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的女信徒
作者: 尤瑞皮底斯
原文作者:Euripides
譯者:胡耀恆,胡宗文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11/14
ISBN:9789570844832
叢書系列:聯經經典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世界經典文學> 神話/傳說
內容簡介
戴歐尼色斯回到故鄉,目的在展現祂是一位真神,並且招收信徒,建立自己的新教。在同時,祂還要為母親洗刷名譽。為了報復,祂來到希臘後誘迫婦女們離開家庭,到郊外上山歌舞狂歡……
酒神狄奧尼修斯來到底比斯城,欲將城內的女性納為信徒而與底比斯王彭休斯發生衝突。
為了一探這些信徒的祭祀儀式,彭休斯改裝為女人混入其中,zui後在酒神的操縱之下,遭到母親殺害,他的親人遭到酒神放逐,他的王朝也隨著煙消雲散。彭休斯代表的是排斥酒神的少數,zui後犧牲在狂熱崇拜者的手上,營造出人類在神明力量面前,自身的渺小脆弱。全劇也在此神威無限、神意難料聲中結束。
《酒神的女信徒》基本上呈現宗教與政治的衝突,但因為在所有希臘神祇中,酒神的性質zui為複雜又zui多層面,劇情隨之顯得浩瀚深邃。它一方面回應希臘的歷史與傳說,酒神來到希臘要建立自己的新教,遭到國王彭休斯的強烈反對;另一方面,它也是人類政治與宗教發展的縮影,其前瞻性至今仍可成為處理類似衝突的指南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尤瑞皮底斯(Euripides,約480-406 BC)
希臘悲劇家。二十五歲左右就開始寫作,終生完成了八十齣以上的劇本。他的作品在當時評價不高,只有四次獲得首獎,但卻受到後世熱情歡迎:在現存的三十一部希臘悲劇中,他一人就獨佔了十七部。
尤瑞皮底斯長年隱居,博覽群書,獨立特行。他懷疑傳統的信仰,攻擊當代的文化,挑戰戲劇的成規。zui近幾十年歐美批評界流行「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或「後殖民主義」等,尤瑞皮底斯可以說是它們的始祖。
譯者簡介
胡耀恆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戲劇系及比較文學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及戲劇系名譽教授,曾為世新大學英語系客座教授。先後任教美國密西根大學、夏威夷大學及澳州墨爾本大學多年,中英文著述甚多。
胡宗文
美國瑞德學院(Reed College)古典文學學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古典文學博士。現為國立師範大學文學院翻譯研究所助理教授。
这部译本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成功地还原了舞台剧的氛围。虽然我们是在阅读,但那些经典的场景——盛大的仪仗、祭祀的狂舞、最后不可避免的灾难——都在脑海中活灵活现地构建起来。尤里庇得斯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将神祇塑造成全知全能的裁决者,而是将更多的焦点放在了凡人的反应和选择上。每一次抉择都充满了悖论的色彩:顺从传统意味着扼杀本真,放纵本能则招致毁灭。这种对“两难困境”的执着描绘,构成了整部作品的核心张力。对于喜爱研究人类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的读者来说,这里面蕴含的政治隐喻是极其丰富的。它探讨的是,当群体性的信仰和被压抑的个体冲动相遇时,社会基石会如何崩塌。阅读时,我忍不住停下来,思考当代社会中那些被推到边缘的“非主流”声音,它们是否也像剧中的信徒一样,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
评分这部古典悲剧的再现,简直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尤里庇得斯这位希腊戏剧大师,其笔下的人物群像刻画得入木三分,即便是跨越千年的时空,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与命运的无情。特别是对“酒神”这一原始力量的探讨,那种原始的、近乎失控的狂热,与城邦理性秩序之间的尖锐对立,被作者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狄奥尼索斯节日的现场,耳边充斥着狂歌和鼓点,那种被群体情绪裹挟、理性逐渐退场的体验,是现代小说难以企及的深度。联经出版的这个版本,在文字的打磨上也看得出是用心了的,古奥的意象在现代汉语的转化下,既保留了原作的典雅韵味,又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古希腊悲剧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进入故事的核心冲突。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神祇和凡人的故事,更是对人性深处那些不可名状的欲望和被压抑的本能的一次深刻解剖。那种对社会规范的反思,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令人深思。
评分读完后,我彻底理解了为什么说古希腊悲剧是西方戏剧的源头活水。它没有当代文学中常见的繁复叙事或花哨技巧,一切都集中在语言的张力和情境的极致冲突上。这部作品尤其将这种“张力”推向了顶峰,角色间的对话简直是一场场精心编排的语言搏击。每一个回合都充满了逻辑的陷阱和情感的爆破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女性角色复杂心绪的描摹,那种在社会期待、宗教狂热和个人意志之间的撕扯,展现了一种超越性别的悲剧性。它迫使读者跳脱出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去直面人性的灰度和复杂。纸张的质感和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拿在手中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仿佛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载体。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得以窥见西方文明早期对于“秩序”与“混乱”的哲学思考。
评分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联经出版的版本在排版和用纸上都体现了专业水准,这种对细节的坚持,是对经典应有的尊重。这本书所呈现的悲剧美学,是一种极其纯粹、不加稀释的美。它不是教导人们如何行善或避恶,而是直白地展示了“存在”本身的悲剧性——无论如何努力,人类似乎都无法完全摆脱命运的摆弄,或被外部的巨大力量所裹挟。这种宿命论的底色,结合剧中人物鲜活的个性,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剧中关于“真理”的探讨,不同角色从各自的立场出发,都坚信自己掌握了真理,这种对绝对真理的质疑,使得这部古剧充满了现代的思辨色彩。它更像是一面高悬的镜子,映照出人类在面对未知和超越自身力量时的渺小与挣扎,读完后久久无法平静。
评分这本引进的港台原版书籍,其翻译质量堪称一流,读起来丝毫没有“翻译腔”的滞涩感。语言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使得那些看似冗长却充满力量的独白,也能够被现代读者高效地吸收。比起一些直译的版本,这似乎更注重意境的传达和情感的共鸣。它不仅仅是文本的复述,更像是对原作精神内核的一次精妙的“再创作”。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是,它需要慢下来细品,不能用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去对待。每一次回顾,都能发现新的层次,比如对特定符号(如葡萄藤、美酒、兽皮)的解读,在不同心境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联想。它挑战了我们对“理性”和“文明”的固有认知,提醒我们,人类情感的原动力往往藏匿在最光鲜亮丽的道德面具之下。这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探险,非常值得所有对人性有深度好奇心的读者收藏和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