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增长的方法: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作者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
| 定价 | 69.8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57172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295000 | 页码 | 472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增长的方法》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继《不平等的代价》之后的重磅新书。 20世纪60年代,世界银行建议韩国发展该国当时*比较优势的农业。但是韩国政府没有遵从这个建议,而是大力发展造船、汽车、电子工业,并使这些产业日后成为其支柱产业。 韩国当时的做法是,先封闭市场,通过自己的市场,累积自己的技术;在获得一定的技术累积之后,再转向出口,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韩国汽车业的关税税率在1985年还高达50%。这是看似放弃效率,但获得了学习效应的典型例子。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新书《增长的方法》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在21世纪人类迈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一个“学习型社会”,即一个基于由学习得来的技术进步,而非强调资源累积的社会发展模式,对于持续的发展和增长尤为重要。《增长的方法》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继《不平等的代价》之后的重磅新书。 |
20世纪60年代,世界银行建议韩国发展该国当时*比较优势的农业。但是韩国政府没有遵从这个建议,而是大力发展造船、汽车、电子工业,并使这些产业日后成为其支柱产业。
韩国当时的做法是,先封闭市场,通过自己的市场,累积自己的技术;在获得一定的技术累积之后,再转向出口,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韩国汽车业的关税税率在1985年还高达50%。这是看似放弃效率,但获得了学习效应的典型例子。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新书《增长的方法》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在21世纪人类迈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一个“学习型社会”,即一个基于由学习得来的技术进步,而非强调资源累积的社会发展模式,对于持续的发展和增长尤为重要。
正如1987年诺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所说,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来自科技的进步和学习,这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之后体现得越发明显。内生性学习和知识生产带来创造发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产品的丰富导致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社会进步更多地体现在对科技的学习和经济发展的追赶,也就是涉及外部性学习。对于全体人类社会,知识的生产和外溢扩散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这就要求通过各种制度设计,比如恰当的奖励政策、专利制度、投资政策等,创建有利于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学习型社会。本书以全社会为视野,从经济学角度来考察学习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可以给政策制定者们一个有益的参考。
| 作者简介 | |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z) |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思想委员会联合主席。曾任克林顿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后加入世界银行担任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布鲁斯·格林沃尔德(Bruce Greenwald)
哥伦比亚商学院罗伯特·赫尔布伦(Robert Heilbrunn)教授,格雷厄姆和多德投资赫尔布伦中心主管,他的作品包括《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揭开竞争的面纱:一个极为简单的商业战略方法》等。
| 目录 | |
| 引言 |
部分创建学习型社会:增长、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新路径
章? 学习的革命
市场无效? 013
政府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015
重新定义的比较优势理论? 020
第二章? 学习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视角? 030
微观经济学视角? 036
生产率跃进的例证? 039
其他经济增长理论? 042
小结? 049
第三章? 学习型经济
学习的内容? 055
学习的过程? 059
学习的决定因素? 065
对学习溢出效应的进一步观察? 075
学习的阻碍? 081
激励学习? 088
权衡? 091
小结? 096
第四章? 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环境
创建学习型企业? 099
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宏观环境? 108
第五章? 市场结构、福利和学习
创新的市场结构? 120
小结? 145
第六章? “熊彼特竞争”的福利经济学
知识的不同属性? 153
进一步探究创新市场为何无效的原因? 162
社会非生产性创新:创新总是能增加福利吗? ? 173
进化过程? 180
创新与社会的本质? 183
小结? 185
第二部分学习型社会政策设计
第七章在封闭经济中学习
垄断 201
多重均衡和低水平均衡陷阱的可能性 205
小结 205
第八章新生经济保护论:学习环境中的贸易政策
新生产业保护论
从新生产业论到新生经济论
一个简单模型
小结
第九章产业与贸易政策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产业政策的必然性
产业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意义
产业政策的目标
贸易政策
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历史经验
政治经济学
对于产业政策的总体思考
小结
第十章? 金融政策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金融市场的自由化? 281
资本市场的自由化? 285
产业政策与金融? 288
小结及后的评述:劳动力流动限制? 293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与学习型社会的投资政策
金融政策和宏观稳定? 300
汇率政策? 303
投资政策? 308
政府投资? 313
小结? 313
第十二章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以及社会回报和私有回报之间的关系
知识产权制度改革
知识产权与国家创新机制? 340
一个组合的创新方式? 346
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 354
小结? 357
第十三章? 社会转型与创建学习型社会
分析社会思想建设及社会转型的一种通用理论? 363
民主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374
小结? 380
第十四章? 结束语
附? 注? 399
| 编辑推荐 | |
| 1.《增长的方法》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重磅新书,《不平等的代价》姊妹篇,出版之后受到《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热议; |
2.《增长的方法》荣获“哈佛商业评论杰出图书大奖”;
3.《增长的方法》获得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专业推荐;
4.《增长的方法》出版后获得了《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和热议;
5.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推荐《增长的方法》。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之所以对《增长的方法》这本书产生浓厚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到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都觉得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略的议题: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常常谈论 GDP、谈论 GNI,但很少有人深入探讨,支撑这些宏观数字背后,是什么样的微观动力在驱动?我个人的理解是,一个社会如果不能持续地学习、创新和适应,就很难实现长期的、有质量的经济增长。这本书的副标题,“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恰恰点出了这个关键点。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定义和理论框架的?它是否包含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职业技能培训、终身学习的整个体系?又或者,它更多地强调一种社会文化,一种鼓励探索、拥抱变化、尊重知识的氛围?更重要的是,“新引擎”这个说法,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颠覆性的视角。它是否会挑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否会揭示出一些新的、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的增长驱动力?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分析,比如,学习型社会是如何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催生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最终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有没有一些量化的数据或者案例研究,能够支撑这些论点?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经济发展的奥秘,并为社会进步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思考。
评分拿到《增长的方法》这本书,我首先是被它所传递出的那种“问题意识”所打动。现在社会发展的速度太快了,我们好像总是在追赶,有时候甚至不知道我们到底在追赶什么。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简单的GDP数字的增长,而忽略了背后的社会结构、人文关怀,那样的增长未免显得有些单薄。我一直觉得,一个真正发达的社会,不应该是少数人富得流油,而大多数人停滞不前,或者说,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而这些代价往往是隐性的,或者说,被我们暂时忽略了。这本书的副标题“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让我觉得它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我理解的“学习型社会”,不仅仅是学校里的学习,更是一种全社会范围内的、持续性的自我更新和知识迭代。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种“学习”是如何被制度化、被激励,从而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创新力的。例如,它会不会谈到如何构建一个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社会文化,让人们敢于尝试新的想法?会不会分析不同类型的学习(比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科研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不同作用?以及,政府、企业、个人在其中各自扮演的角色和责任?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新引擎”的,它与传统的工业化、信息化时代有哪些根本性的区别?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指明一条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续的增长路径?我迫切地想在书中找到答案,看看能否从理论层面或者案例分析中,获得一些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指引,不再感到那么迷茫。
评分《增长的方法》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充满了探索性和前瞻性。我是一位对社会科学理论非常着迷的读者,尤其关注那些能够解释社会现象背后深层逻辑的著作。近些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着不少挑战,传统的增长模式似乎不再奏效,很多国家都在寻找新的发展出路。而“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方向。它不仅仅局限于教育体系的改革,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强调知识的持续积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和社会的不断适应。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学习型社会究竟是如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的。它会不会详细阐述其中的内在机制?比如,学习型社会如何激发创新活力?如何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适应性?如何促进知识的有效转化和应用?此外,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新引擎”的,它是否意味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更具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增长模式?书中是否会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或者分析一些成功的国家案例,来证明学习型社会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超越现有认知的洞见,帮助我理解当下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启发。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一种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素,但却传递出一种厚重感,尤其是在“湖北新华书店”这个标识的映衬下,更增添了几分学术的严谨和市场的亲切。我平时对宏观经济和发展战略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解释国家层面经济运行规律的书籍。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人口红利的老路子越来越难走。我总在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和机制,才能够孕育出持续的创新和长久的繁荣。这本书的题目,《增长的方法: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恰好切中了这个痛点。我期望它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分析框架,来阐述“学习型社会”是如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的。这其中,我想重点关注的是,作者是如何界定“学习型社会”的,是仅仅指教育投入的增加,还是包括了知识的传播、创新能力的培育、以及社会整体的学习意愿和能力?另外,“新引擎”这个词也很有意思,它意味着一种颠覆性的、全新的增长模式,那么,这种新模式与过去的增长模式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它是否涉及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多个维度?我非常好奇书中会给出哪些具体的理论推演和实证支持。比如,会不会分析一些国家转型成功的案例,或者失败的教训,来佐证其观点?这本书能否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一种更深刻的视角?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意义,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对它的期望值还蛮高的。封面设计比较朴实,没有花里胡哨的图形,感觉挺务实的。我平时关注经济学领域的一些新理论,尤其是关于国家层面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讨论。最近几年,感觉很多传统的发展模式好像遇到了瓶颈,老是看到一些国家在讨论“转型升级”,但具体怎么转、怎么升,有时候觉得讲得还是有些虚。所以,当看到“学习型社会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个副标题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我个人一直觉得,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绝对是国家长期发展的基石。但怎么样把这种“学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中间的机制是什么?这本书似乎就想探讨这个方向。我特别好奇的是,作者会从哪些角度去解析“学习型社会”的内涵?是仅仅指教育体系的改革,还是会更深入地触及到企业内部的培训、终身学习的理念,甚至是全社会对于创新和知识的崇尚程度?我很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一些国家是如何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和科研,最终实现经济腾飞的。或者,反过来,有没有一些国家,因为在这方面有所忽视,而错失了发展的机遇?这本书能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经济体来说,找到新的增长点至关重要。我对书中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性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