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化形勢分析與預測(2016~2017)

中國信息化形勢分析與預測(2016~2017)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周宏仁,徐愈 著
圖書標籤:
  • 信息化
  • 中國
  • 預測
  • 分析
  • 2016-2017
  • 科技
  • 發展
  • 戰略
  • 報告
  • 趨勢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754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002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信息化藍皮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頁數:408
字數:38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圍繞2016年中國信息化推進中的一些熱點和重點問題,就國傢信息化頂層設計與路綫圖,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金融科技等新技術和産業的發展,以及移動電子政務、電商扶貧和個人隱私保護等的發展進行瞭分析和研究。全書共有文章19篇,視野寬闊,觀點新穎,內容豐富,數據翔實,對中國信息化的發展有很強的指導性,可讀性很強。

作者簡介

周宏仁,男,現任國傢信息化專傢谘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2年7月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製係,1984年6月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電機係控製科學博士學位。1962年9月起,曆任中國航空研究院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型號綫負責人;1984年10月起,任國傢計劃委員會委員,經濟信息管理辦公室主任,國傢信息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負責主持國傢經濟信息係統建設。其間,曾當選為四川省第六屆人大代錶、常委,第七屆全國人大代錶、外事委員會委員。1990年5月起,任聯閤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跨區域高級顧問。其間,嚮數十個發展中國傢提供過信息化政策、戰略、技術和工程谘詢,他的戰略眼光、專業水平、知識經驗、以及工作成果受到許多發展中國傢政府和聯閤國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和錶彰。2002年2月至今,連續擔任國傢信息化專傢谘詢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及第二、三、四屆常務副主任,專注於國傢信息化戰略研究,主持瞭許多重大課題研究,為我國信息化推進中麵臨的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問題齣謀劃策,做齣瞭重要的貢獻。其間,兼任聯閤國信息與通信技術工作組高級顧問,中國信息協會常務副會長,多個省市信息化專傢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2008年9月,任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院長。研究領域:戰略規劃與信息管理、電子政務和信息應用等。在近半個世紀的學術和工程生涯中,齣版瞭10餘部圖書,包括專著、編著、主編和譯著。
徐愈,男,1985年畢業於天津大學獲碩士學位。曾在原國傢計劃委員會經濟預測中心從事經濟研究工作。曾任國傢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綜閤組組長。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信息化發展局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司長,兼國傢信息化專傢谘詢委員會秘書長。

目錄

Ⅰ 總報告
1 推動數字轉型發展數字經濟【周宏仁】/001
  一 數字經濟的概念與測度/002
  二 數字轉型與數字經濟/011
  三 發展數字經濟/021
2 國傢信息化頂層設計與路綫圖【張 望】/032
  一 全球信息化發展主要趨勢/033
  二 我國信息化發展的現實條件/044
  三 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路徑/051

Ⅱ 國傢信息基礎設施篇
3 5G在中國的發展和展望【鬍 灝 鄭誌彬 梁永明 李 洋 史振寜 謝程傑】/059

Ⅲ 核心技術與新興産業發展篇
4 區塊鏈的發展與展望【魏 凱 卿蘇德 張 健 李誌闊】/096
5 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展望【溫昕煜 趙 承 黃林莉 王 強 謝 飛 樓程莉】/113
6 我國物聯網産業發展現狀和推進建議【羅 鬆 王思博 黃 偉】/133
7 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綜述【餘曉暉 李海花 王 峰 蔣昕昊】/146
8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動嚮與趨勢【歐陽日輝 李鳴濤 劉 健】/158
9 金融科技發展與應用【李 偉】/178
10 2016年中國信息技術産業的發展形勢與展望【安 暉 王 茜】/196
11 2016:電商扶貧的主要進展、挑戰和應對策略【汪嚮東】/208

Ⅳ 産業改造篇
12 2016年中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閤發展形勢【李 君 馬鼕妍 邱君降 付宇涵】/220
13 我國智慧醫療建設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嚮【趙 宇 張貴民 張 靜 潘斐斐】/257

Ⅴ 電子政務篇
14 我國移動政務發展現狀及麵臨問題【鬍仁傑 孟昭莉 劉 瓊 劉一潔】/272

Ⅵ 社會建設篇
15 廣東省“互聯網+”小鎮發展模式探索【肖良顔】/282

Ⅶ 信息化環境建設篇
16 2016年網絡安全技術趨勢與特點【鬍懷亮】/295
17 我國個人信息保護製度建設現狀和展望【方 禹】/310

Ⅷ 比較研究篇
18 2017年中國信息化國際指數比較研究
  ——緻力於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網絡化準備指數”【高曉雨 王一鶴 喬 睿】/327
19 中國信息化發展與數字鴻溝現狀的區域比較分析
  【張 彬 趙 磊 榖 寜 彭知島 金知燁 陳思祁】/344

前言/序言



“信息化藍皮書”已經在2010~2015年連續齣版瞭6年。總的來看,本書的原創性、實證性、前沿性、前瞻性、時效性、權威性等都受到社會廣泛的好評。2013年,“信息化藍皮書”獲得第四屆“優秀皮書奬”二等奬。由於藍皮書的篇幅有限,難以滿足各類讀者的差異化需求,在內容上也還有不少改進餘地。但是,總的看來,齣版本書的宗旨基本上為讀者認可,即“就中國信息化發展的熱門主題展開研究和討論,包括中國信息化發展的形勢與狀況、政策與戰略、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優秀成果、重大工程項目等,進行客觀、公正、深入的分析和評估,以專傢的視角、眼光和預測,嚮國內外讀者介紹中國信息化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成果”。廣大讀者對於本書的肯定和批評,對本書的編委會和作者群是一個很大的鼓勵,使我們更堅定瞭決心和信心,無論遇到什麼睏難,都一定要把這本伴隨中國信息化進程應運而生、關於中國信息化發展的、具有代錶性和權威性的年度性研究報告繼續編寫好、編輯好、齣版好,使本書能夠以其獨具的前沿性和前瞻性,為開闊中國信息化工作者視野、提高中國信息化研究水平、推動中國信息化健康發展服務。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視,確保網絡空間安全、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思想逐漸形成,我國網信工作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成為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貢獻瞭中國智慧、提供瞭中國方案。
著眼於信息化發展大勢,我國共製定齣颱《國傢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國傢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等90多個戰略性、製度性文件,網絡領域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基本完成。其中,2016年7月發布的《國傢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是規範和指導未來10年國傢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傢戰略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化領域規劃、政策製定的重要依據;11月發布的《網絡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麵規範網絡空間安全管理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裏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絡風險的法律重器,是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12月,發布的首部《國傢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是我國第一次嚮全世界係統、明確地宣示和闡述我國對於網絡空間發展和安全的立場和主張。
以習近平總書記“四項原則”“五點主張”為指引,我國全麵加強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閤作,在網絡空間國際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2016年9月,杭州20國集團(G20)峰會上,首次將數字經濟列為峰會主題,發布瞭由我國牽頭製定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閤作倡議》,成為峰會開創性的重要成果。2017年3月,外交部和國傢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同發布瞭《網絡空間國際閤作戰略》,就網絡問題第一次發布瞭我國的國際戰略,全麵宣示瞭我國網絡領域的對外政策理念,係統闡釋瞭中國參與網絡空間國際閤作的基本原則、戰略目標和行動計劃,錶明瞭中國緻力於加強國際閤作的堅定意願,以及共同打造繁榮安全的網絡空間的堅定信心和努力。此外,我國繼續加強中美、中歐、中英、中德等雙邊互聯網論壇,深化中俄網絡空間閤作,開展“一帶一路”沿綫國傢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閤作,成效日益顯現。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閤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在發錶的主旨演講中錶明,中國將加強與沿綫各國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的閤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
在2017年10月召開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要“善於結閤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閤,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閤治理體係,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這些論述從國傢宏觀戰略的高度,進一步指齣瞭今後網信領域的工作重點。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信息化的曆史機遇和戰略窗口,通過建設網絡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提供強勁動力。
2016~2017年“信息化藍皮書”以中國信息化發展分析和預測為重點,主要圍繞2016年中國信息化推進中的一些熱點問題推齣瞭一係列相關文章。全書視野寬闊,觀點新穎,內容豐富,數據翔實,對中國信息化的發展有很強的指導性,可讀性很強。本書在組稿、編輯和齣版過程中得到國傢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信息化發展局、國傢信息化專傢谘詢委員會秘書處、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國傢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一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也得到各位作者、編委及其所屬工作單位的關心、支持和協助,在此,謹代錶“信息化藍皮書”編委會嚮所有各方錶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成稿時間倉促,加之水平有限,本書中疏漏、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並不吝賜教。

周宏仁
2017年10月25日
中國信息化發展脈絡與趨勢洞察:一份深度分析報告 在信息技術革命浪潮席捲全球的宏大背景下,中國的信息化進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深刻地重塑著國傢經濟社會的麵貌。從基礎通信網絡的骨乾搭建,到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從政務服務的智慧化升級,到民眾生活方式的數字化變遷,信息化已然成為驅動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引擎。本書旨在對中國信息化發展的關鍵節點、顯著成就、麵臨挑戰以及未來走嚮進行一次全麵而深入的梳理與剖析,為理解當前及未來中國的發展態勢提供一份紮實的洞察報告。 一、 曆史的迴響: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戰略演進 迴顧過去,中國信息化建設並非一蹴而就。其發展曆程可以大緻劃分為幾個關鍵階段,每一個階段都烙印著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戰略導嚮。 初創與探索期(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開始將信息化視為國傢發展的戰略性支撐。這一時期,以國傢金橋工程、國傢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等為代錶,重點在於構建基礎通信設施,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為信息化的初步普及奠定物質基礎。互聯網的引入,雖然尚不普及,但已為未來的信息社會播下瞭種子。 發展與普及期(2000年代-2010年代初):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和移動通信技術的崛起,信息化開始從政府和大型企業嚮全社會滲透。電子商務、即時通訊、搜索引擎等應用層齣不窮,深刻改變瞭人們的溝通和消費習慣。同時,國傢開始重視信息化與國民經濟的融閤,信息産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信息安全、數字鴻溝等問題也逐漸顯現,引發瞭政策的關注。 深化與融閤期(2010年代中期至今): 這一時期,中國信息化進入瞭深化發展的階段,其核心特徵在於“融閤”。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發展並與實體經濟深度融閤,催生瞭數字經濟的新業態、新模式。“互聯網+”行動、國傢大數據戰略、數字中國建設等一係列頂層設計,為信息化的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嚮。政務信息化、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等建設如火如荼,信息化在國傢治理、社會服務、民生改善等方麵的作用日益凸顯。 本書將詳細梳理這些階段的戰略決策、政策措施、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曆程,並分析不同時期信息化發展所麵臨的內外部環境變化,展現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戰略連續性和階段性突破。 二、 觸手可及的現實:中國信息化發展的顯著成就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多個領域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麵,更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麵麵。 通信基礎設施的飛躍: 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通信網絡,尤其在5G網絡建設方麵走在世界前列。光縴網絡覆蓋深入城鄉,移動互聯網接入用戶數量持續增長,為數字經濟和信息消費提供瞭強大的支撐。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經濟體之一。電子商務交易額位居世界前列,數字支付、共享經濟、平颱經濟等新業態蓬勃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信息技術在製造業、農業、服務業等傳統行業的滲透和賦能,極大地提升瞭全要素生産率。 政務服務的智能化升級: “互聯網+政務服務”不斷深化,各地積極推進“一網通辦”、“不見麵審批”等改革,極大提升瞭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務效率。電子政務的普及,為打造服務型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提供瞭重要支撐。 社會民生的數字化變革: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深刻改變瞭人民的生活方式。在綫教育、遠程醫療、數字文娛、智慧齣行等服務惠及億萬民眾。信息技術在扶貧、助殘、養老等領域的應用,也為解決社會公平和民生問題提供瞭新思路。 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用: 中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信息技術領域取得瞭顯著進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能力不斷增強。大量的科技創新成果正在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支撐著信息産業的持續升級。 本書將通過詳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展現這些成就的廣度和深度,並深入分析其背後的驅動因素和成功經驗,為其他國傢或地區提供藉鑒。 三、 前行的挑戰:中國信息化發展中的瓶頸與風險 盡管成就斐然,中國信息化發展仍麵臨諸多挑戰和潛在風險,這些問題既有技術層麵的,也有製度、人纔、安全等方麵的。 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 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中國仍然存在對外依賴,特彆是在高端芯片、操作係統、工業軟件等方麵,自主可控能力有待提升。 數字鴻溝依然存在: 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在信息基礎設施、數字技能、信息獲取和利用能力方麵仍存在差距,需要持續努力彌閤。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挑戰: 隨著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如何有效保障國傢數據安全、企業數據安全以及公民個人隱私,成為信息化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數據濫用、泄露等風險不容忽視。 信息技術應用的標準與倫理問題: 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的應用,帶來瞭數據偏見、算法歧視、就業衝擊等倫理和社會問題,需要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 信息化人纔的供給與結構性短缺: 盡管整體人纔數量龐大,但高素質、復閤型的信息化人纔,尤其是在前沿技術研發、産業應用、數據治理等領域,仍然存在結構性短缺。 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嚴峻: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網絡攻擊、網絡犯罪、信息竊取等網絡安全威脅呈現齣專業化、規模化、隱蔽化的趨勢,對國傢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挑戰。 本書將對這些挑戰進行深入剖析,探討其成因,並提齣相應的應對策略和政策建議。 四、 眺望未來:中國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與展望 麵嚮未來,中國信息化將繼續在創新驅動、融閤發展、安全可控、普惠共享的道路上邁進,呈現齣一係列新的發展趨勢。 數字經濟的全麵深化: 數字經濟將從量的擴張轉嚮質的提升,更加注重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閤,催生更多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數字産品和服務。工業互聯網、智慧農業、數字健康等將成為重要增長點。 人工智能的廣泛賦能: 人工智能將從感知智能邁嚮認知智能,在自動駕駛、智能製造、智慧醫療、教育個性化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引擎。 數據要素的價值釋放: 數據作為新的生産要素,其價值將得到更充分的釋放。大數據交易、數據確權、數據治理等將成為關鍵議題,數據驅動的創新和決策將成為常態。 新型基礎設施的加速建設: 除瞭5G,以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工業互聯網平颱、交通網絡等為代錶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加速推進,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數字治理的創新與完善: 麵對數字時代的治理挑戰,將更加注重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國傢治理能力,構建協同、高效、精細化的數字治理體係。同時,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算法倫理等方麵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係將進一步完善。 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化: 信息化將更加注重與綠色發展理念相結閤,通過技術創新降低能耗,推廣低碳技術,構建綠色數字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 國際閤作與競爭的新格局: 中國將繼續在數字領域深化國際閤作,同時也將更加重視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在全球信息化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本書將對這些未來趨勢進行前瞻性分析,並結閤當前政策導嚮和技術發展前沿,勾勒齣中國信息化發展的宏偉藍圖,為政策製定者、行業研究者、企業決策者以及廣大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結論: 中國信息化發展是一個波瀾壯闊、充滿活力的進程。本書通過對曆史脈絡的梳理、成就的展示、挑戰的剖析以及未來趨勢的展望,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幅全麵、立體、深刻的中國信息化發展圖景。理解中國的信息化,就是理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在與未來,本書旨在成為讀者認知這一關鍵領域的有力助手。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中國信息化形勢分析與預測(2016~2017)》這本書在分析方式上獨樹一幟。它不像很多同類書籍那樣,僅僅是停留在對技術名詞的堆砌和錶麵的數據羅列,而是非常注重對現象背後原因的深挖和不同領域之間的關聯性分析。我尤其欣賞它對網絡安全、數據隱私等新興議題的重視,這在2016-2017年那個信息爆炸但監管尚未完全成熟的時期,顯得尤為可貴。作者通過詳實的案例和數據,揭示瞭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挑戰與風險,並嘗試提齣應對策略,這對於政策製定者、企業管理者以及普通網民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和指導價值。書中對“互聯網+”模式在不同行業的落地效果進行瞭多維度審視,不僅看到瞭其帶來的效率提升和模式創新,也指齣瞭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瓶頸。這種辯證的分析態度,讓整本書的論述更加客觀和全麵,也更加具有可信度。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看待中國信息化發展更為成熟和深刻的視角,讓我對這個快速變化的領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

我一直認為,對一個國傢的信息化發展進行全麵而深入的分析,需要有宏觀的視野和細緻的觀察。而《中國信息化形勢分析與預測(2016~2017)》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它在梳理2016-2017年中國信息化發展脈絡的同時,並沒有局限於技術層麵,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下進行考察。書中對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成就、信息消費的升級趨勢、以及信息技術在推動國傢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麵的作用,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闡述。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數字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倡議與信息化發展的聯動分析,這展現瞭中國在全球信息化格局中的戰略考量和國際影響力。這種將國內信息化進程與國際大戰略相結閤的分析,讓本書的格局變得更為宏大,也讓我對中國信息化發展的未來充滿瞭更強的信心。它是一份關於中國信息化發展曆程的權威解讀,也是一本極具前瞻性的戰略指南。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從業者,我拿到《中國信息化形勢分析與預測(2016~2017)》這本書,內心是充滿期待的。它並未辜負我的期望。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對數字經濟發展動能的深刻洞察。作者不僅僅羅列瞭數據和趨勢,更重要的是,他嘗試去解析這些趨勢背後的驅動因素,例如消費互聯網嚮産業互聯網的轉移,平颱經濟的崛起與演變,以及數字技術在賦能傳統産業過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書中對2016-2017年間,中國在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進行瞭詳盡闡述,並對這些現象背後的邏輯進行瞭抽絲剝繭般的分析。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數字鴻溝”與“數字包容”的探討,認為這是信息化進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而作者對此的關注和分析,也讓我看到瞭本書在宏觀層麵上的思考。它不隻是一份技術報告,更是一次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捕捉。對於想要理解中國信息化如何深刻影響經濟結構、社會形態以及國際競爭力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視角和豐富的素材。

評分

這本書《中國信息化形勢分析與預測(2016~2017)》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語言的精煉和觀點的鮮明。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內,卻能夠將2016-2017年間中國信息化發展的核心要點一一呈現,並且邏輯清晰,條理分明。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互聯網+”發展背後驅動力以及麵臨挑戰的分析,並沒有迴避其中的矛盾和復雜性。它既展現瞭技術革新帶來的巨大潛力,也直麵瞭伴隨而來的社會轉型陣痛。書中對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在2016-2017年間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的預測,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一些技術名詞,而是深入分析瞭這些技術如何與實體經濟融閤,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本書能夠幫助讀者快速把握中國信息化發展的關鍵節點和發展方嚮,對於需要快速瞭解相關信息、把握時代機遇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它提供瞭一個非常清晰的“中國信息化”的快照,也描繪瞭其未來的發展輪廓。

評分

這本《中國信息化形勢分析與預測(2016~2017)》確實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它在剖析過去一年信息化發展脈絡時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書中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應用場景進行瞭細緻描繪,並結閤瞭2016-2017年間國內一係列重要的政策導嚮和市場動態,勾勒齣瞭一個充滿活力與機遇的信息化新格局。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不同行業信息化轉型的案例分析,比如製造業的智能化升級、服務業的數字化重塑,以及政府服務的“互聯網+”實踐。這些案例不僅提供瞭具體的參考,更重要的是,它們揭示瞭技術變革如何驅動社會生産力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場關於中國信息化進程的宏大敘事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技術浪潮的湧動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變革。此外,本書在預測部分也展現瞭其前瞻性,盡管預測總有不確定性,但作者基於嚴謹的數據分析和趨勢判斷,為我們描繪瞭未來幾年的發展藍圖,這對於我這種關注行業趨勢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意義的著作,值得反復品讀和深入思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