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經濟概論

漁業經濟概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陳靜娜,趙珍,劉潔 著
圖書標籤:
  • 漁業經濟學
  • 水産經濟學
  • 漁業管理
  • 農業經濟學
  • 資源經濟學
  • 海洋經濟學
  • 産業經濟學
  • 區域經濟學
  • 經濟學
  • 農村經濟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海洋齣版社
ISBN:978750279952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09326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特點:1.內容係統有條理、與時俱進;采用數據;知識深度、廣度適閤當前教學要求的同時又兼顧學生的專業發展。2. 注重培養學生的綜閤素質,把提齣問題、解決問題、自我學習、自我創新等能力有機地嵌入其中。3.同時融入漁業發展過程中齣現的新知識、新技能、新進展等。

內容簡介

本教材從漁業經濟學的對象、內容與方法開始,首先介紹瞭水産品的市場交易,分析瞭漁業生産要素的閤理利用與管理,然後介紹瞭水産品的國際貿易發展狀況,現代漁業理論,漁業經濟結構與體製,漁業産業與漁業布局等漁業發展的宏觀內容,最後闡述瞭漁業法規及其政策的基本內容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漁業的概念、分類及其特點 1

第二節 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7

第三節 漁業經濟學的産生和發展 9

第四節 漁業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2

本章小結 12

復習思考題 13

第二章 漁業資源14

第一節 漁業資源的概念及其特性14

第二節 漁業資源的生物經濟模型18

第三節 漁業資源保護管理措施25

本章小結30思考復習題31

第三章 漁業資本32

第一節 漁業投資和利潤32

第二節 漁業資本的來源和籌集36

第三節 漁業金融40

第四節 漁業保險46

本章小結51

思考復習題51

第四章 漁業勞動力52

第一節 漁業勞動力的資源狀況52

第二節 我國的漁業勞動力市場建設55

第三節 漁業勞動力價格——工資60

第四節 漁業勞動力資源的閤理利用63

本章小結67

思考復習題68

第五章 漁業科學技術69

第一節 科學技術支持漁業經濟的發展69

第二節 漁業科學技術創新73

第三節 漁業科技創新體係和內容78

第四節 漁業科技進步的經濟效益評價82

第五節 漁業技術推廣84

本章小結87

思考復習題88

第六章 水産品市場機製89

第一節 水産品消費與需求分析89

第二節 水産品生産與供給分析100

第三節 水産品均衡價格分析100

本章小結104

復習思考題105

第七章 水産品國貿易106

第一節 水産品國際貿易概述106

第二節 水産品貿易中的非關稅壁壘116

第三節 我國水産品貿易的發展曆程120

本章小結123

復習思考題123

第八章 現代漁業 124

第一節 現代漁業概述124

第二節 現代漁業的發展模式130

第三節 漁業現代化135

第四節 全麵推進現代漁業建設137

本章小結142

思考復習題142

第九章 漁業經濟結構143

第一節 漁業經濟結構概述143

第二節 漁業生産結構149

第三節 漁業産業結構149

本章小結 162

思考題162

第十章 我國漁業産業及産業化推進策略163

第一節 我國漁業産業

第二節 漁業産業化推進策略180

本章小結186

思考復習題186

第十一章 漁業布局187

第一節 漁業生産布局的概念與原則187

第二節 漁業區劃190

第三節 我國漁業區域布局192

本章小結199

思考題199

第十二章 漁業法規與漁業政策200

第一節 漁業法規概述200

第二節 我國的主要漁業法規208

第三節 漁業政策概述219

第四節 我國的漁業政策226

本章小結233

思考復習題233

第十三章 我國漁業可續持發展戰略研究234

第一節 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及其標準234

第二節 我國漁業發展戰略研究現狀241

第三節 我國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245

本章小結251

思考復習題251

參考文獻252

推薦閱讀文獻256

推薦閱讀網站256


《古羅馬的輝煌與衰落:一部帝國的興亡史》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全麵、深入地剖析古羅馬文明從其雛形——一個位於意大利半島中部的城邦,逐步崛起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直至最終無可挽迴地走嚮衰亡的復雜曆史進程。我們不僅關注那些波瀾壯闊的軍事徵伐、權力的更迭與宏偉的建築奇跡,更著力於探究支撐這一偉大文明運轉的核心社會結構、法律體係、經濟模式以及思想文化變遷的內在邏輯。 第一部分:共和的奠基與擴張(公元前509年 - 公元前27年) 本部分首先追溯羅馬城邦的起源神話與早期政治製度的形成。重點分析瞭羅馬共和國早期,平民與貴族之間錯綜復雜的權力鬥爭,以及由此催生的《十二銅錶法》等早期法律實踐,這些共同塑造瞭羅馬人獨特的公民意識和對“法治”的早期認知。 隨後,我們詳細考察瞭羅馬如何通過一係列決定性的戰爭,如布匿戰爭,擊敗迦太基,確立其在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地位。這些戰爭不僅帶來瞭巨額財富和廣袤的領土,也深刻地改變瞭羅馬的社會結構。奴隸的大量湧入,加速瞭以小農為主體的意大利農業的危機,為後來的社會動蕩埋下瞭伏筆。 共和國晚期的曆史是精英集團內部權力鬥爭的血腥寫照。從格拉古兄弟的土地改革嘗試,到馬略與蘇拉的軍事獨裁,再到龐培、剋拉蘇和凱撒組成的“前三頭同盟”,直至最終的亞剋興角力。本書將細緻梳理這一時期政治製度的僵化與軍事力量對文官政府的侵蝕,揭示共和製走嚮帝製的必然性。凱撒的崛起與遇刺,不僅是個人命運的轉摺點,更是羅馬政治體製崩潰的標誌性事件。 第二部分:帝國的鼎盛與“羅馬治世”(公元前27年 - 公元180年) 奧古斯都的登基標誌著羅馬進入瞭元首製時代,一個看似恢復瞭秩序,實則權力高度集中的新階段。本部分將深入分析“元首製”的精妙之處:它如何巧妙地保留瞭共和的外殼,同時將實權集中於皇帝一人之手。 “羅馬治世”(Pax Romana)是羅馬帝國最光輝的時期。我們將從經濟地理學的角度,考察帝國如何通過完善的道路網絡、統一的貨幣體係和相對穩定的貿易環境,構建起一個史無前例的“地中海共同市場”。通過對主要貿易路綫(如榖物貿易、橄欖油與葡萄酒的遠距離運輸)的分析,展示帝國經濟的繁榮錶象及其對邊疆地區的資源汲取依賴性。 文化與工程方麵,本書將評述羅馬法(尤其是《民法大全》的前身)對後世西方法律體係的深遠影響。同時,對公共浴場、渡槽係統、競技場等標誌性工程的考察,揭示瞭羅馬人務實的技術精神及其如何利用這些公共設施來維係社會穩定和皇帝的“麵包與馬戲”政策。我們還會探討希臘化文化與羅馬本土文化的融閤,以及斯多葛學派在帝國精英階層中的流行。 第三部分:危機、轉型與基督教的興起(公元180年 - 395年) 馬可·奧勒留皇帝逝世後,帝國逐漸暴露其內部的結構性矛盾。本部分聚焦於三世紀的“軍事無政府狀態”,分析瞭瘟疫、波斯薩珊王朝的壓力以及蠻族在萊茵河和多瑙河邊境的持續滲透,如何導緻貨幣貶值、地方自治的瓦解以及中央權威的急劇削弱。 戴剋裏先的“四帝共治製”和君士坦丁大帝的改革是帝國對危機做齣的最後一次結構性嘗試。我們將詳細闡述這些改革的初衷與後果:固定職業(如將士兵、麵包師的職業世襲化)、價格管製以及建立更加官僚化的管理體係。這些措施在短期內穩定瞭局勢,卻也極大地增加瞭國傢的控製力度,犧牲瞭公民的自由度,為後來的僵化埋下禍根。 基督教的閤法化與最終成為國教,是羅馬曆史上最深刻的文化與精神轉型之一。本書將分析君士坦丁大帝的皈依動機、米蘭敕令的政治意義,以及尼西亞會議對早期教義的裁決,探討這一新宗教如何從邊緣走嚮中心,最終取代瞭傳統的國傢多神教,成為維係晚期帝國精神秩序的核心力量。 第四部分:西方的分裂與東方的延續(395年 - 476年,及之後)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集中於西羅馬帝國末期的戲劇性衰亡過程。在西歐,土地兼並、稅收體係的崩潰、城市職能的退化,以及軍隊的日耳曼化,共同削弱瞭帝國的戰鬥力。我們不再僅僅將蠻族視為“入侵者”,而是將其視為帝國內部矛盾激化的産物——許多所謂的“蠻族”其實是以同盟者(Foederati)的身份進入帝國內部,分享資源和權力。 重點分析瞭匈奴人西遷引發的連鎖反應,如西哥特人對哈德良堡的勝利(378年)和對羅馬城的洗劫(410年)。隨後,對汪達爾人、勃艮第人和法蘭剋人在高盧、西班牙和北非建立半獨立王國的過程進行瞭細緻的描述。本書的論點是,西羅馬帝國的終結並非一個單一的軍事事件,而是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權力中心多重瓦解的結果。 最後,本書簡要提及瞭公元476年奧多亞塞廢黜羅慕路斯·奧古斯都的象徵性意義,並將其置於更宏大的曆史背景下——即權力結構的轉移。同時,我們將簡要概述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如何成功地繼承和改造瞭羅馬的法律和行政遺産,在接下來的韆年裏繼續書寫羅馬文明的篇章。 核心論點: 本書試圖論證,古羅馬的興衰並非簡單的綫性敘事,而是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帝國的成功在於其卓越的製度適應性(從城邦到共和國,再到元首製)以及對地中海資源的有效整閤;而衰亡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帝國結構固化後的內在矛盾——特彆是地方精英階層與中央集權之間的持續張力,以及對軍事力量過度依賴所導緻的財政枯竭和政治不穩。最終,羅馬文明的形態改變瞭,但其法律、語言和基礎設施的遺産,構成瞭塑造瞭後世歐洲文明的基石。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帶著一種探索未知的心態翻開瞭《漁業經濟概論》,原本以為會是一本純粹的學術著作,沒想到它卻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書中對全球漁業發展趨勢的分析,讓我大開眼界。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呈現一些枯燥的圖錶,而是將曆史、環境、科技、政治等多種因素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漁業發展畫捲。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可持續漁業發展的討論印象深刻。作者詳細闡述瞭過度捕撈對海洋生態係統的破壞,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後果。他提齣的各種解決方案,比如配額製度、休漁期、禁漁區等,都經過瞭嚴謹的論證,並輔以大量的實際案例。讀到這些內容時,我常常會陷入沉思,反思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深遠影響,以及我們作為個體,應該如何為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書中關於漁業技術創新和市場營銷策略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漁業經濟的活力和潛力。它讓我意識到,漁業並非是傳統觀念中那樣落後的産業,而是正在經曆著深刻的變革,並展現齣巨大的發展前景。

評分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漁業是一個遠離我生活的領域,但《漁業經濟概論》卻以一種非常親切的方式,將我拉近瞭它。作者在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漁業經濟特點的比較分析,讓我看到瞭世界各地的漁業文化和發展模式。我瞭解到,有些國傢依靠發達的遠洋捕撈技術,成為全球重要的漁業産品供應國;有些國傢則側重於精細化的水産養殖,以滿足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求。這些對比讓我對漁業經濟的全球化和多樣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漁業政策和法規的解讀,也讓我明白,政府的導嚮和規範在漁業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環境保護到食品安全,從貿易協定到補貼政策,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經濟學的智慧和博弈。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非常閤理,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邏輯清晰,即使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也能夠輕鬆地理解其中的核心概念。它像一位耐心而博學的嚮導,帶領我在漁業經濟的海洋中航行。

評分

這本《漁業經濟概論》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意外的驚喜。我一直以為經濟類書籍都枯燥乏味,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公式和理論,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用一種非常生動、貼近生活的方式,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漁業經濟的方方麵麵。我特彆喜歡作者在開篇就描繪的那幅畫麵:清晨,漁民們駕著小船駛嚮茫茫大海,空氣中彌漫著鹹濕的海風和魚腥味。從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吸引瞭。書中並沒有簡單羅列數據,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我看到瞭漁業經濟背後的人情冷暖,以及它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聯係。我瞭解到,原來我們餐桌上的魚蝦,背後有著如此復雜的生産、流通和消費體係。作者對不同漁業模式的介紹,比如捕撈漁業、養殖漁業,以及它們各自麵臨的挑戰和機遇,都分析得鞭闢入裏。讀完後,我不僅對漁業有瞭全新的認識,甚至對經濟學本身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原理應用到其他領域。這本書的語言也非常有感染力,沒有讓人望而生畏的專業術語,更多的是一種娓娓道來的敘述,仿佛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分享他的見聞和智慧。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一場關於“海洋的財富”的深入探索。我從這本書中,真正理解瞭“經濟”二字在漁業這個古老産業中的具體體現。它不是簡單的買賣,而是包含瞭資源的管理、生産的組織、市場的運作、政策的引導,以及與國際接軌的復雜體係。作者對漁業産業鏈的細緻梳理,讓我對從捕撈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瞭清晰的認識。我瞭解到,原來漁民們的辛勤勞作,隻是整個鏈條的一環,後麵還有加工、冷鏈、分銷、零售等一係列復雜而精密的運作。書中關於漁業經濟的風險管理和風險規避的討論,也讓我深有感觸。比如,突發的氣候變化、疾病爆發、市場波動等,都可能對漁業生産造成巨大的衝擊。作者提齣的應對策略,既有宏觀的政策層麵,也有微觀的經營管理層麵,非常具有實踐指導意義。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體會到,漁業經濟是一個既需要仰望星空(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和規劃),又需要腳踏實地(解決實際生産和經營中的問題)的復雜領域。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沒有將自己局限於“漁業”本身,而是通過漁業這個窗口,展現瞭更廣闊的經濟圖景。我從書中看到的,不僅僅是魚類、蝦蟹的捕撈和養殖,更看到瞭背後的市場需求、技術進步、資源約束、環境影響以及全球化趨勢。作者對漁業經濟的宏觀分析,比如對GDP貢獻、就業率、貿易額等方麵的探討,讓我看到瞭漁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同時,他對微觀經濟理論在漁業中的應用,如成本效益分析、供需模型、價格形成機製等,也為我提供瞭理解和分析問題的工具。書中還涉及到一些前沿的經濟學概念,比如藍色經濟、生態補償等,這些內容讓我看到瞭漁業經濟發展的未來方嚮和創新空間。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對漁業經濟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整個經濟體係的運作有瞭更宏觀的認識。它讓我明白,任何一個産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經濟學的規律和智慧的支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