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裝修汙染檢測與控製技術手冊

室內裝修汙染檢測與控製技術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繼業,張峰,張旭 著
圖書標籤:
  • 室內裝修
  • 裝修汙染
  • 空氣質量
  • 檢測技術
  • 控製技術
  • 甲醛
  • VOC
  • 環保
  • 健康
  • 裝修材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053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55025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頁數:37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室內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室內空氣品質如何引起廣大居住者的關注。根據中國建築裝飾協會的統計數據,我國新建住宅裝修率達到95%以上,而有機閤成材料材料在裝修材料、設備、傢具等方麵的廣泛應用,緻使室內有害物質大量散發,嚴重影響瞭室內空氣品質。再加上室內人群産生的汙染和室外汙染進入室內,更加惡化瞭室內空氣品質,齣現瞭由於建築本身不環保而導緻的“病態建築綜閤癥”(SBS)。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世界上有將近30%的新建和整修的建築物受到SBS的影響,約有20%~30%的人員常被SBS癥狀所睏擾。  
本書根據國內室內空氣品質檢測與控製的先進經驗,依據國傢《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製規範》(GB 50325—2010)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的相關標準,編著瞭這本《室內裝修汙染檢測與控製技術手冊》。
本書較係統第介紹瞭室內空氣汙染、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與監測、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主要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室內空氣淨化技術、室內汙染控製與潔淨技術、室內環境檢測儀器的應用,以及室內空氣質量監測應用實例等內容具有內容豐富、資料先進、實用性強等特點。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我國最新規範、標準和方法,較係統地介紹瞭室內空氣汙染、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與檢測、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中主要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室內空氣淨化技術、室內空氣品質評價與控製、室內環境檢測儀器的應用、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應用實例等內容。
本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應用性和先進性,可供環境科學與工程等領域室內空氣檢測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建築工程和建築材料等專業的師生參閱。

目錄

第一章 室內空氣汙染概述
第一節室內空氣汙染的簡單介紹1
第二節室內空氣汙染源和汙染物2
一、室內空氣汙染物質的種類2
二、室內空氣汙染來源及特徵4
三、裝飾裝修材料引發室內空氣汙染6
四、裝飾裝修材料引發的室內空氣汙染新特點7
五、裝飾裝修材料引發的室內空氣汙染的防治9
第三節目前我國室內環境汙染情況10
一、由於建築工程材料造成的室內環境汙染11
二、由於室內裝飾裝修造成的室內環境汙染12
三、由於室內各種傢具造成的室內環境汙染13
第四節室內裝飾裝修材料與室內環境汙染關係14
第五節室內環境汙染控製體係與現行標準15
一、國外室內裝飾裝修汙染法規建設概述15
二、國外室內環境標準與相關産品認證製度17
三、我國室內空氣汙染控製與監管保障體係20
第二章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與監測
第一節室內空氣的質量監測40
一、室內空氣質量的重要性40
二、室內空氣質量的概念41
三、室內空氣質量監測42
第二節室內空氣的質量標準45
一、標準的基本概念45
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46
第三節室內空氣監測的質量保證48
一、質量管理的基本知識48
二、室內空氣監測數據處理與錶達50
第四節室內空氣汙染物種類與性質52
一、有機汙染物52
二、無機汙染物58
三、顆粒物和生物汙染物65
第五節室內空氣汙染物的監測方法67
一、室內空氣中有機汙染物的監測方法68
二、室內空氣中無機汙染物的監測方法69
第三章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中主要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
第一節人造闆的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71
一、人造闆材的主要類型72
二、人造闆及其製品有害物質國傢控製標準82
三、人造闆及其製品中甲醛釋放量檢測方法82
第二節溶劑型木器塗料的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89
一、溶劑型木器塗料的用途和分類89
二、溶劑型木器塗料的有害物質及危害90
三、溶劑型木器塗料選購注意事項91
四、溶劑型木器塗料有害物控製標準91
五、溶劑型木器塗料有害物檢測方法92
第三節內牆塗料的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96
一、內牆塗料的分類與要求96
二、內牆塗料中有害物質限量98
三、內牆塗料的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99
第四節膠黏劑的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103
一、膠黏劑的組成與分類103
二、膠黏劑的主要有害物質及其危害104
三、室內裝修用膠黏劑有害物質限量105
四、膠黏劑中有害物質的檢測方法105
第五節壁紙的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112
一、壁紙的用途與分類112
二、壁紙主要有害物質及危害113
三、壁紙有害物質及控製標準114
四、壁紙有害物質檢測方法115
第六節聚氯乙烯捲材地闆的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119
一、聚氯乙烯捲材地闆的分類與特點119
二、聚氯乙烯捲材地闆的主要有物質及危害122
三、聚氯乙烯捲材地闆的有害物質控製標準123
四、聚氯乙烯捲材地闆的有害物質檢測方法124
五、選擇聚氯乙烯捲材地闆時的正確方法125
第七節地毯、地毯襯墊及地毯膠黏劑汙染物質與控製125
一、地毯的分類方法126
二、地毯的主要技術性能128
三、地毯、地毯襯墊及地毯膠黏劑的有害物質及危害129
四、地毯、地毯襯墊及地毯膠黏劑的有害物質的標準129
五、地毯、地毯襯墊及地毯膠黏劑的有害物質的檢測130
六、地毯、地毯襯墊及地毯膠黏劑的有害物質的控製132
第八節混凝土外加劑的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133
一、混凝土外加劑的分類和用途133
二、混凝土外加劑的主要有害物質及危害135
三、混凝土外加劑的有害物質控製標準136
四、混凝土外加劑的有害物質檢測方法136
五、混凝土外加劑有害物質的控製137
第九節天然石材的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138
一、岩石的形成與分類138
二、天然石材的技術性質139
三、建築裝飾飾麵石材141
四、天然石材的主要有害物質及危害143
五、天然石材有害物質國傢控製標準147
六、天然石材有害物質檢測方法148
七、天然石材有害物質控製措施149
第十節室內紡織品的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151
一、紡織品的用途與分類151
二、室內紡織品的主要有害物質及危害152
三、室內紡織品有害物質國傢控製標準155
四、室內紡織品有害物質的檢測方法157
五、室內紡織品有害物質的控製措施162
第十一節木傢具的汙染物質檢測與控製164
一、木傢具的用途與分類164
二、木傢具的主要有害物質及其危害166
三、木傢具中有害物質國傢控製標準166
四、木傢具中有害物質的檢測方法167
五、木傢具中有害物質的控製措施169
第四章室內空氣淨化技術
第一節室內空氣汙染淨化概述173
一、室內空氣汙染淨化的重要性173
二、室內空氣汙染的特點174
第二節室內空氣淨化技術175
一、室內空氣的通風淨化176
二、室內空氣的過濾淨化176
三、室內空氣的吸附淨化179
四、室內空氣的催化淨化184
五、室內空氣的紫外消毒187
六、室內空氣的臭氧消毒190
七、空氣二氧化氯氧化法193
八、室內空氣負離子淨化196
九、室內空氣的生物淨化196
十、室內空氣的植物淨化197
第三節納米光催化技術的應用199
一、納米光催化技術概述199
二、納米光催化技術在室內環境中的應用203
第五章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與監測
第一節室內空氣品質的概述205
一、室內空氣品質的定義206
二、汙染物種類及研究概況207
三、室內空氣品質的控製方法209
四、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措施209
五、對室內空氣品質的展望210
第二節室內空氣品質評價方法211
一、室內空氣品質的主觀評價方法211
二、室內空氣品質的客觀評價方法220
三、室內空氣品質的綜閤評價方法232
四、國外的綜閤評價方法234
五、室內空氣品質評價方法的完善237
第三節室內空氣品質影響因素238
一、建築室外環境對室內空氣品質的影響238
二、暖通空調係統對室內空氣品質的影響242
三、建築裝飾材料對室內空氣品質的影響246
四、室內設施及人員對室內空氣品質的影響247
第四節室內空氣品質控製方法248
一、項目選址與規劃技術248
二、建築通風換氣策略249
三、室內防潮與除濕方法259
四、空調係統汙染控製技術262
五、室內空氣汙染源控製方法263
六、微生物汙染控製措施265
第六章室內環境檢測儀器的應用
第一節室內環境檢測儀器概論269
一、現場檢測儀器的發展概況和分類269
二、環境檢測中所用儀器的分類方法271
三、《建築工程室內環境現場檢測儀器》簡介274
四、我國環境檢測儀器技術發展進展277
五、我國在環境檢測儀器方麵的差距277
第二節室內空氣汙染物采樣儀器278
一、氣體汙染物采樣器278
二、顆粒物采樣器280
三、雙相多組分空氣采樣器286
四、空氣微生物采樣器288
第三節室內空氣中無機氣體汙染物檢測儀器296
一、二氧化硫檢測儀器296
二、二氧化氮檢測儀器300
三、一氧化碳檢測儀器303
四、二氧化碳檢測儀器309
五、臭氧檢測儀器312
六、氨檢測儀器315
七、硫化氫檢測儀器317
第四節室內空氣中有機氣體汙染物檢測儀器319
一、有機氣體汙染物分析常用檢測器319
二、便攜式氣相色譜儀和揮發性有機物檢測器321
三、苯、甲苯、二甲苯自動分析儀322
四、甲醛檢測儀器323
第五節室內空氣中顆粒物測定儀器324
一、光散射法顆粒物測定儀器324
二、β射綫吸收法顆粒物測定儀器327
三、壓電晶體差頻法顆粒物測定儀器329
第六節室內環境與建材放射性檢測儀器330
一、環境與建材放射性檢測的特點331
二、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檢測儀器332
三、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檢測儀器332
四、室內空氣中氡的測量儀器334
第七節室內熱環境參數測定儀器338
一、空氣溫度測量儀器339
二、空氣濕度測量儀器340
三、空氣風速測量儀器341
四、輻射熱的測量儀器342
五、室內的新風量和換氣量測定方法343
六、熱環境綜閤參數測定方法和儀器345
第八節室內環境噪聲及空氣離子測量儀器346
一、室內噪聲測量儀器346
二、空氣離子測量儀器350
第七章室內空氣質量監測應用實例
第一節居住室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與評價355
一、居室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與評價實例355
二、居室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與評價實例361
第二節辦公樓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與評價364
一、二氧化碳的連續檢測365
二、新風量的測定366
三、測定結果匯總367
第三節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檢測368
一、標準麯綫的繪製369
二、氣壓及標準體積計算370
三、濃度計算371
四、測定結果匯總371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規範與實踐》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梳理瞭當代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領域的核心理論、標準規範及前沿實踐案例,旨在為城市規劃師、景觀設計師、建築師及相關管理者提供一套全麵、深入、可操作的專業指導。全書緊密圍繞“以人為本、生態優先、文化傳承、技術創新”的設計理念,深入探討瞭從宏觀的城市設計層麵到微觀的材料構造層麵的全過程控製。 第一部分:城市公共空間景觀的理論基礎與時代背景 第一章 城市公共空間的界定與功能演變: 本章首先明確瞭城市公共空間(包括廣場、街道、濱水空間、公園綠地等)的社會學、地理學和規劃學定義。通過曆史迴顧,分析瞭公共空間在不同曆史時期(如工業化、後工業化、信息時代)的功能變遷,強調瞭其作為城市“第三空間”和市民社會交往載體的核心價值。重點討論瞭當代城市更新中,如何通過景觀設計激活和重塑被邊緣化的公共空間。 第二章 可持續性與韌性設計理念: 深入闡述瞭景觀設計領域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城市生態壓力的迴應。本章詳細介紹瞭生態基礎設施(Green Infrastructure)的概念,包括雨洪管理(如低影響開發LID技術)、本土植物選擇的生態意義、生物多樣性廊道的構建等。韌性設計(Resilience Design)被視為核心議題,探討如何通過設計手段提高城市公共空間抵禦自然災害(如極端降雨、熱島效應)的能力,確保功能的長期穩定性。 第三章 場所精神與文化身份的營造: 聚焦於景觀設計中的“意義”層麵。本章探討瞭著名景觀理論傢如凱文·林奇、剋裏斯蒂安·諾伯格-舒爾茨等人的核心觀點,分析瞭“場所精神”(Genius Loci)如何通過對地域文脈、曆史記憶、地方材料的在地化錶達而得以確立。書中提供瞭多個城市曆史街區和紀念性廣場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平衡現代功能需求與文化遺産保護的關係。 第二部分: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的規範體係與技術導則 第四章 規劃設計階段的規範要求: 本章全麵解讀瞭國傢及地方層麵關於城市綠地率、開敞空間比例、日照標準、視綫通廊控製等強製性技術指標。詳細闡述瞭從城市總體規劃到詳細景觀設計方案的各個層級銜接要求,特彆是對於大型城市綜閤體周邊公共配套空間的設計規範。強調瞭公共空間的可達性、無障礙設計(Universal Design)的強製標準。 第五章 街道與步行環境的精細化設計: 街道作為城市最主要的公共空間,本章給予重點關注。內容涵蓋瞭街道功能分區(交通流綫、慢行係統、休憩空間)、街道傢具(Street Furniture)的選擇標準(包括座椅、標識、照明設備的技術參數)、人行道鋪裝的耐久性與防滑等級。引入瞭“街道生活質量指數”(Street Livability Index)的評估方法。 第六章 濱水空間的設計與水安全管理: 針對城市水係的修復與利用,本章提供瞭從生態護岸到親水性設計的技術指南。詳細介紹瞭生態駁岸(如緩坡、植被帶)與硬質駁岸的適用條件,以及在城市防洪標準下的景觀設計調整策略。同時,探討瞭水景(噴泉、疊水)的循環係統、水質控製及能耗優化技術。 第七章 公園綠地與休憩設施的設計標準: 細化瞭不同類型公園(社區公園、城市公園、專類公園)的功能配置比例。重點分析瞭休憩設施的設計學考量,包括人體工學在座椅設計中的應用、遮蔭結構的結構安全與材料選擇(如透光性、抗紫外綫能力)。對兒童遊戲場地的安全標準、器材選擇及空間布局進行瞭規範性的闡述。 第三部分:景觀材料構造與工程實施管理 第八章 景觀結構與排水構造技術: 深入探討瞭景觀工程的結構基礎。詳細闡述瞭硬質鋪裝層(石材、混凝土、透水材料)的基層處理、墊層配比和施工工藝,以及如何有效應對沉降、開裂等常見問題。重點介紹瞭現代景觀工程中應用的高效排水係統設計,包括盲溝、集水井的布局與維護。 第九章 園林植物配置的生態工程學: 本章超越瞭傳統的植物美學選擇,側重於植物在微氣候調節、土壤保持和水土保持中的工程作用。內容包括本地優勢植被群落的模擬、耐汙性強的鄉土樹種名錄、以及在復雜城市土壤條件下提高植物成活率的改良技術。強調瞭植物在不同季節的光影效果與空間限定功能。 第十章 景觀照明與智能控製係統: 探討瞭景觀照明在安全、導嚮和氛圍營造中的作用。標準涵蓋瞭不同照度等級的要求(如步道、雕塑、植被的區分照明)、燈具的選擇(光源類型、防護等級IP值、光束角控製)及節能技術(如LED應用、動態調光係統)。並簡要介紹瞭物聯網技術在公共空間環境監測(如溫濕度、空氣質量)中的初步應用。 第十一章 景觀工程的質量控製與竣工驗收: 提供瞭從材料進場檢驗、關鍵節點施工監控到最終竣工驗收的質量管理流程。強調瞭對隱蔽工程(如基礎、管綫預埋)的嚴格記錄與復核,以及竣工圖、維護手冊的編製規範,確保設計意圖能夠在後期運營維護中得以持續實現。 總結與展望: 本書最後總結瞭未來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特彆是在數字化設計工具(BIM/GIS集成)、氣候適應性設計深化以及市民參與式設計(Co-design)方法論的應用前景。 目標讀者: 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建築學、土木工程專業的高等院校師生;政府規劃管理部門、設計院所及施工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長期健康風險評估”的係統性構建。它不僅僅羅列瞭哪些物質有害,而是將汙染物暴露劑量與潛在的慢性病風險進行瞭量化關聯,特彆是針對兒童、孕婦和老人的特殊敏感性,有單獨的風險權重分析。這種以“健康結果”倒推“控製目標”的思路,極大地提升瞭這本書的社會意義。我注意到書中還專門闢齣一部分內容,講解瞭如何處理老舊房屋在二次裝修或翻新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氡氣、石棉等隱形殘留物問題,這在很多新建築導嚮的資料中是缺失的。這種對不同生命周期建築的包容性,體現瞭作者深厚的行業經驗和高度的責任感。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環境質量”的理解層次被拔高瞭,不再局限於錶麵的“乾淨”,而是深入到瞭分子層麵的安全與平衡。這本書無疑是行業內高標準人纔培養的基石,也是每一個對居住環境質量有高要求人士的“聖經”級彆的參考資料。

評分

我一直對建築材料的化學構成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尤其是那些看不見的“遊離”物質是如何影響我們日常呼吸的。這本書在材料科學與環境毒理學交叉的領域展現瞭極高的水準。它沒有停留在常見的汙染源描述,而是深入探討瞭高分子材料老化、潮濕環境催化作用下,汙染物釋放速率的變化機製。例如,書中對不同類型膠粘劑中遊離甲醛的動態釋放模型進行瞭推導和比較,這對於需要進行大型工程項目或對空氣質量有極高要求的場所(如醫院手術室或高端辦公樓)的設計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到瞭“交叉汙染”與“二次汙染”,這在國內很多普及性的讀物中是很少涉及的深度。作者清晰地闡述瞭,即便是使用瞭低釋放量的材料,如果通風不當或與其他釋放源堆積,最終的纍積效應依然可能超標。這種全生命周期視角的分析,使得這本書的理論深度達到瞭一個令人信服的高度,遠非市麵上那些隻教你買幾颱空氣淨化器瞭事的小冊子可以比擬。它提供的是一種係統性的、工程化的解決思路,而非臨時的“打補丁”方案。

評分

這本厚厚的《室內裝修汙染檢測與控製技術手冊》擺在桌麵上,光是名字就讓人感到一絲凝重。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裏麵充滿瞭各種復雜的化學公式和晦澀難懂的行業術語。然而,翻開書頁後,纔發現它的實用性和深入性遠超我的預期。比如,書中對甲醛、苯係物以及TVOC(總揮發性有機化閤物)的來源、遷移規律以及長期暴露的健康影響做瞭非常詳盡的分析,這部分內容簡直是為新裝修傢庭的業主量身定做的“健康警示錄”。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檢測技術——從傳統的活性炭管吸附法到更先進的實時監測儀器的使用規範——進行瞭手把手的拆解說明。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不同材料釋放特性的對比圖錶,清晰地展示瞭哪些新型環保材料可能依然存在隱患,哪些傳統材料在特定條件下反而更安全。這本書對於裝修行業的新手來說,簡直就是一本必須隨身攜帶的“避坑指南”,它教會的不僅僅是如何“找到”汙染,更是如何從源頭上“預防”汙染的發生,從選材到施工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細緻入微的指導,讓原本令人頭疼的裝修汙染問題,變得有章可循,不再是令人束手無策的“隱形殺手”。

評分

從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賦權”的感覺。在麵對裝修公司和材料供應商時,我們不再是隻能被動接受信息的一方。書中關於“氣味與濃度”的關聯性討論非常精闢,它告訴我們,僅僅依靠嗅覺判斷汙染程度是多麼不可靠,從而引導我們建立起科學的判斷基準。它詳細拆解瞭那些看似高大上的“負離子”、“光觸媒”等治理手段的實際作用機理,並評估瞭其長期效果,幫助讀者識破許多華而不實的營銷噱頭。我個人受益最大的是關於“通風策略”那一章節。它不僅說瞭要開窗,還具體分析瞭不同戶型、不同風嚮下的最佳對流路徑設計,甚至提到瞭機械通風係統(如新風係統)的過濾網選擇與維護周期。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相對嚴謹,但其核心目的始終圍繞著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它將高深的科學知識,以一種平實、邏輯清晰的方式傳遞給每一個關心自己和傢人健康的人,讓人感覺自己也掌握瞭一把對抗看不見危險的“科學武器”。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設施維護的技術人員,我最看重的是操作的可靠性和數據的可追溯性。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專業性令人贊嘆。它對各類檢測設備(從分光光度法到高效液相色譜法)的校準流程、現場操作的注意事項以及誤差分析,都做瞭近乎於標準操作規程(SOP)的詳盡描述。書中附件中的錶格和圖例,可以直接拿去指導現場的初級技術人員進行標準化采樣和分析。我特彆喜歡它對“限值標準”的演變曆史的梳理,清晰地展示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如中國GB標準、歐洲REACH法規)在毒理學認知進步過程中,汙染物排放限值是如何逐步收緊的。這種曆史縱深感,幫助我們理解當前標準的製定依據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它並沒有迴避“不確定性”問題,而是教會讀者如何評估檢測結果的置信區間,這對於齣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至關重要。這本書無疑是實驗室和現場技術人員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它把復雜的儀器分析過程,以一種嚴謹而可操作的方式呈現瞭齣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