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 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 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加在一起,共有294 卷,其中数隋唐五代的部分所占比重最大。
《资治通鉴》全书约300 万字,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民族、经济、文化、人物评价等多个方面。其所取材料除了正史以外,还有不少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传……周密而完备。和司马光一同编写该书的刘攽、刘恕、范祖禹都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其中刘攽负责战国、两汉部分;刘恕负责三国、南北朝部分;范祖禹负责隋、唐、五代部分。他们对浩如烟海的资料进行辨析、选择,然后再交由司马光取舍要点、编辑定度,制成初稿。这样,在保证全书内容的丰富性和准确性的同时,又让彼此独立的材料系统化。
《资治通鉴》所引之书多达数百种,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但因为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目的,它又并非一部单纯叙述历史事件的书,而是有很强的政治功用。这还要从《资治通鉴》诞生的背景说起。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中唐以后开始的战乱局面,再一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然而,北宋的君主、大臣都十分清楚,于内,国家政治积弊甚多;于外,边疆地区又极不稳定。对此,司马光、范祖禹等大臣心急如焚,他们试图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的方式,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出路。1066 年司马光献给宋英宗一本书——《通志》,即《资治通鉴》的前身。该书记述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 年)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 年),共195 年的历史,讲述了秦、楚、齐、燕、韩、赵、魏等七国的兴亡。司马光希望宋英宗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治世启发。
宋英宗对《通志》非常满意,遂命司马光写作《历代君臣事迹》。为此,他特地下诏设置书局,拨出专款,要司马光自选助手,专事编写,并允许司马光阅览皇家图书。司马光大为感动,用了19 年的时间,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将该书编写完成。不过,宋神宗并没有沿用当年英宗所定的书名,而是取“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意,为该书定名“资治通鉴”。
由于这个缘故,《资治通鉴》的选材非常讲究,它“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即使不抱任何目的地阅读它,人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的历史观,以善为法,以恶为戒。而其在叙事之后,还有议论,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议论了解司马光所在时代的价值观。这些议论共186 篇,司马光所作的占102 篇,为“臣光曰”。历史学家陈垣认为,司马光“志在续《左氏传》,有所感触,亦仿左氏设辞‘君子曰’而称‘臣光曰’”。
无论是在史学史,还是在文学史上,《资治通鉴》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和司马迁的《史记》并称“史学双璧”。宋元之交的史学家胡三省称它:“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评价它:“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自《资治通鉴》后,以编年体为形式的史书多了起来。不少学者参考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方法考辨史实,选取史料不限于正史实录,注重史据和史事的情理,掀起了一股考辨之风。而南宋的史学家袁枢更是从《资治通鉴》中得到启发,取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创造了新的写史体例——纪事本末。
一部伟大的史书不只可以帮助人们知悉过去,它就像一条深沉舒缓的大河,人们可以临河照影,把它当作了解自己的镜子,也可以以身涉河,如渔夫捕鱼一般,于其中攫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许还会得到自己想都未曾想过的宝藏。而纵览它的奔流之貌,人们还能借它来推求未来。
当然,读完300 余万字的鸿篇巨制,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既需要坚强的毅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本书精选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最精彩的篇章,让人们能够以精达全、深入浅出地体悟整部《资治通鉴》的精神。由于在精选的同时,本书完好地保留了《资治通鉴》的通史体例,就确保了整部作品灵魂的完整性。
此外,阅读古代经典,语言文字是一大难关,古人的行文方式和今人有很大区别,再加上《资治通鉴》的语言虽然简繁得宜,飞扬生动,却并不通俗浅显,很多人对其望而却步。因此,本书在原文后面搭配了注释、译文,帮助读者理解,并对全书进行了精编精校,保证了原文、注释、译文的严谨性、准确性。
阅读既是获取知识、充盈思想、陶冶身心的过程,也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享受的过程。本书将原文、注释、译文、插图以及图注,有机地结合起来,层次清晰,赏心悦目,将阅读古代经典由一件枯燥耗神的事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美好体验。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套书精美的装帧和丰富的插图吸引的。毕竟,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能够让你“沉浸式”阅读的书,是多么难得。翻开第一页,就被其严谨而不失艺术性的排版所折服。每一页都像精心设计的艺术品,文字、图片、图表的比例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又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重大历史事件时,所采用的“多角度展示”的方法。比如,在讲到一场著名的战役时,它会先用简洁的文字概述战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穿插一张展现战役全貌的示意图,接着可能是一段关于参战双方将领的生平介绍,甚至还会引用当时流行的诗歌或谣曲来烘托气氛。这种丰富的表现形式,让我在短时间内就能对一个事件形成立体、全面的认识,而不是碎片化的了解。而且,它在引入新的历史人物或概念时,都会有相应的“小贴士”或者“背景链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之前一直觉得《资治通鉴》是史学大家的“案头书”,普通人难以企及,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耐心细致地引领着我穿越历史的迷雾,让我能够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去领略那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
评分这套书最让我称道的地方,在于它将枯燥的史料转化为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它不是简单地陈述史实,而是非常有策略地运用叙事手法,将历史人物塑造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那些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文臣武将的忠肝义胆,甚至是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故事,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着历史的脉搏。比如,在描述某个重要的政治斗争时,它会像讲一个小说的情节一样,设置悬念,刻画人物之间的勾心斗角,让你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故事化”的叙述,极大地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让我不再觉得历史是遥远而冰冷的,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而且,它在讲解每一个历史事件时,都会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动因,让我们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历史的发展逻辑。我发现,通过阅读这些真实的历史故事,我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从他人的经历中反思,如何去理解复杂的人情世故。这对我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非常有帮助。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古代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接触《资治通鉴》这样鸿篇巨制的经典,总觉得力不从心。直到我遇到了这本《图解资治通鉴》,才真正体会到“读懂”历史的乐趣。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绝对不是简单地把图片塞进去。而是非常聪明地将图作为理解文字内容的辅助和延伸。比如,在讲解某个古代官制时,它会配上一张清晰的职官体系图,让你一眼就能明白各个部门的层级和职能;在描述某个地理位置或战争场面时,精美的地图就成了最好的说明书。这些图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是帮助我们理解复杂信息的“视觉钥匙”。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翻译和阐释原文时,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得非常到位,很多之前困扰我的晦涩词句,在这本书里都迎刃而解。它还特别注重梳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一条历史发展的脉络,而不是被零散的信息淹没。读这本书,就像在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身边,听他娓娓道来中国几千年的沧桑巨变,让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对这段宏大历史的认知升级。
评分我一直觉得,读历史不是为了背诵那些冰冷的年代和事件,而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理解人性的复杂,洞察兴衰的规律。而这本《图解资治通鉴》恰恰给了我这样的体验。它在解释历史事件时,非常注重对人物心理和动机的刻画。你看,当描述一个帝王做出某个重大决策时,它会细致地分析当时朝廷内部的政治博弈、群臣的意见分歧,以及他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情感波动。通过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我仿佛能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符号化的历史人物。这种“情境式”的学习方式,让我更能共情,也更能理解为何历史会走向那个方向。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讲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会发生”。比如,在分析某个王朝灭亡的原因时,它不会简单地归结为外敌入侵或农民起义,而是会从政治腐败、经济失衡、文化教化缺失、领导者决策失误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且每一个论点都有充分的史实支撑。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身处那个时代,会如何选择?我现在的处境,又有哪些和历史相似的影子?这种与历史的深度对话,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连续性,也看到了人类在不同时代面临的共同挑战。读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不光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对如何看待当下、如何做出决策,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套《图解资治通鉴》实在太令人惊喜了!我之前对《资治通鉴》这种史书总是望而却步,感觉文字晦涩难懂,历史事件繁多,常常是看了开头忘了结尾,或者看了后面想不起前面。然而,这本图解版的出现,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首先,它的编排方式就极具匠心。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罗列,而是将文字内容与大量的精美插图、地图、图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那些古代人物的画像栩栩如生,仿佛穿越时空与你对话;历史战役的地图清晰地标示出双方的兵力部署和行军路线,让那些复杂的军事谋略一下子变得直观易懂;还有那些反映社会风貌、制度文化的图表,更是为理解历史背景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每当读到一段重要史事,总能配上一幅恰到好处的图,瞬间就能抓住核心。比如,在讲到某个王朝的兴衰时,它会用一条时间轴式的图来梳理关键节点,每个节点都有简短的说明,看得人一目了然。更不用说那些将复杂的朝代关系、人物关系用图谱形式展现出来的设计,简直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而且,它在文字上也做了很多优化,保留了原文的精神,但用更流畅、更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阐述,还会穿插一些背景知识的解释,避免了读者因为不了解某个名词或概念而卡壳。我发现自己现在读史书的效率大大提高,理解深度也比以前强了许多。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生动的历史博物馆,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成为了一个“通史”达人。
评分好书,价格比较合适,现在需要好好读书了
评分很不错,全部分解成小故事了
评分还没有看,应该可以吧!
评分非常地满意!图六并茂
评分图解资治通鉴,娃吵着要买,收到书籍后马上翻阅了^_^
评分图文并茂,有古文翻译,很喜欢;印刷清晰流畅。送货依然很给力
评分很好
评分还没有看,应该可以吧!
评分小朋友了解一下,图解的有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