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手册

现代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玲,肖浪涛,谭伟明 编
图书标签: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植物激素
  • 农业技术
  • 园艺
  • 植物生理学
  • 植物保护
  • 现代农业
  • 作物增产
  • 植物营养
  • 农药施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23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235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7
字数:11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作为我国首部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领域的大型工具性手册,本书作者汇集了近50位当前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
2.以 “quanwei、全面、新颖、实用”为编写主旨,具有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内容齐全、重点突出、索引完备等特点
3.着重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性质种类和在植物生产上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重点介绍取得过农药登记,应用相对广谱,效应突出的成分;还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检测与安全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加工技术与使用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应用概况,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检测与安全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加工技术与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观赏植物、林业以及特种植物上的应用技术要点、技术评价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同时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上应用的技术要点,并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趋势。
本书可为从事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开发、应用的农林科技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李玲,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协会理事长,教授、博导、所长,长期致力于植物生长物质的应用基础研究。现为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广东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协会理事长。教育部生物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分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学位点召集人、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研究所所长。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评为第二届广东省高等教育名师,获广东省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001
第一节植物激素 / 001
一、植物激素的类型 / 001
二、其他植物生长物质 / 003
第二节植物生长调节剂 / 003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 / 003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 / 005
第三节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历程 / 005
一、跟踪应用阶段 / 005
二、开发推广阶段 / 005
三、研究发展阶段 / 006
参考文献 / 007

第二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与应用 / 008
第一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 / 008
诱抗素 / 008
尿囊素 / 009
氨酰丙酸 / 010
环丙嘧啶醇 / 010
蜡质芽孢杆菌 / 011
苄氨基嘌呤 / 012
芸薹素内酯 / 013
仲丁灵 / 014
甲萘威 / 015
几丁聚糖 / 016
氯化胆碱 / 018
矮壮素 / 018
硅丰环 / 019
氯苯胺灵 / 020
对氯苯氧乙酸 / 021
单氰胺 / 021
2,4-滴 / 022
丁酰肼 / 023
2,4-滴丙酸 / 024
胺鲜酯 / 025
噻节因 / 027
二苯基脲磺酸钙 / 027
敌草快 / 028
敌草隆 / 029
调节安 / 029
异戊烯腺嘌呤 / 030
乙烯利 / 031
吲熟酯 / 033
氟节胺 / 034
乙二醇缩糠醛 / 035
氯吡脲 / 035
调节膦 / 036
呋苯硫脲 / 037
赤霉酸 / 037
增甘膦 / 040
氯化血红素 / 041
超敏蛋白 / 041
腐植酸 / 042
吲哚乙酸 / 042
吲哚丁酸 / 043
增产灵 / 044
糠氨基嘌呤 / 045
抑芽丹 / 045
氟磺酰草胺 / 046
甲哌 / 047
甲基环丙烯 / 048
萘乙酸 / 049
萘乙酰胺 / 050
核苷酸 / 050
多效唑 / 051
苯肽胺酸 / 052
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 / 053
调环酸钙 / 054
丰啶醇 / 054
水杨酸 / 055
复硝酚钠 / 056
噻苯隆 / 057
硫脲 / 058
三十烷醇 / 058
三碘苯甲酸 / 059
抗倒酯 / 060
烯效唑 / 061
抗坏血酸 / 062
矮健素 / 062
2-(乙酰氧基)苯甲酸 / 063
海藻酸 / 063
环丙酰胺 / 064
隐地蛋白 / 064增产肟 / 064
羟烯腺嘌呤 / 065
邻苯二甲酰亚胺 / 065
吡唑醚菌酯 / 066
第二节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概况 / 066
一、国内的应用情况 / 066
二、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 / 067
三、展望 / 070
第三节国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概况 / 071
一、国外的应用情况 / 071
二、主要应用范围 / 073
三、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创制 / 075
参考文献 / 078

第三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与评价 / 079
第一节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 079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特点 / 079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的影响因素 / 081
第二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技术 / 084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剂型 / 084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方法和安全使用 / 086
第三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评价 / 088
一、基本效应与复合效应 / 088
二、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的完整目标和完善内容 / 089
三、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的应用评价 / 089
参考文献 / 092

第四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检测与安全性评价 / 094
第一节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 / 094
一、登记资料要求 / 094
二、农作物选择残留试验点选择 / 095
三、登记中关注的问题 / 100
第二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应用 / 100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应用策略 / 100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降解与残留 / 102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与食品安全 / 108
第三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关检测技术 / 111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检测方法概述 / 111
二、检测的样品前处理 / 112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方法 / 115
参考文献 / 117

前言/序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全面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开发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显示出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并已成为提高植物生产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生物技术,也是当今农业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分别涉及促进种子萌发和扦插生根、调控种球发育、组织培养、调控生长和化学整株、开花调节和促进坐果、采后贮运保鲜、提高抗逆性等多个方面。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较其他常用农药更为复杂,若对其不甚了解,使用不当可能会效果不明显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由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生长物质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编写、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丛书》(2002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手册》(2012年),在业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在此基础上,针对主要作物生产上的实际问题,立足我国现行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与应用技术的新变化,我们编写了《现代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手册》,介绍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应用概况,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检测与安全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加工技术与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观赏植物、林业以及特种植物上的应用技术要点、技术评价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同时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组织培养上应用的技术要点,并分析和展望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趋势。这本书以国家颁布的最新农业政策法规为依据,结合我国当前农业研究和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力图反映我国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现状和技术;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将为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高效、安全和标准化全方位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者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着重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性质种类和在植物生产上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
2.重点介绍取得过农药登记、应用相对广谱、效应突出的成分;
3.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检测与安全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加工技术与使用方法。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李玲、胡博编写;第二章由张宗俭、张继伟、蔺万煌、王若仲、崔海兰、卢忠利、李桂俊和夏凯编写;第三章由谭伟明、张小军、田昊、荀洁和杨志昆编写;第四章由崔海兰、卢忠利、张宗俭、苏益、夏石头和王若仲编写;第五章由陈刚编写;第六章由谭伟明、樊高琼、沈雪峰、曹文轩、杜明伟、杨志昆、孙茂龙编写;第七章由何晓明、王永飞、谢大森编写;第八章由李娟、陈杰忠、刘梦梦、贺世雄和罗小燕编写;第九章由何生根、李红梅编写;第十章由吴顺、林伟编写;第十一章由王羽梅、杨丽霞、谭伟明、李婷婷、杨志昆、周文灵、靳丁沙编写;第十二章由胡博、肖浪涛、贺利雄编写。全书最后由李玲、肖浪涛和谭伟明统稿。
在编写本书时,力求做到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操作性强、文字通俗易懂,以便于读者参考应用。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另外,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植物生理和植物分子生物学会、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鉴于本书涉及内容广泛,编撰方式也有一些新的尝试,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玲
2018年2月8日
《绿野仙踪:探寻植物生命律动的奥秘》 翻开这本《绿野仙踪》,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深入植物王国,探寻它们生命脉动最深层的秘密。本书并非一部冷冰冰的学术专著,而是一曲献给植物生命的赞歌,一堂生动而详实的自然课,它将带领读者穿越绿色的海洋,触摸生命的脉搏,理解那些驱动着种子萌发、枝叶舒展、花果成熟的无形力量。 我们常赞叹于植物的勃勃生机,感叹于它们在四季轮回中的姿态万千。一粒种子,在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中,便能孕育出参天大树;一株幼苗,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一季丰收,更是凝结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无数奇迹。然而,在这令人惊叹的生命景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调控机制?是怎样的信号在指挥着植物细胞的每一次分裂,引导着根系的向下生长,推动着叶片的向阳伸展, orchestrating 着生命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绿野仙踪》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生。 本书将从植物生命的基石——细胞层面出发,剖析植物生长发育最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原理。我们将了解细胞壁的构成与作用,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如何影响物质的吸收与运输,解析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传递如何决定植物的“蓝图”。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细胞质,聚焦于那些微小但至关重要的细胞器,如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获取能量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则是细胞呼吸的“能量转换站”。我们会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生理过程具象化,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细胞的每一次精彩运作。 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植物体,从根、茎、叶、花、果等器官层面,系统地阐述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每一片叶子,都不仅仅是绿色的一抹,而是精密的“光合作用工厂”,它的脉络纵横,是养分和水分的输送通道;它的气孔张合,是气体交换的“呼吸之门”。每一根茎,是连接天地的“生命之桥”,它支撑着植物的体态,运输着来自根部的水分和养分,也传递着来自叶片的养分。我们还将探讨植物体内的水分与矿质营养的吸收、运输与利用,理解植物如何在环境中汲取生存必需的物质,并将它们转化为生命的能量。 然而,植物的生长发育并非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馈赠,它们拥有着一套精妙绝伦的内部调控系统,这便是本书的核心所在——探索植物内在的生长“密码”。我们将揭示,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系列被称为“生长调节物质”的化合物,它们虽然含量极微,却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如同指挥官的号令,精准地调控着植物生命的每一个环节。 我们会逐一介绍这些“魔法师”的角色: 生长素(Auxin):如同植物的“总指挥”,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将深入了解它如何促进细胞的伸长,引导植物向光生长,参与根系的形成,影响果实的成熟。从种子萌发到枝条伸展,从维管束的形成到伤口愈合,生长素的身影无处不在,它是一位沉默而强大的生命工程师。 赤霉素(Gibberellins):这是植物的“催长剂”,赤霉素能够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它能显著地促进茎的伸长,让植物迅速拔高;它还能诱导植物开花,加速果实的发育。我们会了解赤霉素如何与生长素协同作用,共同塑造植物的形态。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细胞分裂素是植物的“细胞再生师”,它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保持植物细胞的活性,延缓衰老。它与生长素的协同作用,对于决定植物器官的形成,如芽的发育,至关重要。 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在逆境环境中,脱落酸是植物的“守护神”。它能够诱导气孔关闭,减少水分的蒸发,帮助植物抵御干旱;它还能促进种子的休眠,保护幼苗在不利条件下免受伤害;在秋季,它也是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的重要信号。 乙烯(Ethylene):乙烯是植物的“成熟信号”,它是一种气体激素,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加速花朵的衰败,诱导叶片和果实的脱落。在水果的采后成熟过程中,乙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书将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这些生长调节物质的名称和功能,更会深入探究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合成、运输、作用机制以及与其他生长调节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将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阐述这些激素是如何在复杂的信号网络中,响应环境的变化,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例如,当植物遭受干旱时,脱落酸的合成会增加,气孔关闭,水分流失减少;当光照充足时,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协同作用会促进茎的伸长,使植物更好地获取阳光。 此外,《绿野仙踪》还将触及植物对环境的感知与响应。植物并非静止不动,它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等环境信号,并作出相应的生长发育调整。我们将探讨植物如何感知光照的强度和方向,以及这种感知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态建成;植物又是如何应对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以及水分的充沛或匮乏。这些响应机制,往往离不开生长调节物质的参与。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我们将从基础的科学原理出发,引申到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了解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我们就能更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例如,如何通过调控生长素来促进插条生根,如何使用赤霉素来增大果实,如何通过控制乙烯来延缓果实成熟,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精准农业。 《绿野仙踪》还将带领读者关注植物生长中的一些“异常现象”或“特殊情况”。例如,某些病虫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我们还将探讨植物的衰老与死亡,这是生命自然进程的一部分,而生长调节物质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我们不会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也会给出清晰的解释。通过丰富的比喻、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对植物生命过程的细致描绘,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收获知识,启迪智慧。 想象一下,当你下次漫步于花园,看到一株正在舒展枝叶的花朵,你将不再仅仅看到一抹色彩,而是能感受到其中涌动的生命力量,理解那些看不见的信号如何指挥着它的生长。当你品尝一颗饱满的果实时,你将能体会到其中凝结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辛勤劳动。 《绿野仙踪》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植物生命律动中最动人心魄的篇章。它是一本关于植物如何生长、如何适应、如何繁衍的百科全书,是一本关于生命智慧的启迪之书。翻开它,你将开启一段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发现隐藏在绿色世界中,那些令人惊叹的生命奥秘。它将激发你对植物的敬畏之心,加深你对自然的热爱,并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的科学视野的大门。让我们一同走进《绿野仙踪》,去聆听植物生命最深沉的呼唤,去理解它们如何在地球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内容深度的探究: 这本书的学术气息是比较浓厚的,它似乎并没有回避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我注意到其中对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有相当的篇幅进行了解析,这表明编著者对于植物内源调控机制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人工调节剂的作用机制与其紧密结合。对于我这种对分子生物学背景有一定要求的读者而言,这种深层次的剖析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在特定条件下,某种调节剂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更好地预测和控制结果。我希望后续章节能更深入地探讨新型生物刺激素(Biostimulants)与传统化学调节剂的协同作用模式,探讨未来绿色农业中如何实现更精细化的生态调控,而不是单纯的化学干预。

评分

开篇感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当专业和严谨的,封面设计采用了深沉的绿色调,搭配清晰有力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在农业科技领域的专业性。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图文并茂的布局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资料变得易于理解。内容上,它似乎侧重于对当前市场主流和新兴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全面梳理,从分子结构到作用机理都有详尽的介绍,这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调控”背后的科学原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期待它能提供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指导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如何精准地“剂量”和“时机”,避免盲目施用带来的负面效应。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像是一部植物生理调控的学术参考书,对科研人员和高级农艺师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评分

面向未来的展望与批判性思考: 这本书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现有技术的罗列上。我希望它能包含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比如精准农业背景下,如何利用传感器和AI技术来实时监测植物需求,并据此调整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策略。更重要的是,对于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这本书是否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进行讨论?现代农业对残留物和生态影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期待看到其中对于高效低毒、可降解性调节剂的筛选标准,以及长期、连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评估数据。如果它能提供一套前瞻性的评价体系,指导我们如何筛选和淘汰不符合未来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旧有产品,那么它的指导意义将大大超越一本技术手册的范畴。

评分

使用体验与可操作性评价: 从一个实际使用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易用性令人满意。它使用了大量的图表来解释复杂的流程和数据对比,这在需要快速查阅信息的场景下非常实用。我特别赞赏它在介绍每一种调节剂时,都清晰地区分了作用机理、推荐剂量范围、安全间隔期以及可能出现的药害症状和补救措施。这种模块化的结构,使得无论是初次接触这些技术的新手,还是寻求精确数据验证的资深人士,都能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总而言之,这本书展现出一种扎实的工匠精神,它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集合,而是一部真正服务于生产实践、注重细节和风险控制的实用工具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

实战应用的视角: 老实说,我更关心的是“干货”,而不是理论的堆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做到了连接实验室与田间地头。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不同作物在关键生长期如何使用特定调节剂的章节,比如水稻的孕穗期、番茄的坐果期,这些细节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产量和品质。从我翻阅的那些章节来看,它似乎提供了一份详细的“配方清单”,而不是泛泛而谈的指导方针。我希望它能包含一些非主流作物或者特定逆境条件下(如高温、干旱)的调节剂应用策略,因为这些往往是教科书里缺乏的“经验值”。如果这本书能附带一些常见药剂的兼容性测试结果,那就太棒了,能帮我们省去很多自行摸索的时间和成本,让我们的生产决策更加高效和安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