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古注(套装1-11册)

十三经古注(套装1-11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 郑玄 等 注
图书标签:
  • 十三经
  • 古注
  • 经典
  • 文化
  • 历史
  • 文献
  • 学术
  • 国学
  • 传统
  • 注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10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5268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21
套装数量:11
字数:30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自唐宋以来,流行的《十三经》注本多为注疏合行,卷帙浩繁,翻检困难。为便于使用,明崇祯年间永怀堂刻本《十三经古注(共11册)》是由郑玄编著,删汰极其繁冗的唐宋注疏,保留汉晋古注,使后学者既可清晰阅读郑玄、王弼等一代经学大师的经典解读,又可免去注疏杂陈无从下手的困扰。这种简约的优势,尤其适合今人检索和阅读。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不研读十三经而奢谈中国文化,无异痴人说梦。十三经所蕴含的的巨大文化价值自不待言。时下也有许多十三经的现代人解读,但是,要真正的了解十三经,还是要读古人的注释才是正道。清人阮元编的《十三经注疏》是较好的读本,但是篇幅巨大。要精读一遍,实在不是件容易事。而《十三经古注》比《十三经注疏》在内容上则简洁得多。是书繁体竖排。字大可读,正文约相当于4号字,注解的文字约相当于5号字,所以可读性很强。非常适合诵读和研习。仅有美中不足的是,是书开本很大,16开,如果要日常携带的话,那就得准备一个很大的书包,而普通的书包显然不能承担这一重大任务。这也算是一种遗憾吧。当然,16开的书也不是不好,或许中华书局出版的本意是,希望16开的十三经给人一种厚重感。而这种厚重感则被中华书局出版的《十三讲注疏》发挥到了,也是16开,厚厚的五大本,每一本的重量比砖头还要重很多。也许出版社不愿意看到人们能够很随意或者很轻易地携带《十三经》,毕竟繁体竖排、古版本的《十三经》承载的文化太重了。所以,出版社也就如此厚重地以大开本、大砖头的形式出版十三经。不过,这一套《十三经古注》的版式比以前出版的《十三经注疏》终究是一个很大进步了。至少,这套《十三经古注》被分成了十一册出版,至少,每一本都不像《十三经注疏》那么的结实了。这是一个大进步。试想,未来的某一天,中华书局再次出版《十三经古注》或者《十三经注疏》时,能够以32开出版,分册出版,同时,也要把正文的字大一些,正文4号字,注释小四号字,繁体竖排,原滋原味的以古版印刷,那才是较大的进步。
  ——某网友

目录

《十三经古注 1》
周易
卷第一
上经








小畜

卷第二
上经


同人
大有






卷第三
上经
噬嗑



无妄
大畜

大过


卷第四
下经



大壮
……

《十三经古注 2》
毛诗
卷第
国风
周南
开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置
芣莒
漠庚
汝墳
麟之趾
召南
鹊巢
采蘩
草蟲
采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靁
操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麕
何彼襛矣
……

《十三经古注 3》
《十三经古注 4》
《十三经古注 5》
《十三经古注 6》
《十三经古注 7》
《十三经古注 8》
《十三经古注 9》
《十三经古注 10》
《十三经古注 11》

前言/序言


《十三经古注》——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 一、 经典之缘起:何为十三经? 十三经,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经典,是历代士人修身治国、明德达人的根本大法。《十三经古注》顾名思义,是汇集了十三部经典及其历代以来,特别是汉唐宋明等重要学术时期留下的精粹古注。这套书籍,如同一座巍峨的知识殿堂,将先哲的思想智慧,以最详实、最权威的注疏形式,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十三经,具体指: 1.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乃阴阳变化、宇宙演化的哲理之书,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和预测未来的智慧。 2. 《尚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录了尧、舜、禹、汤、文、武等古代帝王和君臣的言行,是治国理政、道德教化的重要教材。 3.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内容广泛,涉及民情风俗、政治讽喻、爱情歌颂等,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4. 《礼记》:记录了古代的礼仪制度、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了“礼”在社会运行和个人修养中的关键作用。 5. 《乐记》:与《礼记》同源,是探讨音乐与社会、政治、人伦关系的重要文献,阐述了音乐的教化功能和道德意义。 6. 《周礼》:记录了周朝时期官制、行政体制、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制度,是古代政治学和制度史的宝贵资料。 7. 《仪礼》:详细记载了古代各种礼仪活动的具体程序和细节,如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是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 8.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经典,记录了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的精辟论述,影响深远。 9. 《孟子》: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仁政”和“性善论”,对后世政治哲学和思想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10. 《大学》:一篇阐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的文章,强调“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治学次第。 11. 《中庸》:阐述了儒家关于中道、持中、慎独等人生修养和哲学思想的经典,强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2. 《孝经》:专门论述孝道的经典,将孝视为“德之本”,强调孝是立身处世、治国安民的基础。 13. 《尔雅》:中国古代第一部辞书,解释了各种名词的含义,对古代汉语和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 二、 古注之精髓:为何珍视古注? “古注”二字,承载着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历史智慧。一部经典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的思想深度,更在于后世学者如何解读、阐释和传承。古注,便是历代先贤对十三经文本进行深入研究、解读和辨析的结晶。 穿越时空的对话: 古注如同桥梁,连接了我们与古人的思想。它们是先贤们在各自时代背景下,运用当时的学识、语言和方法,对经典文本进行梳理、考订、注解的成果。通过阅读古注,我们能够体会到不同时代学者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看到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字斟句酌的考究: 古注的作者,往往是学养深厚、治学严谨的大儒。他们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从字词的训诂,到语法的分析,再到思想的阐释,古注都展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致与深刻。 多角度的解读: 历代学者治学风格各异,对经典的理解也各有侧重。有的偏重字义的考证,有的侧重思想的发挥,有的则注重文本的校勘。因此,一套包含多种古注的丛书,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解读框架,避免一家之言的局限。 思想传承的脉络: 儒家思想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通过一代代学者的注疏与阐发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古注不仅是对经典的注释,更是对儒家思想流派、学术争鸣和发展演变的生动记录。阅读古注,就是在追溯中国思想史的脉络。 还原经典的原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的文本可能出现讹误或脱漏。许多古注都包含了对文本的校勘工作,考订异文,辨析真伪,力求还原经典最原始、最准确的面貌。这对于进行严谨的学术研究至关重要。 三、 《十三经古注》(套装1-11册)——价值与意义 《十三经古注》(套装1-11册)这套精心编纂的巨著,将上述十三部经典及其代表性的古注汇集一堂,为读者打开了通往中国古代智慧的宝库。 系统性与完整性: 11册的套装,意味着它尽可能全面地收录了十三经及其重要的古注。这种系统性保证了读者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一套完整收录的十三经古注,是任何想要深入研习儒家经典的学者或爱好者不可或缺的工具。 权威性与可靠性: 丛书的编纂者,必然经过了审慎的选择,收录的是历代学术界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古注。这意味着读者可以信赖书中所呈现的内容,减少了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自行甄别的难度。 学术研究的基石: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政治、教育等领域的学者而言,这套《十三经古注》是不可或缺的学术工具。它是原始文献的重要来源,是检验和发展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当下,重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经古注》正是承载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它让深藏于故纸堆中的先哲智慧,得以重现光彩,滋养今人的心灵,并激发创新。 个人修养的指南: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是怎样做一个“君子”,怎样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十三经古注》所包含的智慧,能够引导读者反思自身,提升道德修养,涵养人格,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思想启蒙的阶梯: 对于初学者而言,十三经本身可能略显艰深。但通过古注的解读,那些看似遥远的道理,会变得清晰易懂。这套书能够成为引导读者走进经典、理解传统思想的绝佳阶梯。 四、 结语:一本传世的智慧宝藏 《十三经古注》(套装1-11册)并非仅仅是书籍的堆砌,它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是一份馈赠给后人的智慧宝藏。它所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精神基因,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安顿心灵的深刻启示。 阅读这套书,如同在历史的长河中航行,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的教诲,感受他们思想的光辉。无论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为了个人修养,亦或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切热爱,这套《十三经古注》都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藏、研读,并代代相传。它将帮助我们理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领悟“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怀,掌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路径,最终抵达更开阔的精神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十三经古注》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儒家经典颇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过于白话,丧失了古韵,要么注解过于简略,难以深入。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厚重感,整整十一册,沉甸甸的,光是翻阅就觉得充满了学问的底蕴。打开第一册,扑面而来的是泛黄的纸张和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将人拉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些“古注”,它们不像现代的注解那样直白,而是保留了原文的语感,字斟句酌,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背后都蕴含着前人的智慧和考量。有时候,读一篇古文,看到一个生僻的词,习惯性地去翻现代的词典,往往只得到一个大概的意思。但在这套书里,古注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这个词,甚至引用其他的古籍来佐证,那种层层递进的释义方式,让我对词语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而且,不同的经书,注解的风格也略有差异,有的侧重于音韵,有的侧重于训诂,还有的则直接阐述其哲学思想,这种多元化的注解方式,让我感受到经典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常常花上一下午的时间,仅仅是解读一小段文字,然后在脑海中勾勒出古人论道的场景,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其他任何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说实话,刚收到这套《十三经古注》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想着自己水平有限,是否能真正领略其中的精髓。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套书的编排非常用心,每一卷经书后面都附有详细的古注,而且,这些古注并非是单一的某种学派的解读,而是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观点,这就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我尤其喜欢那些对字词的溯源和辨析,很多时候,我们现代人对一些古语的理解,可能已经偏离了其本来的意思。古注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拨开迷雾,重新认识这些古老智慧的真正含义。举个例子,在解读《论语》时,我常常会对一些看似简单的对话感到困惑,但通过古注的解释,我才明白,那些看似朴素的言语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而且,这套书的古注并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很多注解都充满了文采,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我甚至会把一些精彩的注解摘抄下来,反复品味。这套书不仅仅是学习经典的工具,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着我一步步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

评分

这套《十三经古注》是我近几年来购入的最具价值的图书之一。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深入理解儒家经典的精髓,但市面上的许多解读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艰深,难以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这套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遗憾。它所收录的“古注”,并非是单一学派的论调,而是汇集了历代学者的智慧结晶,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段经文。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字词的细致考证,很多时候,一个字的本义,或者其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现代的理解可能会有所偏差。而古注则能提供非常详实、有据可依的解释,甚至会引用大量的文献来佐证,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让我受益匪浅。阅读这套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人的智慧殿堂,与先贤们进行着无声的交流。它不仅仅是一套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传统文化深邃之门的钥匙,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评分

我对这套《十三经古注》的评价,可以用“相见恨晚”来形容。在此之前,我尝试阅读过不少关于儒家经典的解读,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要么过于 superficial,要么过于 theoritcal,缺乏一种 connect with the original text 的感觉。这套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每一册都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古老注解,它们并非是现代人站在自己的视角上去解读,而是尽量还原了原汁原味的古人智慧。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字词的考据,很多时候,一个字在不同的古注中会有不同的解读,而这套书会将这些不同的声音都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辨析,去思考。这种开放性的解读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而且,古注的语言风格也极大地吸引了我,它们不像现代的学术论文那样生涩难懂,而是充满了文采和韵味,读起来如品茗论道,回味无穷。我常常会因为某句古注的精妙而反复咀嚼,仿佛能从中品出更深层次的意境。

评分

我原本是抱着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购入这套《十三经古注》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刚开始翻阅时,我对那些密密麻麻的古注有些畏惧,担心自己难以理解。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却被深深吸引了。那些古注并非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凝聚了历代先贤的智慧与心血。我尤其欣赏其对原文的细致入微的解读,对于一些可能产生歧义的字词,古注会提供多种解释,并分析其合理性,甚至引用大量的史料和文献来旁征博引,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肃然起敬。通过阅读这些古注,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对话,感受他们思想的博大精深。有时候,我会因为一句古注的精辟而拍案叫绝,也会因为对某个观点的困惑而反复推敲。这套书不仅仅是帮助我理解经典,更是让我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探究,如何去理解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它已经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都会翻阅,总能在其中获得新的启迪。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自唐宋以来,流行的《十三经》注本多为注疏合行,卷帙浩繁,翻检困难。为便于使用,明崇祯年间永怀堂刻本《十三经古注(共11册)》是由郑玄编著,删汰极其繁冗的唐宋注疏,保留汉晋古注,使后学者既可清晰阅读郑玄、王弼等一代经学大师的经典解读,又可免去注疏杂陈无从下手的困扰。这种简约的优势,尤其适合今人检索和阅读。

评分

京东上好佳!

评分

更多精彩请点击:

评分

百年经典值得收藏,我惦记它不是一天两天了,还是中文专业的哥们推荐的,中华的书不错,而且这个版本是原注。

评分

活动购买很划算,质量好送货快,京东自营一直信赖,感谢送货上门,下次再来买。

评分

收藏朗读俱佳

评分

卷帙浩繁,非穷毕生之精力不可精研

评分

有兴趣的,不妨收一套,慢慢品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