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情感化设计及案例点评

图解情感化设计及案例点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根 著
图书标签:
  • 情感化设计
  • 用户体验
  • 设计思维
  • 用户研究
  • 交互设计
  • 可用性工程
  • 产品设计
  • 设计案例
  • 图解
  • 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55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86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67
字数:3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以作为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设计战略研究的参考书;可作为从事产品设计、广告宣传、品牌管理、形象管理、营销策划等相关方面人员的工作指导书;可作为高校产品、广告、心理学、营销、管理类专业的教材,对研究和学习产品设计或设计管理的高校师生及其他人员予以启迪和帮助。
1、内容全面,理论与案例相互结合,有很强实践指导意义。
2、所选择的案例均为国际一线品牌的设计经典实战,案例完整,具启发性和套用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由情感表达的本质、情感与设计、情感化营销、概念设计、产品情感化设计评价及情感化设计集锦共6大篇章,从日常生活中自我情感的表达、情感化设计基础概念的掌握、动之以情的产品营销手段、引人入胜的交互方式、让情感看得见摸得着的概念设计、对概念设计成果的检验以及情感化设计大观园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拓展阐述。
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系统全面、可读性强,可以作为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设计战略研究的参考书;可作为从事产品设计、广告宣传、品牌管理、形象管理、营销策划等相关方面人员的工作指导书;可作为高校产品、广告、心理学、营销、管理类专业的教材,对研究和学习产品设计或设计管理的高校师生及其他人员予以启迪和帮助。

作者简介

陈根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曾参与《大国重器》项目策划,三星集团产品战略规划项目,三峡二期机柜设计规划项目;曾参与美国通用电气、美国华尔街证券交易所、NASIDAQ、联合国企业全球协议研究中心、韩国三星、现代、瑞典爱立信、沃尔沃、西门子、奔驰、欧司朗、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家电网、长春一汽等公司的调研与授课。
北京大学特邀授课教授,北京林业大学MBA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出版专著30多本,涉及技术、设计、经济、科技等领域,现为新浪、网易、搜狐、百度百家、i黑马、钛媒体、福布斯、今日头条等30多家主流媒体的专栏作家。
主要研究方向:新科技与资本、智能产业、移动医疗、4D打印、互联网与实体产业变革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篇 情感表达的本质
——我的生活我做主 /1
案例:铁皮玩具,“80后”的记忆?/2
案例:松鼠智能相框不酷炫却为老年市场而生?/5

第1章 美与美学 /10
1.1 美的存在?/10
案例:日本跨领域设计师 nendo全新陶瓷系列“ume komon”和“karakusa-e”?/11
1.2 美学与行为?/12
1.3 丑亦是美?/14

第2章 好设计——触动人心的设计  /18
2.1 触动人心的方法?/18
2.1.1 Design O2O设计思路?/18
2.1.2 “CORE”方法模型?/19
案例:戴帽子的Innocent果汁?/21
2.1.3 三境?/23
2.2 什么是好设计?/23
2.2.1 好设计是创新的?/25
案例:Loop chair ——趣味环线椅子?/25
2.2.2 好设计使产品实用?/25
案例:通用型垃圾桶设计?/25
2.2.3 好设计是具有美学意义的?/26
案例:八方新气茶具设计?/26
2.2.4 好设计使产品易被理解?/27
案例:消音耳塞包装——表面功夫、内里心思?/27
2.2.5 好设计是谦虚的?/28
案例:无印良品的“空”?/28
2.2.6 好设计是诚实的 /31
案例:改变光方向的壁灯?/31
2.2.7 好设计是持久耐用的?/31
案例:阿莱西(Alessi)的传奇 /32
2.2.8 好设计将一致性坚持到最后一个细节?/36
案例:防止细菌感染的眼药水支架?/36
2.2.9  好设计对环境是友好的?/36
案例:撕封勺洗衣粉袋包装?/36
2.2.10 好设计是尽可能做到极简?/37
案例:充满科技感的环形时钟?/37

第3章 情感化设计 /38
3.1 情感化设计?/38
3.1.1 情感化设计的组成要素?/39
3.1.2 情感化设计的作用?/39
3.2 情感化设计与过度设计仅“一步之遥”?/44
案例:The Coolest Clock?/46

第2篇 情感与设计
——打通“任督二脉” /47

第4章 三种水平的设计 /48
4.1 本能水平的设计?/49
案例:cobrina 家具系列?/49
4.2 行为水平的设计?/53
案例:儿童牙膏包装设计?/53
4.3 反思水平的设计?/54

第5章 用户体验设计 /55
案例:京东首页改版,用户体验全面提升?/56

第6章 五感体验与设计 /59
6.1 视觉与设计?/60
案例:雷诺SPORT RS 01赛车?/60
6.2 听觉与设计?/62
案例:Quiet Night用简单曲调转移注意力——减少宝宝夜哭的神器?/62
6.3 嗅觉与设计?/64
案例:卖原始气味的“嗅觉餐馆”?/64
6.4 味觉与设计?/66
案例:喜力冰罐?/68
6.5 触觉与设计?/69
案例:美国公司研究触感手套:玩游戏有真实触觉?/70

第3篇 概念设计
——让情感看得见摸得着 /71

第7章 概念设计与情感联想 /72
7.1 概念设计的语意需求?/73
7.2 情感联想?/74
7.3 连接概念与情感的设计思维模式?/76
案例:PEGTOP 杯子——用它喝咖啡再也不用搅拌棒了?/76

第8章 概念的转换与应用 /78
8.1 塑旧成新的感官体验?/78
8.1.1 旧的延续与新的创生?/78
案例:BMWi Drive电子操控系统?/79
8.1.2 从新旧差异的隙缝中发现机会的阳光?/81
案例:《韩熙载夜宴图》App交互设计?/82
8.1.3 概念化产品设计分类?/84
案例:IDEO的设计思维?/85
案例:站着骑的自行车设计?/87
案例:Segment chair?/88
8.2 概念的潜在到实现?/89
8.2.1 异质融合?/89
案例:Integration时尚家具?/91
8.2.2 碎化手法?/91
案例:万花筒桌子?/93

第9章 造型心理唤醒模式 /95
9.1 背景?/95
9.2 由情境剧本故事法衍生设计模式?/95
9.3 情感设计中affordance的惊奇效果?/97
案例:mercure lamp 有趣的开关方式?/99
9.4 基于造型情感唤醒的创作方法?/99
9.4.1 心理唤醒的三种情境线索?/100
9.4.2 造型联想的四个阶段?/100
案例:Boom Boom ——音响与收音机的合体?/101
9.4.3 将情感作用导入概念设计的创作过程?/102
案例:创意几何化台灯?/102

第4篇 情感化营销
——品牌要学会讲故事 /103
为什么要学会讲故事 /104

第10章 品牌如何讲故事 /106
10.1 创业型故事?/106
案例:New Balance新广告片《致匠心》?/107
10.2 历史型故事?/108
案例:百达翡丽“代代相传(Generations)”主题广告宣传影片?/109
10.3 传播型故事?/110
案例:维吉达尼“有信仰的干果,小时候的味道”?/110
10.4 相关型故事?/112
案例:Dulux “Colourless Future”——白色穹顶之下去追寻一抹色彩的感动?/113
10.5 风格型故事?/115
案例:花样年携手原研哉打造全新品牌形象?/116
10.6 细节型故事?/118
案例:苏宁易购推出新形象?/118

第5篇 产品情感化设计评价
——概念设计成果检验 /121

第11章 情感化设计的评价 /122
11.1 设计评价的概念和意义?/122
11.2 情感化设计的评价原则?/122
11.2.1 科学合理性原则?/122
案例:CUP.FEE咖啡套装?/122
11.2.2 动态性原则?/123
案例:小金鱼茶包?/124
11.2.3 多样化原则?/124
案例:沙丘躺椅?/124
11.2.4 互动性原则?/125
案例:互动式反虐童公益广告牌?/125
11.2.5 社会性原则?/125
案例:Invisible kitchen?/125

第6篇 情感化设计集锦
——案例大观园 /127

第12章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  /128
12.1 七扇别出心裁的创新门?/128
12.2 节约用水的Swirl水龙头?/130
12.3 丑萌的大眼仔柔性相机?/134
12.4 Play With Design?/136

第13章 广告的情感化设计 /137
13.1 与妈妈的肚子一起成长的怀孕日记?/137
13.2 李维斯视频广告——Live In Levi’s #活出趣#?/138
13.3 三得利威士忌视频广告——把你的冰山女神握在手里?/140

第14章 包装的情感化设计 /142
14.1 百事可乐——卸下自己的“明星包袱”?/142
14.2 Gawatt心情咖啡杯?/144
14.3 无糖口香糖交互式包装?/146
14.4 一瓶好看的醋?/146

第15章 界面交互的情感化设计 /148
15.1 星巴克,从咖啡师到科技国王?/148
15.2 豌豆荚“不再懊悔 App 自动生成器”?/151
15.3  Airbnb网站?/153

第16章 空间的情感化设计 /158
16.1 儿童玻璃博物馆空间环境设计?/158
16.2 S’ana可爱独特的药店室内空间设计?/163
16.3 Sonia Rykiel巴黎旗舰店设计?/165

参考文献 /168

前言/序言


探索人与技术交融的未来:一部深度剖析系统设计与用户体验的著作 书名: 系统架构的艺术与实践:从底层逻辑到宏观用户体验的全面构建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现代复杂系统设计与构建的全面视角,深入探讨从核心技术选型到最终用户体验落地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我们不再将技术视为冰冷的代码堆砌,而是将其视为支撑用户价值交付的有机生命体。全书围绕“健壮性、可扩展性与人文关怀”三大支柱展开,旨在培养架构师和设计师不仅具备卓越的技术洞察力,更拥有深刻的同理心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第一部分:底层逻辑的基石——构建坚如磐石的系统骨架 本部分聚焦于系统架构的基石部分,阐述如何从根本上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与性能。我们摒弃了对特定框架的盲目崇拜,转而深入探究构建高效、弹性系统的普适性原则。 第一章:分布式系统的本质困境与解决方案 我们将系统设计置于分布式计算的宏大背景下,详细剖析 CAP 理论在现实场景中的取舍艺术。内容涵盖一致性模型的选择(从强一致到最终一致的权衡)、分布式事务的复杂性(Saga 模式、两阶段提交的适用边界)以及服务间通信的优化策略(同步调用与异步消息队列的性能边界)。重点在于如何通过精妙的架构设计,将理论上的不可能转化为工程上的可行性。 第二章:数据存储的生命周期管理 数据是现代系统的血液。本章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数据存储的选择逻辑。关系型数据库的垂直与水平扩展、NoSQL 数据库(键值存储、文档数据库、图数据库)的适用场景分析,以及数据湖与数据仓库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我们不仅讨论如何存储,更关注如何高效地检索、同步和归档数据,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特别地,会详细解析数据分片与分区策略对查询性能的决定性影响。 第三章:高可用性与灾难恢复的工程实践 健壮性不仅仅是零宕机,更是快速恢复的能力。本章讲解故障隔离、熔断、限流与降级的实践方法。我们将探讨主动/被动、主动/主动等高可用部署模型,并引入混沌工程(Chaos Engineering)的概念,指导读者如何在可控的环境中主动发现和修复潜在的系统弱点,将“黑天鹅”事件转化为常态化测试。 第二部分:连接与演化——中层服务的流动性与效率 在系统骨架之上,中层服务负责价值的流动与转化。本部分关注微服务架构的真正挑战——服务间的协作、治理与演进。 第四章:服务间协作的契约与治理 微服务并非银弹,不当的拆分会导致分布式单体。本章详细解析服务边界的划分原则,避免“上帝服务”的重生。重点讨论 API 网关的设计、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如 Consul、Etcd 的应用),以及服务契约的版本管理策略,确保系统在快速迭代中保持稳定。 第五章:性能优化的炼金术——缓存策略的深度挖掘 缓存是性能提升的利器,但也是引入不一致性的温床。本章超越了简单的本地缓存,深入探讨分布式缓存(Redis、Memcached)的集群模式、缓存失效策略(LRU、LFU 的细微差别)以及穿透、雪崩、击穿等常见问题的系统级防御。我们将展示如何根据业务读写特性,设计多级缓存体系。 第六章:可观测性:从监控到洞察 现代系统是“黑箱”,我们必须赋予它“透明度”。本章不再满足于传统的 CPU、内存监控,而是构建完整的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栈。内容包括:结构化日志(Log)、分布式追踪(Tracing,如 OpenTelemetry 的应用)和指标(Metrics)的统一视图。重点是如何通过追踪链条,快速定位跨越多个服务的性能瓶颈和错误源头。 第三部分:超越代码的界面——宏观用户体验的系统支撑 系统的最终价值体现在用户感知上。本部分将视角从技术内核提升至面向用户体验的系统设计,强调效率、反馈与信任的构建。 第七章:响应时间与用户感知的心理学关联 我们探讨时间感知与系统性能的非线性关系。本章引入 Nielsen 的可用性启发式原则,并将其映射到系统响应速度上。内容涵盖感知性能优化技术,如骨架屏(Skeleton Screens)、预取(Prefetching)和乐观更新(Optimistic UI)。目标是让系统在底层忙碌处理复杂计算时,仍能向用户提供流畅、可预期的操作反馈。 第八章:信任构建:安全、隐私与系统透明度 一个强大的系统必须是值得信赖的。本章深入安全架构设计,包括身份验证(OAuth 2.0、JWT 的正确使用)、授权模型(RBAC、ABAC)的实践,以及数据加密在传输和存储中的标准实践。更重要的是,讨论如何在用户体验层面展现系统的透明度,例如清晰告知数据使用范围、提供直观的权限管理界面,以及在发生故障时,如何提供有建设性的错误信息而非令人困惑的错误码。 第九章:面向未来的系统设计思维——弹性与适应性 本章总结全书思想,探讨如何设计能够适应未来未知需求的系统。强调架构的松耦合性、模块化以及清晰的接口定义,确保系统具备强大的“演化能力”。我们将讨论如何平衡短期交付速度与长期架构健康度,推导出适用于长期健康发展的系统设计哲学。 本书适合具有一定软件开发基础、渴望晋升为系统架构师,或对复杂系统设计背后的工程哲学感兴趣的软件工程师、技术管理者以及产品设计师阅读。它不是一本工具手册,而是一部指导如何在技术实现中融入深思熟虑的工程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有一种独特的、既权威又不失亲和力的平衡感。作者的语气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跟你分享他的秘密武器,但又绝不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他会用非常口语化但又精准的词汇来解释那些晦涩的学术概念,让人感觉距离感一下子被拉近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关键节点设置的那些“思考题”或者“自我反思”的提示,它们强迫我放下书本,立刻去联系我自己的实际项目。这种互动性,让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带着目的性的探索。读完之后,我感觉我的设计工具箱里,不仅多了几把趁手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多了一种全新的、更富有人文关怀的思考维度和工作方法论。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组织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梳理。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建立,到微观的实践技巧拆解,层层递进,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就像是有人牵着你的手,一步步走过一片复杂的迷宫,每到关键路口都会给你清晰的指引。我发现,作者并没有急于展示那些花哨的“效果”,而是非常扎实地从“为什么要做”开始讲起,深挖背后的心理学基础和商业逻辑。比如,对于如何评估设计的情感影响,书中给出的量化指标体系,我之前从未系统地接触过,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情绪的价值是可以被拆解和测量的。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让整本书读起来非常有安全感,你知道自己不是在漫无目的地接收信息,而是在进行一次结构化的知识构建过程。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案例点评部分,处理得非常犀利和客观。它没有采用那种一味赞扬的口吻,而是用一种近乎“外科手术刀”般的精准度,去剖析每一个设计作品的优缺点。那些被选作分析对象的案例,似乎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这使得代入感极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点评一个广受好评的APP界面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交互流畅性上,而是深入到了用户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潜意识里产生的“挫败点”和“惊喜点”的细微差异。这种深度挖掘,让我立刻反思了自己过去评判设计时,可能存在的肤浅性。它教会我,好的设计点评,不应只是审美判断,更应是对人机交互深层心理机制的洞察。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那种触感和色彩搭配,一看就知道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封面就像是一扇引人入胜的门,能让人立刻对书的内容产生好奇心。这本书的封面处理得非常到位,既有现代感又不失专业性,特别是那个纹理,摸上去就很舒服。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里面一定干货满满。而且,翻开扉页,里面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都很讲究,阅读体验一下子就提升了。那种清晰度,让我在光线不那么好的地方阅读时,眼睛也不会太累。不得不说,出版方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他们真的把“设计”的理念融入到了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里,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导读,让人在还没开始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对这本书的品质有了一个初步的、正面的肯定。

评分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的插图风格,那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线条勾勒,把复杂的概念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好多设计类的书籍,要么是文字堆砌,要么就是插图过于写实以至于失去了抽象概括的能力,但这本处理得恰到好处。你看那些流程图和模型示意,配色克制却富有层次感,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我记得有一章讲到用户旅程地图的构建,书中给出的那个示例图,简洁到让人拍案叫绝,它没有用任何多余的装饰元素去干扰我的理解,所有信息点都精准地落在了最应该出现的位置。这种视觉语言的效率,对于我这种时间宝贵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救星。它体现了一种高超的“减法美学”,教你如何用最少的视觉负担,传达最丰富的信息量,这一点,比任何冗长的文字描述都要有效得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