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傢經典之作
中國曆代統治者奉行外法內儒的政策,《商君書》作為法傢代錶作,影響中國幾韆年,曆代帝王必讀的治國寶捲。
★現代企業管理可藉鑒之書
用於企業管理與商業經營,可以幫助個人緻富發財;用於政治改革和社會治理,可以實現富國強兵。
《商君書》又稱《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傢後學著作匯編而成。《漢書?藝文誌》中著錄29篇,現存26篇,其中第16篇、第21篇有目無文,實存24篇。一般認為本書是商鞅及其一派法傢的著作閤編。書中主張依法治國、重農抑商、重戰尚武、重刑輕賞,貶斥儒傢學說、縱橫傢及遊俠。
商鞅(約前395—前338),戰國時期政治傢、思想傢,法傢代錶人物,衛國人,又稱衛鞅、公孫鞅。喜刑名之術,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傢,史稱“商鞅變法”。
更法第X
墾令第二
農戰第三
去強第四
說民第五
算地第六
開塞第七
壹言第八
錯法第九
戰法第十
立本第十一
兵守第十二
靳令第十三
修權第十四
徠民第十五
刑約第十六
賞刑第十七
畫策第十八
境內第十九
弱民第二十
禦盜第二十一
外內第二十二
君臣第二十三
禁使第二十四
慎法第二十五
定分第二十六
附錄一 六法
附錄二 史記·商君列傳
【原文】
聖人知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於農。歸心於農,則民樸而可正也,純純①則易使也,信②可以守戰也。壹則少詐而重居③,壹則可以賞罰進也,壹則可以外用也。夫民之親上死製也,以其旦暮從事於農。夫民之不可用也,見言談遊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賈之可以富傢也,技藝之足以口④也。民見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則必避農。避農,則民輕其居,輕其居則必不為上守戰也。凡治國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摶也,是以聖人作壹,摶之也。國作壹一歲者,十歲強;作壹十歲者,百歲強;作壹百歲者,韆歲強;韆歲強者王。君修賞罰以輔壹教,是以其教有所常,而政有成也。
【注釋】
①純純:淳樸厚道。
②信:真誠,誠信。
③重居:安土重遷。
④口:糊口。,通“糊”。
【譯文】
聖明的君主懂得治理國傢的要領。因此命令百姓專心務農。專心務農,百姓就樸實好管理,淳樸就容易役使,誠信便可
以守城作戰。百姓專心農戰,就很少奸詐而安土重遷,百姓專心農戰,就能用奬賞和懲罰鼓勵上進,百姓專心農戰,就可以讓他們來對外作戰。百姓親附國君為瞭法令犧牲自己,是因為他們從早到晚都從事農耕。百姓如果不能被役使,是因為看到靠空談遊說的人以侍奉國君而尊貴,商人可以發財緻富,手工業者也能養傢糊口。百姓看到這三種人輕鬆又賺錢,就必定會逃避農耕。逃避農耕,百姓就會輕易遷居。輕易遷居,就一定不會替國君守土作戰。凡是治國的人都害怕百姓散漫而不能凝聚。所以聖明的君主實行農戰政策,就是為瞭把百姓凝聚起來。百姓專心於農戰一年,國傢就能強大十年;百姓專心於農戰十年,國傢就能強大一百年;百姓專心於農戰一百年,國傢就能強大一韆年,強大一韆年就能稱王於天下。國君設定賞罰措施作為農戰的輔助手段,所以對百姓的教化有常法,治理國傢也就會有成效。
【原文】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賞賜而民親上,不待爵祿而民從事①,不待刑罰而民緻死。國危主憂,說者成伍,無益於安危也。夫國危主憂也者,強敵大國也。人君不能服強敵破大國也,則修守備,便地形②,摶民力,以待外事③,然後患可以去,而王可緻也。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無用,止浮學事淫④之民,壹之農,然後國傢可富,而民力可摶也。
【注釋】
①從事:從事農戰。
②便地形:占據有利地形。
③外事:外敵入侵。
④事淫:從事不正當職業。
【譯文】
國君掌握瞭統治百姓X關鍵的原則,所以不等國君賞賜民眾,民眾便親附國君,不等國君封爵加祿百姓便從事農戰,不等國君使用刑罰百姓就拼死效命。當國傢危亡、國君憂愁的時候,空談之士成群,卻對國傢的安危沒有任何好處。國傢危亡、國君憂愁是因為遇上瞭強大的敵國。國君不能戰勝強敵,攻破大國,就要修整防禦設施,占據有利地形,聚集百姓力量,應付外敵入侵,這樣外患可以消除,而稱王天下的目的纔能達到。因此明君治理國傢應專心農戰,去除那些無用的東西,禁止百姓學習浮華的學問、從事不正當職業,讓他們專心農耕,這樣國傢就能富強,百姓的力量也可以凝聚瞭。
這本書帶來的,是一種對“權力運作機製”的冷峻認知。我不是曆史專業的學生,但通過閱讀它,我對古代國傢機器的運行原理有瞭更直觀的認識。它沒有迴避商鞅思想中那些令人不安的部分,比如對個體自由的極大抑製,但同時也清晰地展示瞭,在那個特定的曆史階段,這些嚴苛的製度是如何有效地解決瞭“一盤散沙”的社會結構問題,並為後來的大一統奠定瞭製度基礎。注釋對這些悖論的處理非常得體,它既沒有美化這種集權,也沒有簡單地套用現代價值觀進行批判,而是將其置於曆史的熔爐中去考察其功用和代價。讀完後,我的感受是復雜而深刻的,它提供瞭一種審視現代社會治理模式的獨特視角,促使人去思考:效率與人性,在國傢建設中,究竟該如何權衡?這是一本需要反復品讀、常讀常新的佳作。
評分對於傳統國學愛好者來說,如何高效地吸收先秦文獻的精華,是一門技術活。我之前嘗試過幾版不同的《商君書》解讀,總感覺不是注釋過於簡略,導緻理解失焦,就是譯文過於學術化,失去瞭原文的“鋒芒”。而這一版做得非常平衡。它的譯文部分,我個人非常欣賞,它摒棄瞭那種刻闆的“之乎者也”的仿古腔調,而是用一種清晰、現代但又不失古樸韻味的中文來重述,讀起來如同與一位博學的先賢對談。比如,對於商鞅強調的“法不阿貴”的論述,譯文處理得既有力量感,又精準地把握瞭其內在的政治目的,沒有過度美化或貶低。這種閱讀體驗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讓我能夠將更多精力集中在對文本思想脈絡的把握上,而不是糾結於某個生僻詞匯的字麵含義。
評分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個版本的價值在於其對“文白對照”的精妙處理。它不是簡單的左右分欄,而是將注釋融入到譯文流綫中,使得讀者在閱讀譯文時,隨時可以查閱原文的對應處,進行即時性的文本比對和印證。這種交互式的閱讀體驗,對於我們探究不同曆史時期對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讀演變,提供瞭極大的便利。例如,書中對“公私之分”的討論,在注釋中引用瞭後世儒傢和法傢的對比觀點,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原本枯燥的古代條文瞬間鮮活瞭起來。我感覺,齣版方在製作這個係列時,是真的下足瞭功夫去構建一個完整的閱讀生態,而不是簡單地堆砌文字。這種對細節的關注,最終造就瞭一本真正有內涵的精粹讀本。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版式設計,透露齣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感。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分量和紙張的質感,就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讀物,而是可以珍藏的學術夥伴。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在處理一些關鍵概念,比如“壹”、“循”、“兵”、“法”這些核心法傢術語時,采用瞭多角度的詮釋,這一點在以往我閱讀的各類諸子百傢選本中是很少見的。很多時候,我們讀古代經典,常常被“穿鑿附會”的翻譯誤導,以為商鞅的思想就是冷酷無情的工具理性。然而,通過這個版本的詳細梳理,我發現其背後蘊含著一套極其嚴密的邏輯閉環,關乎國傢治理的效率與公正性,甚至觸及瞭人與權力之間永恒的博弈。它不僅僅是讓我們“知道”商鞅說瞭什麼,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理解”他為什麼這麼說,以及這種“說”的力度究竟有多大。
評分這部《商君書》的注疏和譯文版本,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種嚴謹又不失通俗的編排方式。我一直覺得,研究古代典籍,最怕的就是晦澀難懂的原文和過於生硬的白話翻譯,讀起來就像在啃一塊硬骨頭。但這本書巧妙地將原文、細緻的注釋和流暢的譯文並置對照,使得即便像我這樣對先秦法傢思想隻有粗淺瞭解的讀者,也能毫不費力地跟進商鞅的銳利思辨。那些關於“耕戰”和“度量衡”的論述,在現代的語境下重新被解讀和審視時,那種震撼力是難以言喻的。注釋部分尤其值得稱贊,它不是簡單地解釋詞義,而是深入到當時的政治生態和曆史背景中去挖掘文本的深層意涵,真正做到瞭“以史證文,以文釋史”。讀完第一編,我對秦國由弱變強的那套製度設計邏輯,已經有瞭脫胎換骨的理解。
評分版本信息沒有問題,說明解釋清晰明瞭
評分還行吧,還沒仔細看,好像不錯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挺不錯的!!!
評分說實話沒收到貨,沒有電話提醒,也去代收點找過,都木有
評分挺不錯的!!!
評分效果不錯的,下次還會再來
評分很好的書,認真閱讀就好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