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版二十六史:史记人物全传(全四册)

纪传版二十六史:史记人物全传(全四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汉] 司马迁 著
图书标签:
  • 二十六史
  • 史记
  • 人物传记
  • 历史
  • 古代史
  • 纪传体
  • 中国历史
  • 历史人物
  • 文化典籍
  • 经典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91983
商品编码:151210993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纪传版二十六史:史记人物全传(全四册) 作者 司马迁
定价 148.00元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ISBN 9787807691983 出版日期 2014-03-01
字数 1228000 页码 全4册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史记》是由西汉时代司马迁撰写的中国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六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书名为“纪传版二十六史.史记人物全传”,删去志、表、书等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及其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仅保留本纪、世家、列传、属国与相关独立政权传,用历史人物的生死存亡、沉浮得失为后人昭示了人类的生存法则。它既是史学书写的“绝唱”,也是以历史人物形象的剖白为今人提供深刻反思的镜鉴。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周殿富:各类著述10余种,在大陆、香港、台湾出版;主要代表作有《楚辞源流选》、《三国大传》、《生命美学的诉说》、《政治学》、《第七崇拜》等。

《纪传版二十六史》编委会

主 任 杨牧之 王亚非 田海明
副主任 赵 毅 韩东育 胡维革 韩 进 尹小林 左克诚
编 委 陈尚君 程水金 杜晓勤 方 铭 郭齐勇 韩格平 胡晓明 黄震云 姜锡东 李安纲 李昌集 李 诚 李定凯 李 浩 李华瑞 李伟国 李先耕 李秀莲 李肇翔 刘明华
刘 石 刘毓庆 漆永祥 沈文凡 唐晓峰 陶 敏 王利民 吴铁光 吴相洲 徐兆仁
杨福瑞 杨树增 姚小鸥 张 强 张希清 张新科 周延良 祝尚书 左汉林
(按姓氏字母排序)
主 编 周殿富 副 主 编 尹小林 执行主编 武 学

   目录
目 录
卷.本纪
卷 一.五帝……………………………………………………1
黄 帝/颛 顼/帝 喾/尧/舜
卷 二.夏………………………………………………41
夏 禹/帝 启/太 康/中 康/帝 相/少 康
帝 予/帝 槐/帝 芒/帝 泄/不 降/帝 扃
帝 廑/孔 甲/帝 皋/帝 发/夏 桀
卷 三.殷………………………………………………75
殷 契/成 汤/伊 尹/外 丙/中 壬/太 甲
沃 丁/太 庚/小 甲/雍 己/太 戊/中 丁
外 壬/河直甲/祖 乙/祖 辛/沃 甲/祖 丁
南 庚/阳 甲/盘 庚/小 辛/小 乙/武 丁
祖 庚/祖 甲/廪 辛/庚 丁/武 乙/太 丁
帝 乙/商 纣
卷 四.周………………………………………………91
周后稷/文王吕/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
穆王满/共王繁扈/懿王藉/孝王辟方/夷王燮/厉王胡
宣王静/幽王宫涅/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
鳌王胡齐/惠王阆/襄王郑/顷王壬臣/匡王班/定王瑜
简王夷/悼公子周/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丐
元王任/定王介/哀王去疾/思王叔/考王嵬/威烈王午
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卷 五.秦……………………………………………139
女 修/柏 翳/造 父/秦 赢/秦 侯/公 伯
秦 仲/庄 公/襄 公/文 公/宁 公/出 子
武 公/德 公/宣 公/成 公/缪 公/康 公共
公桓 公/景 公/哀 公/惠 公/悼 公
厉共公/躁 公/怀 公/灵 公/简 公/惠 公
出 子/献 公/孝 公/惠文君/武 王/昭襄王
孝文王/庄襄王
卷 六.秦始皇赢政 二世胡亥…………………………… 177
卷 七.项羽…………………………………………………231
卷 八.高祖刘邦……………………………………267
卷 九.吕太后雉……………………………………309
卷 十.文帝刘恒……………………………………323
卷十一.景帝刘启……………………………………344
卷十二.武帝刘彻……………………………………352
第二卷.世家
卷三十一.吴太伯……………………………………381
吴太伯/吴王寿梦/诸樊/延陵季子/吴王余祭
余 眜/吴王僚/阖 庐/夫 差
卷三十二.齐太公……………………………………406
太公吕望/襄公诸兒/桓公小白/孝公昭/昭公潘
懿公商人/惠公元/顷公无野/灵公环/庄公光
景公杵臼/晏孺子/悼公阳生/简公壬/平公骜
康公贷
卷三十三.鲁周公……………………………………434
3
周公旦/鲁公伯禽/考公酋/炀公熙/幽公宰
魏 公/厉公擢/献公具/真公濞/武公敖
懿公戏/伯 御/孝公称/惠公弗湟/隐公息
桓公子允/庄公同/湣公开/釐公子申/文公兴
宣公俀/成公黑肱/襄公午/昭公裯/定公宋
哀公将/悼公宁/平公叔/顷公雠
卷三十四.燕召公奭…………………………………459
惠 侯/釐 侯/顷 侯/庄 公/襄 公/桓 公
武 公/惠 公/悼 公/平 公/献 公/孝 公
釐 公/文 公/易 王/燕 哙/燕昭王
惠 王/武成王/孝 王/今王喜
卷三十五.管蔡………………………………………470
管叔鲜/蔡叔度/曹叔振铎
卷三十六.陈杞………………………………………479
陈胡公满/申公犀侯/相公皋羊/孝公突
慎公圉戎/幽公宁/釐公孝/武公灵/夷公说
平公燮/文公圉/桓公鲍/厉公佗/利公跃
庄公林/宣公杵臼/穆公款/共公朔/灵公平国
惠公吴/怀公柳/湣公越/杞东楼公
卷三十七.卫康叔……………………………………489
卫康叔封/康 伯/考 伯/嗣 伯/靖 伯
贞 伯/顷 侯/釐 侯/共 伯/武公和/庄公扬
桓公完/宣公晋/惠公朔/懿公赤/戴公申/文公燬
成公郑/穆公遫/定公臧/献公衎/殇公秋/襄公恶
灵公元/出公辄/庄公蒯聩/卫君起/悼公/敬公弗
昭公纠/怀公亹/慎 公/声公训/成侯遫/平 侯
嗣 君/怀 君/元 君/君 角
卷三十八.宋微子……………………………………502
宋微子开/箕 子/比 干/微 仲/宋公稽
丁公申/湣公共/炀公熙/厉公鲋祀/釐公举
惠 公/哀 公/戴 公/武公司空/宣公力
穆公和/殇公与夷/庄公冯/湣公捷/桓公御说
襄公兹甫/成公王臣/昭公杵臼/文公鲍革/共公瑕
平公成/元公佐/景公头曼/昭公特/悼公购由
休公田/辟公辟兵/剔 成/君 偃
卷三十九.晋…………………………………………522
晋唐叔虞/晋侯燮/武侯宁族/成侯服/厉侯福
靖侯宜臼/釐侯司徒/献侯籍/穆侯费王
殇 叔/文侯仇/昭侯伯/孝侯平/鄂侯郄
哀侯光/小子侯/晋侯缗/武公称/献公诡诸
惠公夷吾/怀公圉/文公重耳/襄公欢
灵公夷皋/成公黑臀/景公据/厉公寿曼
悼公周/平公彪/昭公夷/顷公去疾/定公午
出公凿/哀公骄/幽公柳/烈公止/孝公颀/静公俱酒
卷四十.楚 …………………………………………562
熊 绎/熊 渠/熊挚红/熊 延/熊 勇
熊 严/熊 霜/熊 徇/熊 咢/若敖熊仪
霄敖熊坎/蚡冒熊眴/武王熊通/文王熊赀
庄敖熊囏/成王恽/穆王商臣/庄王侣/共王审
康王招/郏敖员/灵王围/平王熊居/昭王珍
惠王章/简王中/声王当/悼王熊疑/肃王臧
宣王熊良夫/威王熊商/怀王熊槐/顷襄王横
考烈王熊元/幽王悍/王负刍
卷四十一.越王句践…………………………………600
王句践/王鼫与/王不寿/王 翁/王 翳
王之侯/王无彊/范 蠡
卷四十二.郑…………………………………………615
郑桓公友/武公掘突/庄公寤生/厉公突/昭公忽
子 亹/郑 子/文公踕/缪公兰/灵公夷
襄公坚/悼 公/成公睔/釐公恽/简公嘉
定公宁/献公虿/声公胜/繻公骀/郑君乙
5
卷四十三.赵…………………………………………631
赵 夙/赵 衰/赵 盾/赵 朔/赵 武
赵景叔/简子鞅/襄子毋恤/献侯浣/烈侯籍
武 公/敬侯章/成侯种/赵肃侯/武灵王雍
惠文王何/孝成王丹/悼襄王偃/幽缪王迁
卷四十四.魏…………………………………………674
毕 万/魏武子/魏悼子/魏 绛/魏献子
魏 侈/魏桓子/魏文侯都/武侯击/惠王罃
襄 王/哀 王/昭 王/安釐王/景湣王/王 假
卷四十五.韩…………………………………………698
韩武子/韩献子/韩宣子/贞 子/简 子
庄 子/康 子/武 子/景侯虔/列侯取
文 侯/哀 侯/懿 侯/昭 侯/宣惠王
襄王仓/釐王咎/桓惠王/王 安
卷四十六.田敬仲完…………………………………709
田敬仲完/田稚孟夷/湣孟庄/文子须无
桓子无宇/武子开/釐子乞/成子常/襄子盘
庄子白/齐侯太公和/桓公午/威王因齐
宣王辟彊/湣王地/襄王法章/齐王建
卷四十七.孔子………………………………………729
孔 丘/孔 鲤/孔 伋/孔 白/孔 求
孔 箕/孔 穿/孔 慎/孔 鲋/孔 襄
孔 忠/孔 武/孔延年/孔安国/孔 卬
孔 驩
卷四十八.陈胜 吴广 ………………………………763
卷四十九.外戚后妃…………………………………776
卷五十.楚元王刘交 ………………………………792
楚元王交/夷王郢/王 戊/楚文王礼/安王道
襄王注/王 纯/赵王遂/河间文王辟彊/哀王福
卷五十一.荆王刘贾 燕王刘泽 ……………………796
卷五十二.齐悼惠王刘肥……………………………801
卷五十三.萧何………………………………………812
卷五十四.曹参………………………………………818
卷五十五.留侯张良…………………………………827
卷五十六.陈平………………………………………841
卷五十七.绛侯周勃 周亚夫 ………………………851
卷五十八.梁孝王刘武………………………………864
梁孝王刘武/梁平王襄/济川王明/济东王彭离
阳哀王定/济阴哀王不识
卷五十九.五宗世家…………………………………874
河间献王德/临江哀王阏于/临江闵王荣
鲁共王余/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赵王彭祖
中山靖王胜/长沙定王发/广川惠王越
胶东康王寄/清河哀王乘/常山宪王舜
卷六十.三王世家 …………………………………883
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
第三卷.列传
卷六十一.伯夷 叔齐 ………………………………897
卷六十二.管仲 晏婴 ………………………………905
卷六十三.老子 庄子 申不害 韩非 ………………911
卷六十四.司马穰苴…………………………………925
卷六十五.孙子 孙膑 吴起………………………928
卷六十六.伍子胥……………………………………935
卷六十七.仲尼弟子…………………………………945
颜 回/闵 损/冉 耕/冉 雍/冉 求
仲 由/宰 予/端沐赐/言 偃/卜 商
颛孙师/曾 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 宪
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 蒧/颜无繇
商 瞿/高 柴/漆彫开/公伯缭/司马耕
樊 须/有 若/公西赤/巫马施/梁 鳣
颜 幸/冉 孺/曹 /伯 虔/公孙龙
冉 季/公祖句兹/秦 祖/漆雕哆/颜 高
漆雕徒父/壤驷赤/商 泽/石作蜀/任不齐
公良孺/后 处/秦 冉/公夏首/奚容箴
公肩定/颜 祖/鄡 单/句井疆/罕父黑
秦 商/申 党/颜之仆/荣 旂/县 成
左人郢/燕 伋/郑 国/秦 非/施之常
颜 哙/步叔乘/原亢籍/乐 欬/廉 絜
叔仲会/颜 何/狄 黑/邦 巽/孔 忠
公西舆/公西葴
卷六十八.商鞅………………………………………976
卷六十九.苏秦 苏代 苏厉…………………………986
卷七十.张仪 ………………………………………1015
卷七十一.樗里子 甘茂 甘罗………………………1035
卷七十二.穰侯魏冉…………………………………1046
卷七十三.白起 王翦 ………………………………1052
卷七十四.孟子 邹忌 邹衍 淳于髡 慎到 驺奭 荀卿 墨子
………………………………………………1061
卷七十五.孟尝君田文………………………………1068
卷七十六.平原君赵胜 虞卿 ………………………1078
卷七十七.魏公子无忌………………………………1087
卷七十八.春申君黄歇………………………………1094
卷七十九.范睢 蔡泽 ………………………………1104
卷八十.乐毅 乐间 乐乘 …………………………1124
卷八十一.廉颇 蔺相如 赵奢 李牧 ………………1132
卷八十二.田单………………………………………1143
卷八十三.鲁仲连 邹阳 ……………………………1147
卷八十四.屈原 贾谊 ………………………………1163
卷八十五.吕不韦……………………………………1181
卷八十六.刺客………………………………………1189
曹 沫/专 诸/豫 让/聂 政/荆 轲
卷八十七.李斯………………………………………1208
卷八十八.蒙恬………………………………………1228
卷八十九.张耳 陈余 张敖…………………………1233
卷九十.魏豹 彭越 ………………………………1246
卷九十一.英布………………………………………1251
卷九十二.淮阴侯韩信………………………………1260
卷九十三.韩王信 卢绾 陈豨………………………1277
卷九十四.田儋 田荣 田横…………………………1286
卷九十五.樊哙 郦商 夏侯婴 灌婴 ………………1292
卷九十六.张丞相……………………………………1309
张 苍/周 昌/任 敖/申屠嘉/韦 贤
魏 相/邴 吉/黄 霸/韦玄成/匡 衡
卷九十七.郦食其 陆贾 ……………………………1321
卷九十八.傅宽 靳歙 周緤…………………………1333
卷九十九.刘敬 叔孙通 ……………………………1338
第四卷.列传
卷一百.季布 栾布 ………………………………1349
卷一百一.袁盎 晁错 ………………………………1355
卷一百二.张释之 冯唐 ……………………………1365
卷一百三.万石君 石建 石庆 卫绾 直不疑 张叔
………………………………………………1374
卷一百四.田叔 田仁 任安…………………………1383
卷一百五.扁鹊 仓公淳于意 ………………………1390
卷一百六.吴王刘濞…………………………………1417
卷一百七.魏其侯窦婴 武安侯田蚡 灌夫…………1430
卷一百八.韩安国……………………………………1444
卷一百九.李广 李陵 ………………………………1451
卷一百十.匈奴………………………………………1460
楚元王交/夷王郢/王 戊/楚文王礼/安王道
襄王注/王 纯/赵王遂/河间文王辟彊/哀王福
卷五十一.荆王刘贾 燕王刘泽 ……………………796
卷五十二.齐悼惠王刘肥……………………………801
卷五十三.萧何………………………………………812
卷五十四.曹参………………………………………818
卷五十五.留侯张良…………………………………827
卷五十六.陈平………………………………………841
卷五十七.绛侯周勃 周亚夫 ………………………851
卷五十八.梁孝王刘武………………………………864
梁孝王刘武/梁平王襄/济川王明/济东王彭离
阳哀王定/济阴哀王不识
卷五十九.五宗世家…………………………………874
河间献王德/临江哀王阏于/临江闵王荣
鲁共王余/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赵王彭祖
中山靖王胜/长沙定王发/广川惠王越
胶东康王寄/清河哀王乘/常山宪王舜
卷六十.三王世家 …………………………………883
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
7
第三卷.列传
卷六十一.伯夷 叔齐 ………………………………897
卷六十二.管仲 晏婴 ………………………………905
卷六十三.老子 庄子 申不害 韩非 ………………911
卷六十四.司马穰苴…………………………………925
卷六十五.孙子 孙膑 吴起………………………928
卷六十六.伍子胥……………………………………935
卷六十七.仲尼弟子…………………………………945
颜 回/闵 损/冉 耕/冉 雍/冉 求
仲 由/宰 予/端沐赐/言 偃/卜 商
颛孙师/曾 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 宪
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 蒧/颜无繇
商 瞿/高 柴/漆彫开/公伯缭/司马耕
樊 须/有 若/公西赤/巫马施/梁 鳣
颜 幸/冉 孺/曹 /伯 虔/公孙龙
冉 季/公祖句兹/秦 祖/漆雕哆/颜 高
漆雕徒父/壤驷赤/商 泽/石作蜀/任不齐
公良孺/后 处/秦 冉/公夏首/奚容箴
公肩定/颜 祖/鄡 单/句井疆/罕父黑
秦 商/申 党/颜之仆/荣 旂/县 成
左人郢/燕 伋/郑 国/秦 非/施之常
颜 哙/步叔乘/原亢籍/乐 欬/廉 絜
叔仲会/颜 何/狄 黑/邦 巽/孔 忠
公西舆/公西葴
8
卷六十八.商鞅………………………………………976
卷六十九.苏秦 苏代 苏厉…………………………986
卷七十.张仪 ………………………………………1015
卷七十一.樗里子 甘茂 甘罗………………………1035
卷七十二.穰侯魏冉…………………………………1046
卷七十三.白起 王翦 ………………………………1052
卷七十四.孟子 邹忌 邹衍 淳于髡 慎到 驺奭 荀卿 墨子
………………………………………………1061
卷七十五.孟尝君田文………………………………1068
卷七十六.平原君赵胜 虞卿 ………………………1078
卷七十七.魏公子无忌………………………………1087
卷七十八.春申君黄歇………………………………1094
卷七十九.范睢 蔡泽 ………………………………1104
卷八十.乐毅 乐间 乐乘 …………………………1124
卷八十一.廉颇 蔺相如 赵奢 李牧 ………………1132
卷八十二.田单………………………………………1143
9
卷八十三.鲁仲连 邹阳 ……………………………1147
卷八十四.屈原 贾谊 ………………………………1163
卷八十五.吕不韦……………………………………1181
卷八十六.刺客………………………………………1189
曹 沫/专 诸/豫 让/聂 政/荆 轲
卷八十七.李斯………………………………………1208
卷八十八.蒙恬………………………………………1228
卷八十九.张耳 陈余 张敖…………………………1233
卷九十.魏豹 彭越 ………………………………1246
卷九十一.英布………………………………………1251
卷九十二.淮阴侯韩信………………………………1260
卷九十三.韩王信 卢绾 陈豨………………………1277
卷九十四.田儋 田荣 田横…………………………1286
卷九十五.樊哙 郦商 夏侯婴 灌婴 ………………1292
卷九十六.张丞相……………………………………1309
张 苍/周 昌/任 敖/申屠嘉/韦 贤
魏 相/邴 吉/黄 霸/韦玄成/匡 衡
10
卷九十七.郦食其 陆贾 ……………………………1321
卷九十八.傅宽 靳歙 周緤…………………………1333
卷九十九.刘敬 叔孙通 ……………………………1338
第四卷.列传
卷一百.季布 栾布 ………………………………1349
卷一百一.袁盎 晁错 ………………………………1355
卷一百二.张释之 冯唐 ……………………………1365
卷一百三.万石君 石建 石庆 卫绾 直不疑 张叔
………………………………………………1374
卷一百四.田叔 田仁 任安…………………………1383
卷一百五.扁鹊 仓公淳于意 ………………………1390
卷一百六.吴王刘濞…………………………………1417
卷一百七.魏其侯窦婴 武安侯田蚡 灌夫…………1430
卷一百八.韩安国……………………………………1444
卷一百九.李广 李陵 ………………………………1451
卷一百十.匈奴………………………………………1460
11
头曼单于/冒顿单于/老上稽粥单于/军臣单于
伊稚斜单于/乌维单于/乌师庐单于/呴犁湖单于
且鞮侯单于
卷一百十一.卫将军骠骑……………………………1492
卫 青/霍去病/公孙贺/李 息/公孙敖
李 沮/李 蔡/张次公/苏 建/赵 信
张 骞/赵食其/曹 襄/韩 说/郭 昌
荀 彘/路博德/赵破奴
卷一百十二.平津侯公孙弘 主父偃 徐乐 严安 …1512
卷一百十三.南越……………………………………1526
南越王尉佗
卷一百十四.东越……………………………………1535
闽越王无诸/越东海王摇
卷一百十五.朝鲜……………………………………1540
朝鲜王满/孙右渠
卷一百十六.西南夷…………………………………1545
卷一百十七.司马相如………………………………1551
卷一百十八.淮南厉王刘长 淮南王刘安 衡山王刘赐
………………………………………………1609
卷一百十九.循吏……………………………………1628
孙叔敖/子 产/公仪休/石 奢/李 离
卷一百二十.汲黯 郑当时 …………………………1632
卷一百二十一.儒林…………………………………1640
申 公/辕固生/韩 生/伏 生/兒 宽
徐 生/董仲舒
卷一百二十二.酷吏…………………………………1651
郅 都/宁 成/周阳由/赵 禹/张 汤
义 纵/王温舒/尹 齐/杨 仆/减 宣/杜 周
卷一百二十三.大宛…………………………………1670
卷一百二十四.游侠…………………………………1690
朱 家/田 仲/剧 孟/郭 解
卷一百二十五.佞幸…………………………………1697
邓 通/周文仁/韩 嫣/李延年
卷一百二十六.滑稽…………………………………1701
淳于髡/优 孟/优 旃/郭舍人/东方朔
卫 青/西门豹
卷一百二十七.日者…………………………………1716
卷一百二十八.龟策…………………………………1722
卷一百二十九.货殖…………………………………1745
范 蠡/子 赣/白 圭/猗 顿/乌氏倮
蜀卓氏/程 郑/宛孔氏/曹邴氏/刀 间
师 史/宣曲任氏/无盐氏
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1769

   编辑推荐
一、市场上纪传版人物全传,大众爱看喜看。剔除志、表、书等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职官年代等艰涩内容,纯粹人物传记,满足人物阅读大众需求。
二、提取人物名称检索,便于通俗阅读。在原著基础上,各篇提取、补全人物名称,在目录和篇目中明确标示人物与人物关系,便于人士、普通读者查阅。
三、采用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电子比对技术和人工审校的双重检核,保证文字质量。
四、全书采用大字简体横排版,双色印刷,紧扣大众轻松阅读需求。
五、出版家杨牧之挂帅任编委会主任,史学界、文史出版界专家联袂把关推荐。

   文摘





   序言

《史记人物全传》:洞察中国历史深处的波澜壮阔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史记》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峰。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伟抱负,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诗。而《史记人物全传》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更为精细的笔触,将《史记》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带领我们走进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感受历史的脉搏,洞察人性的光辉与幽暗。 何为《史记人物全传》? 《史记人物全传》并非简单地对《史记》人物进行罗列和介绍,它是一部深入解读、钩沉索隐的史学专著。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史记》中各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性格特征、政治抱负、军事谋略、经济贡献乃至情感纠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致剖析,以期展现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历史人物群像。 这部巨著之所以珍贵,在于其严谨的治史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编撰者并非凭空想象,而是以《史记》原文为最根本的依据,同时旁征博引,借鉴历代史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演与解读。对于《史记》原文中可能存在的争议、模糊之处,编撰者也会进行审慎的考证,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史记人物全传》的独特价值 1. “人物”为纲,以“传”为目: 不同于通史类著作以时间或事件为线索,《史记人物全传》将“人物”置于绝对的核心地位。它不是流水账式的叙述,而是围绕每一个重要人物展开,如同剥茧抽丝,深入其内心世界,理解其行为动机。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叙事方式,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戏剧性。 2. 细节的还原与深度的挖掘: 《史记》原文的语言精练传神,但其留白之处也恰到好处。编撰者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搜集与比对,对人物的言谈举止、思想感情、性格养成等细节进行细致的还原和补充。例如,对于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不仅仅描述其战争的胜利,还会深入分析其军事思想的形成、其战略决策的依据、其与部下的关系,甚至是其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勾勒出一个更加丰满的形象。 3. 时代的缩影与社会的镜像: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史记人物全传》在讲述人物故事的同时,也必然会勾勒出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风貌、文化思潮、经济状况等。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摹,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生存法则、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变迁的轨迹。例如,通过对秦始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统一帝国建立的艰难与阵痛;通过对汉武帝的剖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汉朝盛世的雄心与压力。 4. 人性的多棱镜: 历史人物并非完美无缺的圣贤,也非十恶不赦的恶徒。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的普通人,只是身处的环境和扮演的角色不同。《史记人物全传》敢于直面人物的复杂性,既展现其光辉的一面,也毫不避讳其阴暗的角落。它让我们看到帝王的雄才大略,也看到其残暴与猜忌;看到谋臣的智慧超群,也看到其权谋与倾轧;看到百姓的疾苦与反抗,也看到其坚韧与智慧。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我们得以深入思考人性的善恶、权力的诱惑、命运的无常。 5. 思想的碰撞与文明的传承: 《史记》所记载的人物,涵盖了先秦至汉武帝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各个流派和重要人物。无论是诸子百家的思想火花,还是政治家的治国方略,亦或是艺术家、史学家的贡献,都在《史记人物全传》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通过对这些人物思想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如何奠定的,各种思想是如何相互激荡、演变的,以及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史记人物全传》的阅读体验 阅读《史记人物全传》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它能带你亲临历史现场,与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面对面。 你可以看到: 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如雄才大略却猜忌多疑的秦始皇,豪情万丈却晚年昏聩的汉武帝;可以见证那些运筹帷幄的将领,如智勇双全的韩信,勇猛善战的项羽;可以领略那些洞察世事的谋士,如足智多谋的张良,眼光独到的范蠡。 你可以听到: 诸子百家激烈的思想辩论,朝堂之上权力的博弈与较量,战场之上金戈铁马的嘶吼,以及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低语和呐喊。 你可以理解: 那些历史事件的背后,往往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命运,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历史。你可以深入理解为何会有王朝的兴衰更替,为何会有思想的潮起潮落,为何会有文明的薪火相传。 你更可以反思: 站在历史人物的肩膀上,审视当下。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他们的智慧与局限,他们的选择与后果,都能为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提供宝贵的借鉴。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重温这些古老的故事,或许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找到方向。 《史记人物全传》的结构与内容 《史记人物全传》通常会根据《史记》的体例,将人物划分为本纪、世家、列传等部分进行解读。 本纪人物: 这是帝王将相的舞台,如开创秦朝的秦始皇,奠定汉室江山的刘邦,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汉武帝等。对这些人物的解读,往往会聚焦于他们的政治抱负、治国方略、权力斗争以及对整个王朝命运的影响。 世家人物: 这是封疆大吏、功勋家族的篇章。例如,那些辅佐君王、开疆拓土的诸侯、将领,如项羽、田单等。对他们的分析,则会侧重于他们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在地方势力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列传人物: 这是《史记》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史记人物全传》内容最为丰富的部分。它涵盖了从刺客、游侠到医学家、文学家,再到方士、佞幸等各行各业的人物。在这里,你可以看到: 游侠的豪情: 如荆轲的慷慨赴死,豫让的舍生取义,展现了那个时代江湖的义气与悲壮。 谋士的智慧: 如张良的隐忍退让,诸葛亮的未雨绸缪(尽管诸葛亮非《史记》人物,但类似的谋略型人物比比皆是,如萧何、曹参等),他们以智谋影响历史的走向。 辩士的口才: 如蔺相如的唇枪舌剑,邹衍的五行学说,展现了思想的魅力与辩论的力量。 文人的风骨: 即使是如司马迁本人(其父司马谈亦在列传中),虽然并非以武力或政治功勋著称,但他们的思想、学识和对历史的贡献同样被载入史册,成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各色人等的生存智慧: 甚至包括那些在历史的缝隙中生存的角色,如刺客、方士、佞幸等,他们的存在也折射出时代的某些侧面,提供了对人性和社会更广阔的观察视角。 为何选择《史记人物全传》?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海量的信息淹没,却难以深入理解历史的脉络和人性的复杂。《史记人物全传》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让我们能够: 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摆脱现代社会的浮躁,沉浸在古老的智慧与故事之中。 理解中国,认识自己: 通过对中国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以及影响我们当下行为的深层文化基因。 洞察人性,提升修养: 从古人的悲欢离合、成功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智慧地与人相处。 开拓视野,激发思考: 历史人物的命运与选择,往往能引发我们对权力、欲望、道德、公平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 《史记人物全传》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必读书目,更是滋养心灵、启发智慧的宝贵财富。翻开它,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你将看到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真实而鲜活的历史世界,以及那些在中国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人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几篇导读性的篇章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在梳理庞大史料时所下的苦功。这不是简单地对《史记》进行机械式的摘录与重组,而是进行了一次精妙的“再创作”。叙事的手法非常高明,它巧妙地在保持史实严谨性的同时,注入了更贴近现代读者理解的叙事节奏。比如,对于一些复杂的人物关系网,作者没有采用枯燥的流水账记录,而是通过逻辑清晰的段落过渡,将不同事件串联起来,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触这段历史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矛盾与人物动机。这种叙事上的张力,让原本严肃的历史人物传记焕发出了生动的生命力,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代的史料与今人的阅读习惯。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厚重且富有年代感,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初拿到手时,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就预示着其中蕴含的知识量绝非泛泛之辈。装帧的配色典雅,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正是历史著作应有的庄重与内敛。内页的排版也经过了精心考量,字迹清晰易读,版心留白得当,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尤其是那些关键人物的传记部分,或许还配有一些古籍的摹本或历史地图的简化图,这些细节的打磨,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文字接收,升华为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考察。可以说,光是这份对外在形式的尊重,就足以体现编者对于所选史料的敬畏之心。对于一个资深书虫而言,这样一套经得起反复翻阅、值得摆在书架中央的位置的实体书,简直是精神食粮与收藏价值的完美结合。

评分

从阅读的实际效果来看,这套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先秦至汉初这段历史脉络的整体把握能力。之前阅读零散的史料时,总感觉人物的功过得失像一个个孤立的珍珠,串不起来。但通过这套书对个体传记的系统性梳理,我开始清晰地看到权力的更迭是如何影响每一个个体命运的,以及不同人物在历史大潮中的相互作用力。比如,对某位重要谋臣的分析,不仅描绘了他的政治生涯,还穿插了他对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这种多维度的考察,让人物形象立体得不再扁平。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种结构化的知识输入,是构建自己历史知识体系的坚实地基。

评分

这套书对于细节的挖掘程度,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非只停留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层面,而是深入到了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轶闻中去。比如,一些关于人物日常言行、家庭生活甚至饮食起居的零星记载,都被巧妙地整合进来,让这些遥远的历史人物瞬间鲜活起来,仿佛触手可及。这种对“人”的关注,使得冰冷的史书变得有温度。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人物性格侧面的刻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侧面描写,往往是理解人物最终抉择的关键钥匙。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让阅读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每翻开一页,都可能撞见一个之前从未注意到的历史侧影,着实是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评分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处理一些争议性极大的历史人物评价时,展现出的那种审慎与平衡。很多历史典籍对某些人物的记载往往带有强烈的褒贬倾向,但在这套书中,我注意到编者常常会并陈不同的史源观点,并在关键节点进行简短的评述或提示。这种做法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避免了被单一视角所局限。它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断,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结论。这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复杂性至关重要。在我看来,好的历史解读不应该提供标准答案,而应该提供思考的工具和广阔的思考空间,而这套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引导我们去探索历史的迷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