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学文库:阿拉伯国家概况 [Overview of Arabia Countries]

北方民族大学文库:阿拉伯国家概况 [Overview of Arabia Countri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瑛 等 著
图书标签:
  • 阿拉伯国家
  • 中东
  • 政治
  • 历史
  • 文化
  • 地理
  • 北方民族大学
  • 文库
  • 国际关系
  • 区域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526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69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方民族大学文库
外文名称:Overview of Arabia Countri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6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随着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在全球的下降,新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正在各国之间的博弈中慢慢形成。相关国家和区域的势力在进行着合纵连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义开始携手。2014年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了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重要讲话。***指出,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上述讲话精神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对我国与阿拉伯国家重要关系的首次政策宣示,是我网全方位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阿关系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2016年新年伊始,***又将年度首访定在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i个中东国家,旨在落实推进“一带一路”,传承中国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传统友谊。中阿关系正经历着历史以来好的时期。中阿有效合作的前提是“懂阿知阿”。为此,有必要编纂《阿拉伯国家概况》一书,系统介绍阿拉伯世界的基本情况。
  《北方民族大学文库:阿拉伯国家概况》将带给读者新的文化体验,使读者系统全面了解阿拉伯国家地理、历史、宗教、政治、经济、教育、文学和民族性格、民族传统、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并侧重对埃及、沙特阿拉伯、约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苏丹、也门等主要阿拉伯国家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政治外交、经济结构、文化教育及其与中国的经济外交关系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
  《北方民族大学文库:阿拉伯国家概况》特点是选材客观,注重数据更新,内容丰富。具体内容突出经济贸易情况介绍与分析,相关经济贸易投资数据援引自国际机构发布的报告,力求数据翔实、及时,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国内相关书籍的空白。

作者简介

  王瑛,女,汉族,1979年1月出生,现为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阿拉伯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硕导。先后主持20多项省部级及校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及横向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商务部横向课题;在《国际贸易问题》《宏观经济研究》《阿拉伯世界研究》等各类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荣获多项省部级/厅局级科研、教学奖励。

目录

第一章 阿拉伯世界与阿拉伯国家
第一节 阿拉伯国家的界定与划分
第二节 中东地区及其战略地位
第三节 主要的阿拉伯国家间组织

第二章 阿拉伯国家历史概况
第一节 中古简史(7世纪初伊斯兰教诞生至16世纪末)
第二节 近现代简史(17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第三节 当代简史(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第三章 阿拉伯国家地理概况
第一节 地理概况及特征
第二节 人口、民族与语言
第三节 地质、地形与气候
第四节 山脉、河流与沙漠
第五节 主要自然资源

第四章 阿拉伯国家政治概况
第一节 政体与政党制度
第二节 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
第三节 巴勒斯坦问题与中东和平进程
第四节 阿拉伯之春
第五节 外交关系

第五章 阿拉伯国家经济概况
第一节 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
第二节 农业
第三节 工业
第四节 石油产业
第五节 商贸流通与服务业
第六节 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第六章 阿拉伯国家文化与教育概况
第一节 阿拉伯文化
第二节 阿拉伯艺术
第三节 阿拉伯建筑
第四节 阿拉伯教育

第七章 阿拉伯国家社会与习俗概况
第一节 宗教与信仰
第二节 阿拉伯民俗
第三节 两大节日
第四节 著名城市与景观

第八章 主要阿拉伯国家概况
第一节 埃及概况
第二节 沙特阿拉伯概况
第三节 约旦概况
第四节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概况
第五节 阿尔及利亚概况
第六节 苏丹概况
第七节 黎巴嫩概况
第八节 也门概况
第九节 利比亚概况

精彩书摘

  《北方民族大学文库:阿拉伯国家概况》:
  (二)沙特王国的独立
  20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仍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在19世纪殖民活动的高潮中,半岛东岸和南岸的各个酋长国大多因被迫与英国人签订条约而沦为其保护国,半岛的内陆地区由一些互相敌对的王公和部落酋长统治着。
  面对内忧外患,沙特家族的伊本·沙特肩负起了复兴沙特的使命。1902年,伊本·沙特在科威特酋长的支持下,率领几十名追随者深夜潜入利雅得杀死当地警备司令阿季兰,夺回利雅得;1902-1904年伊本·沙特政府统一全境;截至1910年,伊本·沙特占据盖西姆绿洲;1913年伊本·沙特夺取哈萨,获得出海口,也取得了同英国的接触,沙特政权在阿拉伯半岛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地位得到巩固;1915年,英国利用内志同拉西德人战斗的失利,以及伊本·沙特担心土耳其的海上进攻和英国封锁内志而置其困境的心理,迫使伊本·沙特同英国在达林岛签订《英国一内志条约》。根据条约,英国承认沙特家族现有的统治地位,但内志承担一系列单方面的义务约束:内政外交完全置于英国控制之下;英国依约每年付给伊本·沙特6万英镑的补助金,提供部分武器和弹药。这一条约标志着内志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一战”期间,内志基本上未卷入战争。为了巩固重建的政权,也出于为统一沙特国家进行必要的物质和思想准备的长远战略考虑,伊本·沙特早在战争爆发前就开始着手处理内志国内面临的主要矛盾,即游牧民和部落割据问题,最终成功削弱了半岛游牧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促进了游牧社会的生产发展,抵御了外来的侵略,为沙特阿拉伯现代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一战”后,中东地区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对英法殖民统治的高潮,分散和削弱了英国的力量,为伊本·沙特的统一活动创造了条件。1924年,伊本·沙特着手征服英国支持的半岛西部哈希姆家族控制下的汉志,尽管面临英国多种阻挠,1925年12月汉志被并人内志,1926年初,伊本·沙特被拥戴为“汉志、内志及归属地区国王”。1927年5月,英国被迫同伊本·沙特签订了《吉达条约》,“承认汉志、内志及其归属地国王陛下全面绝对的独立”,同时废除了《英国一内志条约》。《吉达条约》标志着现代沙特阿拉伯新国家的诞生。
  沙特王国独立后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中央集权制,加速经济建设,反对国内分裂势力和外来干涉。1926年8月,伊本·沙特率先在汉志颁布了《汉志王国约法》,用宪法形式首先确定了汉志是一个“内政外交独立的伊斯兰咨议君主制国家”,并建立了由外交、内政和财政大臣组成的负有政治责任的汉志大臣会议,废除土耳其统治时期的行政区划,打破原有部落界线,将汉志划分为14个统一的埃米尔区,每个埃米尔区的内部事务由国王任命的行政长官负责,同时还逐步统一了司法和税收制度。
  1932年9月,伊本·沙特颁布“统一阿拉伯王国各个地区”的诏令,汉志机构的职能向社会经济较落后的内志等地扩展,汉志的政府各部与内志宫廷各府合并,形成一套全国统一的行政机构和管理制度,国家更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三)其他阿拉伯诸国争取独立的斗争
  阿拉伯国家和地区长期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奴役,于20世纪爆发了大规模的阿拉伯民族大起义,矛头直指土耳其。民族主义领导人制定了一个备忘录,提出建立一个北到梅尔辛和阿达纳一线,南抵印度洋,东邻波斯,西接红海、地中海的独立阿拉伯国家,并寄希望于同英国的谈判。1915年7月15日至1916年1月30日,麦克马洪和谢里夫·侯赛因共交换八封信件讨论大起义,史称“麦克马洪一侯赛因通信”,按照谈判结果,“英国承诺在大战胜利结束后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其疆界是:北面从亚历山大勒塔起,向东到伊朗边境,然后向南到波斯湾为止,即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但英属亚丁以及大马士革、霍姆斯、哈马和阿勒颇等地以西的叙利亚地区除外”。双方还议定在政治上、军事上相互援助,英国在需要时承认一个阿拉伯人的哈里发。这一协议成为英国和阿拉伯人合作的基础。
  阿拉伯起义军在英国的协助下迅速打败德土联盟,1917年7月,起义军占领亚喀巴;12月,英军攻占耶路撒冷;1918年1月,起义军进抵约旦,土军全线溃退;9月30日,费萨尔的先头部队顺利进入大马士革,组建阿拉伯政府;10月底,叙利亚全部重镇被占领;1918年12月30日,摩得洛斯停战协定签署,阿拉伯起义军天真地以为赢得了自由,但英法等帝国主义不会轻易断送自己的殖民地,已被宣布为叙利亚国王的费萨尔被法军赶下王位,英国为争取费萨尔支持,让其担任伊拉克的国王,而将外约旦的王位送给其长兄阿卜杜拉;1924年侯赛因刚自称哈里发,伊本·沙特就把他从麦加赶了出来,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大帝国的愿望最终落空,阿拉伯民族大起义失败。
  ……

前言/序言

  后危机时代,新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正在各国之间的博弈中慢慢形成。相关国家和区域的势力在进行着合纵连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又开始携手。2014年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作了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重要讲话。习主席指出,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上述讲话精神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对我国与阿拉伯国家重要关系的首次政策宣示,也是我国全方位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阿关系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016年新年伊始,习主席又将年度首访定在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等三个中东国家,旨在落实推进“一带一路”,传承中国与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传统友谊。中阿关系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中阿有效合作的前提是“懂阿知阿”。为此,有必要编纂《阿拉伯国家概况》一书,系统介绍阿拉伯世界的基本情况。因此,在经济管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团队编著了《阿拉伯国家概况》一书。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阿拉伯国家地理、历史、宗教、政治、经济、教育、文学和民族性格、民族传统、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并侧重对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苏丹、也门等主要阿拉伯国家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政治外交、经济结构、文化教育及其与中国的经济外交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简要的分析。此外,在介绍各国国情等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经贸、投资等领域情况的介绍与分析。相关经济贸易投资数据援引自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力求数据翔实、权威。
  第二,全面性与典型性相结合。本书前七章系统介绍了阿拉伯国家的总体情况,第八章重点介绍了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苏丹、黎巴嫩、也门、利比亚等国的情况。上述国家都是阿拉伯世界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积淀深厚、在地区乃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通过对这些国家国情的了解,可以达到窥斑见豹的效果。
  第三,兼顾了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本书在各章节都添加了一些实用的小知识,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礼仪习俗,便于在实际经贸往来中活学活用。
  本书是一项集体创作的“产物”,凝聚了北方民族大学阿拉伯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全体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全书的主题设计、框架安排、任务分工、科研组织、统稿审稿由王瑛负责。第一章由王瑛编著,第二章由马生坚编著,第三章由田仲福编著,第四章、第五章由杨亮亮编著,第六章、第七章由马迁编著,第八章由赵莺、田仲福共同编著,游正飞、杨艳、杨飞飞等同学参与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本书也是北方民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阿拉伯国家概况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在此特别感谢北方民族大学对本书顺利出版的大力支持。经济管理出版社杨国强编辑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付出了许多努力,在此表示感谢。此外,本书在编撰过程中还直接或间接引用、参考了其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文献,在此也对上述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简介,旨在避免提及《北方民族大学文库:阿拉伯国家概况 [Overview of Arabia Countries]》中的内容。 --- 书名: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响:中亚历史与文化深度探索 作者:[作者姓名] 出版社:[出版社名称] 出版年份:[年份] 图书简介 《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响:中亚历史与文化深度探索》是一部全面梳理中亚地区历史演变、文化融合与地缘政治变迁的学术专著。本书聚焦于这片被誉为“欧亚大陆十字路口”的广袤区域,从古代的游牧文明起源,到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商业与文化交流,再到近代帝国主义的冲击与现代国家的独立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视角。 本书的叙事逻辑并非简单的时间线梳理,而是着重于探讨中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全球文明进程的影响。我们深入探讨了粟特、巴克特里亚等古代文明的兴衰,分析了萨珊王朝、突厥汗国以及后来的帖木儿帝国在中亚地区留下的深刻印记。 第一部分:文明的摇篮与交汇点 本书的开篇部分致力于重建中亚地区的古代图景。我们详细考察了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痕迹,特别是安德罗诺沃文化等对后世文化形态的奠基性作用。随后,重点分析了希腊化文明(如塞琉古帝国、大夏)与本土文化(如斯基泰文化)的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亚地区早期文明的多元面貌。我们考察了这一时期在哲学、艺术和宗教上出现的显著变化,为理解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丝绸之路的脉动与文化融合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条思想、信仰与技术的传播动脉。本书用相当大的篇幅探讨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地区最繁荣的时期——汉唐至中世纪盛期——的运作机制。我们细致剖析了佛教、摩尼教、景教(聂斯脱儿派基督教)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教如何通过这条路线传入中亚,并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与适应的过程。 我们特别关注了粟特商人阶层在中亚商业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他们的语言和商业策略如何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通过分析出土的文献、碑铭和考古发现,本书力图还原当时城市如撒马尔罕、布哈拉、和阗等地的繁荣景象及其多元的社会结构。 第三部分:游牧帝国的兴衰与帝国重塑 中亚的历史与游牧民族的活动密不可分。本书详细研究了突厥化进程、回鹘汗国的兴盛与衰落,以及蒙古征服对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蒙古帝国虽然带来了剧烈的动荡,但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跨欧亚的文化与技术交流。 随后,我们转向帖木儿帝国的崛起。帖木儿及其后继者在文化、建筑和科学领域的成就,是中亚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本书分析了帖木儿王朝如何利用伊斯兰教义和波斯文化传统,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帝国体系,并探讨了其最终瓦解的原因。 第四部分:近代转型与现代挑战 进入近代,中亚地区成为沙皇俄国和后来的苏联扩张的主要目标。本书细致地考察了“大博弈”时期英俄对中亚的争夺,以及随后沙俄对该地区的殖民统治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中亚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民族构成。 苏联时期对中亚的改造,包括集体化、工业化以及民族界线的划定,是理解当代中亚问题的关键。本书分析了这些政策带来的长远影响,包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和新民族认同的形成。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独立进程、国家建设的挑战以及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寻求自身定位的努力,构成了本书的现代部分。 核心视角与方法论 本书强调历史的连续性与断裂性。我们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和政治地理学的成果,力求提供一个既扎实严谨又不失生动性的叙述。我们特别注重从非中原、非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审视中亚历史,突出其作为独立文明体所展现出的主体性与创造力。 《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响》不仅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引人入胜的叙事,也为区域研究专家提供了深入探讨中亚复杂性的理论工具与丰富案例。它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刻板印象,真正理解这片土地上人民在千年流转中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 --- (字数约150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我并非历史或地理领域的专家,但对世界的好奇心从未减退。想象一下,当我翻开这本书,或许会看到关于古老麦加的详细描述,体会到伊斯兰文明如何孕育了辉煌的艺术和建筑;或许会了解到,在现代的沙漠城市背后,隐藏着如何复杂而悠久的水利系统和游牧传统。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国家如此富裕,有些国家又面临着长期的挑战;为什么同一个宗教,在不同的地域会展现出如此多样的面貌。我期待着书中能够用生动详实的笔触,将那些遥远的名字和概念,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段段深刻的思考,让我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复杂而迷人的地区。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指向了一个我一直充满好奇的地域。作为“北方民族大学文库”中的一员,我预感它必然是一部严谨而有分量的学术著作。我设想,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会十分清晰,结构会十分完整,能够带领读者系统地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方方面面。我期待能从中学习到关于阿拉伯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不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更希望能深入理解伊斯兰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是如何影响着阿拉伯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我也希望能从书中看到关于当代阿拉伯世界的现实挑战,例如社会转型、地区冲突、以及它们在全球格局中的角色。这种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希望构建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认知框架的愿望,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深信不疑。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次身临其境的旅程。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其中的具体内容,但从书名“阿拉伯国家概况”以及出版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文库”这个标签,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图景。我设想,这本书必然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广袤的沙漠,探访古老的文明遗迹,感受现代都市的脉搏。我期待着能从书中了解到那些我所熟悉的,比如石油、宗教、地缘政治,但更希望能触及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鲜为人知的文化习俗、社会结构、历史演变。我甚至可以想象到,书中或许会描绘出不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微妙差异,它们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影响,又如何塑造出各自独特的民族性格。这种对未知的探索欲,以及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使得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书页,去开启这场未知的智识冒险。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我便被其蕴含的学术深度和知识广度所吸引。作为“北方民族大学文库”的一员,它必定承载着该校在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追求。“阿拉伯国家概况”这个书名,预示着内容将会覆盖阿拉伯世界多个国家,从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到政治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一些固有的刻板印象,提供一个更加 nuanced 和 multidimensional 的视角来认识阿拉伯世界。例如,我希望能了解到,除了我们熟知的几个大国,还有哪些鲜为人知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它们的历史进程有哪些独特之处?它们的社会文化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细节?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复杂世界形成更为完整理解的追求,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硬壳封面,质感厚重,封面上“北方民族大学文库”的烫金字体在深蓝色背景下显得格外庄重典雅,而“阿拉伯国家概况”的字体则清晰有力,传递出学术严谨的气息。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温润,泛着淡淡的象牙白,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印刷质量上乘,文字清晰锐利,排版疏朗有致,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获得极佳的视觉体验。书的整体尺寸也比较适中,既方便携带,又能在桌面摊开阅读时提供足够的视野。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幅淡淡的,象征着阿拉伯文化元素的图案,它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巧妙地与书名融合在一起,增添了一丝神秘的异域风情。总而言之,这本书从外在的包装到内在的纸质,都散发着一种精心打磨的质感,足以体现编纂者和出版方对这本书的重视,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