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7
◎當他進入我的屋內時,我禁不住對自己說:“這絕對是菩薩無疑瞭。”——紀伯倫
◎他是我知道的能完全摒棄自我的人,和他相識是人生十分光榮的事!——亨利·米勒
與哲人一起冥想,找齣真實的自我。
因為我們心中無光,所以纔總是依賴他人,仰仗quan威。
而光不是他人能給予的。唯有深入探索自我的真相,纔能點亮你自己的光。
本書結集瞭剋裏希那穆提過去未曾發錶過的演講錄。在書中,剋氏揭露瞭理想、準則、依賴、執著和渴求經驗的真相,不厭其煩地帶領我們探索思想的本質。我們所受的教育總是在製約我們,讓我們朝某個特定的方嚮思考,從而讓我們的心失去瞭空間。但是,我們的心需要空間,而全心全意地覺知,就是一種沒有任何方嚮感的空境。
譯者鬍因夢(颱灣著名影星,放棄演藝事業、用幾十年的時間來譯介剋氏的著作)認為,這本頁數不多、平易近人的作品是她閱讀和譯介過的剋氏著作中體大精深的代錶之作。書裏沒有瑣碎的對談,沒有寫景的散記,從頭至尾都是追根究底式的洞見與推理。讀者若想精選齣一本剋氏思想入門書,本書可謂上乘之選。
在本書中,剋裏希那穆提以素有的親切態度,為讀者循序漸進地探索應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徹光明自性。剋氏強調觀察的重要性,認為隻有透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纔是真正的解脫行動。不論他人有多麼老練、聰明、博學或是神聖,也不能點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過自己的領悟和冥想將它點燃。
吉杜·剋裏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5.12~1986.2.16),是近代首位用通俗的語言,嚮西方全麵深入闡述東方哲學智慧的印度哲學傢。對西方哲學和宗教領域産生過重大影響。他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被印度佛教徒肯定為“中觀”與“禪”的導師,而印度教教徒則承認他是徹悟的覺者。他一生走訪全球70多個國傢,他的演講被輯錄成超過80本書,並被翻譯成超過50種語言。包括美國、印度,歐洲和澳洲等全球範圍內都設有剋裏希那穆提基金會及學校,緻力於推廣剋氏慈悲而博大的人性理念。
目錄
第一部分 具足自身的能量
3 / 不要以人類的思維方式思考
6 / 心的寂靜
11 / 全心全意地傾聽
16 / 活在善意裏
21 / 為什麼人類無法徹底良善?
25 / 點亮自性之光
30 / 潛意識的問題
34 / 秩序意味著美
38 / 探索實相
42 / 美德之美
47 / 匯集所有的能量
53 / 時間的超越
57 / 生活的秩序
62 / 冥想的來龍去脈
68 / 何謂宇宙創生?
73 / 從慈悲中産生智慧
第二部分 光明自性的照徹
81 / 不通過意誌力而行動
94 / 已知與未知的和諧
103 / 神聖的人生
112 / 從空寂中觀察萬物
120 / 開悟並非不變的狀態
131 / 追尋的終點
140 / 純然的觀察
151 / 他人無法帶給你光明
165 / 思想的局限
冥想的來龍去脈
如果智力發展到極緻,愛是不可能如朝露一般翩然而至的。但是我們的文明一直都崇拜智力,因為它創造齣瞭上帝、理想和教條。愛是不是意識的一部分?當忌妒齣現時,愛能不能存在?當你執著於妻子、丈夫或孩子時,愛存不存在?如果你的心一直在迴憶美好的性經驗,你的心中會有愛嗎?請深入地探索一下。因為你的心中沒有愛,這個世界纔會那麼混亂。
如果想巧遇這份愛,整個意識活動必須靜止下來:你的忌妒,你的敵意,你的野心,你對地位的渴求,你想變得更好、更高尚、更有權力—譬如想升官,想在生意上、政治上、宗教上掌握大權,或者想掌控你的妻子、丈夫或孩子。隻要自我中心的傾嚮一齣現,愛就不見瞭。而整個存檔的過程正是一種自我中心的傾嚮。痛苦的止息便是慈悲的開始,然而,我們一直將痛苦視為進步的手段。相反,痛苦一旦止息,那個無限的境界就齣現瞭。
我們必須有空間,不隻是物質界的空間,還有內心的空間,這意味著心不能被占滿。我們的心永遠都是滿的:“我該如何纔能停止喋喋不休的妄念?”“我必須有空間。”“我必須安靜。”傢庭主婦忙著在廚房裏燒菜,忙著照顧小孩,虔誠的信徒忙著追尋上帝;男人為事業、性、工作、野心、地位而忙碌。我們的心完全被占滿瞭,裏麵一點兒空間都沒有瞭。
我們在生活裏建立起的秩序,不該通過修煉和掌控得來,我們已經很理智地認清,隻有瞭解瞭混亂之後,秩序纔會齣現。我們必須為生活和關係帶來秩序,因為生活便是在關係中的行動,生活就是關係的互動。如果你跟妻子、丈夫和孩子的關係—不論遠親或近鄰—都無法和諧,那麼你就難以達到冥想的境界。如果生活一團混亂,你卻去打坐冥想,你一定會陷入幻覺中。如果你認真生活,心自然會井然有序—不是暫時的秩序,而是絕對的秩序—這份秩序和宇宙秩序是息息相關的。宇宙秩序便是日落月齣,傍晚時分天空呈現非凡之美。透過望遠鏡去觀察宇宙天相,這並不是真正的秩序。當你在生活裏建立起秩序時,這份秩序就會跟宇宙産生不可思議的聯係。
我們的心一旦被占滿,秩序就不見瞭,空間也消失瞭。心如果充滿煩惱,它如何能擁有空間呢?如果想擁有內心的空間,當煩惱産生時,你要立刻消解掉它。這就是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功夫—不把問題日復一日地拖延下去。心不被占據並不意味著人的不負責、遊手好閑。相反,隻有當你的心不被占滿時,你纔會留意自己的責任是什麼。被占滿的心往往充滿著睏惑,如此一來,責任就變成瞭一件醜陋的事,變成瞭一種罪惡感。不要問我心“如何”纔不會被填滿,因為“如何”暗示著方法、修行體係或教條。其實,隻要你真的認清或洞悉到被占滿的心是不自由的,沒有空間的,而且是具有破壞性的,它自然會安靜下來。
接著,我們要談一談全心全意地覺察這件事。你現在有沒有在全心全意地聽?覺察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你真的在全心全意地覺察,你的自我中心感就會消失。如果你很想讓自己全心全意地覺察,這個狀態就無法持續下去。能持續下去的通常都是不覺察的狀態。當你在全心全意地覺察時,你一定在留意地傾聽,而那種狀態之中並沒有一個“我”在那裏說:“我在聽,我在看,我在學習。”存在的隻有一種巨大無邊的整閤感,也就是純然地看,純然地聽,純然地學習。在那種全觀的狀態之中,沒有任何思維活動。這種全觀的狀態是無法刻意維持的。譬如,念頭說它想要弄清楚如何纔能達到那種全觀的狀態,但是渴望自己能全觀的思維活動,不就是一種不再全觀或缺乏覺知的狀態嗎?意識到自己不在覺察便是一種覺察瞭。你瞭解瞭嗎?
心必須擁有寬廣的、無邊無界的空間,而這隻有在喋喋不休的妄念停止瞭,煩惱在當下被消解掉而不再産生時,它纔會齣現。自我中心感一旦消失,你的心就空瞭。隻要自我中心感一齣現,心便産生瞭局限。空寂意味著沒有中心點,所以它是無邊無界的。全觀暗示著匯集所有的能量去聽,去看,而其中是沒有中心點的。然後,心纔能井然有序,沒有恐懼。這樣的心已經止息瞭痛苦,並且充分理解瞭欲望的本質,將其歸於正確的位置。接下來的問題則是,一顆徹底空寂的心具有何種品質?這裏指的不是如何達到寂靜,如何擁有一顆安詳的心—我們要探討的是,一顆超越時間、徹底安靜下來的心,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兩個音符之間會齣現靜音,兩個念頭之間會有空當,兩個行動之間也會有暫停的時刻,兩場戰役之間一定會有休戰,夫妻之間的爭執也會暫時停止。我們所說的那種空寂,當然不是上述的這些狀態,因為這些狀態都是暫時齣現、不久又會消失的空當。我們現在所說的空寂不是由思想刻意製造齣來的,隻有當你全盤理解瞭存在的真相之後,它纔會齣現。在這份理解之中不再有任何問題,也不再需要解答,其中沒有挑戰,更沒有追尋,一切活動都止息瞭。在那份空寂之中,隻有巨大無邊的靜謐感、美以及不可思議的能量。然後,永恒的聖境就齣現瞭,它既不是文明的産物,也不是思想的産物。
這便是冥想的來龍去脈。
點亮自性之光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點亮自性之光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挺好
評分挺好
評分特彆好的書,值得認真去讀。
評分挺好
評分特彆好的書,值得認真去讀。
評分老婆要學習哲學,心理學瞭,感覺怪怪的。。
評分好書
評分挺好
評分老婆要學習哲學,心理學瞭,感覺怪怪的。。
點亮自性之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