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千家诗(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 | 作者 | 李逸安、张立敏译注 |
| 定价 | 32.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079395 | 出版日期 | 2014-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899Kg |
| 内容简介 | |
| 李逸安译注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精)》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五本书,涵盖了我国古代蒙学读物的精华要义。时代在发展,事实证明,思想上恪守着一份传统的现代人更能成为社会的栋梁,这也是作者辑录本书的目的。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千家诗 卷一 七绝 春日偶成 程颢 春日 朱熹 春宵 苏轼 城东早春 杨巨源 春夜 王安石 初春小雨 韩愈 元日 王安石 上元侍宴 苏轼 立春偶成 张拭 打球图 晁说之 宫词 王建 廷试 夏竦 咏华清宫 杜常 清平调词 李白 题邸间壁 郑会 绝句 杜甫 海棠 苏轼 清明 杜牧 清明 王禹傅 社日 王驾 寒食 韩翊 江南春 杜牧 上高侍 郎高蟾 绝句 僧志南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客中行 李白 题屏 刘季孙 漫兴 杜甫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滁州西涧 韦应物 花影 谢枋得 北山 王安石 湖上 徐元杰 漫兴 杜甫 …… 卷二 七律 卷三 五绝 卷四 五律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真的,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心的人,但又深知如果不对经典进行现代化的阐释,它们很容易被时代所遗忘。我在多年前曾尝试学习过一套非常古老的儒家经典注释集,那套书的文言注释本身就需要再进行二次翻译,阅读效率极其低下,最终不了了之。这套丛书则完全避免了这个问题。它的全注全译的定位,非常精准地抓住了现代读者的需求——既要原汁原味,又必须易于理解。这种处理方式让我联想到一本我正在阅读的西方哲学入门读物,那本书的作者在翻译和解读晦涩的德文原著时,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用现代清晰的语言去重构古老的思想框架。这套丛书成功地架起了古老智慧与当代心灵之间的桥梁,它让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道德教诲和文化精髓,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知,也更容易被内化吸收,而不是停留在书架上的装饰品。
评分这套丛书简直是国学爱好者的福音!我特别欣赏他们对经典名著的处理方式。就拿我最近在读的另一本关于古代文学的选集来说吧,那本书的注释往往过于学术化,读起来非常吃力,很多典故的解释都停留在字面意思,让人抓不住古人的真正意图。但这一套(指您提到的那套)的译注水平明显高出一筹,它的译文流畅自然,即便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古文的人也能轻松领会其精髓。特别是对于《三字经》这类知识点密集的篇章,它不仅解释了字词,更串联起了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逻辑。记得有一次我翻阅一本关于宋代理学的入门书,里面提到了几句《百家姓》中未常见到的姓氏源流,但解释得含糊不清,而这套书的编者似乎深谙此道,他们对姓氏的考证细致入微,让我对古代的宗族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阅读体验极佳,仿佛有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在身旁,耐心细致地为您讲解,而不是冷冰冰的文本堆砌。这种将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完美结合的编排,着实难得。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读了不少关于先秦和魏晋时期思想流派差异的论著,这些著作往往观点对立,看得人头昏脑胀。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翻阅这套丛书中的《千字文》,其编排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就显得尤为突出。虽然《千字文》的结构是固定的,但不同的解读版本侧重点大相径庭。我之前看过的某个版本,在解释天文地理部分时,只是简单地罗列名词,完全没有建立起知识体系。然而,这套书的译注者似乎非常注重知识的建构性。他们将看似零散的知识点用清晰的脉络串联起来,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知识体系的搭建过程。这种循序渐进、结构严谨的编排方式,比起那些只注重“趣味性”的读物,更能培养读者系统思考的能力。它不仅是让你知道“是什么”,更让你理解“为什么是这样”。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传统蒙学读物的版本太多了,大部分都是老一套的排版,字体小,注释少,或者排版上缺乏现代读者的审美观,看着就提不起精神。我之前买过一本专门讲《弟子规》的解读本,那本书的纸张质量很差,翻页时有刺啦的响声,而且全书就两种字体交替出现,看得我眼睛酸涩。相比之下,这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在装帧设计上就显得用心良多了。他们选用的纸张手感温润,墨色浓淡适宜,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版式设计非常讲究层次感,正文、注释、译文之间的区隔清晰明了,既保证了信息量的完整,又不显得拥挤。这让我想起我收藏的一套明代刻本的赏析集,虽然原版精美,但现代人阅读起来终究不便。这套丛书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保留了经典的庄重感,又注入了现代出版物的易读性和美感。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产品。
评分我对这套书最欣赏的一点,在于它对“家学”传承的重视,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读过的一本关于中国诗歌史的教材。那本教材虽然内容详实,但它更偏向于宏观的历史叙事,对于具体到每一首诗歌的意境捕捉和情感共鸣上,总觉得隔了一层纱。而这套丛书,特别是它收录的《千家诗》,在选篇和译注上展现出一种对民间生活和真挚情感的深刻洞察。它不像有些选本那样只偏爱格律严谨、辞藻华丽的作品,而是大量收录了那些贴近普通人喜怒哀乐的篇章。这种选择标准,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市井或田园,直接与那些诗人对话。它的注释不仅仅是解释字面意思,更像是挖掘了诗句背后的生活场景和当时人们的情感投射。这种细致入微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层次,远超我以往阅读的任何一本诗选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