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7年是中国村镇银行成立十周年。历经十年探索,一方面,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效果如何,积累了哪些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战略、金融科技、金融监管新政等一系列新形势和新环境下,中国村镇银行未来发展何去何从?这是值得银行家、企业家、行业管理部门、政策制定者及理论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思考的重要命题。
《中国村镇银行探索发展之路》拟通过系统梳理和研究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理论基础、新案例动态及金融监管新政策等多个方面,总结村镇银行发展的重点、亮点、痛点、盲点及潜在增长点,为中国村镇银行未来探索新一轮发展乡路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薛文君,管理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国际内部审计师、风险管理师,上海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上海金融立信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近二十年银行业从业经历,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战略规划、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合规管理、投资银行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李鲁,山东曲阜人,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曾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文章,参与或主持城市战略、园区经济、产业规划和行业投融资管理等领域的课题项目十多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基础背景
第一章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银行体系“新成员”:村镇银行
第二节 中国村镇银行的成长轨迹
第三节 中国村镇银行的典型特征
第四节 中国村镇银行政策演变
第二章 中国村镇银行理论之基
第一节 村镇银行发展的市场定位
第二节 金融共生理论与村镇银行发展
第三节 普惠金融理论与村镇银行发展
第四节 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五节 村镇银行鲜活实践激发理论推陈出新
第二篇 运营管理
第三章 中国村镇银行新发展环境
第一节 村镇银行新经济环境
第二节 村镇银行新金融环境
第三节 村镇银行新市场环境
第四节 村镇银行新技术环境
第四章 村镇银行内部运营管理
第一节 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
第二节 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
第三节 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
第四节 监管风暴下的村镇银行
第五章 村镇银行发展积极拥抱金融科技
第一节 银行业科技模块与村镇银行科技
第二节 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趋势
第三节 科技创新给银行业务开展带来新挑战
第四节 金融科技大潮的商业银行应对
第五节 村镇银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
第三篇 实践动态
第六章 中银富登:走村镇银行规模化与集约化之路
第一节 从自建到自建与并购并举:中国银行收购国开行旗下村镇银行
第二节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
第三节 中银富登的经营业绩与业务创新
第四节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启示
第七章 登陆新三板:村镇银行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第一节 多家银行纷纷涉足新三板
第二节 鹿城银行:生长与业绩
第三节 鹿城银行:亮点与特色
第四节 客家银行的发展概况与“支农支小”
第五节 国民银行的发展概况与产品创新
第六节 登陆新三板:村镇银行的可选路径
第八章 上海探索:大都市如何办村镇银行
第一节 上海银行业“丛林”生发村镇银行
第二节 上海农商行从崇明村行开始布局全国
第三节 上海银行的投贷联动试点“标兵”
第四节 浦发村镇银行“新思维、心服务”
第五节 外省银行系村镇银行抢滩上海
第四篇 经验借鉴
第九章 互联网时代的“支农支小”
第一节 阿里小贷与浙江网商银行
第二节 专注小微客户——“无微不至”
第三节 融入阿里巴巴集团的生态体系
第四节 广泛应用并引领金融科技前沿
第五节 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启示
第十章 “先行者”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
第一节 其人其事
第二节 人文关怀
第三节 模式创新
第四节 自我变革
第五节 全球实践
第六节 中国借鉴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为更好支持中国“三农”事业发展和小微企业成长,2006年中国银监会发布意见提出,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先中西部,后内地;先努力解决服务空白问题,后解决竞争不充分问题”的原则和步骤,开展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这意味着村镇银行这一富有中国特点的金融机构新成员开始走进银行业大家庭。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境内自然人、境内非金融机构、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银行共同发起,在县(区)域及以下地区设立的主要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村镇银行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的积极回应。十年前中国农村地区金融网点数量相当有限。据统计,2006年底中国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金融机构网点数仅为1.26个,每个乡镇的银行业网点平均不足3个,全国3302个乡镇没有任何银行营业网点。农村地区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农村地区金融竞争不充分。同时,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吸储机构众多,但提供贷款服务机构较少。
村镇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发展普惠金融和实施金融扶贫的重要栽体。2006年,首批村镇银行试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区)36个县(市)进行,2009年经国务院同意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目前,中国村镇银行法人机构1500多家,营业网点总数约5000个,从业人员达8万余人。近300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参与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已遍布全国所有省份。
农村金融改革的时代脉搏:一部关于中国村镇银行发展历程的深度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村镇银行探索发展之路”为题,深入剖析了中国村镇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其所经历的曲折探索与不懈努力。书中不涉及任何关于这本书本身的创作过程、技术原理或人工智能生成的信息。读者将直接进入对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实质性内容中,感受其时代脉搏与改革浪潮。 一、历史溯源与背景分析:为何诞生村镇银行? 本书首先回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沿革,追溯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过程中所显现的局限性。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贷款难”、“贷款贵”等金融服务瓶颈,以及这些瓶颈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造成的制约。在此基础上,本书详细阐述了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和战略考量,包括: 弥合金融服务鸿沟: 针对大型金融机构服务重心下沉不足的问题,村镇银行的设立旨在将金融服务直接延伸至县域、乡镇甚至更基层地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优化农村金融供给: 通过引入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 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为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村镇银行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其设立也承载着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提升服务效率和竞争力的使命。 二、模式探索与实践演进:从“一刀切”到“百花齐放” 本书深入研究了中国村镇银行在实际运行中,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股东背景,所形成的多种经营模式。这部分内容是本书的核心,详细展现了村镇银行如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创新: 发起行模式的演变: 从最初由大型商业银行发起设立,到城商行、农商行,乃至其他各类资本的参与,分析了不同发起行模式对村镇银行公司治理、风险控制、业务发展和市场定位的影响。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详细探讨了村镇银行多样化的股权结构,包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境外资本等,以及不同股权组合下公司治理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了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村镇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性。 业务模式的创新: 重点剖析了村镇银行在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中间业务等传统金融业务之外,如何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的特色业务。例如: 普惠金融的实践: 如何创新信贷产品,如“信用村”、“信用户”、“担保圈”等,降低信息不对称,为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 如何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设计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数字金融的应用: 随着技术发展,村镇银行在移动支付、线上信贷、大数据风控等方面的应用,如何提升服务效率,拓展服务半径。 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协同: 如何与保险、证券、担保等机构合作,构建农村金融服务生态系统。 三、面临挑战与风险应对:在探索中成长 没有任何一项金融改革是一帆风顺的。本书毫不回避地分析了中国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风险,并探讨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盈利能力困境: 农村地区市场有限、风险较高、成本相对较高,导致部分村镇银行盈利能力不足。本书分析了导致盈利能力受限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了提升盈利能力的可行路径,如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展中间业务、精细化成本管理等。 风险管理难题: 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更易暴露。本书深入研究了村镇银行在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处置方面的不足,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风险内控、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方法。 人才瓶颈: 吸引和留住懂金融、懂农村的复合型人才,是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长期挑战。本书探讨了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对策。 监管环境的变化: 随着金融监管的日益精细化和严格化,村镇银行如何适应监管要求,保持合规经营,也是其发展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四、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系统分析了村镇银行的过去与现在之后,本书着眼于未来,对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研判: 回归服务本源: 强调村镇银行应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中小企业的初心,在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深化科技赋能: 展望数字技术如何进一步重塑村镇银行的服务模式,实现更普惠、更高效、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风险抵御能力提升: 探讨如何在市场化竞争中,不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差异化竞争与特色经营: 预测未来村镇银行将更加注重打造自身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 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 探讨村镇银行如何借助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本实力,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本书旨在为理解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一个鲜活而深刻的案例,为政策制定者、金融从业者、学术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中国农村发展的人士,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脉动史”,展现了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金融力量如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共同谱写时代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