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1:動物篇
ISBN:9789869369398
叢書系列:Learning
規格:平裝 / 21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國學常識> 字詞分析
作者: 許進雄
繪者:Bianco
出版社:字畝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15
內容簡介
國際甲骨文權wei學者、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專聘學者
許進雄教授
以其畢生之研究 傾囊相授
國內首部 跨文字學*人類學*社會學
有系統且分門別類介紹甲骨文的叢書
本書詳盡介紹「古代野生動物、四靈,以及鳥類相關的造字」
古代人想盡辦法透過圖像表達抽象的概念,若能了解一個字的創意,就能了解造字的社會背景,與當時的生活經驗。
世界上各古老文明的表意文字,可以讓我們了解其時的社會面貌。這些文字以圖畫為主,不但告訴我們那時存在的動植物,當時使用的器物,更得以窺見創造文字時的構想,和借以表達意義的事物信息。
本系列特色
【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系列共有四冊,由國際甲骨文權wei學者許進雄執筆,其核心概念是以甲骨文字分析古代創字時的想法,經由研究字的演變過程,以推敲古代文化、生活習慣、社會制度,找到造字者的巧思和創意。在四冊分別介紹「動物」、「戰爭與刑罰篇」、「日常生活」及「器物製造」有關的字,全系列合計有超過三百個字的詳盡解析。
字字有來頭: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 系列1-4冊
☉ 動物篇
☉ 戰爭與刑罰篇
☉ 日常生活篇
☉ 器物製造篇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壬癸、曾永義、何大安
臺灣大學文學院前院長、國語日報前董事長、世新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黃啟方
暨全臺中文學界重量級教授群 共同推薦
廖玉蕙(海洋大學講座教授)、徐富昌(臺灣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李隆獻(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林啟屏(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許靜雅(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王基倫(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洪淑苓(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蕭麗華(佛光大學中文系主任)、王瓊玲(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林黛嫚(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謝佩芬(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衣若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主任) 聯名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許進雄
1941年出生於高雄。於臺灣大學中文系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1968年應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聘約,前往整理明義士收藏的甲骨,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並於該系兼職授課。1996年回台,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有關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有:《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物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文字小講》等。
这本书的作者在学术界的名声一直如雷贯耳,他对于古文字学的洞察力是公认的深刻。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作者那种将枯燥的考据过程写得引人入胜的能力。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沉睡在甲骨或金文中的符号,重新赋予生命和故事。很多看似简单的文字演变背后,都隐藏着古代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迁,而作者正是那个能将这些隐秘联系一一串联起来的桥梁。他的论述逻辑严密,但表达方式却充满了文人的洒脱和洞察力,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与一位智者在深夜促膝长谈,收获良多却又轻松愉悦。
评分最近我在研究古代文献中的特定符号体系,正好翻到了这本书的目录部分。目录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每一章节的标题都经过精心设计,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一种引导读者的趣味性。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的匠心,这种结构感强的书籍,能让我迅速定位到我感兴趣的知识模块,对于快速检索和深入研究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层层递进的知识架构,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它更像是一条精心铺设的路径,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索复杂的学术领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兴奋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略带复古的印刷质感,让人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初拿到手的时候,我最先关注的就是字体排版和整体的装帧工艺,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装帧的硬挺度和纸张的触感都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这样的书拿在手上,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很有分量感,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对于一个真正爱书的人来说,阅读体验的物理层面是至关重要的,这本初版书在这方面确实做到了极致,无论是侧边的切口处理,还是书脊的稳固性,都体现了对阅读者的尊重和对文字本身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水准。我特别留意了那些需要精细还原的图版和插图部分,色彩的准确度和线条的锐利度都无可挑剔。在涉及古物摹本的呈现上,如果细节不够清晰,那么后续的解读就容易产生偏差,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完全没有妥协。每一次翻页,都能感受到纸张纤维与油墨的完美结合,这对于需要反复比对和研究细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是那种敷衍了事、为了出书而出的作品,而是真正用心打磨出来的实体书,值得被放在书架上长久地珍藏和把玩。
评分老实说,我对港台原版书籍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它们往往在内容选取和排版风格上,保留了更原始、更纯粹的学术气质,这本也不例外。它没有被过度市场化地“简化”处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学术魅力。这种未经太多本土化修饰的文字和表达习惯,反而能让我更直接地接触到原作者最本真的思想脉络。对于追求深度和原始体验的读者而言,选择原版常常是值得的,它提供了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视野,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跨文化的思考和对比,这种体验是其他版本难以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