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本书,我不再侃侃而谈讲大道理,我愿意跟别人分享故事,愿意用故事来说明问题,同时,我感觉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这样,心更宽了,更喜欢每一个人,愿意去倾听,去了解一个人的故事~——网友五叶香
当我看着作者的故事,也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故事。有些以为遗忘的记忆,重新记起。有些以为放不下的情绪,重新整合。当我们真正重新去看见自己的故事,去说自己的故事,不带有任何的情绪和批判,疗愈就自然而然的发生。——网友skelly
周志建的书籍都很好,告诉我们:表达自己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情,是正常的事情和现象,也是很有利于自己的,不要憋着。——网友toma
这是一本讲述叙事疗法的书。这种疗法有别于传统的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它摆脱了将人视为问题的治疗观,通过讲故事,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它比较注重平等的沟通,通过讲故事,让个案将隐藏在其内心的话讲述出来,在讲述自己生命历程的过程中,将过去零散的记忆与经验进行统整,借此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通过个体经历的故事化,从而达到问题的外化与解构,并重建自己的生命故事,让个案通过重塑自己的经验,开发出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周志建
心理咨商博士,雅号“叙事王子”,台湾吕旭立基金会心理师,有25年以上丰富的心理咨询实务经验,叙事治疗是他的专长与zui爱。
他是zui早将叙事治疗大量运用在台湾咨商实务界的先驱,叙事治疗能在台湾普及并受到欢迎,他功不可没。他是一个特立独行、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工作者;他的一生,都不是走主流的路线,他坚持走自己的路;他喜欢后现代“没有唯yi真理”的理念,坚持尊重多元的价值;他也是一个重视自由的人。因为不想被体制所捆绑,他选择当一个“自由”的心理工作者,经常应邀去演讲、带工作坊,推广他所热爱的叙事人文理念。截至2012年5月,他在十年间已经举办了超过290场叙事工作坊及1000场以上的叙事讲座。
推荐序一有故事的人
推荐序二找回自己那个爱说故事的小女孩
推荐序三这样了解人,真好!
推荐序四怎么可以把叙事说得这么美!
作者序一种热泪盈眶的感动
前言怀念泸沽湖的微风与那一场对话
第yi章另谋出路——我的生命故事
另谋出路
第二章为什么要说故事
只有生命,可以抵达生命
说故事,是一种自我“看见”
说故事,转化痛苦之身
故事,是一种生命知识
说故事,创造了生命的连接
说故事,找回我的本性
第三章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激励力量
语言的灵性力量
有一种语言,让人重新得到力量
说故事,让我们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人可以不完美,但人要完整
说故事,是一种“出柜”(Come Out)
迷人的叙事语言
第四章故事的生命疗愈
说完故事,然后呢?
重写生命故事
故事,一种疗愈生命的美学
换掉老掉牙的故事
受苦的意义
不能说的秘密
接受生命,才能疗愈生命
说故事激发生命潜能
说故事的灵性片刻
存在性的相随
私塾,一种集体疗愈的共修道场
第五章神奇的隐喻魔法
隐喻的魔力
隐喻故事的家庭疗愈
善用隐喻,做亲子教育
隐喻,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真实的力量
重新命名,把自己认回来
第六章自由书写的心灵疗愈
与自己合而为一的时刻
说,你想说的话
实话实说,就对了
写到骨子里
隐喻与自由书写
朗读,是一种宣告
跟自己亲密的时刻
过去存在于当下
活在当下的秘诀
做人,不能违背自己的心意
看见喋喋不休的“小我”
后记回响、感恩、新行动
本以为。唯有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才能做出选择。
现在才明白:唯有当我愿意做出选择,我才能更加确认:我是谁。
任性
好,我认了,我就是一个任性的人。
有一年,听到父亲说他的童年故事,不但让我与父亲深深连结,更叫我认回自己的“任性”。
父亲六岁那年,他母亲去世,父亲跟我一样是家里zui小的孩子。奶奶在一个寒冬里去世,在山东有个习俗,孩子必须跪在棺木前守孝好几天。小小的父亲,忍受不了冬夜里的风雪酷寒,一直哭着嚷着说:“我不跪,我要睡觉。”
不管大人们如何好言相劝或恶语威胁说“你不跪,就不分财产给你”,都没用(据说祖父当年是大地主,有很多农地果园)。小小年纪的父亲很固执,执拗地说:“我不要财产,一毛都不要,我只要睡觉。”
听完父亲的故事,才发现,原来父亲在小时候,如我一般,很任性。
行至中年,“唉,天凉好个秋!”这几年,说着自己长长的生命故事,才发现:在生命里的好几个转弯口,我都做了跟一般人“不一样”的选择,这里面除了任性,应该还有别的东西。朋友曾问我:“你的勇气是从哪里来的?”当时我无法回答,直到说完故事,我才明了,原来帮我的生命另谋出路的“动力”竟然是我的任性。
这份任性,是我的生命本质,它遗传自父亲。明白这一点之后,让我更加珍惜自己。
关于我“任性”的故事,可多着哩。今天,我会成为一个说故事(叙事取向)的心理工作者,如非任性,绝非如此。任性帮助我,成为“如其所是”的自己。这一生,我坐着一艘叫“任性”的船,顺着生命的河,直流而下。对自己这一生,我无怨无悔。
以下说的是我四十岁以前,每逢人生困顿、挫折、陷落时,做出另类决定的故事。邀请您与我一起,进入我生命的河,在我的“另谋出路”里,看见你自己的人生出路。
出生于蓝领阶级的孩子
小时候,我的功课并不好。不,应该说是:很不好,几乎都是倒数几名。
我出生在一个都是蓝领阶级的家庭。家贫,为求一顿温饱,父母每天忙碌地外出工作,根本无暇督促或关照我的功课。在这样资源匮乏的家庭里,你不能指望孩子们还能够好好“安心”念书。
二姐曾告诉我,小时候她很不喜欢上学,因为家里没钱给她买制服,每次到学校都被老师骂:“为什么不穿制服!”甚至连同学都会取笑她是“卖油条的女儿”(那时父亲租了小店面在卖烧饼油条)。贫穷,让她很自卑,很不想上学。
记得小学的书法课,我通常都要等同学写完后,再去跟他们借毛笔来写。而每个礼拜都要用毛笔写周记这件事,更是我的痛苦记忆,没有毛笔的我,只好等到每周日的黄昏,再跑到附近一位女同学那里借毛笔来写周记。我是用这种方式,度过小学的。
贫穷,真的会让人自卑,但也会让人长出一些“能力”来。这是后来说完故事我才发现的。独立、自信、坚强、忍耐,这些都当年的贫穷与自卑,让我长出来的“东西”。
贵人出现
上了国中,我的功课突然好起来了。因为,我遇到一个好老师。
记得那个老师叫陈明雄,他教数学,是我的导师。
国一时,有一次数学小考完,老师发考卷,发到我时,陈老师竟然不经意地对着全班说:“你们看,只要努力,都会有进步,就像周志建一样,他这次考了一百分。”
喔,当时的我,一听到这句话,立即全身火热、心跳加速,感觉头顶有一个光圈。
我第yi次被老师用这种方式“看见”,真是兴奋莫名。
我被鼓舞了。功课突然突飞猛进,不只数学好,连带其他科成绩都好了起来。到了国二,几乎每次月考都是前五名,连我家人都感到意外,觉得这是个奇迹--这个孩子“开窍”了。
那时候念书,我是主动自发的。每天清晨四点钟,自己就拨停闹铃起床念书。要是别人的父母,一定开心得不得了,会对这样用功的儿子赞誉有加。但当时,母亲却责骂我说:“这么早起来,你要吵死人啊!”--因为以前的闹钟响声很大。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感觉,很多时候,我们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并非事情本身有多么不可逾越,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故事”有着根深蒂固的解读方式。当这种解读方式是消极的、受限的,它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周志建老师的“叙事疗法”,听起来就像是一种解开内心困局的钥匙。这本书的“五周年纪念典藏版”,预示着它承载了足够的时间和经验,一定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用生动、易懂的故事来呈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去“重写”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故事,如何从中提取力量,而非被它所定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新出口”,能够摆脱过去的阴影,以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这本书的“周志建”作者名,以及“正版现货”的标签,都让我坚信,这是一本值得我认真阅读、用心体悟的书籍。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已经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排版所打动。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我一直相信,故事拥有改变人心的力量,它能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体验不同的人生,更能让我们在别人的经历中找到共鸣,从而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周志建老师的“叙事疗法”,听起来就充满了智慧和温情。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轰炸,也容易迷失在自己的情绪漩涡里,感到无助和迷茫。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盏明灯,为那些渴望在生命旅途中找到方向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我特别好奇,在“五周年纪念典藏版”中,是否会有一些作者新的思考或者更深入的案例分析?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学习到如何识别并改变那些束缚自己的负面叙事,如何构建积极、有力的人生故事,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力量和价值。这本书的“周志建”三个字,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品质的保证,我相信它一定能带给我深刻的触动和启迪。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梳理人生、找到内心平静的书籍,而“故事的疗愈力量”这个书名,恰好击中了我的需求。我始终相信,我们的人生就是由无数个大小故事串联起来的,而理解和改变这些故事,或许就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周志建老师在叙事疗法领域的名声,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深刻性充满了信心。这次的“五周年纪念典藏版”,更像是作者为读者精心准备的一份厚礼,里面一定包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洞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用更具建设性的视角来解读生活中的挑战,如何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养分,而非沉溺于痛苦。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找到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去重新定义自己,去探索更多可能性,从而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出口”。“正版现货”的保证,让我可以安心地投入到这场与故事的对话中,期待着这本书带给我的蜕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那种复古又带着些许温暖的色调,配合上“故事的疗愈力量”这几个字,瞬间就勾起了我对故事本身的兴趣。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故事”,我们的经历、情感、想法,都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叙事。周志建老师的名字,我也早有耳闻,知道他在叙事疗法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这次的“五周年纪念典藏版”,光听名字就觉得分量十足,仿佛是作者多年心血的沉淀,也代表了无数读者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力量。我尤其期待这本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叙事练习方法。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很多时候并非事情本身有多么糟糕,而是我们看待和解读这些事情的方式。如果能通过重塑故事、寻找新的叙事角度,来化解内心的纠结,获得心灵的成长,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理解叙事疗法的理论,更能让我学到如何将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疗愈”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去“找到新的出口”,让生命变得更加豁达和自在。这本书的“正版现货”标签也让我感到安心,毕竟,一本承载着如此深刻意义的书,值得我们用心去珍藏和阅读。
评分我是一名对心理学领域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的宣传,便被“故事的疗愈力量”这个主题深深吸引。在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在讲述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也有失败。而我一直在思考,这些故事究竟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的?“叙事疗法”,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既新颖又充满吸引力。我希望通过阅读周志建老师的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在心理疗愈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叙事的方式来处理内心的创伤和困惑。这本书的“五周年纪念典藏版”,意味着它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可以实践的技巧,比如如何重新叙述自己的过去,如何构建一个更积极的未来愿景,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出口”,让生命焕发新的生机。这本书的“正版现货”让我感到安心,我非常期待能尽快开始这场与故事的深度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