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第3版)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环境监测
  • 放射性
  • 电磁辐射
  • 标准
  • 汇编
  • 检测方法
  • 环境科学
  • 法规标准
  • 第三版
  • 技术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76007
版次:3
商品编码:115653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18
字数:19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第3版)》收集了截至2014年5月底前批准发布的分析放射性元素的测定方法相关标准54项,环境辐射与放射性监测与防护规定相关标准26项,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相关标准20项,共100项。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第3版)》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本+目录上标明(GB或者GB/T),年代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其属性以本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内页插图

目录

一、监测方法
GB/T4078-2008放射性测量用样品托盘、瓶子和试管的尺寸
GB/T6764-1986水中锶-90放射化学分析方法发烟硝酸沉淀法
GB/T6766-1986水中锶-90放射化学分析方法二-(2-乙基已基)磷酸萃取色层法
GB/T6767-1986水中铯-137放射化学分析方法
GB/T6768-1986水中微量铀分析方法
GB/T11214-1989水中镭-226的分析测定
GB/T11218-1989水中镭的α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GB/T11219.1-1989土壤中钚的测定萃取色层法
GB/T11219.21989土壤中钚的测定离子交换法
GB/T11220.1-1989土壤中铀的测定CL-5209萃淋树脂分离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分光光度法
GB/T11221-1989生物样品灰中铯-137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
GB/T11222.1-1989生物样品灰中锶-90的放射化学分析方法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萃取色层法
GB/T11223.1-1989生物样品灰中铀的测定固体荧光法
GB/T11224-1989水中钍的分析方法
GB/T11225-1989水中钚的分析方法
GB/T11338-1989水中钾-40的分析方法
GB/T11713-1989用半导体γ谱仪分析低比活度7放射性样品的标准方法
GB/T11743-2013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
GB/T11848.11-1989铀矿石浓缩物中钍的测定钍试剂光度法
GB/T12375-1990水中氚的分析方法
GB/T12376-1990水中钋-210的分析方法电镀制样法
GB/T12377-1990空气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激光荧光法
GB/T12378-1990空气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TBP萃取荧光法
GB/T12690.12-2003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钍量的测定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13070-1991铀矿石中铀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GB/T13071-2010地质水样234U/238U、230Th/232Th放射性活度比值的测定萃淋树脂萃取色层分离α能谱法
GB/T13072-2010地质水样226Ra/228Ra放射性活度比值测定射气法-β法
GB/T13272-1991水中碘-131的分析方法
GB/T13273-1991植物、动物甲状腺中碘-131的分析方法
GB/T13370-1992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锂、钠、钾、铯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发射光谱法
GB/T13748.22-2013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2部分:钍含量的测定
GB/T13976-2008压水堆核电厂运行状态下的放射性源项
GB/T14011-1992阴极射线管X射线辐射测试方法
GB/T14057.1-2008放射性污染表面去污第1部分:试验与评价去污难易程度的方法
GB/T14502-1993水中镍-63的分析方法
GB/T14503-2008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GB/T14582-1993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14584-1993空气中碘-131的取样与测定
GB/T14674-1993牛奶中碘-131的分析方法
GB/T15053-2008使用辐射显色薄膜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剂量测量系统测量吸收剂量的标准方法
GB/T15220-1994水中铁-59的分析方法
GB/T15221-1994水中钴-60的分析方法
GB/T16140-1995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
GB/T16141-1995放射性核素的α能谱分析方法
GB/T16145-1995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
GB/T17413.1-2010锂矿石、铷矿石、铯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锂量测定
GB/T17413.2-2010锂矿石、铷矿石、铯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铷量测定
GB/T17413.3-2010锂矿石、铷矿石、铯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铯量测定
GB/T17863-2008钍矿石中钍的测定
GB/T21096-2013保健用荧光紫外灯测量和规范方法
GB/T26118.1-2010机械安全机械辐射产生的风险的评价与减小第1部分:通则
GB/T26118.2-2010机械安全机械辐射产生的风险的评价与减小第2部分:辐射排放的测量程序
GB/T26118.3-2010机械安全机械辐射产生的风险的评价与减小第3部分:通过衰减或屏蔽减小辐射
GB/T26168.1-2010电气绝缘材料确定电离辐射的影响第1部分:辐射相互作用和剂量测定

二、监测与防护规定
GB6249-2011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999-1988电离辐射监测质量保证一般规定
GB10252-2009γ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规范
GB11215-1989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
GB11216-1989核设施流出物和环境放射性监测质量保证计划的一般要求
GB11217-1989核设施流出物监测的一般规定
GB11930-2010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
GB12379-1990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
……
三、废物管理

前言/序言


图书简介: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本书旨在为环境科学、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权威的、涵盖环境监测核心技术与规范的参考指南。本汇编聚焦于非电离辐射和非电离电磁环境的监测、评估与管理,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是实验室、监管机构和工业界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 第一部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与标准 本部分集中阐述当前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领域最前沿、最实用的技术方法与国家/国际标准。它不仅收录了基础的采样与前处理技术,更深入探讨了复杂污染源的精细化监测策略。 第一章:空气质量基础参数的采样与分析 气象要素的同步监测: 详细介绍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基础气象参数的自动监测仪器的选型、布点原则与校准规范。重点阐述微气象对污染物扩散模型输入参数的重要性及数据质量控制。 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PM2.5的监测: 全面梳理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在不同监测场景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重点对比了连续自动监测系统(CAMS)与手工采样方法的标准化流程及数据比对要求。 气态污染物的采样与分析: 涵盖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的化学吸附法、导电聚合载体法以及紫外/化学发光法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特别增补了在低浓度监测环境下采用高精度分析仪器的校准曲线建立与维护方法。 第二章:特定有毒有害气体(VOCs)的监测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监测策略: 详细介绍环境空气中数千种VOCs的分类监测需求,包括光化学活性物种、芳香烃类、醛酮类等。 采样富集技术: 深度解析了活性炭管、Tenax管、DVB树脂等吸附剂的特性,以及在不同温度和流速下对目标化合物的捕集效率优化。着重介绍了实时监测中基于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的应用。 分析与定量: 标准化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的分析流程,包括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如何根据背景浓度和检出限(LOD)选择合适的进样量。 第三章:区域性空气质量模型的应用 高斯烟羽模型与欧拉网格模型的选择: 阐述高斯模型(如AERMOD)在点源和局地传输中的适用性,以及欧拉模型在区域尺度和复杂地形条件下模拟能力。 排放清单的构建与校正: 指导用户如何根据源强普查数据构建准确的排放清单,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反演校正,以提高预测精度。 --- 第二部分:水体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方法 本部分提供了地表水、地下水及海洋水体质量评估所需的主要监测参数、采样规范及实验室分析标准。重点关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水生生物毒性测试。 第四章:水质采样与现场参数测定 规范化采样流程: 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水体(流动水、静水、地下水井)的采样深度、瓶体选择(PFA、HDPE)、防交叉污染措施以及样品保存期限。 现场快速监测: 标准化了pH、电导率、溶解氧(DO)、浊度、水温的现场多参数水质仪器的校准流程、传感器维护与数据溯源要求。特别强调了DO电极的极化时间控制。 第五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石油类与非极性有机物监测: 阐述了萃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在测定油分析中的应用,并规范了液-液萃取、固相萃取(SPE)在去除干扰物方面的操作细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检测: 重点收录了多氯联苯(PCBs)、农药(如DDT)的分析标准。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作为金标准,并提供了中等分辨仪器的性能验证方案。 第六章:水体无机污染物与痕量元素分析 重金属的消解与测定: 详细对比了硝酸-高氯酸消解法、微波消解法在处理不同基质水样时的效率和安全性。 原子光谱技术应用: 规范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用于常量元素分析,以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和电化学分析法在痕量重金属(如As, Pb, Cd)精确测定中的操作细节与干扰校正。 --- 第三部分: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标准 本部分聚焦于土壤污染的普查、风险评估以及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特征判定与安全处置前的监测要求。 第七章:土壤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 采样代表性与分层: 阐述了土壤网格法、定点法在不同污染背景下的采样设计。重点介绍了表层土(0-20cm)、耕作层及深层土的区分采样规范,以及土壤容重和水分含量的测定。 土壤有机质与理化性质: 标准化了Walkley-Black法测定有机碳、卡尔费休法测定水分等基础参数的步骤,并提供了酸碱度对污染物吸附影响的评估方法。 土壤中污染物的提取与分析: 详细规定了酸性提取法(如TCLP/EPA 3050B)在重金属和部分有机物提取中的应用,以及对应ICP-MS的分析流程。 第八章: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特征判定 浸出毒性试验(TCLP): 全面介绍美国EPA方法3010A(酸性浸出)和3015A(碱性浸出)的试剂配制、样品浸泡条件(pH控制、振荡时间)及最终的浸出液处理与分析标准。 反应活性与易燃性测试: 收录了判定危险废物是否具有反应性(如氰化物、硫化物释放风险)的现场和实验室快速测试方法,以及闭杯法测定闪点温度的标准规程。 --- 第四部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QA/QC)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方法论支撑,确保所有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和法律有效性。 第九章: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方法验证与性能确认: 提供了线性范围确定、检出限/定量限的统计学计算方法(基于空白样标准偏差),以及回收率的系统性评估流程。 空白、标准物质与加标回收: 详细界定了程序空白、试剂空白的设置频率,高、中、低浓度标准物质的日常曲线校准要求,以及加标回收率在不同浓度水平的允许偏差范围。 仪器间溯源性与维护: 规定了关键分析仪器(如GC-MS, ICP-MS)的日常性能检查(PQC)清单、维护周期,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物质确保数据与国际计量体系的溯源性。 第十章:现场监测与数据有效性 现场质控样品的设置: 规范了现场平行样、盲样、空白样的采集和标记流程,确保现场操作不引入系统误差。 数据审核与有效性判断: 提供了三级审核(操作者、质控负责人、项目经理)的数据审查流程图,明确了哪些数据异常(如回收率超限、基线漂移)需要被剔除、重测或标记,从而保证最终报告的法律效力。 --- 本书特点: 权威性与实用性并重: 内容严格遵循国家环保标准(GB/T系列)、行业标准(HJ系列)及国际认可方法(如EPA),同时注重实际操作中的难点与优化方案。 结构化分类: 按照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和功能需求(采样、分析、质控)进行系统划分,便于读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方法对比与选择: 对同类污染物的不同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性能对比,指导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经济、最适用的技术路线。 适用对象: 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环境工程咨询公司、环保法律法规执行人员、环境科学与分析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及教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而严谨的感觉。我一直对环境科学领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涉及到那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比如各种电磁波和看不见的放射性物质。翻开书的扉页,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目录结构,这对于一本汇编性质的书来说至关重要。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城市化进程中,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低剂量辐射和电磁场对人体长期健康的影响。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最新的、经过同行评审的检测标准和操作指南,让我能更科学地理解和评估周围环境的潜在风险。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标准,还能深入解释这些标准背后的科学原理和适用范围。比如,对于不同类型的电磁波源(从高压线到Wi-Fi信号),它们各自的监测频段和阈值是如何确定的,这背后的决策逻辑是什么,这些细节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是建立正确认知的基础。如果书中能附带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说明如何通过这些标准去排查环境问题,那就更完美了。总体而言,这本书的整体氛围是严谨、权威,充满了信息密度,让人感觉自己正在接触一手、可靠的专业资料。

评分

这本书的“第三版”标记,对我这样的老读者来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意味着它不是陈旧的知识堆砌,而是经过了市场和时间的检验,并根据最新的技术进步和法规变化进行了更新。我一直觉得,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新的干扰源不断出现,旧有的标准也需要不断优化以适应更低水平的检出限。我希望这次的更新能在诸如高频射频(RF)电磁场检测方面有所突破,毕竟现在5G技术正在大力推广,相关的监测标准和仪器校准方法是否已经跟上了步伐,这是我非常关注的焦点。此外,对于放射性监测部分,我期望能看到对新的同位素监测方法和个人剂量计读数评估标准的纳入。这本书的装帧虽然结实耐用,但内容本身的“鲜活度”才是王道。如果它能紧密结合最新的国际标准(如ISO或IEC的相关建议),并体现出本土化的应用细节,那么它的价值将不可估量。我希望它不仅是“知道怎么做”,更能引导我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未来会怎么变”。

评分

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它的“汇编”二字去的,希望能一册在手,便能掌握所有主流的、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我之前查阅过不少零散的文章和报告,但总觉得不成体系,缺乏官方的权威性。这本书的厚度已经说明了其内容的详实程度,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知识考古。我尤其欣赏它在不同方法之间的对比和选择性指导。毕竟,针对同一种污染物,可能存在多种检测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这本书如果能清晰地指出,在何种环境下,应优先采用哪种方法,并说明其灵敏度和准确度的差异,那就大大提高了其实用价值。例如,在野外进行快速筛查时,需要便携且操作简便的设备;而在实验室进行精确溯源时,则需要高精度的仪器分析。这种实践性的指导,远比单纯的理论描述要来得宝贵。我对其中关于“本底值”的界定特别感兴趣,毕竟在评价环境污染时,了解正常的自然背景水平是进行任何比较的前提。希望这本书能提供非常细致的数据参考和判定流程。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它所蕴含的“规范性”力量。它不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案头必备的工具书,时刻提醒着使用者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对于负责环境评估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任何一个微小的操作失误或标准引用错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我非常看重书中对标准操作程序(SOP)的描述的细致程度。这包括了从样品采集、现场布点、仪器校准到数据处理、结果报告的每一个环节的规范要求。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在处理放射性物质这种高风险对象时,对“过程控制”的强调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看到大量关于仪器仪表的溯源要求、检定周期以及应急预案的描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应该是精准、客观、不带感情色彩的,每一个术语的使用都必须是行业内公认的权威表述。它需要像一把手术刀一样精确地切割掉模糊地带,为使用者提供一条清晰、无误的执行路径。

评分

我以一个负责生产企业合规性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的价值。在当前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背景下,企业自检和第三方监测报告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许可和公众形象。因此,我需要一本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做得对”的书。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可操作性”和“证据链的完整性”。这本书如果能在不同监测方法后,附加说明其在法律仲裁或行政许可中的被接受程度,那就太实用了。比如,在进行电磁辐射评估时,我们通常需要在多个距离点进行测量,这本书是否明确了每个点位的采样频率和持续时间要求?在涉及到放射性活度测量时,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是如何要求的,以及应该使用哪种统计方法来报告最终结果?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报告“可信度”的关键点。我需要这本书能够像一个资深导师一样,在我进行合规性审查时,提供坚实的标准依据,让我能自信地对监管部门提交的报告充满信心,因为我知道我们使用的每一项方法都经得起最严格的推敲和考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