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光绪二年,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主持编校了版的《曾文正公全集》。这部《全集》没有收录曾国藩的家书。
光绪五年,在李氏兄弟主持下《曾文正公家书》编校完成,交由传忠书局刻印。全书分十卷,收录了曾国藩30岁以后(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与家人的通信,总计780余封。这是部的曾国藩书信集。
本次出版的简体横排版,就是以传忠书局刻印的这一版《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独立的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旧本未刊家书补编》近400封和李氏兄弟主持编校的《曾文正公家训》120余封。力求完整呈现曾国藩关于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和实践。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湘乡(今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晚清中兴名臣。湘军创始人,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近代洋务运动发起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幼时入读于家塾“利见斋”。24岁考取举人,28岁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十年之内,连升十级。
丁忧期间,太平军攻入湖南。曾国藩奉旨帮办团练,创建了湘军。咸丰四年(1854)发布《讨粤匪檄》,率军出征,直至平定太平天国。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同治九年(1870),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受命处理“天津教案”。同年再任两江总督。同治十一年(1872)病逝于南京。朝廷追赠太傅,谥文正。
目录
上册
曾文正公遗像
曾文正公画像赞 李鸿章
《曾文正公家书》正文页(传忠书局)
致沅甫九弟(曾国藩手迹)
劳谦(曾国藩手迹)
曾国藩家族成员录
曾国藩年龄对应年代表
曾文正公家书卷一
曾文正公家书卷二
曾文正公家书卷三
曾文正公家书卷四
曾文正公家书卷五
曾文正公家书卷六
曾文正公家书卷七
曾文正公家书卷八
下册
曾文正公家书卷九
曾文正公家书卷十
旧版未刊家书补编
曾文正公家训卷上
曾文正公家训卷下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套书所展现出的“时间感”。曾文正公写信的时间跨度极长,横跨了清朝最动荡不安的几十年。通过这些信件,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湘军的进退、局势的微妙变化、甚至是他个人身体状况的起伏,都一一记录在案。这种全景式的记录,远比任何单薄的史料来得真实可感。我特别留意了他写给自己母亲和妻子的信,那份在外人面前的铁腕,在家人面前却转化成了细腻的牵挂和歉疚,这种角色的切换和情感的流转,展现了一个复杂立体的“人”,而非被神化的“圣人”。这份真实感,让阅读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场景在我面前徐徐展开,让人对“知行合一”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增补的《家训》部分,对于我这种有志于提升自我修养的读者来说,价值尤为突出。家书多是即兴的、针对特定事件的回应,而家训则是经过深思熟虑、提炼总结出的经验之谈。特别是其中关于“慎独”和“持敬”的论述,字字玑珠,直击心扉。我常常在想,在一个信息爆炸、道德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如何坚守内心的准则?曾国藩提供的答案是:将“敬畏”植根于心,即使无人监督时,也要像面对君王一样约束自己的言行。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行为框架和精神坐标系。它不是教你如何获取权力或财富,而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正直、有分量的人,这种对内在秩序的构建,是现代社会极其稀缺的“精神矿藏”。
评分说实话,我对曾国藩的研究算不上是科班出身,更多是出于一种对传统士大夫精神的向往。在接触这套《家书》之前,我对他的印象多来自一些零散的评述,总觉得他的人生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一个地方官僚,如何在内忧外患中屹立不倒,并且还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又字字珠玑的家信?阅读这些信件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历史,不如说是一种与先贤的精神对话。信件的内容,从日常的琐事,到对子侄辈的学业、品行、乃至交友的谆谆教诲,无不体现出一种近乎苛刻的自律和对后代深沉的期盼。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体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实到每一笔、每一字中的生活实践,那种扑面而来的“担当”二字,让人在浮躁的当下,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感。
评分这套书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分量就让人感觉不同凡响。初翻开时,我最先留意的是它的装帧和排版,毕竟是1300封家书,信息量巨大,如果排版不佳,阅读起来定会成为一种负担。传忠书局的版本,在细节处理上看得出是用心的,纸张的质感温润,不刺眼,对于需要长时间沉浸在古人书信中的读者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体验。更让我惊喜的是,这版竟然还增补了《家训》两卷,这对于完整理解曾国藩的家国情怀和治家之道来说,是锦上添花的一笔。我一直认为,阅读伟人的家书,目的不仅仅是猎奇或窥探私生活,而是要从中汲取穿越时空的智慧和修身齐家的原则。这套书的厚度,预示着我接下来的阅读之旅会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自我审视与学习,我期待着从中找到那些历经百年依然闪耀着光芒的处世哲学。
评分总的来说,这套《曾国藩家书》与其说是“读物”,不如说是一套“修身指南”或“人生教科书”。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停下来思考,如何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我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去。它教会了我,面对困难时,不要急于求成,而要“行之久而久”,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方能成就大事。每一次重读某个段落,都会有新的体悟,这正是一部经典著作的生命力所在。这1300封信,如同1300个微小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一个伟岸灵魂的内心世界和不懈的自我锤炼过程。这套书的收藏价值和阅读价值都是极高的,它值得每一位重视个人成长和家庭传承的读者细细品味,慢慢消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