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朱自清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099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99118
包装:精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2
字数:100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前有朱子注四书,后有“朱子”解经典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注四书,作用之一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朱自清谈经典,其意亦在普及经典文化。
★鲁迅、叶圣陶、杨振声共同推荐
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鲁迅
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叶圣陶
因为这本书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叶圣陶
★国学经典,统统囊括
《周易》《尚书》《说文解字》 《诗经》《春秋》《史记》《汉书》……
诗书经典,自有体系;经史子集,各有述列。
★触得到的文化积淀,与朱自清的直接对话
五千年的文化积累,留下浩如烟海的经典之作。朱自清先生亲自挑选,苦心编撰。从《经典常谈》中看经典,自如高山观云海。
★精装小开本,轻巧便携
精装典藏版,带来更有质感的阅读体验;便携小开本,随时随地领悟经典文化。

内容简介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撰写的一部讲述国学经典文化的著作。我国经典浩繁艰晦,往往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朱自清作《经典常谈》,意在启发一般人亲近经典的兴趣,将他们引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经典常谈》共十三篇文章,书中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延以《周易》《尚书》《诗经》等经部,《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部,后加诸子、辞赋、诗、文,脉络清晰条理,对于读者了解中国国学经典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著作有《新诗杂谈》《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精彩书评

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鲁迅
因为这本书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叶圣陶
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杨振声
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叶圣陶

目录

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 1
《周易》第二 / 15
《尚书》第三 / 26
《诗经》第四 / 40
三《礼》第五 / 51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 60
四书第七 / 70
《战国策》第八 / 80
《史记》《汉书》第九 / 89
诸子第十 / 110
辞赋第十一 / 129
诗第十二 / 142
文第十三 / 162

精彩书摘

《说文解字》第一
朱自清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 ;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功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荀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一”是“专一”的意思,这儿只说仓颉是个整理文字的专家,并不曾说他是造字的人。可见得那时“仓颉造字说”还没有凝成定型。但是,仓颉究竟是什么人呢?照近人的解释,“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可能因为这点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的圣人。事实上商契也许和造字全然无涉,但是这个传说却暗示着文字起于夏、商之间,这个暗示也许是值得相信的。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始见于《说文序》。“仓颉造字说”大概凝定于汉初,那时还没有定出他是哪一代的人;《说文序》所称,显然是后来加添的枝叶罢了。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他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这时候贵族阶级已经没有了,所以渐渐注重一般的识字教育。到了汉代,考试史、尚书史(书记秘书)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识字需要字书,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做的。这部书已经佚去,但许慎《说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称为“大篆”,字体和小篆差不多,和始皇以前三百年的碑碣器物上的秦篆简直一样,所以现在相信这只是始皇以前秦国的字书。“史籀”是“书记必读”的意思,只是书名,不是人名。
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做了《仓颉篇》七章,赵高做了《爰历篇》六章,胡母敬做了《博学篇》七章。所选的字,大部分还是《史籀篇》里的,但字体以当时通用的小篆为准,便与“籀文”略有不同,这些是当时官定的标准字书。有了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汉初,教书先生将这三篇合为一书,单称为《仓颉篇》。秦代那三种字书都不传了,汉代这个《仓颉篇》,现在残存着一部分。西汉时期还有些人做了些字书,所选的字大致和这个《仓颉篇》差不多,就中只有史游的《急就篇》还存留着。《仓颉》残篇四字一句,两句一韵。《急就篇》不分章而分部,前半三字一句,后半七字一句,两句一韵,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这些书和后世“日用杂字”相似,按事类收字——所谓分章或分部,都据事类而言。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做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做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说文序》提起出土的古器物,说是书里也搜罗了古器物铭的文字,便是“古文”的一部分,但是汉代出土的古器物很少;而拓墨的法子到南北朝才有,当时也不会有拓本,那些铭文,许慎能见到的怕是更少,所以他的书里还只有秦篆和一些晚周民间书,再古的可以说是没有。到了宋代,古器物出土的多了,拓本也流行了,那时有了好些金石、图录考释的书。“金”是铜器,铜器的铭文称为金文。铜器里钟鼎最是重器,所以也称为钟鼎文,这些铭文都是记事的。而宋以来发现的铜器大都是周代所做,所以金文多是两周的文字。清代古器物出土的更多,而光绪二十五年(西元1899年)河南安阳发现了商代的甲骨,尤其是划时代的。甲是龟的腹甲,骨是牛胛骨。商人钻灼甲骨,以卜吉凶,卜完了就在上面刻字纪录。这称为甲骨文,又称为卜辞,是盘庚(约西元前1300年)以后的商代文字,这大概是最古的文字了。甲骨文、金文,以及《说文》里所谓“古文”,还有籀文,现在统统算作古文字,这些大部分是文字统一以前的官书。甲骨文是“契”的,金文是“铸”的。铸是先在模子上刻字,再倒铜。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除“契”和“铸”外,还有“书”和“印”,因用的材料而异。“书”用笔,竹、木简以及帛和纸上用“书”。“印”是在模子上刻字,印在陶器或封泥上 。古代用竹、木简最多,战国才有帛,纸是汉代才有的。笔出现于商代,却只用竹木削成。竹木简、帛、纸,都容易坏,汉以前的,已经荡然无存了。

前言/序言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我国旧日的教育,可以说整个儿是读经的教育。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的项目,自然偏枯失调;况且从幼童时代就开始,学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后,读经渐渐废止。民国以来虽然还有一两回中小学读经运动,可是都失败了,大家认为是开倒车。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国文课程标准里却有“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话,高中的标准里更有“培养学生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的话。初、高中的国文教材,从经典选录的也不少,可见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不但没有废止,而且扩大了范围,不以经为限,又按着学生程度选材,可以免掉他们囫囵吞枣的弊病,这实在是一种进?步。
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似乎见到了这个,他注“四书”,一种作用就是使“四书”普及于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书”注后来成了小学教科书。又如清初人选注的《史记菁华录》,价值和影响虽然远在“四书”注之下,可也风行了几百年,帮助初学不少。但到了现在这时代,这些书都不适用了。我们知道,清代“汉学家”对于经典的校勘和训诂贡献极大。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本文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做简要的注,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所能成就的。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似乎就是这番用意,但离我们理想的标准还远着呢。理想的经典读本既然一时不容易出现,有些人便想着先从治标下手。顾颉刚先生用浅明的白话文译《尚书》,又用同样的文体写《汉代学术史略》,用意便在这里。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 编撰者的本心?了。
这部书不是“国学概论”一类。照编撰者现在的意见,“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感到自己满足,“概论”里好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的——其实什么都只有一点儿!“国学”这名字,和西洋人所谓“汉学”一般,都未免有笼统的毛病。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分别标明历史和语言,不再混称“国学”,确是正办。
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纲领。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为书太多了,没法子一一详论,而集部书的问题,也不像经、史、子的那样重要,在这儿也无须详论。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全篇的参考资料,开列在各篇后面;局部的,随处分别注明。也有袭用成说而没有注出的,那是为了节省读者的注意力;一般的读物和考据的著作不同,是无须乎那样严格的。
末了儿,编撰者得谢谢杨振声先生,他鼓励编撰者写下这些篇常谈。还得谢谢雷海宗先生允许引用他还没有正式印行的《中国通史选读》讲义,陈梦家先生允许我引用他的《中国文字学》稿本。还得谢谢董庶先生,他给我抄了全份清稿,让排印时不致有太多的错?字。

朱自清
一九四二年二月,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经典常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经典常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经典常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经典常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安心读书的时候

评分

从大师视角去把经典当成故事书或龙门阵来讲,本书是不错的体验。

评分

虽然囿于时代,但仍是很好的学术著作,愿国学渐植人心

评分

好书 好书 好书

评分

哈哈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非常满意,京东真是特别特别的棒活动价格非常划算,希望京东继续搞活动,为大家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

评分

很好,还没看。

评分

国学大家的作品,三联出版,值得收藏。

评分

¥25.5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经典常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