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清人注疏/大戴礼记解诂

十三经清人注疏/大戴礼记解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王聘珍 著,王文锦,点校 校
图书标签:
  • 十三经
  • 清人注疏
  • 大戴礼记
  • 解诂
  • 经学
  • 古代文献
  • 儒学
  • 注疏
  • 礼记
  • 中国古典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53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45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三经清人注疏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8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5
字数:148000
正文语种:中文繁体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戴礼记》相传伪西汉戴德编选,实际约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研究上古社会状况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书。原书85篇,现存39篇。自北周以来,该书不断有注本问世,清人王聘珍撰写、王文锦点校的这部《大戴礼记解诂》是其中较好的,特点是注重保留旧本原貌,依《尔雅》、《说文》及两汉经师训诂,无杜撰之言。

目录

本书检目
大戴礼记解诂叙录
大戴礼记解诂目录
卷一
主言
哀公问五义
哀公问于孔子
礼三本
卷二
礼察
夏小正
卷三
保傅
卷四
曾子立事
曾子本孝
曾子立孝
曾子大孝
曾子事父母
卷五
曾子制言上
曾子制言中
曾子制言下
曾子疾病
曾子天圆
卷六
武王践阼
卫将军文子
卷七
五帝德
帝系
劝学
卷八
子张闻人官
盛德
明堂
卷九
千乘
四代
虞戴德
诰志
卷十
文王官人
诸侯迁庙
诸侯衅庙
卷十一
小辨
用兵
少闻
卷十二
朝事
投壶
卷十三
公符
本命
易本命

前言/序言


《十三经清人注疏·大戴礼记解诂》 溯源汉代,探寻先秦礼乐之奥——一部详尽解读《大戴礼记》的传世之作 《大戴礼记》肇始于先秦,系汉代戴德所辑,旨在保存与阐发孔子及其门人所传之礼。其内容广博,涵盖了古礼之制度、仪节、伦理、政治、教育等方方面面,是研究先秦时期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的珍贵史料。然而,《大戴礼记》历经千年,文字渐显晦涩,义理深邃难解,致使后世学者望而却步。 直至清代,在国家层面倡导经学整理与注疏之风的背景下,《十三经清人注疏》的编纂成为一项浩大的学术工程。其中,《大戴礼记解诂》便是这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汇集了清代诸儒对《大戴礼记》的潜心研究成果,以“解诂”为核心,层层剖析,字斟句酌,力图恢复古籍之本真,揭示其蕴含的深刻义理。 一、 溯源汉代,拨开迷雾见真章 《大戴礼记》的辑录者戴德,字宏,是西汉的著名儒者。他曾受学于后仓,继承了传自孔子、子思、孟子的学统。在秦火之后,礼乐文化几近断绝,戴德倾其毕生之力,广泛搜集、整理、辑录先秦时期有关礼的文献,并加以阐发,编成《大戴礼记》三十九篇。相较于其侄戴圣所辑的《小戴礼记》,《大戴礼记》的内容更为古朴,保存了更多先秦时期礼制的原始形态,尤其在政治、军事、祭祀等方面的记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历代学者的注疏,虽有功于传世,但或因时代局限,或因个人理解差异,对《大戴礼记》的解释仍存在不少疑点与争议。《大戴礼记解诂》正是瞄准了这一学术困境,以清代学者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深厚经学功底,对《大戴礼记》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 二、 清代名家,汇聚经学智慧 本书收录的“清人注疏”,并非单一学者的著作,而是汇集了清代数十位对《大戴礼记》有精深研究的学者之精华。这些学者,或以其独到的见解,或以其考据的精细,或以其义理的阐发,为《大戴礼记》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例如,书中可能包含了像孙诒让那样,以其博学宏识,对《大戴礼记》中的疑难字词、古语表达进行考证,追溯其本源,如同拨开历史的迷雾,让古老的文字焕发新生。又如王引之,他善于运用“旁征博引”的方法,从其他经史子集著作中寻觅与《大戴礼记》相关的证据,相互印证,使得解释更加有理有据,立体而丰满。 此外,书中还可能收录了郝懿行、段玉裁、朱骏声等众多清代经学大师的注疏。他们或侧重于字义的考订,或侧重于篇章的结构梳理,或侧重于礼仪制度的还原,或侧重于思想内涵的挖掘。他们的注疏,犹如无数盏明灯,照亮了《大戴礼记》晦涩的文字,揭示了其背后蕴藏的丰富信息。 本书的编纂者,将这些学者的智慧汇聚一堂,不仅是对《大戴礼记》研究成果的一次集大成,更是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研究《大戴礼记》的可靠平台。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同时接触到不同学派、不同视角的解读,从而形成更为辩证、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 “解诂”之法,层层深入求真义 “解诂”,顾名思义,便是解释训诂。在经学研究中,“解诂”是理解古籍内容的基础。《大戴礼记解诂》之所以命名于此,恰恰体现了其研究的核心方法:以训诂为基石,深入阐释经义。 本书的“解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字词考释: 《大戴礼记》作为一部古籍,其中夹杂着许多古今异义的字词,以及一些已不常用的古语。本书中的注疏,会针对这些字词进行细致的考证,追溯其本义,并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确保读者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能有准确的理解。例如,对于一些表示礼仪动作的词汇,会详细解释其动作的规范、意义以及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句读疏通: 古籍原文的句读与现代的标点符号不同,有时会造成阅读上的障碍。本书的注疏,会根据经文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对原文进行准确的句读,并解释每一句的含义,使得文意更加清晰明了。 篇章结构梳理: 《大戴礼记》的三十九篇,虽然都有各自的篇名,但其内部的逻辑关系,以及各篇之间的联系,有时并不显而易见。本书中的注疏,会对每一篇的中心思想、论证脉络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礼仪制度还原: 《大戴礼记》的核心内容是先秦的礼仪制度。《大戴礼记解诂》的注疏,会尽可能地还原这些礼仪制度的真实面貌。例如,对于祭祀的程序、朝见的规矩、丧葬的礼节等,会结合史料记载,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历古人的生活。 思想内涵挖掘: 《大戴礼记》不仅仅是礼仪制度的记录,更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儒家思想。本书的注疏,会深入挖掘经文背后的思想内涵,阐释其所体现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以及其对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意义。 四、 价值与意义 《十三经清人注疏·大戴礼记解诂》的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经学研究的基石: 对于所有从事《大戴礼记》研究的学者而言,本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本基础和丰富的学术资源。 历史文献的解读: 《大戴礼记》是研究先秦时期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的重要史料。本书的详细注疏,能够帮助历史学家更准确地解读这些史料,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 传统文化的传承: 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戴礼记》中所载的礼,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本书的注疏,有助于后人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中华文明的溯源: 通过对《大戴礼记》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结语 《十三经清人注疏·大戴礼记解诂》,是一部集清代经学智慧之大成,以严谨的“解诂”方法,对《大戴礼记》进行全面解读的学术巨著。它不仅是经学研究的瑰宝,更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桥梁。翻开此书,便如同走进一座宏大的学术宝库,在清代名家的引领下,与古圣先贤对话,探寻那源远流长的礼乐文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一本《大戴礼记解诂》,刚翻了没几页,就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初步感受。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这个对《礼记》一直兴趣浓厚但又常常望而却步的读者量身定做的。以往读《礼记》,总是觉得文字典雅,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像是隔了一层薄纱,难以窥探。这本书的“解诂”二字,正是我所需要的,它承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释义,更是对字词、语句的深入剖析,甚至是对背后思想观念的梳理。我特别想看到它如何解释那些在现代语境下已经不太常用的词汇,以及如何还原那些古代社会特有的礼仪和制度的含义。光是读到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一些研究方法,就觉得十分扎实。它不像那种泛泛而谈的解读,而是有理有据,能够引导读者一步步去理解古人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礼记》学习框架,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这部经典的核心思想,并将其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进行一些有趣的对照。阅读体验上,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大小也非常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点对于我这样喜欢在书海中遨游的读者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在学术研究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学子来说,一本高质量的《十三经》注疏版本,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过去的几年里,我曾接触过不少版本的《十三经》,有的版本虽然篇幅浩大,但注解却显得驳杂不清,有的则过于简略,难以满足深入研究的需求。这套《十三经清人注疏》,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清人注疏”的特色。清代学者在经学研究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他们继承并发扬了前代的学术成就,并在考据、辨析、义理阐释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贡献。这套书能够汇集清代诸家的精华,无疑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解读视角。我尤其期待它能够收录那些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清代学者,如皇疏、毛传、王注等,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排。在学术价值之外,对于一本注疏本而言,其版本考据的严谨性也至关重要。我希望这套书能够有详细的版本说明,对底本的选用、校勘的过程有清晰的交代,从而保证其学术的可靠性。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深感着迷,而《十三经》作为儒家思想的基石,更是我研究的重点。然而,市面上许多版本的《十三经》在注释方面,要么过于简略,要么就是过于专业化,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想要从中领略到古人智慧的精髓,总感觉隔靴搔痒。这次看到的《十三经清人注疏》版本,让我眼前一亮。清代的学者,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识功底,对经典的注解,往往能够兼顾训诂、义理和考据,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我期待这套书能够汇集那些历来被认为最为权威、最为精到的清代注疏,而且能够有系统性的梳理。比如,在解释一个概念时,能够列举不同学派的观点,并分析其优劣;在涉及史实和制度时,能够有清晰的考证和引证,而不是简单地陈述。当然,对于版本问题,我同样非常关注。一套优秀的古籍整理本,应该对不同的版本进行辨析,明确以哪个版本为底本,并对校勘的情况有所说明,这样才能保证其学术价值和可靠性。

评分

我近期购入的《大戴礼记解诂》,着实让我感到惊喜。作为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礼仪制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解读《大戴礼记》的著作。《大戴礼记》作为研究先秦时期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的重要文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中的许多内容,对于现代人来说,确实显得有些陌生和晦涩。这本书的“解诂”二字,正是我所期待的,它暗示着一种细致入微的解读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包含了对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大戴礼记》中涉及的各种礼仪的由来、意义以及在古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其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地名、事件等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古人“以礼为教”的思想内涵,以及这些礼仪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行为。从我已经阅读的部分来看,作者的语言风格清晰流畅,逻辑性强,并且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来佐证其观点,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套《十三经清人注疏》的出版,简直是学术界的一场及时雨,尤其让我这种一直埋首于古籍但又苦于注解繁杂的读者来说,简直如获至宝。过去翻阅《十三经》,常常被晦涩的文言和纷繁的注疏弄得头晕眼花,即使是市面上一些常见的版本,也往往是注解寥寥,或是注解得不够深入,难以满足对原文深层理解的需求。而这套书,光是“清人注疏”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期待不已。清代学者治学严谨,考据精博,他们对经典的解读,往往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义理和历史背景。能够汇集历代清代名家对十三经的精辟注解和疏证,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我尤其看重的是,这套书是否能够梳理清楚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学者之间的观点差异,以及他们的论证过程。很多时候,仅仅是看到一个结论,而不知道其所以然,是难以真正信服和吸收的。希望这套书能提供详尽的源流考证和版本辨析,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同时,在装帧印刷方面,也希望能够精益求精,毕竟阅读体验对古籍的接受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清晰的排版、舒适的纸张,才能让我们心无旁骛地沉浸在经典之中。

评分

想看那句水至清则无鱼

评分

是一部研究上古社会状况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书。

评分

包装虽然简陋,书竟然没大损坏。

评分

商品质量好,非常满意,发货速度快,快递配送员送花态度极好,商品还是男友用的,真的是很满意,有机会还会再来买的,总体性价比合适。

评分

好书到手,心里高兴。

评分

一本好书,价格便宜时购入…

评分

正版图书,活动时价格不错。

评分

正版,好书。

评分

品相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