實用的寫作輔助工具、語法檢查軟件、文獻管理軟件等。 拓展閱讀書目: 推薦與寫作相關的經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結語 《實用現代寫作指南:技巧、範例與創新》(第六版)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位良師益友。我們期望通過本書,幫助每一位讀者點燃寫作的熱情,掌握科學的寫作方法,剋服寫作的障礙,最終成為一名自信、齣色、富有影響力的寫作者。無論您的起點如何,本書都將為您鋪就一條通往卓越寫作之路的堅實階梯。讓我們一起,用文字的力量,構建更清晰的錶達,傳遞更深刻的思想,創造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