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環境監測方法標準匯編:放射性與電磁輻射(第3版)》收集瞭截至2014年5月底前批準發布的分析放射性元素的測定方法相關標準54項,環境輻射與放射性監測與防護規定相關標準26項,放射性廢物管理的相關標準20項,共100項。
《環境監測方法標準匯編:放射性與電磁輻射(第3版)》收集的國傢標準的屬性已在本+目錄上標明(GB或者GB/T),年代號用四位數字錶示。鑒於部分國傢標準是在國傢標準清理整頓前齣版的,現尚未修訂,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樣;讀者在使用這些標準時,其屬性以本目錄上標明的為準(標準正文“引用標準”中標準的屬性請讀者注意查對)。
內頁插圖
目錄
一、監測方法
GB/T4078-2008放射性測量用樣品托盤、瓶子和試管的尺寸
GB/T6764-1986水中鍶-90放射化學分析方法發煙硝酸沉澱法
GB/T6766-1986水中鍶-90放射化學分析方法二-(2-乙基已基)磷酸萃取色層法
GB/T6767-1986水中銫-137放射化學分析方法
GB/T6768-1986水中微量鈾分析方法
GB/T11214-1989水中鐳-226的分析測定
GB/T11218-1989水中鐳的α放射性核素的測定
GB/T11219.1-1989土壤中鈈的測定萃取色層法
GB/T11219.21989土壤中鈈的測定離子交換法
GB/T11220.1-1989土壤中鈾的測定CL-5209萃淋樹脂分離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分光光度法
GB/T11221-1989生物樣品灰中銫-137的放射化學分析方法
GB/T11222.1-1989生物樣品灰中鍶-90的放射化學分析方法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萃取色層法
GB/T11223.1-1989生物樣品灰中鈾的測定固體熒光法
GB/T11224-1989水中釷的分析方法
GB/T11225-1989水中鈈的分析方法
GB/T11338-1989水中鉀-40的分析方法
GB/T11713-1989用半導體γ譜儀分析低比活度7放射性樣品的標準方法
GB/T11743-2013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譜分析方法
GB/T11848.11-1989鈾礦石濃縮物中釷的測定釷試劑光度法
GB/T12375-1990水中氚的分析方法
GB/T12376-1990水中釙-210的分析方法電鍍製樣法
GB/T12377-1990空氣中微量鈾的分析方法激光熒光法
GB/T12378-1990空氣中微量鈾的分析方法TBP萃取熒光法
GB/T12690.12-2003稀土金屬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雜質化學分析方法釷量的測定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和電感耦閤等離子體質譜法
GB/T13070-1991鈾礦石中鈾的測定電位滴定法
GB/T13071-2010地質水樣234U/238U、230Th/232Th放射性活度比值的測定萃淋樹脂萃取色層分離α能譜法
GB/T13072-2010地質水樣226Ra/228Ra放射性活度比值測定射氣法-β法
GB/T13272-1991水中碘-131的分析方法
GB/T13273-1991植物、動物甲狀腺中碘-131的分析方法
GB/T13370-1992二氧化鈾粉末和芯塊中鋰、鈉、鉀、銫的測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發射光譜法
GB/T13748.22-2013鎂及鎂閤金化學分析方法第22部分:釷含量的測定
GB/T13976-2008壓水堆核電廠運行狀態下的放射性源項
GB/T14011-1992陰極射綫管X射綫輻射測試方法
GB/T14057.1-2008放射性汙染錶麵去汙第1部分:試驗與評價去汙難易程度的方法
GB/T14502-1993水中鎳-63的分析方法
GB/T14503-2008放射性同位素産品的分類和命名原則
GB/T14582-1993環境空氣中氡的標準測量方法
GB/T14584-1993空氣中碘-131的取樣與測定
GB/T14674-1993牛奶中碘-131的分析方法
GB/T15053-2008使用輻射顯色薄膜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劑量測量係統測量吸收劑量的標準方法
GB/T15220-1994水中鐵-59的分析方法
GB/T15221-1994水中鈷-60的分析方法
GB/T16140-1995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譜分析方法
GB/T16141-1995放射性核素的α能譜分析方法
GB/T16145-1995生物樣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譜分析方法
GB/T17413.1-2010鋰礦石、銣礦石、銫礦石化學分析方法第1部分:鋰量測定
GB/T17413.2-2010鋰礦石、銣礦石、銫礦石化學分析方法第2部分:銣量測定
GB/T17413.3-2010鋰礦石、銣礦石、銫礦石化學分析方法第3部分:銫量測定
GB/T17863-2008釷礦石中釷的測定
GB/T21096-2013保健用熒光紫外燈測量和規範方法
GB/T26118.1-2010機械安全機械輻射産生的風險的評價與減小第1部分:通則
GB/T26118.2-2010機械安全機械輻射産生的風險的評價與減小第2部分:輻射排放的測量程序
GB/T26118.3-2010機械安全機械輻射産生的風險的評價與減小第3部分:通過衰減或屏蔽減小輻射
GB/T26168.1-2010電氣絕緣材料確定電離輻射的影響第1部分:輻射相互作用和劑量測定
二、監測與防護規定
GB6249-2011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
GB6566-2010建築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8702-1988電磁輻射防護規定
GB8999-1988電離輻射監測質量保證一般規定
GB10252-2009γ輻照裝置的輻射防護與安全規範
GB11215-1989核輻射環境質量評價一般規定
GB11216-1989核設施流齣物和環境放射性監測質量保證計劃的一般要求
GB11217-1989核設施流齣物監測的一般規定
GB11930-2010操作非密封源的輻射防護規定
GB12379-1990環境核輻射監測規定
……
三、廢物管理
前言/序言
圖書簡介:環境監測方法標準匯編 本書旨在為環境科學、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個全麵、權威的、涵蓋環境監測核心技術與規範的參考指南。本匯編聚焦於非電離輻射和非電離電磁環境的監測、評估與管理,內容詳實,條理清晰,是實驗室、監管機構和工業界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 第一部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技術與標準 本部分集中闡述當前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領域最前沿、最實用的技術方法與國傢/國際標準。它不僅收錄瞭基礎的采樣與前處理技術,更深入探討瞭復雜汙染源的精細化監測策略。 第一章:空氣質量基礎參數的采樣與分析 氣象要素的同步監測: 詳細介紹風速、風嚮、溫度、濕度、氣壓等基礎氣象參數的自動監測儀器的選型、布點原則與校準規範。重點闡述微氣象對汙染物擴散模型輸入參數的重要性及數據質量控製。 總懸浮顆粒物(TSP)、PM10、PM2.5的監測: 全麵梳理重量法、β射綫吸收法、微量振蕩天平法在不同監測場景下的適用性與局限性。重點對比瞭連續自動監測係統(CAMS)與手工采樣方法的標準化流程及數據比對要求。 氣態汙染物的采樣與分析: 涵蓋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的化學吸附法、導電聚閤載體法以及紫外/化學發光法的標準操作程序(SOP)。特彆增補瞭在低濃度監測環境下采用高精度分析儀器的校準麯綫建立與維護方法。 第二章:特定有毒有害氣體(VOCs)的監測 揮發性有機化閤物(VOCs)的監測策略: 詳細介紹環境空氣中數韆種VOCs的分類監測需求,包括光化學活性物種、芳香烴類、醛酮類等。 采樣富集技術: 深度解析瞭活性炭管、Tenax管、DVB樹脂等吸附劑的特性,以及在不同溫度和流速下對目標化閤物的捕集效率優化。著重介紹瞭實時監測中基於質子轉移反應質譜(PTR-MS)的應用。 分析與定量: 標準化瞭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和氣相色譜-火焰離子化檢測器(GC-FID)的分析流程,包括內標法和外標法的具體操作步驟,以及如何根據背景濃度和檢齣限(LOD)選擇閤適的進樣量。 第三章:區域性空氣質量模型的應用 高斯煙羽模型與歐拉網格模型的選擇: 闡述高斯模型(如AERMOD)在點源和局地傳輸中的適用性,以及歐拉模型在區域尺度和復雜地形條件下模擬能力。 排放清單的構建與校正: 指導用戶如何根據源強普查數據構建準確的排放清單,並結閤實際監測數據對模型參數進行敏感性分析和反演校正,以提高預測精度。 --- 第二部分:水體環境質量監測與分析方法 本部分提供瞭地錶水、地下水及海洋水體質量評估所需的主要監測參數、采樣規範及實驗室分析標準。重點關注重金屬、有機汙染物和水生生物毒性測試。 第四章:水質采樣與現場參數測定 規範化采樣流程: 詳細規定瞭不同類型水體(流動水、靜水、地下水井)的采樣深度、瓶體選擇(PFA、HDPE)、防交叉汙染措施以及樣品保存期限。 現場快速監測: 標準化瞭pH、電導率、溶解氧(DO)、濁度、水溫的現場多參數水質儀器的校準流程、傳感器維護與數據溯源要求。特彆強調瞭DO電極的極化時間控製。 第五章:水體中有機汙染物的分析 石油類與非極性有機物監測: 闡述瞭萃取-傅裏葉變換紅外光譜法(FT-IR)在測定油分析中的應用,並規範瞭液-液萃取、固相萃取(SPE)在去除乾擾物方麵的操作細節。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的檢測: 重點收錄瞭多氯聯苯(PCBs)、農藥(如DDT)的分析標準。采用高分辨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HRGC-HRMS)作為金標準,並提供瞭中等分辨儀器的性能驗證方案。 第六章:水體無機汙染物與痕量元素分析 重金屬的消解與測定: 詳細對比瞭硝酸-高氯酸消解法、微波消解法在處理不同基質水樣時的效率和安全性。 原子光譜技術應用: 規範瞭電感耦閤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ICP-OES)用於常量元素分析,以及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GFAAS)和電化學分析法在痕量重金屬(如As, Pb, Cd)精確測定中的操作細節與乾擾校正。 --- 第三部分:土壤與固體廢物監測標準 本部分聚焦於土壤汙染的普查、風險評估以及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特徵判定與安全處置前的監測要求。 第七章:土壤環境監測與風險評估 采樣代錶性與分層: 闡述瞭土壤網格法、定點法在不同汙染背景下的采樣設計。重點介紹瞭錶層土(0-20cm)、耕作層及深層土的區分采樣規範,以及土壤容重和水分含量的測定。 土壤有機質與理化性質: 標準化瞭Walkley-Black法測定有機碳、卡爾費休法測定水分等基礎參數的步驟,並提供瞭酸堿度對汙染物吸附影響的評估方法。 土壤中汙染物的提取與分析: 詳細規定瞭酸性提取法(如TCLP/EPA 3050B)在重金屬和部分有機物提取中的應用,以及對應ICP-MS的分析流程。 第八章:固體廢物與危險廢物特徵判定 浸齣毒性試驗(TCLP): 全麵介紹美國EPA方法3010A(酸性浸齣)和3015A(堿性浸齣)的試劑配製、樣品浸泡條件(pH控製、振蕩時間)及最終的浸齣液處理與分析標準。 反應活性與易燃性測試: 收錄瞭判定危險廢物是否具有反應性(如氰化物、硫化物釋放風險)的現場和實驗室快速測試方法,以及閉杯法測定閃點溫度的標準規程。 --- 第四部分:環境監測質量保證與控製(QA/QC) 本部分是全書的核心方法論支撐,確保所有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可比性和法律有效性。 第九章:實驗室內部質量控製 方法驗證與性能確認: 提供瞭綫性範圍確定、檢齣限/定量限的統計學計算方法(基於空白樣標準偏差),以及迴收率的係統性評估流程。 空白、標準物質與加標迴收: 詳細界定瞭程序空白、試劑空白的設置頻率,高、中、低濃度標準物質的日常麯綫校準要求,以及加標迴收率在不同濃度水平的允許偏差範圍。 儀器間溯源性與維護: 規定瞭關鍵分析儀器(如GC-MS, ICP-MS)的日常性能檢查(PQC)清單、維護周期,以及如何通過國傢標準物質確保數據與國際計量體係的溯源性。 第十章:現場監測與數據有效性 現場質控樣品的設置: 規範瞭現場平行樣、盲樣、空白樣的采集和標記流程,確保現場操作不引入係統誤差。 數據審核與有效性判斷: 提供瞭三級審核(操作者、質控負責人、項目經理)的數據審查流程圖,明確瞭哪些數據異常(如迴收率超限、基綫漂移)需要被剔除、重測或標記,從而保證最終報告的法律效力。 --- 本書特點: 權威性與實用性並重: 內容嚴格遵循國傢環保標準(GB/T係列)、行業標準(HJ係列)及國際認可方法(如EPA),同時注重實際操作中的難點與優化方案。 結構化分類: 按照環境介質(空氣、水、土壤)和功能需求(采樣、分析、質控)進行係統劃分,便於讀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方法對比與選擇: 對同類汙染物的不同分析方法進行瞭詳細的性能對比,指導用戶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最經濟、最適用的技術路綫。 適用對象: 環境監測站技術人員、環境工程谘詢公司、環保法律法規執行人員、環境科學與分析化學專業的研究生及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