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沉思录:写给2012的文化焦虑》编辑推荐:2012文化焦虑的心灵读药,王蒙、周国平、张抗抗、熊召政、白烨、张颐武、时寒冰强力推荐!曲黎敏从“养生”到“养心”,实现华丽转身。面对2012年的文化焦虑、社会变革,作者走笔春秋,扬汤止沸,对衣食、男女、婚姻、性爱、人性、生死、灵魂、宗教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全书诗情洋溢、哲思通透、禅意悠远,行文灵动隽永。作者强烈的文化使命感跃然纸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女性知识分子情怀,令人动容。
《生命沉思录2:人体解读》从文化角度,对人体的结构、生理功能、病变、身心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解读,对现代人的健康与生活管理提出很多真知灼见。作者反思中医、西医在今天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我们的应对态度。作者认为,详细地了解人体、掌握一定的养生常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尊、自觉、自救是最重要的。只有内心觉悟,才能离苦得乐。
灵魂进入肉体,于是有了人的生命。生命,灵魂是道,肉体是器。养生,不是调养肉体,而是调养灵魂,使之阳光明媚,照亮肉体。真正善养生者,必善采人类智慧之精华以养心,且听曲黎敏说。
——周国平
曲黎敏的《生命沉思录》是一本有见解也有意趣的书,难得的是作者的明白事理与自有主见,是她的灵感一现与延伸发展的结合。
——王蒙
《生命沉思录》是一部非常有趣而充满大智慧和深刻哲理的关于生命的感悟之作,随手翻开几页,便被书中精彩美妙的解读深深吸引住,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时寒冰
灵魂进入肉体,于是有了人的生命。生命,灵魂是道,肉体是器。养生,不是调养肉体,而是调养灵魂,使之阳光明媚,照亮肉体。真正善养生者,必善采人类智慧之精华以养心,且听曲黎敏说。
—— 周国平
曲黎敏的《生命沉思录》是一本有见解也有意趣的书,难得的是作者的明白事理与自有主见,是她的灵感一现与延伸发展的结合。
—— 王蒙
《生命沉思录》是一部非常有趣而充满大智慧和深刻哲理的关于生命的感悟之作,随手翻开几页,便被书中精彩美妙的解读深深吸引住,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时寒冰
“医药只能部分地解决人肉体层面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养心和养神。要想‘离苦得乐’,还要内心的觉悟。”
——曲黎敏
即使明天地球就要毁灭,我仍然要种下一棵苹果树。
——马丁·路德
曲黎敏,龙年生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字到人》《中医与传统文化》等。
第一章 灵·诗·乐
人的差异性源于灵魂的差异;源于生命能量的差异;源于诗性和艺术性。
真正的修行,是清醒的“返观内视”,是精神之独立,是“自救”和“利他”。
末法时代就是没有诗的时代,就是感性被窒息、被扼杀的时代。人越来越冷漠、脆弱——这种冷漠和脆弱都缺乏神性,充满了可怕的动物性。
第二章 饮食·男女
谁都怕被长时间地凝视。再爱,也不能没了自我,也不能没了自由
一颗孤独的心,一张莫测的脸,摒弃一切世俗,甘愿自我放逐。
现在还有青年吗?——反抗的精神、犀利的诗情、向上的蓬勃热情、救世的渴望、自由的心灵、汹涌的爱情、光洁柔韧的躯体……
第三章 情性浮华
柯勒律治:“伟大的心灵都是双性同体的。”
弗吉尼亚·伍尔夫:“做个单纯而简单的男人或者女人是不幸的;一个人必须是男人般的女人,或者女人般的男人。”
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性别拘束住了。老天降生我们时,就用性别把我们的生命推向了偏执、与分裂,然后让我们用终其一生的追寻来圆满我们回家的路。
第四章 神话·天地·历史
中西文化,一个是“十字架”,一个是太极图。一个是扩张的非此即彼的外散;一个是含蓄的可有可无的圆融。选择谁,就选择了一种生活,一种灵魂,一种文字,一种让生命轮回的方式。
凡夜间绽放的,都得面对星空;凡面对星空的,都只是存在,而非主人。
第五章 人世间
即便明天地球就要毁灭,我仍然要种下一棵苹果树。——马丁·路德
即便明天地球就要毁灭,我仍然要种下一棵精神的苹果树。——曲黎敏
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阅读,可以让我永不媚俗。
第六章 现代人物志
走在人类前面的人,一定是疯子,或傻子。而不是所谓的院士。他们一定欠缺某种灵活性和圆融,喜欢一条道走到黑。或者索性就是黑暗中的炭火,或地壳里的岩浆。我虽没有见过他,但我敬仰他,爱慕他,在科学的层面上,我未必懂他,但在精神和心灵的某个层面,我懂他,我就是他。
第七章 在路上
在下午的阳光里,他念《大悲咒》给我听,那一瞬间,我觉得周围无数生灵也在聆听,然后一切又归于清静……唯有茶水澄净。
生命的张力决定一切,生命的能量决定一切。学识、财富、名望等等与生命能量无法相比,一旦被唤醒,就如核能,只能毁灭,绝不贪生。
第八章 言语的盛宴
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
从造字的仓颉开始,我们古老的生命便以一种方方正正的方式存在,并在世界历史中写意地绽放。
改变人生,从识字开始。
后记
《生命沉思录2:人体解读》目录:
前言 人体:自我觉知的起点
第一章 死生契阔
生不可喜,死不可悲。
人的一切信念,都从体验生死而来。
对死亡的恐惧、对爱情与信仰的渴求,使生命炫美如诗。
因爱而生,因幸福和成就而存在,最终有尊严而逝。
生与死 生活 诗性与医学 《黄帝内经》
第二章 人体解读
肉身是造化精品,行走坐卧皆是道。人体不可不察,不可不知。
发现人的长处和优势比知道哪里残疾更有意义。
把生命从外在束缚中解放出来,就是“修炼”。
请医生治病还是外求,要想少生病,重在内修。
从头到脚 头 脸 喉咙 手 后背 胸 肚子 脊柱 腰 骨盆
子宫 阴户阳物 臀 腿 脚 骨骼 皮肤 汗 肌肉 空间
结语:生命之道
第三章 中脉七轮
保持中西医的差异性比追求它们的共性更有意义。
当我们把身体能量提升到心智能量的层面来讨论时,中西医对话便得以开始。
西医的七大腺体对应人体中脉七轮,是人体的精神能量中心。
松果体 脑下垂体 甲状腺 胸腺 胰腺 肾上腺
生殖腺(卵巢、睾丸) 脉轮说
第四章 五脏六腑|159
五脏在两胁之里,为实、为阴、为妻;六腑在腹部,为空,为阳、为夫。
阴在上,阳在下,形成泰卦之势,阴为阳之动力,阳为阴之补给。
五脏守神,六腑运化。妻要坚守,收藏;夫要刚健,运化。
五脏如是观 心 肝 脾 肺 肾 心包 五脏之于人体
六腑如是观 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第五章 生命高潮
人身所藏之精,譬如油;人身之气,譬如火;其光亮,譬如神。
油量足则火盛,火盛则亮度大;反之,则油干火熄而光灭。
《内经》说“两精相搏谓之神”,阴阳,唯有相互作用,才能引发生命的高潮。
精?气?神 五脏神 五官窍 五情真意 味之道
声之道 色之道 五行之道 天之六气 肉体的直觉
生活之道
第六章 医辨中西
中西医的差别,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一个是对生命的干预,一个是对生命的顺从。一个是生,一个是杀。
胥黎说:医学已经进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医学数据和指标对人已经不是提醒,而是灾难。
中西医之差异 反思“市场医学” 中医之美 中医已然大“病” 中医的未来 医者之“共情能力”
第七章 疾病?因果
疾病,是一篇关于因果的记叙文。病人往往用故事来讲述病情。
人们生病时往往用故事来讲述自己的病情。医生治病的能力是和准确理解病人叙述的能力紧密联系的。
别把幸福过多地寄托在别人身上。终极的幸福只在于给予,而不在于索取。
看病:故事的叙述与理解 常见病解读 疾病和自救 中医文化常识
第八章 觉知?新我
养生,是主动管理生活的方法,是对行为的必要调试。
不论我们学什么,不论我们修什么,最终都要完成自我超越,从祭坛走向神坛,从乞讨者变为给予者。
我的人生我做主,自足、爱、觉知、欢乐、法喜、新我。有了这个新我,才有新世界。
做人?养生?艺术 我的学医历程 传承与继承 新我?新世界
后记
2011年,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谈起2012,那似乎是个标识,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全人类的一个考验,人们终于可以共同面对一场不确定的危机,并希冀在这场危机中让所有的苦难得到救赎。于是,人们由恐慌而敬畏,由敬畏而欢乐,怀着隐秘的热情,人们开始了对2012仪式般的期待,甚至有点想看2012年笑话的意思,中国人从来不信邪啊。而我,也不想说什么养生了,我要说些比养生更重要的事情,比如亘古的男女,比如亘古的情感,比如未来,比如生死……写着写着,2012年就到了。
你害怕吗?那是你还有所依恋。你不怕,那是因为你痛快地活过。或者生活,早已让你痛不欲生,或麻木。能一下子摊牌,和了断,也是一种勇气。
其实,所谓2012,所谓世界末日,不过可能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追求会戛然而止,因为人们越来越明晰地认识到,物质的极大化并没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幸福,反而成为一个潜伏在我们生活深处的一种深度危险,它一旦爆发,我们人类将无处可逃。
所以,一个新的生活即将开始,我们人类正从对世界过度开发的反省中走出来,走向一种觉悟的生活,在新世纪里,将有人类灵性的无限放大,并耐心地等待地球在沧海变桑田的巨变中渐渐……修复。
等待,也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必须把肉身的躁动消除,同时摊薄精神的不安与狂躁,必须身心合一,如同坚守住密闭的诺亚方舟里的祈祷……等待一个新的黎明,和晨曦中的那只飞鸟。
【曲解词语焦虑】:“焦”字,上“隹”下“火”,小火烤小鸟,属于慢慢地煎熬。“虑”为远虑。一切焦虑,都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不肯定,和难以把握,而产生的煎熬的感觉。
炼金术说,修炼要用慢火,要耐心的等待事物从量变到质变,这个“变”,不是慢慢地能让你看到、或理解的“变”,就好比卵虫变成蝴蝶,是飞跃式的突变,它令你目瞪口呆,不可思议,所以,炼金术士只有耐心地观察,并等待突变的到来……但是!不是人人都能等到突变的时刻。
天象已经太古,人类已经太老,我们已经不断地把她物化、神话、再物化、再神话……所以,我们必须给自己的唤醒和觉悟规定个时间,否则我们会继续沉睡。人生短促,那就把2012当做一个界标吧,在那以后的未来里,不仅要重新唤醒天象,也要唤醒人类的沧桑……
在生命的最深处,我和你可能都是绝对的悲观主义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积极乐观地活着。正是前者,决定了我们人性及思想的高度,而且也决定了我们快乐生活的内涵与界限。
谨以此书献给2012。
《生命沉思录》中的“人体解读”,绝对是我读过的关于身体最让我惊艳的一本书!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养生方面的书,但很多都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讲食疗、讲运动,或者讲穴位。而曲黎敏老师的这本书,她是从一个更宏观、更哲学的高度来解读身体的。她把身体看作是一个与自然、与宇宙息息相关的整体,每一个器官、每一个部位,都有它独特的“语言”和“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讲到身体的很多不适,其实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调整什么。不是简单地吃药打针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我们去倾听,去理解身体的“需求”。她会结合中医的智慧,但又不会让普通读者觉得晦涩难懂。她的语言充满诗意,把复杂的生理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就像在听一个关于生命奥秘的传说。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身体的关注点完全改变了。以前只是觉得哪里不舒服就去治哪里,现在会尝试去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身体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解读”的过程,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敬畏和感激。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被动承受者,而是成为了自己身体的“好朋友”,能够更好地与之沟通,更好地照顾它。
评分这本《生命沉思录》系列,尤其是曲黎敏老师的那三本书,真的让我感觉像是得到了三位智慧长者在我耳边低语。我一直觉得,咱们人啊,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时候会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尤其是在面对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书的题目就直指人心,“2012的文化焦虑”,虽然现在已经过了那个特定的年份,但书里探讨的关于我们如何在文化的洪流中保持自我,不被裹挟,反而成为一股清流,这点至今仍然极具现实意义。曲老师的语言总是那么细腻,她不像是在讲理论,更像是在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她会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现象,引申到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让人忍不住跟着她的思路一起去探索。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我常常在读完一个章节后,会停下来,静静地回味,思考自己是如何在这个文化大染缸里保持独立思考的,又有哪些习惯是可以调整的。有时候,甚至会把书里的观点运用到生活中,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发现之前从未留意到的细节,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她对“焦虑”的解读,不是简单地否定或夸大,而是剖<seg_26>其根源,并提供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种力量,不是那种激昂的口号,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滋养,让我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评分《生命沉思录》这个系列,就像是一套人生的“使用说明书”,而且是一本非常温暖、充满智慧的版本。我最喜欢的是《人体解读》和《人生的四季风景》这两本。之前,我总是把身体当作一个可以随意透支的机器,等到出现问题了才去修补。但读了《人体解读》后,我才真正开始“认识”我的身体。曲黎敏老师把身体讲得那么有灵性,仿佛它不是一个冰冷的器官集合,而是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伙伴。她让我明白,身体的很多不适,其实都是它在默默地提醒我们,告诉我们哪里出了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她讲的那些关于身体的“语言”,让我开始尝试去倾听,去理解。然后,《人生的四季风景》更是给我的人生注入了一种新的视角。我总觉得人生就是要不停地追求,不停地往前冲,却忽略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美好。曲老师用“四季”来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让我意识到,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风景和意义,不必去羡慕别人的“春天”,也不必害怕自己的“冬天”。这种平和的心态,让我能够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也让我更懂得珍惜当下。
评分《人生的四季风景》,这本书名就足够吸引人,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曲黎敏老师对于人生的各个阶段,就像是在描绘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她不是简单地按照年龄来划分人生的“季节”,而是更侧重于人生中不同阶段的心态和成长。比如,她会谈到“春天的萌动”,那种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心态;也会讲到“夏天的炽热”,年轻时的激情和奋斗;然后是“秋天的沉淀”,经历风雨后的智慧和反思;最后还有“冬天的静美”,晚年的从容和安宁。每一段“风景”,她都描绘得那么细腻,那么触动人心。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活在当下的“季节”,而是被过去的“秋天”或者对未来的“冬天”所困扰。曲老师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安然地接受每个季节带来的独特馈赠,如何在这个季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和意义。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对照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目前正处于哪个“季节”,应该如何去体验和拥抱它。这本书让我明白,人生没有最好的季节,只有最适合去感受的季节,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心境去迎接它。
评分这本书系列,让我对“自我”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拓展。尤其是关于“2012文化焦虑”的部分,虽然时间点过去,但那种探讨的深度至今仍然具有价值。曲黎敏老师不仅仅是分析现象,她更像是引导读者去审视内心,去寻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能够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她的文字并非那种直白的“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一种“启发”,让你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她会从一个很小的切入点,比如一个民俗,一个传统,引申到更宏观的文化思考,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洞察力。她并没有直接给出“解药”,而是教会你如何“自愈”。这种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力量,因为这种力量是发自内心的,是可持续的。读这本书,我感觉像是在参加一场深度的自我对话,在和自己的灵魂进行交流。每读完一段,我都会停下来,反思自己在文化洪流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应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评分非常有力量,令人深思!
评分非常有力量,令人深思!
评分内容很好!就是纸张 印刷太差!
评分物流太慢
评分不错
评分纸张不错,手感很好,
评分不错
评分很不错的书,建议大家读一读。
评分很不错的书,建议大家读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