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是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社群主义是个人主义极端发达的产物,是对个人主义不足的弥补。它的价值只有在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极端发达的前提下才得以凸显,它自己的不足也只有通过自由主义才能得以补偿。离开发达的自由主义就无法真正理解社群主义,离开自由主义谈论社群主义就会发生时代的错位,这种错位的后果很可能是危险的。社群主义似乎类似于集体主义,但对社群主义进行研究却可以预示的未来社会的分化方向。本书在介绍了新自由主义一社群主义之争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流变之后,着重论述了社群主义的方法论和价值观,特别是社群主义关于自我、个人、社群、认同、权利,美德、公益、国家等的观点。最后作者还简要分析了社群主义对当代西方政治学理论及实际政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在集体和社群的价值被不断高估的西方,“自由及其局限”一度成为主流,社群主义应运而生。以至于有人说,20世纪70年代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新自由主义者的正义,而80年代政治哲学的主题则是社群主义者的社群。在20世纪90年代,正义和社群两者同时成为政治哲学的主题。
对于长期饱受集体主义浸淫,如今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讨论社群主义,究竟是早还是晚?这就需要从政治哲学的视角,进入社群主义的思想内核。本书作者,十年前曾因“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引起轰动的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在梳理西方政治哲学流变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社群主义及其价值,并明确指出,离开自由主义,谈论社群主义的后果是非常危险的。
##2020????
评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关系论述得挺让人信服的
评分##简单清晰的介绍性读物,对社群主义不太感冒,感觉其理论有很多漏洞。
评分##结构性强 语言精炼 思想辨证
评分##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关系论述得挺让人信服的
评分##离开自由主义谈论社群主义是危险的,离开社群主义谈论自由主义是有缺陷的,它们本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社群主义者从自我和认同出发,批评自由主义的先验自我观,强调文化传统与社群叙事对于自我的构成性作用,价值和目的先于自我;社群、文化和种族构成了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反对自由主义的“权利基础理论”和“权利优先论”,提出个人享有的权利以社会规则和社会条件为前提。将美德和善高举到正义之上,复归荷马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德观。社群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公众关于善的概念,具有相对主义特征。社群主义者似乎没有从二战德国的历史中吸取足够的教训,而仅仅把目光着眼于自由主义的局限性与高度成熟的民主制国家,忽视了其理论更广泛运用的可能。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单强调一种相对主义的价值观是不足以应对现实的。阿伦特的政治审美判断共通性
评分##这部书虽然是介绍《社群主义》,但是我们看到俞可平先介绍了社会理论,然后介绍自由主义,最后才引入主题社群主义。这让本来就不厚的小册子,就又少了不少篇幅。这部书有三分之一在介绍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批评者出现。在俞可平看来,所谓的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就是一条藤的两个瓜。因此,在核心价值上两种思潮是共享的,差别是在于一个是以个体,一个是以社群。
评分##简单清晰的介绍性读物,对社群主义不太感冒,感觉其理论有很多漏洞。
评分##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有两种可能的导向,原子主义(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就对本体论意义上的"自我"而言,社群主义之于新自由主义,是构建主义对本质主义的回应。但其实,原子主义并不一定会导致对自我的认同独立于并先于其目的与利益,比如,一个不对自我进行任何思考的人更容易走向功利。社群主义也并不一定导向一个被构建的自我,也可能导向个体自我消融在更大的集体自我中,就是所谓的像狼群一样生存。引申:鲍曼《共同体》 文化多元主义VS多元共同体主义 另外我觉得如果暂时懒得看罗尔斯正义论的话先用这本书对付一下也还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