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附光盘第2版)/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

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附光盘第2版)/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红 编
图书标签:
  • 临床技能
  • 医学教育
  • 医学生
  • 操作指南
  • 临床能力认证
  • 教育部
  • 医学
  • 教学
  • 实践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
ISBN:9787117187237
商品编码:1391553191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附光盘第2版)/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
  • 作者:陈红
  • 定价:56
  • 出版社:人民卫生
  • ISBN号:978711718723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3-01
  • 印刷时间:2014-03-01
  • 版次:2
  • 印次:5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87
  • 字数:624千字

编辑推荐语

《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附光盘第2版)》仍然保持**版的编写风格,包括临床基础的60项临床技能,同时结合国内外医学进展,根据我国医学生临床教学要求,适当修改并增减了一些章节,内容科学严谨、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实用性强,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便于学生及时查阅。编写中对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处、临床易错处作出重点批注,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使本书*加贴近临床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过程。同时配套视听教材,便于师生学习掌握。本书由陈红主编。

目录

**章 胸腔穿刺术(液体)
第2章 腰椎穿刺术
第3章 骨髓穿刺术
第4章 腹腔穿刺术
第5章 三腔二囊管
第6章 胃管置人
第7章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第8章 电除颤/电转复
第9章 吸痰法
**0章 皮下注射法
**1章 肌内注射法
**2章 动脉穿刺(血气分析)
**3章 静脉穿刺
**4章 穿脱隔离衣
**5章 心电图操作
**6章 刷手
**7章 手术区消毒
**8章 铺单(铺巾)
**9章 穿脱手术衣与戴无菌手套
第20章 手术基本操作
第21章 换药
第22章 拆线
第23章 体表肿物切除术
第24章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
第25章 清创术
第26章 局部封闭技术
第27章 手法复位技术
第28章 石膏绷带固定技术
第29章 牵引术
第30章 创伤急救四大技术
第31章 导尿术
第32章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第33章 胸腔闭式引流术及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
第34章 气管内插管(经口)
第35章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第36章 环甲膜穿刺术
第37章 盆腔检查
第38章 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术
第39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
第40章 宫颈细胞学检查
第41章 处女膜切开术
第42章 外阴肿物切除术
第43章 宫颈手术
第44章 女性骨盆内、外测量
第45章 妊娠腹部四步触诊检查法
第46章 (孕妇)肛门与阴道检查法
第47章 妊娠图
第48章 产程图(表)
第49章 会阴切开及缝合
第50章 人工胎盘剥离术
第57章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与取出术
第52章 刮宫术
第53章 人工流产术
第54章 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
第55章 小儿骨髓穿刺术(胫骨)
第56章 小儿腰椎穿刺术
第57章 婴儿鼻胃插管术
第58章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
第59章 新生儿复苏
第60章 人工喂养(配奶)
测试题答案


“医路同行:现代医学实践操作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 第一章 细致入微的诊断艺术:触诊、叩诊与听诊的精髓 本章旨在系统阐述临床诊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基本体格检查技术——触诊、叩诊与听诊。我们不仅会深入剖析每项技术的理论基础、操作要领和常见应用,更注重引导医学生理解这些看似简单的手法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 1.1 触诊的艺术:指尖下的生命密码 触诊,作为医生最直接、最常用的感知手段,需要高度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触诊的原理与解剖基础: 深入理解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淋巴结、血管以及各类器官在触诊时的正常触感、质地、温度、活动度及大小,并将其与相关的解剖结构紧密联系。例如,在触诊腹部时,我们会详细介绍胃、肠、肝、脾、肾等器官的正常位置、形态及触知边界,以及触诊时可能出现的细微变化,如充盈度、搏动感等。 触诊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详尽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指端、指腹、掌根等不同部位进行触诊,如何调整压力,如何掌握触诊的速度和节奏。强调触诊前皮肤的保暖、患者的放松以及检查者的姿势。我们将提供图示和模型演示,模拟不同部位的触诊过程,例如触诊浅表淋巴结时,如何用指腹轻柔地滑动;触诊腹部包块时,如何从无痛区向痛区移动,以发现和定位病变。 常见触诊内容与临床意义: 皮肤与皮下组织: 评估皮肤的温度、湿度、弹性、颜色、有无皮疹、肿块、溃疡。例如,糖尿病患者常有皮肤干燥、弹性减退,感染部位常伴有发红、发热。 浅表淋巴结: 重点讲解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形状、质地、压痛、活动度及周围组织关系,并结合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如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上呼吸道感染或恶性肿瘤;腋窝淋巴结肿大常与乳腺疾病相关。 骨骼与关节: 评估骨骼的完整性、有无压痛、畸形;关节的活动度、有无肿胀、摩擦感、压痛。例如,骨折患者常有局部剧烈疼痛、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关节炎患者常有关节肿胀、疼痛、晨僵。 血管: 触诊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紧张度,以及有无动脉搏动增宽、狭窄或搏动减弱。学习如何准确触诊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并理解其临床意义,如心率、心律失常、外周血管疾病等。 器官触诊(以腹部为例): 肝脏: 详细介绍正常肝脏的触诊方法,包括探指法、滑行触诊法,以及判断肝脏的大小、质地、边缘、表面光滑度、有无压痛。肝脏增大可提示肝炎、肝硬化、肝肿瘤;肝脏质地变硬、表面不光滑提示肝硬化。 脾脏: 讲解脾脏触诊的技巧,尤其是当脾脏轻度增大时,如何利用呼吸运动将其触及。脾脏增大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 肾脏: 介绍肾脏的“冲击感”触诊法,以发现肾脏是否增大、有无触痛。肾脏增大可提示多囊肾、肾肿瘤等。 膀胱: 讲解充盈时膀胱的触诊,判断有无残余尿。 包块的触诊: 规范描述包块的部位、大小、形状、质地、表面、活动度、有无压痛、搏动、包膜、与周围组织关系。这是区分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步骤。 触诊的局限性与辅助诊断: 认识到触诊的局限性,并与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手段相结合,形成全面的诊断。 1.2 叩诊的智慧:声音背后的病灶信号 叩诊是一种通过敲击体表,根据发出声音的特点来判断深部器官性状、位置以及有无病变的检查方法。本节将聚焦于: 叩诊的原理与物理声学基础: 解释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不同组织对声音的吸收和反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叩诊音。例如,实性器官(如肝脏)叩诊时发出实音,空腔器官(如肺部)叩诊时发出过清音,充满液体的器官(如腹水)叩诊时发出浊音。 叩诊的技巧与分类: 直接叩诊: 医生用手指直接叩击体表。适用于叩诊胸部、腹部表面。 间接叩诊: 医生用一手的指(叩诊指)叩击另一手置于体表的指(介指)上。这是最常用的叩诊方法。 集中叩诊: 用指尖直接叩击。 比较叩诊: 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叩诊,比较声音差异。 不同叩诊音的识别与临床意义: 过清音: 正常肺部叩诊音,提示肺部充满空气。 清音: 正常上臂、大腿等部位叩诊音。 浊音: 正常情况下,叩诊肝脏、心浊音界、脾脏等区域的声音,提示该区域被实性器官或液体填充。 实音: 叩诊肌肉、骨骼或实性器官(如肝脏)表面的声音,提示无空气。 鼓音: 正常情况下,叩诊胃肠道充气时可闻及。病理情况下,气胸、肺气肿时可能出现鼓音。 过度浊音/过清音: 提示肺气肿、胸腔积液等。 临床应用: 胸部叩诊: 确定肺界、心界,发现肺部炎症(浊音)、气胸(鼓音)、胸腔积液(浊音)等。 腹部叩诊: 确定肝界、脾界,发现腹水(移动性浊音)、肠梗阻(鼓音)等。 肢体叩诊: 评估骨骼的完整性,发现骨折。 叩诊的注意事项: 保持身体放松,选择合适的叩击力度,注意听觉的灵敏性。 1.3 听诊的洞察:聆听生命深处的乐章 听诊是利用听诊器或直接用耳朵贴近身体表面,听取体内器官发出的声音,从而判断器官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本节将深入探讨: 听诊的原理与生理声学: 理解不同器官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发出的声音的来源,如心跳的瓣膜关闭声、肺部呼吸音、肠鸣音等。 听诊器的选择与使用: 介绍不同类型听诊器的特点,以及如何正确放置听诊器以获得清晰的音响。强调听诊器膜部用于听高频音(如肺部呼吸音),钟部用于听低频音(如部分心音)。 听诊内容与临床意义: 心音听诊: 第一心音(S1): 主要由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所致,标志着收缩期的开始。我们将详细描述S1的强度、分裂情况,并与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疾病联系。 第二心音(S2): 主要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所致,标志着舒张期的开始。重点讲解S2的强度、固定分裂、反常分裂等,以及其在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等疾病中的变化。 额外心音: 如心音分裂(生理性分裂、固定分裂、反常分裂)、奔马律(心室奔马律、心房奔马律)、开瓣音、倾听音等,及其与各种心脏疾病的关联。 心脏杂音: 详细分类描述各种心脏杂音的性质(收缩期、舒张期)、强度、部位、传导方向,并解释其与心脏瓣膜病变(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疾病的关系。 肺音听诊: 呼吸音: 正常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讲解其部位、特点。 异常呼吸音: 减弱/消失: 见于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肺实质病变广泛。 增强: 见于肺实质炎症早期、肺不张。 管样呼吸音: 见于肺实变(如肺炎)。 肺部啰音: 湿啰音: 细湿啰音、中湿啰音、粗湿啰音。讲解其产生机制(气道内分泌物)、部位、特征,并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水肿等疾病关联。 干啰音: 哮鸣音、低调干啰音。讲解其产生机制(气道狭窄)、部位、特征,并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关联。 胸膜摩擦音: 讲解其特征,与胸膜炎相关。 肠鸣音听诊: 正常肠鸣音: 讲解其频率、性质。 肠鸣音亢进: 见于腹泻、早期肠梗阻。 肠鸣音减弱/消失: 见于麻痹性肠梗阻、腹膜炎。 气过水声/刮水音: 见于肠梗阻。 血管听诊: 听诊腹主动脉、肾动脉等有无血管杂音,提示动脉狭窄。 听诊的局限性与综合判断: 强调听诊并非孤立技术,需要结合触诊、叩诊及其他检查,进行全面分析。 贯穿全章的教学理念: 循证为基: 所有操作技巧和诊断判断都建立在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据之上。 实践为重: 通过大量的模拟操作、病例分析和临床见习,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人文关怀: 强调在检查过程中要尊重患者,耐心沟通,建立信任,将人文关怀融入临床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个体化差异: 认识到不同患者在解剖结构、生理状态上的个体差异,以及疾病表现的多样性,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本章旨在为医学生打下坚实的临床技能基础,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富有人文关怀的职业素养,为他们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铺平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我将以一个读者的口吻,为你创作五段风格迥异、内容详尽且不包含图书具体内容的图书评价,每段评价长度约300字,并用

评分

对于任何一名渴望在医学领域有所作为的学生来说,扎实的临床技能是开启职业生涯大门的钥匙。这本书的出现,不仅仅是对医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补充,更像是为他们铺设了一条通往合格临床医生的“高速公路”。我理解,一本真正有用的临床技能指南,绝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堆砌,它需要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操作步骤。它应该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书本的字里行间,细致地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每一个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临床场景中,通过书本和光盘的配合,反复练习,直至熟能生巧。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传递一种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医学态度,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到每一次操作背后所承载的生命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技术,又有温度的优秀医者。

评分

作为一个曾经在临床实践中遭遇过技术瓶颈的老医生,我对这类“技能指南”的书籍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在我年轻的时候,类似的资料远不如现在丰富和系统。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甚至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来学习。所以,当看到有这样一本专门针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书籍出现,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我知道,这本书的出现,意味着未来的医学生将有更清晰、更规范的学习路径。它应该能够帮助他们避免走弯路,在早期就建立起扎实、稳定的操作技能。而且,我特别看重“附光盘”这一附加值。在医学教育中,视觉化和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是至关重要的。光盘的引入,很可能意味着书中介绍的操作步骤能够通过视频演示直观地展现出来,这对于理解复杂的操作流程,特别是那些需要精细配合和空间感的技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能够想象,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光盘中的演示,并在结合书本的图文讲解,来加深对每一个操作细节的理解和记忆。这种多媒体的学习方式,无疑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评分

进行分隔。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我一直对临床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感到些许焦虑,担心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这套丛书的名称直接点明了其核心价值——“临床技能操作指南”,并且是“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这让我对其权威性和实用性有了初步的信心。我了解到,在医学教育中,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才是区分合格医生的关键。尤其是在一些高风险、精细化的操作,如无菌技术、静脉穿刺、心肺复苏等,每一次练习都关乎病患的生命安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一套系统、清晰、易于理解的操作流程,帮助我打下坚实的操作基础。它应该能够覆盖我作为一名医学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会遇到的绝大多数基本临床技能,并且通过权威的指导,让我能够以最规范、最安全的方式去实践。这种“指南”性质的书籍,最怕的就是过于冗长或晦涩难懂,我希望它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配合恰当的插图或模型(虽然我无法具体描述内容),来阐释每一个步骤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让我能够快速掌握,并在反复练习中内化。

评分

从一个对医学培训体系有多年观察的旁观者角度来看,这套丛书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依赖于老师口传心授,或者零散的教学视频,信息来源的碎片化和不系统性,导致很多学生在关键技能的掌握上存在一定的“断层”。“教育部临床能力认证系列丛书”这一名头,本身就蕴含着国家层面对医学人才培养标准的期许和指导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种对未来医生专业素养的塑造。我猜想,这本书的编撰必然凝聚了众多资深临床医学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他们将多年实践中提炼出的宝贵经验,系统地梳理和呈现出来,旨在为年轻一代医生构建一个标准化的学习框架。这样的丛书,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怎么做”,更在于强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的应对策略。它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从“模仿”走向“理解”,再到“创新”,最终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临床医生。一本好的培训指南,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记忆。

评分

比较全面,内容丰富,碟子一般

评分

纸质一般,不知道为什么盘放不了,驱动器没瓜葛

评分

速度真的很快,图书又是正品,很满意

评分

实习期间用,挺实用的!

评分

纸质一般,不知道为什么盘放不了,驱动器没瓜葛

评分

还好。。。

评分

速度真的很快,图书又是正品,很满意

评分

还好吧,就是包装不好,都皱了

评分

书很好,但是光盘是不能看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