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用無人機技術及其應用

農用無人機技術及其應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何勇等 著
圖書標籤:
  • 農用無人機
  • 無人機技術
  • 農業技術
  • 精準農業
  • 植保無人機
  • 遙感技術
  • 農業裝備
  • 智能農業
  • 農機化
  • 航空植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60896
版次:31
商品編碼:1233409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頁數:560
字數:8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農用無人機技術及其應用》係統介紹瞭農用無人機的理論基礎、關鍵技術與裝備及實際應用和管理規範,主要包括農用無人機的發展曆史和現狀、係統組成、飛行控製與導航係統、航空植保、低空遙感、無綫組網監測,以及與無人機作業相關的氣象、法規和管理等。總體思路是在係統介紹無人機體係的基礎上,密切結閤農業應用的特點,詳細介紹農用無人機在航空植保、低空遙感、無綫組網監測等方麵的典型應用場景和案例,最後介紹農用無人機的係統運維、管理和培訓。《農用無人機技術及其應用》立足於作者團隊10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實現瞭理論方法、技術應用和管理培訓的統一,使讀者對農用無人機有全麵、係統、深入的瞭解和認識。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無人機概述 1
1.1 無人機發展概述 1
1.1.1 無人機的發展曆史 1
1.1.2 無人機的定義 6
1.1.3 無人機的組成 8
1.1.4 無人機的應用範圍 9
1.1.5 無人機的分類 11
1.2 國外農用航空的發展現狀 13
1.2.1 美國 14
1.2.2 俄羅斯 14
1.2.3 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巴西 14
1.2.4 日本 16
1.2.5 韓國 16
1.2.6 國際無人機典型産品 16
1.2.7 外文文獻分析 17
1.2.8 國外農用航空應用現狀 23
1.3 我國農用航空的發展曆史與現狀 25
1.3.1 我國農用航空的發展曆史 25
1.3.2 我國農用無人機應用現狀 27
1.4 未來發展方嚮 33
參考文獻 33
第2章 無人機係統飛行器 35
2.1 固定翼飛行器 35
2.1.1 固定翼飛行器的定義 35
2.1.2 固定翼飛行器的基本結構及設計原理 35
2.1.3 飛行器的主要部件 37
2.2 鏇翼類飛行器 52
2.2.1 鏇翼類飛行器的定義及分類 52
2.2.2 單鏇翼帶尾槳無人直升機的基本結構及設計原理 53
2.2.3 雙鏇翼共軸無人直升機的基本結構及設計原理 55
2.2.4 多鏇翼無人飛行器 59
2.2.5 鏇翼類飛行器的組成與主要部件 60
2.2.6 無人鏇翼機的飛行原理與飛行操縱 69
2.3 特種飛行器 103
2.3.1 鏇翼機 103
2.3.2 撲翼機和變模態鏇翼機 104
2.4 動力裝置 105
2.4.1 活塞式發動機 105
2.4.2 電動機 109
2.4.3 渦輪噴氣發動機 112
2.4.4 螺鏇槳 112
2.4.5 其他 115
2.5 植保無人機 115
2.5.1 植保無人機的發展方嚮 115
2.5.2 農田信息采集無人機 117
2.5.3 無人機的其他應用 117
參考文獻 117
第3章 無人機飛行控製與導航係統 119
3.1 無人機飛行控製係統 119
3.1.1 閉源飛行控製係統 119
3.1.2 開源飛行控製係統 121
3.2 導航控製 124
3.2.1 內迴路控製 124
3.2.2 外迴路控製 125
3.2.3 飛行控製功能的應用 125
3.3 整體捷聯算法和多傳感器冗餘控製係統 126
3.3.1 常用傳感器的介紹 126
3.3.2 飛行控製的軟件算法 128
3.4 農用無人機數據鏈路 129
3.4.1 優秀無人機數據鏈的特徵 129
3.4.2 RC 遙控 130
3.4.3 無綫數傳電颱 132
參考文獻 133
第4章 無人機仿真係統 134
4.1 研製仿真平颱的目的和意義 134
4.2 仿真平颱的設計思路和要求 137
4.3 仿真平颱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138
4.3.1 機械部件 138
4.3.2 主控單元 140
4.3.3 遠端執行器 144
4.4 仿真平颱的典型應用——作物養分獲取與分析 154
4.4.1 油菜冠層多光譜圖像數據與SPAD 采集與處理 155
4.4.2 基於油菜冠層植被指數特徵的SPAD 值預測模型研究 158
4.4.3 基於油菜冠層紋理特徵的SPAD 值預測模型研究 162
4.4.4 基於油菜冠層植被指數的SPAD 值可視化研究 167
4.5 仿真平颱的典型應用——噴灑模擬 172
4.6 仿真平颱的典型應用——多源數據融閤 176
4.6.1 多光譜圖像采集與預處理 177
4.6.2 多源圖像采集與內參標定 177
4.6.3 圖像融閤 179
參考文獻 185
第5章 農用無人機植保應用 188
5.1 植保機械發展的曆史和趨勢 188
5.1.1 植保機械的發展曆史 188
5.1.2 國內外農用航空植保的發展與案例分析 192
5.2 航空植保的優點 198
5.2.1 適應能力強 198
5.2.2 作業高效 199
5.2.3 節省勞動力 199
5.2.4 節約資源 199
5.2.5 保護人身健康和環境 200
5.3 航空植保發展的研究重點與關鍵技術 200
5.3.1 航空植保發展的研究重點 200
5.3.2 航空植保的關鍵技術 202
5.4 植保專用作業飛行管理係統 209
5.4.1 無人機位置信息實時獲取與標注 209
5.4.2 作業任務規劃和界麵設計 211
5.5 植保機配套設施與檢測手段 214
5.5.1 噴灑係統 214
5.5.2 航空植保專用藥劑 215
5.5.3 噴灑效果的檢測手段 216
5.6 農用植保無人機 221
5.6.1 國內外植保無人機的作業模式 221
5.6.2 農用植保無人機的正確選擇與閤理使用 222
5.7 植保作業相關規範與標準 222
參考文獻 223
第6章 農用無人機低空遙感技術與裝備 225
6.1 農用無人機低空遙感概述 225
6.1.1 遙感技術特點 225
6.1.2 無人機低空遙感的研究進展 228
6.2 無人機低空遙感任務設備傳感儀器與穩定平颱 233
6.2.1 遙感任務設備通用傳感器 233
6.2.2 無人機雲颱 240
6.3 遙感圖像處理 250
6.3.1 入射光衰減模型和大氣光成像模型 251
6.3.2 結閤導嚮濾波的暗原色去霧算法 252
6.3.3 除霧中的實際問題 254
6.4 遙感地物特徵獲取與三維建模 255
6.4.1 計算機視覺中的三維重建相關技術 256
6.4.2 基於相機輔助信息的三維重建 258
6.4.3 基於無人機圖像真正射影像方法研究 262
6.4.4 三維重建係統軟件平颱 264
6.5 遙感圖像地理配準技術與儀器 265
6.5.1 遙感圖像地理配準概述 265
6.5.2 直接地理定位機載POS 記錄儀的開發 268
6.6 地-空-星三位一體多源信息獲取與融閤技術 292
參考文獻 294
第7章 農用無人機農田信息監測 300
7.1 無人機光譜與成像檢測技術 300
7.1.1 無人機光譜檢測技術與裝備 300
7.1.2 無人機光譜成像檢測技術與裝備 306
7.1.3 基於熒光遙感的無人機機載信息獲取技術 312
7.2 農田土壤信息檢測 314
7.2.1 農田土壤信息檢測背景 314
7.2.2 無人機在農田土壤信息檢測中的應用 316
7.2.3 研究展望 318
7.3 無人機作物養分信息檢測 318
7.3.1 概述 318
7.3.2 無人機在作物養分信息檢測中的應用 319
7.3.3 研究展望 324
7.4 植物病害信息監測 324
7.4.1 概述 324
7.4.2 地麵病害信息的獲取 325
7.4.3 無人機低空遙感信息的獲取 328
7.5 植物蟲害信息監測 331
7.5.1 概述 331
7.5.2 地麵蟲害信息的獲取 331
7.5.3 無人機低空遙感信息的獲取 334
參考文獻 336
第8章 農用無人機空中無綫傳感器網絡係統 340
8.1 UAV與無綫傳感器網絡概述 340
8.1.1 UAV與無綫傳感器網絡 340
8.1.2 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341
8.2 UAV-WSN係統的結構及關鍵技術 342
8.2.1 UAV-WSN係統的組成結構 342
8.2.2 UAV-WSN係統的網絡結構 343
8.2.3 UAV-WSN係統的協議結構 344
8.2.4 UAV-WSN係統的信息采集 344
8.2.5 UAV-WSN係統的信息傳輸 345
8.2.6 UAV-WSN係統的能量管理 346
8.2.7 UAV-WSN係統的MAC協議 346
8.2.8 UAV-WSN係統中的運動模式 347
8.3 UAV-WSN自組網技術 348
8.3.1 UAV-WSN自組網技術的理論基礎與原理 348
8.3.2 無人機單機和組網的差異 352
8.3.3 無人機網絡係統 353
8.3.4 無人機網絡的信道 355
8.3.5 擴頻通信技術 357
8.3.6 無人機的組網方式、網絡結構及關鍵問題 361
8.4 基於UAV-WSN技術的應用 365
8.4.1 基於無綫傳感技術的無人機與災害監測 366
8.4.2 基於無綫傳感技術的無人機與農情監測 368
8.4.3 基於無綫傳感技術的無人機與森林防火 373
參考文獻 375
第9章 農用無人機的其他應用 376
9.1 授粉作業 376
9.1.1 概述 376
9.1.2 美國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製種的授粉方法 377
9.1.3 我國雜交水稻農用無人機製種的授粉方法 378
9.1.4 研究展望 380
9.2 施肥 380
9.2.1 概述 380
9.2.2 關鍵技術與係統裝備 380
9.2.3 無人機變量施肥實例 381
9.2.4 研究展望 383
9.3 棉花收割脫葉作業 383
9.3.1 概述 383
9.3.2 無人機在棉花收割脫葉中的具體應用 383
9.3.3 研究展望 384
9.4 農林火情監控 385
9.4.1 概述 385
9.4.2 關鍵技術與方法 385
9.4.3 無人機在農林火情監控中的具體應用 385
9.4.4 研究展望 386
9.5 播種 386
9.5.1 概述 386
9.5.2 關鍵問題 387
9.5.3 實現裝置 387
9.5.4 研究展望 387
9.6 土地確權 387
9.6.1 概述 387
9.6.2 無人機土地確權的係統組成 388
9.6.3 無人機在土地確權中的具體應用 390
9.6.4 研究展望 391
9.7 農村電力巡檢 392
9.7.1 概述 392
9.7.2 無人機電力巡檢係統 393
9.7.3 無人機電力巡檢關鍵技術 395
9.7.4 國內外無人機電力巡檢係統 397
9.7.5 研究展望 397
9.8 農村規劃 397
9.8.1 概述 397
9.8.2 無人機在農業規劃中的具體應用 398
9.8.3 研究展望 399
9.9 農田水利 399
參考文獻 401
第10章 航空氣象 405
10.1 大氣的成分及其運動 405
10.1.1 大氣的成分及結構 405
10.1.2 基本氣象要素 409
10.1.3 空氣的水平運動 413
10.1.4 空氣的垂直運動 417
10.2 雲、降水及其視程障
《農用無人機技術及其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全麵深入地探討農用無人機技術的發展現狀、核心原理、關鍵部件、性能指標以及在現代農業生産中的廣泛應用。本書內容詳實,結構嚴謹,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係統而完整的農用無人機知識體係,幫助讀者理解這項顛覆性農業技術的核心價值,並掌握其實際操作與應用方法。 第一部分:農用無人機技術基礎 本部分將從農用無人機的起源和發展曆程入手,追溯其技術演進的關鍵節點,展現其如何從最初的科研探索逐步走嚮成熟並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産。我們將深入剖析農用無人機的基本構成,詳細介紹其核心部件,包括但不限於: 機身結構與材料: 探討不同類型無人機的氣動布局(如多鏇翼、固定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等),分析其結構設計對飛行性能、載荷能力和穩定性等方麵的影響。重點介紹復閤材料、輕質閤金等在無人機機身製造中的應用,以及這些材料如何優化無人機性能、降低能耗。 動力係統: 詳細講解電動機、發動機等動力源的工作原理、性能參數(如功率、扭矩、效率)及其選擇依據。深入分析電池技術(如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在無人機續航能力提升方麵的進展,以及未來可能的新型動力技術。 飛控係統(Flight Control System, FCS): 這是無人機的“大腦”。我們將詳細闡述慣性測量單元(IMU)、全球定位係統(GPS/GNSS)、氣壓計、磁力計等傳感器如何協同工作,實現精準定位、姿態感知和飛行控製。深入解析飛控算法,包括PID控製、卡爾曼濾波、航跡規劃等,以及它們如何確保無人機在各種復雜環境下的穩定飛行。 導航與定位係統: 除瞭GPS/GNSS,還將介紹 RTK-GPS(實時動態差分GPS)、北鬥導航係統等高精度定位技術,以及它們如何剋服GPS信號弱、易受乾擾等問題,實現厘米級的精準定位,這對精細化農業作業至關重要。 通信係統: 講解遙控器、圖傳係統、數傳係統等通信模塊的作用,分析不同通信協議(如Wi-Fi、4G/5G、LoRa等)的優缺點及其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重點探討如何實現遠距離、高可靠性的通信,確保地麵控製站與無人機之間的實時信息交換。 任務載荷係統: 這是農用無人機實現農業作業功能的核心。我們將詳細介紹各類載荷,包括: 噴灑係統: 重點介紹藥箱設計、噴頭類型(如離心式、柱塞式、扇形噴頭等)、流量控製技術、霧化效果以及如何實現精準變量噴灑。分析噴灑參數(如噴幅、噴量、粒徑)對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的影響。 播種/施肥係統: 介紹不同類型的播種器和施肥器,以及它們如何與無人機配閤,實現高效、精準的播種和施肥作業。 植保監測載荷: 詳細介紹可見光相機、多光譜相機、高光譜相機、熱成像相機等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成像特點及其在作物健康診斷、病蟲害監測、長勢分析等方麵的應用。 第二部分:農用無人機的關鍵技術與性能優化 本部分將聚焦於提升農用無人機性能的關鍵技術,並探討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更高效、更精準、更安全的農業應用。 飛行性能優化: 續航能力提升: 深入分析影響續航的因素,如電機效率、電池能量密度、機身氣動效率、載荷重量等。介紹通過優化設計、采用新型材料、改進電池管理係統(BMS)等技術來延長無人機飛行時間。 抗風性能: 探討如何通過優化槳葉設計、改進飛控算法(如抗擾動控製)、提高機身穩定性來增強無人機在復雜天氣條件下的飛行能力。 載荷能力提升: 分析載荷對無人機飛行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結構優化、選擇更強勁的動力係統來提升無人機攜帶各類任務載荷的能力。 精準作業技術: RTK/PPK高精度定位應用: 詳細講解RTK/PPK技術如何實現厘米級精度的航綫規劃和作業執行,從而保證作業的重疊度、均勻性和精準性,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肥料的浪費。 變量作業技術: 介紹基於傳感器數據(如多光譜、高光譜)進行作物長勢分析,並結閤GPS/RTK數據,實現對農藥、肥料、種子的精準變量施用,實現“精準農業”的核心目標。 避障技術: 探討超聲波、雷達、視覺識彆等避障技術在農用無人機上的應用,以及如何確保無人機在復雜農田環境中安全飛行,避免碰撞。 智能化與自動化: 自主飛行與航綫規劃: 介紹如何利用專業軟件進行智能航綫規劃,實現全自動起降、巡航和作業。 AI輔助決策: 探討人工智能在農用無人機領域的應用,例如通過AI算法分析作物圖像,自動識彆病蟲害,並生成最優的防治方案。 多機協同作業: 展望未來多架無人機協同作業的可能性,例如集群植保、空中農田管理等,以提升作業效率。 安全性與可靠性: 飛行安全保障: 詳細介紹起降安全、航綫安全、低電量預警、失聯返航等安全機製。 結構可靠性設計: 分析無人機在長期、惡劣環境下工作的可靠性要求,以及如何通過材料選擇、結構設計、抗腐蝕處理等來提高其耐用性。 法規與標準: 介紹農用無人機相關的飛行管理規定、安全標準等,強調閤法閤規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農用無人機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 本部分將聚焦農用無人機在不同農業領域的具體應用,通過案例分析和場景描述,展現其在提升農業生産效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麵的顯著優勢。 植保作業: 農藥噴灑: 詳細介紹無人機噴灑農藥的優勢,如高效、精準、穿透性好、減少藥劑漂移、降低人員接觸風險等。針對不同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果樹、茶園等)和不同病蟲害,分析最優的噴灑方案。 無人機飛防的優勢對比: 對比傳統人工噴灑、地麵機械噴灑與無人機噴灑在效率、成本、效果、環境影響等方麵的差異。 播種與施肥: 精準播種: 介紹無人機播種係統如何實現對種子的精準投放,尤其是在丘陵、山地等地形復雜區域。 變量施肥: 結閤傳感器數據,無人機可以根據作物需求進行差異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環境汙染。 農田監測與測繪: 作物長勢監測: 利用多光譜、高光譜等傳感器,無人機可以獲取作物生長過程中各項生理參數的遙感數據,進行長勢分析,及時發現生長異常。 病蟲害早期預警與診斷: 通過圖像識彆和AI分析,無人機能夠早期發現病蟲害的跡象,為及時防治提供依據。 農田麵積測量與産量估算: 通過高精度測繪,無人機可以快速準確地測量農田麵積,並結閤長勢數據估算作物産量。 水資源管理: 利用熱成像等技術監測土壤濕度和作物水分脅迫,指導精準灌溉。 農田巡查與管理: 作物生長過程跟蹤: 定期對農田進行航拍,記錄作物生長過程,為科學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設施農業監測: 對溫室大棚等設施進行巡檢,發現潛在問題。 林業應用: 森林防火監測: 利用高清攝像頭和熱成像技術,無人機可以快速掃描森林區域,發現火情隱患。 病蟲害監測: 對森林進行病蟲害普查,及時預警和防治。 人工造林: 探索無人機播種樹種、投放種子庫等在林業生産中的應用。 其他潛在應用: 農田估産預測: 結閤多種數據,實現更精準的農田産齣預測。 農業災害評估: 在自然災害發生後,無人機可以快速對農田受損情況進行評估。 第四部分:農用無人機的操作、維護與未來發展趨勢 無人機操作規程與技能培訓: 飛行前檢查: 詳細列齣飛行前的各項檢查清單,確保飛行安全。 基本飛行操作: 介紹起飛、降落、懸停、航綫飛行等基本操作技巧。 任務執行與參數設置: 如何根據作物類型、作業內容設置閤適的飛行速度、高度、噴灑參數等。 應急處理: 講解在飛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突發情況(如電池電量低、信號丟失、機械故障等)的應對方法。 操作員資質與培訓: 強調持證上崗的重要性,以及相關培訓內容。 無人機維護與保養: 日常檢查: 介紹飛行後和定期檢查的內容,包括機身、螺鏇槳、電機、電池、傳感器等。 清潔與潤滑: 說明如何正確清潔和潤滑無人機部件。 電池管理: 重點介紹電池的正確存放、充電、使用和報廢標準,以延長電池壽命和保證安全。 軟件更新與固件維護: 說明如何及時更新飛控係統、遙控器、APP等軟件,確保設備性能和安全性。 常見故障排除: 介紹一些常見的故障現象及其排除方法。 農用無人機的未來發展趨勢: 智能化與自主化水平提升: AI在感知、決策、執行等方麵的深度融閤。 集群化與協同化: 多無人機協同作業模式的發展。 多功能集成化: 將多種監測、作業功能集成到同一平颱。 綠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 更加注重能源效率、低汙染作業。 與物聯網(IoT)、大數據、5G等技術的融閤: 構建智慧農業生態係統。 監管與法規的完善: 適應技術發展,製定更加完善的行業標準和管理法規。 本書特色: 係統性: 全麵覆蓋農用無人機的技術原理、應用場景、操作維護等各方麵內容。 前沿性: 緊跟行業最新發展動態,介紹最新的技術和應用。 實踐性: 結閤大量實際案例,提供可操作的指導和建議。 專業性: 內容嚴謹,術語準確,適閤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科研人員、學生及對農用無人機感興趣的讀者。 前瞻性: 展望未來發展趨勢,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入理解農用無人機這項革命性技術的內在邏輯,掌握其核心操作技能,並能夠將其有效應用於實際的農業生産活動中,為推動現代農業的綠色化、智能化、高效化發展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從事小型農場運營的年輕創業者,對提升作物産量和品質有著迫切的需求。《高效農業機械化集成與管理》這本書,簡直就是我手邊最實用的操作手冊。我尤其欣賞它在係統集成和數據驅動決策方麵的論述。書中關於不同季節、不同作物的最佳播種、施肥和收割機械配置的分析,極具操作指導性,避免瞭我過去那種“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例如,書中關於精準變量施肥模塊的介紹,結閤瞭土壤傳感器的數據反饋,為我們節約瞭大量的化肥成本,同時確保瞭作物的營養均衡。它對農業物聯網(Agri-IoT)的探討也相當前沿,書中提供的若乾低成本解決方案,非常適閤像我們這樣資金有限但技術需求高的中小型農場。這本書的結構邏輯性極強,從宏觀的農場規劃到微觀的設備維護,層層遞進,每一個技術點都配有詳實的案例支撐,讓理論知識真正落地為生産力。讀完後,我對如何利用現有技術優化我們的生産流程有瞭清晰的藍圖。

評分

我是一名負責鄉村技術推廣的技術員,我的任務是將先進技術引入偏遠地區。因此,我急需一本既有技術含量又易於基層人員理解的教材。《麵嚮貧睏地區的簡易農技推廣手冊》這本書,完美地填補瞭市場上的這一空白。它的特點是“小切口、大作用”,聚焦於解決最迫切的實際問題。比如,它關於“自製簡易滴灌裝置”的章節,完全使用身邊唾手可得的材料(如廢棄塑料瓶),配上瞭極其清晰的手繪圖解,連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戶都能看懂並立即操作。書中對小型病蟲害的識彆和傢庭自製植物性殺蟲劑的配方介紹,也極大地降低瞭農戶的生産成本和環境風險。它最大的優點是強調“適應性”和“可復製性”,避免瞭照搬大農業的復雜流程。這本書真正做到瞭科技服務於民生,其推廣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評分

我最近剛退休,希望能把傢裏的荒地打造成一個多樣的食物森林。因此,我尋找瞭許多關於自然療法和傳統農耕的書籍,這本《古法耕耘的智慧與現代農業的結閤》對我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敘事方式非常具有人文關懷,它不像一本冰冷的技術指南,更像是一位老農對土地的深情訴說。書中對“不翻耕”技術在保護土壤微生物群落方麵的益處進行瞭生動的描述,並結閤瞭中國不同地域的傳統農耕諺語進行解釋,使得原本枯燥的技術內容變得親切易懂。它詳細記錄瞭如何利用本地的天然材料(如草木灰、米糠)製作微生物發酵液來替代商業化肥料,這些方法成本極低,對環境友好,非常適閤像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人與土地之間的和諧關係,實踐起來充滿瞭樂趣和成就感。

評分

作為一名生態學研究背景的學生,我一直關注可持續發展在農業中的應用。《生態友好型水資源管理與循環農業模式》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廣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沒有停留在空泛的口號上,而是用大量科學數據證明瞭生態農業模式的長期優勢。書中對濕地植物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以及如何構建微藻循環係統以實現營養物質的閉環管理,這些內容既具有學術價值,也充滿瞭工程智慧。特彆是關於“零排放”灌溉係統的設計原理,它詳細剖析瞭蒸發、滲透和徑流的精確計算方法,這對我在論文中探討水資源效率優化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偏嚮學術研究,邏輯嚴密,論證充分,每一章節的參考文獻都十分權威,是進行深度研究的絕佳參考資料。

評分

這本《現代園藝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確實是廣大園藝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的福音。我個人對園藝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感覺自己停留在“憑感覺”的階段,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它詳盡地闡述瞭從土壤改良到種子選擇的每一個關鍵步驟,特彆是關於溫室環境控製的部分,講解得極其細緻入微,數據和圖錶都非常專業。我過去常常苦惱於植物的徒長問題,讀完第三章關於光照光譜和溫度麯綫調控的章節後,我立刻根據書中的建議調整瞭我的陽颱溫室,效果立竿見影。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新型生物農藥的介紹,不僅提供瞭詳細的使用劑量和方法,還深入分析瞭它們的作用機理,讓我這個追求綠色種植的人士找到瞭新的方嚮。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人性化,很多實操步驟都有高清的圖示輔助說明,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上手。可以說,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園藝導師,讓人在實踐中不斷精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