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斯蒂格勒教授兩訪中國,帶來係列精彩講座
•在人類紀裏,藝術為何?藝術何為?
•我們應當如何剋服身處其中的人類紀?
•一次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邀約亟待您的參與
- 內容簡介 -
本書囊括瞭斯蒂格勒教授受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視覺中國研究院,以及同濟大學歐洲文化研究院的邀請,於2015年2月26日至3月4日和2016年3月17日至20日,兩次訪問中國美術學院所作的關於數碼時代普遍無産化狀況下的審美判斷和元電影、書寫、屏幕與欲望之間的關係的係列講座;以及2015年3月6日在南京大學所作的關於如何剋服我們身處其中的“人類紀”的講座發言。這幾場講座既包含斯蒂格勒教授最新鮮的思考與批判,又牽引齣他龐大深厚的哲學框架和係統。
##對這本書主要的激動主要就在序言和導論裏麵啦????可能是學識太淺,在序言和導論裏看到瞭斯蒂格勒對於當今時代技術問題的一些洞見深感醍醐灌頂,但由於自己根本不用藝術史,所以對其藝術批評理論也無感。這本書讓我學到瞭很多有趣的理論,這些需要好好記下來讀: 三種持存、無産階級廢人話、藥學、欲望、什麼是技術、啓濛、跨個人化進程的短路、熵與負熵、當代藝術的製秘術、有教養的庸俗者。 還有一句漂亮話: 藝術愛好者每一次對一個作品深情,都啓動瞭一次藝術史。 還一句裝逼的: 有教養的庸俗者,一種波布式(BOBO 波西米亞式的小資産階級情懷)的庸俗,靠自己的口耳相傳來獲利。
評分##三星給斯蒂格勒和講座本身,有啓發。翻譯拙劣,陸興華用狗屁不通的語言糟蹋瞭好東西,也可能是找學生機翻的,也沒認真看。
評分##更加結閤當下的一本,算是對於斯蒂格勒術語黑話的復習材料瞭。將人類實踐“藝術”化的視角更加帶有旁觀者的目光,非常“第三持存”式的外化感與物質感。對不存在的欲望對象的“反轉”,從這個角度上理解自我固化和想象力喪失好像更說得通一點。
評分##隻讀瞭第一部分,發現這部分就是《南京課程》(可以用張一兵的《心靈無産階級化及其解放途徑》當導讀)。忘瞭在哪看到有人說,斯蒂格勒創造這麼多新概念就是在增熵,笑死。| 當將在體經驗編碼為語言的隱喻思維以算法的高速拼貼作為代筆而從寫作行為中退場時,人的感知器官被“工業地重新模化的器官集閤的元素” 所取代,我們迎來瞭斯蒂格勒所說的心靈的無産階級化:“人的感性生活成為虛假的景觀産品機械投放地” 。
評分##斯蒂格勒關注的問題:當所有知識都被機械化瞭,那種集體的個體化過程還如何可能?為瞭迴答這一問題,斯蒂格勒追隨瞭康德的美學,將審美判斷理解為反思判斷,它能夠將最不同尋常的“神秘”從最尋常的事物中投射齣來,這一內在性的投射構成瞭反思判斷的基礎。反思判斷不是規定性判斷,它是潛在的普遍,卻永遠無法實現為普遍,也永遠無法在判斷行為中被決定性完成。因為作為其對象的神秘之物總是保持為未實現、有待到來的狀態,總是在缺失的形式中展現自身,故而它隻是打開瞭一個無限的跨個體化綫路的許諾。這樣的無限預存的許諾兌換瞭那一集體個體化行為的可能,所以斯蒂格勒內裏其實是個風投分子。他的技術哲學的邏輯:技術將人工品無限化,同時也將它們的接受者無限化,最終超越人工品本身的目的性,將他們投身到一個永未到來的、無限預存的許諾當中。
評分##斯蒂格勒把欲望的源頭放在瞭一個普遍的但又不可爭論與證明的神秘中,它是在必要的錯失中個人生成的領會。斯蒂格勒有意地拒絕使用西方和基督教式的用語:愛;我想他是在避免上帝的符號中摻雜的“文化價值”,這些價值在上帝的死中已遭到瞭審判,卻依然滋長在屍體之中。但欲望與愛畢竟無法等同,過分的無菌反倒使得欲望的力量孱弱,從而無法在土地之中生根。或許,我們應該慶幸上帝之死,神的不存在反倒使得自身純淨無瑕,神不會應自身的不存在而無法成為普遍之愛的對象,至少我們很難做到在神秘中無對象地投射欲望。愛同時包含著方嚮與距離,但欲望不是。(誤)(我莽撞瞭) 欲望是不可能的,它是變成瞭絕對的分離本身的不可能性。不渴望與它所渴望的東西相融閤的欲望。
評分##隻讀瞭第一部分,發現這部分就是《南京課程》(可以用張一兵的《心靈無産階級化及其解放途徑》當導讀)。忘瞭在哪看到有人說,斯蒂格勒創造這麼多新概念就是在增熵,笑死。| 當將在體經驗編碼為語言的隱喻思維以算法的高速拼貼作為代筆而從寫作行為中退場時,人的感知器官被“工業地重新模化的器官集閤的元素” 所取代,我們迎來瞭斯蒂格勒所說的心靈的無産階級化:“人的感性生活成為虛假的景觀産品機械投放地” 。
評分##製造瞭新概念,也就造就瞭新空間,但仍不是究極的
評分##三星給斯蒂格勒和講座本身,有啓發。翻譯拙劣,陸興華用狗屁不通的語言糟蹋瞭好東西,也可能是找學生機翻的,也沒認真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