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變時期的八股──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會試試捲分析》
作者:蔔永堅,徐世博
齣版社: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分類: 歷史中國歷史
ISBN: 9789888463312
裝幀: 平裝
語言: 中文(繁)
齣版日期: 2017/04/10
頁數: 296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公眾對於科舉製度的理解,不乏偏見和無知,科舉製度的重心八股文,更長期遭受汙名化。本書是對於八股文的普及與介紹,也希望為科舉製度研究開闢新領域。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第1部分將戊戌榜會試(1898)頭場35份四書題試捲,加以句讀、分段、注釋和分析,同時把《清代硃捲集成》收錄的這35分試捲作為插圖。第2部分由17位修讀的同學以「孔子不見」為題,進行撰寫八股文練習,原稿為同學原作,蔔永堅為每篇提齣商榷,後重寫一次,謂之修改稿。一古一今,呈現瞭兩代人所寫的八股文麵貌。
作者簡介
蔔永堅,任教香港中文大學歷史係,研究明清社會經濟史。
徐世博,南開大學歷史係本科畢業,2016年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係取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以晚清上海書業為題,研究近代中國書籍史、社會文化史。
我發現這本書的史料運用達到瞭令人稱奇的程度,其考據之紮實,簡直令人咋舌。作者顯然是查閱瞭大量的原始檔案,那些從塵封的檔案櫃裏搶救齣來的珍貴文本,被有條不紊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並且進行瞭細緻的旁注和比對。這種基於一手資料的“硬核”研究,使得整本書的論證邏輯堅不可摧。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對照著書中的圖錶和引文齣處進行二次思考,那種仿佛參與到曆史重建過程中的感覺,是其他泛泛之談的通俗讀物所無法給予的。這使得即便是對這段曆史已有一定瞭解的讀者,也能從中挖掘齣全新的視角和未曾察覺的細節。它提供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結論,更是一套科學、嚴謹的治史方法論。
評分初讀這本書的導言部分,我就被作者那種冷靜而深刻的敘事風格深深吸引住瞭。他沒有急於展示那些光怪陸離的史料細節,而是先搭建瞭一個宏大而嚴謹的分析框架,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傢,在發掘一座古墓前,先確定地質結構和時間坐標。這種娓娓道來卻暗藏鋒芒的筆法,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一種高度的警覺性,生怕遺漏瞭任何一個細微的轉摺。尤其是對當時士人群體心理狀態的剖析,簡直是入木三分,那種身處劇變前夜的焦慮、掙紮與矛盾,被作者用極其剋製的文字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能透過文字看到那些文人士子在考場內外眼神的交匯與流轉。這絕不是一本平鋪直敘的史書,而是一次對特定曆史時期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深度透視。
評分整體讀完之後,最大的感受是那種思想的震撼與迴味無窮。它成功地挑戰瞭許多既有的曆史定論,迫使讀者去審視那些被我們習慣性地視為“理所當然”的曆史進程的必然性。作者並未給齣標準答案,而是留下瞭大量的空間供後人思考和辯駁,這種開放性的討論氛圍,恰恰是優秀曆史著作的標誌。它不隻是對一個特定科舉考試階段的記錄,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任何體製變革前夕,知識精英階層所必然麵對的睏境與選擇。讀完後閤上書本,心中的波瀾久久不能平息,對人性、權力與曆史慣性之間的復雜互動,有瞭更深層次的體悟。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歲月沉澱感的封麵材質,仿佛一觸摸就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光是擺在書架上,就有一種彆樣的氣場,與那些新潮的平裝書立刻拉開瞭距離。那種仿佛是從舊書店的深處淘齣來的珍品,散發著紙張特有的淡淡黴香和油墨的芬芳,一下子就把人的思緒拽迴瞭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內頁的排版也頗為講究,字體的選擇既兼顧瞭易讀性,又透著一股子古典的韻味,尤其是那些引用文獻部分的標注,處理得極其精細,可見齣版方在細節上是下瞭大功夫的。這種對實物質感的追求,對於我們這些熱衷於紙質書的“老派”讀者來說,簡直是莫大的享受。拿到手裏,那種沉甸甸的感覺,本身就是一種閱讀儀式感的開端,讓人在翻閱之前,就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敬意與期待。它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精心製作的文物,值得收藏和反復品味。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轉換能力著實高明。它巧妙地在“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之間自由切換,既不偏廢瞭上層決策者的博弈,也深入挖掘瞭地方士紳在政治氣候變化下的微妙生態。通過對具體個案的細緻描摹,比如某位中榜者的履曆變化,或是某個地區考試文化的側麵反映,曆史便不再是抽象的年代更迭,而是由無數鮮活的個體命運編織而成的復雜圖景。這種由微觀摺射宏觀的處理手法,讓原本枯燥的製度分析變得生動起來,讓人清晰地感受到時代洪流如何裹挾著每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無論他們如何試圖保持清高或獨立,最終都難逃被時代塑造的命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