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小孩就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觉力、好奇心、想象力、天赋智慧和感受感觉的能力,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和成长而改变或衰退(选自玛格丽特·保罗博士《你爱自己吗》)。
当我们年幼时,因为心灵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和安慰,使得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等到我们成年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被这个内在小孩接管,沉浸于痛苦中,做出不负责的行为,造成我们在关系中的挣扎和受苦。
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伤害的,但是身为成年入,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度,就像安抚、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内在小孩。一旦内在小孩得到了疗愈,他的喜悦、创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质就能毫无阻拦地表达出来,为生活带来**的乐趣和希望。
目 录
前言——以爱疗愈内在的恐惧
章 一种疗愈模式的新视野
核心层——生命的本质和核心
中间层——易受伤的脆弱情感
第三层——保护层的防御机制
“保护层”会互相吸引
回家之路
与自己更亲密
部 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根源
第二章 认出恐惧并接受它——与恐慌的内在小孩为友
以恐慌的内在小孩为隐喻
恐慌的内在小孩会主导生活
“情绪的恐惧”和“真实的恐惧”
受惊吓小孩的四大恐惧
带领恐慌的内在小孩从躲藏中走出来
感受恐惧
恐惧的缘起
接纳恐惧
练习:探索内在受惊吓小孩的各种恐惧
第三章 羞愧——自我的虚假经验
什么是羞愧
羞愧的肇因
羞愧对当下生活的影响
补偿的状态
崩垮的状态
羞愧的声音
允许羞愧
练习:探索羞愧
第四章 惊吓——恐惧的冻僵状态
惊吓的征兆
惊吓的缘起
触动惊吓的扳机
惊吓的影响——功能失调的根源
……
第二部 孩童意识状态如何操控生活
第三部 我们如何逃避恐惧
第四部 疗愈恐惧——蜕变的途径
第五部 恐惧的联结——迈向有意识的爱
结语
我们无法面对挫折和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每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便会本能地反弹、不安、抱怨、妥协、放弃,或陷入某种上瘾行为,或陷久有人会拯救我们的幻想。殊不知在这些行为下面,隐藏的是我们早年受到创伤的内心带给我们的感受:自卑、不信任、空虚、悲伤和恐惧。我们之所以会一再重复这些行为模式,是因为我们的内在没有足够的空间,让我们看到事实的真相。当我们借由简单地观照,与痛苦、不安和恐惧待在一起,不抗拒也不试图改善它时,我们就能发展出一份觉知,从而摆脱情绪对我们的控制和驱策,开始有不同的选择。
走出恐惧,是一条接触自我内在深层敏感脆弱空间,以及学习自我接受的道路。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部分 概说
D1章 情绪化小孩的心智状态
情绪化小孩的两个层面
情绪化小孩的五种外显行为
情绪化小孩的五种创伤
第2章 幻境状态
在幻境中,我们认同了创伤
不同种类的幻境
破除认同,走出幻境
第3章 镜子
镜子映照出我们对他人的影响
通常我们的行为模式是无意识的
探询适当的问题
第二部分 情绪化小孩的外显行为
第4章 反弹行为与控制
留意是什么触动了反弹行为
不同种类的触发机制
留意到我们的反弹行为
不同形式的反弹
控制的策略
隐藏于反弹行为背后的恐慌小孩
第5章 期待与任性
期待背后隐藏的是什么
任性是期待的化身
我们的期待反映了过往的被背叛经验
负面期待
第6章 妥协
情绪化小孩在意获得肯定
深入探索妥协的根源5,
妥协塑造了我们的自我形象
第7章 上癃行为
许多种不同方式的上瘾
摆荡于控制与放纵的两极
令自己的内在意图与空间变得清晰
……
第三部分 情绪化小孩的内在体验
第四部分 重拾主导生命的能力
结语
幻象的信任是建立在期待与信念上的信任,我们认定生命、宇宙、神,或是其他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所以,很自然地,当那些期待落空时,信任也不见了,然后所有的愤怒、怨恨与放弃感会一一地出现。成熟的信任是一个人经过内在彩虹般的自我探索历程后的*终结晶,成熟的信任只有在经过深度自我工作之后才会出现。
当我们能够在生命的困境里看见其中属于心灵与情绪上的意义时,我们就能够承受这些伤痛。然后失望与放弃会成为一种挑战,促使我们去发掘真实的信任。只有拥有了这份真实的信任,我们才能敞开心扉,踏上真爱的旅程。
前言
部 我们其实不懂什么是信任
章 信任的考验——学习整合挫折、失望与背叛
背叛事件之后的常见反应
被背叛的经验促使意识提升
第二章 两种不同的信任一幻象的信任与真实的信任
“幻象的信任”以及“全面的不信任”
在“期望”与“放弃”中摆荡
真实的信任
从“幻象”迈向“真实”的过渡期
第三章 移除幻象的面纱——从幼稚的天真到人性与深度
脱离“否认”的状态
认知自己不信任感的深度
造成不信任感的原因
从当下联结过去
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反应
第四章 学习观照自己的反弹模式——当退化孩童接管1切时
认识退化孩童
我们内在退化的孩童随时在传送信息
退化孩童的症状
当金刚遇到科学怪人
上瘾行为
带着爱与了解来观察
第二部 破除幻象的信任
第五章 盒子——制约的牢笼
“盒子”
渴望真实与害怕改变之间的冲突
辨认出盒子
处理自己的愤怒与悲伤
第六章 骆驼、狮子与赤子——尼采的人类意识发展阶段
尼采的“三阶段论”描述了脱离“盒子”的过程
第七章 脱离过程所带来的力量
——突破以及再度联结根
重新检验价值观
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情感探索之旅。作者用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内心的坦然。读《真爱的旅程》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在爱情中的种种纠结和迷茫,那些对完美伴侣的幻想,那些对被爱的渴望,作者都用非常精准的语言描绘出来,让我忍不住点头称是。更重要的是,她并没有停留在问题的表层,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困扰背后的原因。当我翻到《走出恐惧》时,我发现书中关于信任的建立,关于如何克服不安全感,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是个很容易缺乏安全感的人,在关系中也常常因为过度担忧而让伴侣感到窒息。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识别并管理自己的恐惧,学会如何去相信,而不是总是疑神疑鬼。而《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更是让我体会到了自我关怀的力量,原来我过去很多行为模式的根源,都来自于童年时期未被满足的需求。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去拥抱那个曾经弱小的自己,给予她温暖和支持,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力量。
评分读完这套关于人际关系疗愈的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书里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现代人在亲密关系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从最开始对“真爱”的盲目追求,到因为误解和恐惧而产生的隔阂,再到最终如何接纳并疗愈自己内心深处的“小孩”。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常常能触碰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走出恐惧”的部分,那些关于童年创伤如何影响成人关系的分析,让我对很多过去的行为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不再被过去的阴影所束缚。而“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更是让我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钥匙,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关系中痛苦,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爱过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处理伴侣关系,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懂得爱自己的人。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操方法,让读者能够一步步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疗愈自己,最终才能真正建立起健康、和谐的亲密关系。读完之后,我感觉内心充满了力量,也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去爱,去被爱。
评分这套书就像是一本心灵的地图,为我在复杂的情感世界中指明了方向。首先,《真爱的旅程》就让我颠覆了许多对爱的刻板印象,不再追求虚幻的完美,而是开始理解爱的本质是相互滋养和共同成长。作者对于情感模式的剖析非常到位,很多时候我都能从书中的描述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接着,《走出恐惧》的部分,让我意识到很多关系中的冲突都源于缺乏信任和内在的不安全感。书中提供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建立健康的边界,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我尝试着去实践书中的一些建议,发现确实能改善我和伴侣之间的互动。最后,《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更是让我明白,要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被忽视的需求,也教会我如何去安抚和疗愈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爱自己,如何与自己和谐相处。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耐心地引导我穿越心灵的迷宫。第一部《真爱的旅程》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爱”的认知,不再将之视为一种索取或交换,而是认识到它是一种流动的能量,需要双方共同的滋养和付出。过程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深刻的洞察,揭示了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情感障碍,原来很多时候是我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在作祟。第二部《走出恐惧》则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一直紧锁的心门,让我敢于面对那些曾经让我夜不能寐的焦虑和不安。书里关于恐惧的起源、表现形式以及如何转化恐惧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明白,恐惧并非不可战胜,它只是我们内心深处未被满足的呼唤。而第三部《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更是将这一切引向了治愈,我学习如何去倾听那个曾经被忽视、被伤害的自己,如何给予她足够的关怀和理解,最终与她达成和解,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这套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亲密关系,源于内心的丰盈和对自己的全然接纳。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套书,让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滋养和升华。第一册《真爱的旅程》就像是一次对爱情观的彻底洗礼,它打破了我以往对完美爱情的幻想,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爱的真实含义,不再是单纯的索取,而是包含着理解、包容和共同成长。书里对情感依恋模式的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可能存在的模式,并且开始思考如何去突破。第二册《走出恐惧》,则是一场与内心阴影的勇敢对话。作者用非常温和而坚定的笔触,带领我们一步步去面对那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恐惧,无论是对被抛弃的害怕,还是对失去的担忧,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化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建立信任的章节,它让我明白了信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真诚的沟通来培养。第三册《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则是让我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路径。原来,我们之所以会在关系中如此渴望被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心深处那个被忽视的“小孩”在呼唤。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去安抚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如何给予她足够的安全感和爱,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完整。整套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对亲密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经营一段健康、美好的感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