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偏微分方程引论》系统介绍现代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偏微分方程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来源于物理学、化学、力学、几何学及泛函分析理论的研究,它与其他数学分支均有广泛的联系,而且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偏微分方程引论》内容主要包括广义函数理论,Sobolev空间的基本性质和技巧,二阶线性椭圆型方程、双曲型方程、抛物型方程与半群理论,《偏微分方程引论》的特点是循序渐进,强调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具体应用,书中内容深入浅出,文字通俗易懂,并配有适量难易兼顾的习题.《偏微分方程引论》可作为偏微分方程、动力系统、计算数学、控制论和泛函分析及相关理工科方向研究生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工程等领域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现代数学基础丛书》序
前言
符号表
第1章 预备知识
1.1 基础知识和常用不等式
1.1.1 几个常用不等式
1.1.2 常用符号和定义
1.1.3 -些基础知识
1.2 结构安排
习题1
第2章 广义函数
2.1 基本空间
2.1.1 引言
2.1.2 基本空间Coo(Rn),Ccoo(Rn)
2.1.3 磨光算子
2.1.4 基本空间g(Rn)
2.2 三类广义函数及其性质
2.2.1 三类广义函数
2.2.2 广义函数的支集
2.2.3 广义函数的极限
2.2.4 广义函数的导数
2.2.5 广义函数的乘子
2.2.6 广义函数的自变量变换
2.2.7 广义函数的卷积
2.3 Fourier变换
2.3.1 g(Rn)空间上的Fourier变换
2.3.2 L1(Rn)空间上的Fourier变换
2.3.3 g(Rn)空间上的Fourier变换
2.3.4 拟微分算子
习题2
第3章 Sobolev空间
3.1 非负整数Sobolev空间
3.2 负整数Sobolev空间
3.3 实指数Sobolev空间
3.4 延拓定理
3.5 Sobolev嵌入定理
3.6 Sobolev紧嵌入定理
3.7 迹定理
3.8 Besov空间及其性质
3.9 -些重要的不等式
习题3——
第4章 几类偏微分方程
4.1 -般概念
4.2 基本解
习题4
第5章 二阶椭圆型方程
5.1 预备知识
5.2 边值问题的可解性
5.3 弱解的正则性
5.4 调和函数及其性质
习题5
第6章 双曲型方程
6.1 能量不等式
6.2 初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6.3 对称双曲组的可解性
习题6
第7章 抛物型方程与半群理论
7.1 二阶抛物型方程
7.2 算子半群理论
7.3 Laplace变换及其逆变换
7.4 解析算子半群
7.5 分数次阶算子
7.6 半群理论的简单应用
习题7
参考文献
索引
《现代数学基础丛书》已出版书目
前言/序言
本书系统讲述偏微分方程一般理论的主要结果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广义函数理论,如广义函数的支集、极限、导数、广义函数的Fourier变换和广义函数的卷积等,拟微分算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等,特别是系统介绍了广义函数的严格数学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和应用;线性微分方程基本解的定义、性质;实分析与泛函分析在Sobolev空间中的应用,Sobolev空间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技巧,如逼近理论、紧嵌入理论、迹定理、函数的延拓等基本理论以及局部化、光滑化和旋转、平直等技巧;二阶线性椭圆方程的边值问题弱解的存在性、正则性理论等方面的主要结果,以及差商方法、特征值问题等;二阶线性抛物方程和二阶线性双曲方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弱解的存在性、正则性,能量方法,Galerkin方法,(解析)算子半群理论及其在发展方程的应用等,为提高读者的整体数学素质提供必要的材料,也为部分读者进一步学习与研究偏微分方程理论做了准备。
偏微分方程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数学分支均有广泛的联系,而且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书特别强调可读性,强调直观对理解问题实质的重要作用。我们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法来给出系统严谨的论述和证明。本书共分七章,可作为读者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的起点。
第1章介绍一些基本的不等式、常用的数学符号、实变函数论和泛函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结论(例如,Lebesgue控制收敛定理、闭图像定理和弱收敛方法等)和本书的结构安排等。
第2章主要介绍广义函数理论,给出三类基本空间及相应的三类广义函数空间;进一步介绍广义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支集概念、广义收敛极限、广义导数、乘子、广义卷积和广义Fourier变换等。
第3章主要研究Sobolev空间及其相关性质,包括非负整数、负整数和实指数Sobolev空间,Sobolev(紧)嵌入定理,延拓定理,迹定理等。第4章介绍偏微分方程的一般理论,包括一般概念以及基本解等,特别是研究了6广义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第5章考虑二阶线性椭圆型偏微分方程,包括初边值问题的可解性和弱解的正则性等。第6章研究二阶线性双曲型偏微分方程,重点介绍能量不等式和初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以及对称双曲组的可解性。
第7章研究二阶线性抛物型偏微分方程,主要介绍弱解的定义及其能量不等式,解析算予半群与无穷小生成元的关系,以及算予半群理论的应用,
本书作为现代偏微分方程理论的入门书,适合作为数学专业人员的阅读材料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偏微分方程、动力系统、泛函分析、计算数学、数学物理、控制论、大气海洋物理等方向的高年级研究生、青年教师及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的参考书,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同一主题的一些著作,简化了许多证明,发现并纠正了一些错误,相信这些对读者有所帮助,本书的讲义,作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为研究生讲授过多年,并被列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字精品课程。
本书的出版,得到中国科学院随机复杂结构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No.2008DP173182),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字精品课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1471322)的资助,在编写讲义和成书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的很多同行和广大研究生,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作者学识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10月于北京
经典力学:从牛顿定律到拉格朗日-哈密顿体系 本书导读 这是一本致力于全面、深入探讨经典力学核心概念与高级形式的专著。它旨在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牛顿时代直观的运动规律描述与二十世纪物理学革命性思维的基石——解析力学。全书的叙述逻辑清晰,从最基础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出发,逐步引入理论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必备的数学工具,最终抵达优雅且强大的拉格朗日和哈密顿力学的宏伟殿堂。 第一部分:牛顿力学的基石与应用 本书的开篇部分,将对艾萨克·牛顿爵士奠定的经典力学体系进行一次精细的梳理和现代诠释。我们不会满足于对三大定律的简单复述,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物理意义、适用范围及其在不同参考系中的表现。 1. 运动学的精确描述: 详细讨论了直线运动、平面运动和三维空间中物体的运动描述。矢量分析是这里的核心工具,包括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运算。我们特别关注了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的精确解法,并引入了自然坐标系(如 $hat{t}, hat{n}, hat{b}$ 单元矢量)来简化曲线上力的分析。 2. 动力学的核心: 深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 $mathbf{F} = mmathbf{a}$。本节将通过大量实例,展示如何处理变质量系统(如火箭的推进原理)和约束系统。对各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向心力)的性质、保守性以及势能函数的引入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3. 守恒定律的深刻洞察: 动量、角动量和能量是经典力学中最具普适性的量。本书将牛顿定律与这些守恒量紧密联系起来。我们不仅计算了碰撞问题中的动量传递,更重要的是,利用角动量的概念解释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第二定律的推导)。能量守恒定律在保守系统中的应用被提升到理论高度,为后续引入保守场和势能概念打下坚实基础。 4. 振动与波动的初步探索: 简谐振动(SHM)被视为连接基础力学与更复杂动力学系统的关键模型。本书详细分析了理想弹簧振子,并引入了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通过对阻尼项的精确处理,我们探讨了共振现象的物理机制,这对于理解许多工程和物理系统至关重要。 5. 刚体运动学的几何基础: 刚体运动的描述比质点运动复杂得多,因为它涉及刚体的姿态变化。本部分引入了旋转矩阵、欧拉角(及其著名的万向锁问题)来描述刚体的空间定向。随后,对刚体的动量和角动量进行了推广,引入了惯性张量,揭示了刚体运动的内在属性——主惯性轴的概念。 第二部分:从牛顿力学到解析力学的过渡 牛顿力学在处理具有复杂约束的系统时显得力不从心。本部分的目标是引入更精炼、更具数学美感的描述体系,为处理多自由度系统做准备。 6. 约束理论与广义坐标: 这是从牛顿体系迈向解析力学的关键一步。我们详细分类了各种约束(完整约束、非完整约束、滑移约束等),并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来处理各种显式或隐式的几何约束,从而有效减少系统需要描述的独立变量数量。广义坐标 $mathbf{q} = (q_1, q_2, dots, q_f)$ 的引入,使得运动方程的建立不再依赖于对约束力的显式计算。 7. 达朗贝尔原理与虚功原理: 达朗贝尔原理(D’Alembert’s Principle)是连接静力学平衡方程和动力学方程的桥梁。本书清晰阐述了如何将动力学问题转化为一个“广义静力学”问题。在此基础上,虚功原理被严格地建立起来,它提供了从能量和位移的角度而不是力的角度来导出运动方程的基础。 第三部分:拉格朗日力学:优雅的能量描述 拉格朗日力学以能量为核心,是描述经典系统最强大、最简洁的工具之一。 8. 拉格朗日量与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本部分将能量概念提升到形式化的高度。定义了动能 $T$ 和势能 $V$,进而构造出系统的拉格朗日量 $L = T - V$。重点推导并详述了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在广义坐标下的形式。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这些方程,以统一的方式解决从单摆到复杂机械臂的所有问题,而无需显式考虑约束反作用力。 9. 守恒量与诺特定理的初步接触: 在拉格朗日力学框架内,物理量守恒的条件得到了清晰的数学表达。我们探讨了坐标的循环性(或称可忽略坐标)与广义动量守恒之间的联系。对对称性和守恒量的深刻理解,将通过对诺特定理的首次引入而得到加强,尽管其严谨的群论表述将留待更高级的课程,但其物理直觉的构建在本章完成。 10. 变分原理与最小作用量: 拉格朗日力学的真正根源在于最小作用量原理(哈密顿原理)。本书将以严谨的数学语言,阐述泛函导数和变分法的基本思想,从而证明欧拉-拉格朗日方程正是满足该原理的运动方程。这不仅是数学上的美感,更是物理定律的深层表达。 第四部分:哈密顿力学:相空间中的动力学 哈密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终极形式,它将系统的描述空间扩展到相空间,并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数学基础。 11. 勒让德变换与哈密顿量: 介绍如何通过勒让德变换,将以广义坐标和广义速度为基础的拉格朗日描述,转化为以广义坐标和共轭动量为基础的哈密顿描述。共轭动量 $p_i = partial L / partial dot{q}_i$ 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被详尽分析。哈密顿量 $H = sum p_i dot{q}_i - L$ 在保守系统下等价于总能量的特性也被阐明。 12. 哈密顿正则方程: 系统的运动由一组一阶的哈密顿正则方程组描述。我们将对比其与二阶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的效率和简洁性。这组方程构成了描述相空间中轨迹的基本动力学规则。 13. 泊松括号与正则变换: 泊松括号是哈密顿力学中最重要的代数结构。我们详细定义了泊松括号及其性质,展示了它如何统一了守恒量、泊松方程与哈密顿方程。在此基础上,介绍正则变换的概念,即如何通过变换保持哈密顿方程形式不变的坐标变换,这对于求解复杂的哈密顿系统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结语 本书的结构设计,确保读者不仅能够熟练运用牛顿力学的直观工具,更能掌握解析力学这套处理复杂物理系统的强大分析框架。对数学工具(微积分、矢量分析、变分法基础)的引入都是服务于物理概念的阐明。阅读完本书,读者将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足以进入量子力学、场论或更深入的分析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